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后,黑河每年的径流量明显增加,干流水电站利用调水新增了水能资源。通过对黑河水文资料、相关水电站的初步设计、引湑济黑工程的实际调水量等进行分析,计算黑河干流既得利益的发电增益。结果认为年发电增益可达788万,经济增益达252万元,增益4.82%。  相似文献   

2.
白泳涛 《地下水》2012,(5):176-177
库尔干河位于新疆境内,是叶尔羌河的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在塔什段河道平均比降大,水能理论蕴藏量丰富。通过现场实地踏勘,对该河段进行规划设计,经过方案比较论证,采取更为合理的"一库四级"的多级开发利用方案,对在高寒山区中小河流水能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大渡河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四川重要的水能资源基地。目前已建电站及拟建电站17个,总装机可达2336万kW,年发电量988.7亿kW.h。大渡河流域受地形、岩性、构造、斜坡结构等影响,地质灾害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大渡河流域共发生地质灾害913处,其中滑坡385处,崩塌105处,泥石流358处,不稳定斜坡65处。随着大渡河梯级水电工程的开发,地质灾害的影响日益显著。文章通过统计分析,从地貌、岩土体结构、构造等方面对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流域内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今后流域的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便将地质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是叶尔羌河中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流域主要为高中山区,平均海拔4 630 m,高山区终年积雪,冰川发育.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暖季汛期降水量大而集中.塔什库尔干河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862.45 km2,流域冰川覆盖率为8.64%.河流径流过程一般为双峰型,由春季的融雪径流和夏季的冰川融水径流形成,冰川融水占年径流的45%~55%,为典型的冰雪融水河流.塔什库尔干河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河道末段81 km的河道干流上有天然落差达1 020 m,在此河段上共规划了7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55.8×104 kW,目前尚有40.8×104 kW水电装机待开发.开展塔什库尔干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应安全、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1984,(2)
我国年平均径流量26.380亿立米,居世界第六位,少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但人均占有径流仅约2,700立术,远低于世界人平均值1万立米,占世界85位。因此,我国是人均占有径流量较少的国家。我国1978年总用水量4,767亿立米,其中农业用水4,195亿立米,工业用水523亿  相似文献   

6.
由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及固沟保塬工程实施,黄土高原的水文循环变化备受世界关注。基于SWAT模型和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CMADS),定量分析了固沟保塬工程和4种土地利用情景对马莲河流域水文循环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CMADS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马莲河的水文变化过程;1995—2020年间,流域内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13 087.50万m3,降幅达到4.56%;流域内退耕坡耕地全部还林/还草情景较2020年土地利用情景相比,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83.80万、1 923.70万m3,固沟保塬工程(沟头填埋)情景下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1 135.30万m3。模拟研究固沟保塬工程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马莲河流域径流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文观测和引水与水电开发资料,分析了大通河流域水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河流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区域用水和跨流域引水,使大通河中下游河道的水量减少,水环境容量减小,其中,青石嘴、天堂、连城(二)站3-11月平均流量分别减少0.6%~9.6%、0.5%~3.8%、1.7%~52.9%. 自1994年引大入秦工程建成跨流域引水后,连城(二)站年径流量开始减少,1994-2010年平均径流量比1977-1993年减少了5.7%;引大济湟工程建成通水后,加上引大入秦和引硫济金工程,引水总量将达到12.33×108 m3,占大通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8.16×108 m3的43.8%,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十分显著. 至2011年,大通河上已建成梯级电站34座,洪水期电站同时泄水会瞬间加大河道流量,枯水期蓄引水又使减水河段水量减少. 梯级水电站群无序蓄放水使洪水过程由天然的平稳状态转变为人工干预的剧烈变化状态,上下游洪峰不对应,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产生极大威胁. 过度的水能水资源开发,使大通河中下游部分自然河段出现淹没、断流,水生物和两岸的植物萎缩,水环境污染加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对梯级电站下泄水量统一调度,在减水河段预留必须的生态基流,确保河道内外生态用水;加强河道水位、流量、泥沙、水环境、水生物监测,为流域防汛、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水资源、灾害及水环境状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0×104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长江及其流域不仅以其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其他江河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约占全国的36%、拥有9616×108m3的年径流量(为黄河的20倍),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这不仅对长江流域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在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负面效应相互叠加,导致了流域环境的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降低,引起了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退化、洪涝灾害威胁加剧等问题。文章首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做了分析,肯定了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该流域在占全国不足18%的土地上,集中了40%以上的人口及国民生产总值,而且其经济地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在水量及水能的蕴藏上,全流域湖泊面积达10323km2,占我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37.2%,水能蕴藏总计达2.7×108kW。另外,对长江流域日趋严重灾害及水环境问题做了探讨,尤其中游的洪水、淤积以及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水资源、灾害及水环境状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0×104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长江及其流域不仅以其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其他江河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约占全国的36%、拥有9616×108m3的年径流量(为黄河的20倍),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这不仅对长江流域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在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负面效应相互叠加,导致了流域环境的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降低,引起了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退化、洪涝灾害威胁加剧等问题。文章首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做了分析,肯定了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该流域在占全国不足18%的土地上,集中了40%以上的人口及国民生产总值,而且其经济地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在水量及水能的蕴藏上,全流域湖泊面积达10323km2,占我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37.2%,水能蕴藏总计达2.7×108kW。另外,对长江流域日趋严重灾害及水环境问题做了探讨,尤其中游的洪水、淤积以及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机井灌区老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伟 《地下水》1990,12(3):157-161
机井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田灌溉设施,对农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1987年统计,我国北方地区有机井236.3万眼,配套动力2277万kW,井灌面积1.3亿亩,占北方地区水浇地面积的57.8%,其中山东省有机井53.6万眼,配套动力513万kW,井灌面积3357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9.2%。机井建设对农业以及整个国计民生都有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加强对机井老化问题的研究,查明老化原因,有针对性的采  相似文献   

