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吕克利 《气象学报》1986,44(3):275-281
文中讨论了地形对Rossby波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地形的南北坡和东西坡对Rossby波及其能量传播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正压大气中地形波与自由Rossby波的四波准共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维松 《气象科学》1994,14(2):127-135
本文研究了正压大气中一个地形波与三个自由Rossby波的四波准共振动力学特征。由含大地形的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引入双时间尺度,导得了地用波与自由Rossby波的四波准共振耦合方程组,并求得其低频周期解.由数值计算表明,对于Charney所用地形高度,此解正是准双周振荡。大地形强迫是激发三个自由Rossby波相互输送能量的重要物理机制,使得二个自由Rossby波同时向第3个2波型自由Rossby波输送能量以形成准双周振荡或阻塞。这一结果与观测事实也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
正压准地转模式中大地形作用下的低频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包含大地形和常速纬向基本气流的正压准地转位涡度方程,研究了大地形对低频波激发的作用,结果表明,起作用的地形因子主要是地形的最大高度和地形坡度。地形最大高度的作用主要是使Rossby波趋向低频,而地形坡度的作用主要是对Rossby波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同时适当的地形坡度也可导致低频波的形成。而常速纬向基流在总体上的作用是使波动变得趋向低频,且西风基流更有利于低频(30~60天)波的形成。从纬向波数上看,纬向3波以上的波动更容易出现低频(30~60天)。  相似文献   

4.
缓慢移动性Rossby波与大尺度地形的近共振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德海  李崇银 《大气科学》2000,24(2):271-283
通过考虑西风角动量(基本气流的二阶修正)对缓慢移动性Rossby波的反馈作用,建立起缓慢移动性Rossby波与大尺度地形近共振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使用4阶Runge-Kutta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可以发现,缓慢移动性Rossby波与大尺度地形近共振相互作用,可以使缓慢移动性Rossby波和西风角动量产生30~60 d的低频振荡。在高纬度地区(60oN),30~60 d低频振荡主要以缓慢西移的1波为主;而在中纬度地区30~60 d低频振荡主要表现为1~3波,其中1波可以是缓慢东移的,也可以是缓慢西移的,而2波主要表现为缓慢向西移动,3波为缓慢向东移动。  相似文献   

5.
该文由修正过的含大地形的准地转正压模式方程出发,考虑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实际情况,忽略其东西向地形坡度,再利用约化摄动方法,求其孤立波解,并得到结论:当基本气流无切变时,地形是产生Rossby孤立波的必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缓变介质中波动的传播理论应用于Rossby波。在基流和不同走向地形假设下,计算了Rossby波射线路径及沿射线波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尺度地形对Rossby波射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形对涡量传播和台风切向风速变化的参数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浅水模式,以研究地形参数和纬向基流在涡旋Rossby波传播和台风切向风速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无纬向基流条件下,岛屿地形的水平尺度对涡旋Rossby波传播的影响表现在:随地形水平方向尺度的增大,扰动涡度场环绕地形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趋势增强,局域风速增幅减小,增强了平均风速的减弱。纬向东风基流条件下,热带气旋的局域风速及其平均切向风速的演变受台风与地形间距的改变以及地形作用时间长短的影响:当台风逐渐靠近地形时,局域风速增幅增强,平均风速逐渐减小;当台风逐渐远离地形时,出现相反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纬向气流对地形Rossby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平  孙淑清 《气象学报》1991,49(3):300-307
本文在半地转近似下,采用相平面方法讨论了纬向基本气流对线性和非线性地形Rossby波的稳定性及解的性质的影响。结果指出: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判据形式一样,纬向气流及其切变对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在非线性近似下,可形成孤立波槽和孤立波脊。  相似文献   

9.
吕克利 《大气科学》1986,10(3):327-331
利用WKB近似讨论大地形对切变基流上Rossby波稳定性的影响.北半球东西走向地形有利导式长波槽辐合能量于地形北坡附近,对曳式长波槽有使能量从地形南坡区域辐散的趋势.南半球地形的影响正好相反.散度顶有利于导式长波槽在东西风带过渡区域的能量辐射,有利于曳式长波槽能量在这里辐合.  相似文献   

10.
大地形与正压Rossby孤立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吕克利 《气象学报》1987,45(3):267-273
文中讨论了地形对正压Rossby孤立波的影响,指出,当基本气流没有切变时,地形是产生Rossby孤立波的重要因子;不同高度的地形,其作用有很大的不同;计算得到了两类不同的孤立波流型。  相似文献   

11.
万军 《大气科学》1991,15(2):82-91
本文提出可以用平均限制性变分原理来研究非均匀基流中地形对Rossby波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与用多重尺度法相一致,但却避免了多重尺度法中的冗繁运算,而且物理意义更加清楚,诸如波作用量密度、波能密度等物理量的定义也更自然、合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考虑地形和水平扩散作用的正压涡度方程,在线性情况下,给出了描写对称运动和反对称运动(都是对赤道来说的)的方程和它们各自的解析解。分析这些解可以看出,不论对于对称运动或反对称运动,解都由三部份组成:一是与初始流场有关的Rossby波;一是以Rossby波波速传播的,与地形和水平扩散有关的行进波;另一是与地形和水平扩散有关的定常波。但是,如初始时刻运动是对称的,则地面拔海高度和水平扩散系数的反对称分布可以引起反对称运动,从而,引起非对称的运动。在定常情况下,则对称的流场,和地面拔海高度、水平扩散系数的对称分布有关,反对称的流场,和地面拔海高度、水平扩散系数的反对称分布有关。最后,还用数值试验,证明反对称地形可以引起反对称运动;还讨论了南北半球的相互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吕克利 《气象学报》1988,46(4):412-420
基本气流的经向切变对Rossby孤立波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强度的切变形成不同的孤立波流型;可变坡度地形也是形成Rossby孤立波的重要因子。弱切变基本气流和坡度变化不大的地形形成的主要是经向波数为1和2的孤立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二层准地转截断谱模式,解析地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地形强迫作用能够激发出地形驻波或地形瞬变波.给出了地形驻波的表达式并初步讨论了地面摩擦、垂直向及水平向内摩擦在地形驻波形成中的作用.地形瞬变波振荡频率的解析表达式及有关计算表明,两周左右的中期波振荡,就其动力学性质而言,有些是自由的斜压波,有些是受地形强迫影响的地形瞬变波.Charney曾解析地讨论了正压大气中一种地形驻波的稳定性,本文将此扩展到斜压的情况,所得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地形对中尺度边界急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德海 《大气科学》1989,13(4):491-496
本文研究了两层流的浅水波模式,并考虑了地形的作用,当背景场为大尺度经向地转流υ_g时,在山地或海岸附近可以形成一类中尺度边界层急流,其特征宽度为Lc=L_0C_0/(υ_g+β_g~*/2f),式中 c_0=(g~*H)~(1/2),L_0=c_0/f为Rossby变形半径,β=-h_s/x为地形坡度。当地转流和山脉坡度满|υ_g+β_g~*/f|>c_0时,中尺度边界层急流中的惯性重力波可以产生超高速不稳定。对于向北的地转流(υ_g>0),山脉东坡有利于形成强而窄的边界层急流和出现超高速不稳定。对于向南的地转流(υ_g<0),在山脉的西坡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形对5、6月北半球环流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萍云  王亚非  李琰 《气象科技》2010,38(2):165-169
利用NCAR CAM3.1模式进行了有无青藏高原地形的试验,通过两组试验结果的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形对5、6月北半球500 hPa环流的影响。结论如下:春末夏初在北半球存在类似Rossby波列状的距平中心,5月波列产生于高原北侧的蒙古附近,途经鄂霍次克海、阿留申地区,到达北美西海岸;6月,由于西风急流北移、减弱及高原上空的非绝热加大,波列的产生地移至高原西北侧的巴尔喀什湖附近,强度减弱,造成该波下游的鄂霍次克海、勘察加半岛、阿拉斯加海域的强度相应减弱。另外,5月在鄂霍次克海和日本以东洋面附近的异常中心类似于负位相的OKJ波列,可以视为对正位相OKJ波列东段形成抑制作用;6月由于鄂霍次克海附近的负异常强度很弱,对OKJ波列东段的抑制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浅水波力程组出发,在β平面上假定系统无源、无粘、有纬向基流,将方程组对基态进行线性化,然后对特征波动求数值解,据特征波动解分析讨论低纬超长波的结构特征。本文得出的几个结果:Rosssby波和Kelvin波仅产生于慢变介质中;无源模式中,低纬大气的Kelvin波的存在域可达副热带甚至中纬;地形侧边界强迫使Kelvin波的存在区域南压缩小,移速变慢,说明中纬大地形对低纬超长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压模式中大地形作用下的低频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遵涛  王树涛 《高原气象》1998,17(3):223-230
利用包含大地形和常数纬向基本气流的正压模式方程组,研究了大地形对低频波激发的作用,结果表明:起作用的地形因子主要是地形的最大高度和地形坡度,地形最大高度的作用主要是使Rossby波趋向低频,而地形坡度的作用主要是对Rossby波的稳定性决定作用。同时,适当地形坡度也可导致低频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合适的实验参数下(热力Rossby数R_(OT)=0.1,Taylor数T_a=2.2 ×10~7),在旋转斜压流中,大尺度地形强迫造成低频振荡以及大气环流中的“阻塞”流型。这是由于地形强迫造成的准静止波与行进波的相互作用及共振引起的。地形把波数单一的流动变成多波数的流动。地形强迫使波数减少。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冷涌作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维松  朱乾根 《气象学报》1991,49(4):385-393
本文从包含大地形效应的线性浅水波方程组出发,考虑青藏高原大地形为由西向东等科率倾斜,导得两类重力波解,一类是两个高频重力惯性波解,另一类是由地形激发的低频地形重力波解。后者与Kelvin波有某些类似之处。它们分别类似于数值试验所得冷锋迅速南下和冷涌强风速中心沿青藏高原大地形东侧边缘较慢向南传播的重力波。特别当无地形时,则低频波消失,仍有高频波。还求得了重力波波射线的传播路径为次摆线方程,这与数值试验所得冷涌强风速中心环绕青藏高原大地形东侧边缘的弧形路径颇为一致。且沿大地形下游沿海地区可能存在地形重力波波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