11.
水能是清洁安全的能源。但如果对水能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地过度开发,必将引起地质生态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生态灾难。文章列举了岷江上游流域水能开发中的大量事例,呼吁应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河流水能资源,岷江上游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现状,应给人们以警醒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研究塔里木盆地周边河流对罗布泊盐湖的盐分补给,对于研究罗布泊盐湖钾盐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前人对塔里木盆地气候、温度、径流量变化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根据竺可桢近5000年的古温度曲线、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δ18O记录的古气候变化及六盘山朝那黄土剖面磁化率记录的古温度变化,得出了近5000年、12万年、200万年的温度变化,并根据温度-径流量变化模型,估算了塔里木河流域三源流在研究时段内的径流总量。根据径流总量和河水中的K+浓度,估算了第四纪200万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河水对罗布泊钾离子的输运量。  相似文献   

13.
陆胤昊  叶柏生  李翀 《冰川冻土》2014,36(2):394-402
选取位于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缘的海拉尔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海拉尔河水文站1958-2008年的逐月实测径流量资料,用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各季占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年内不均匀系数、集中度以及降水量-径流量双累积曲线等不同指标,分析研究了海拉尔河上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的规律.研究表明:近50 a来海拉尔河径流量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并且径流量的递减与面上降水量的递减总体上一致;春、秋季节径流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冬季径流量呈增加趋势. 冬季径流量增加可能是冬季积雪增多以及流域多年冻土退化,积雪对冻结的抑制有利于冬季的产流,从而使冬季产流增加所致. 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增加,秋季径流量比重显著下降,水资源年内分布集中程度增加,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夏季风的减弱所致. 通过运用双累积曲线法,研究区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产流表现为增加趋势,但1999年后产流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渭河源区近30年径流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7,(4)
利用渭河源区渭源水文站和气象站1981—2010年气温、降水、蒸发以及径流实测资料,运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利用双累积曲线以及累积距平曲线找出年径流量突变年份,运用定量分析法计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异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渭河源区年均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年均气温与年蒸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渭河源区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径流量均发生显著性突变;年均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相关性最高,降水量是影响渭河源区年径流量衰减主要气象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3.2%和76.8%。人类活动是渭河源区流域径流量变异的关键驱动因素,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王柏乐同志从事水电水利工程设计、咨询和技术管理工作近四十年,期间曾参与和主持了贵州猫跳河梯级水电站、天生桥二级水电站(装机132万kW)、东风水电站(装机51万kW)、普定水电站(具有我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士拱坝)等工程的设计和科研工作,目前以上工程均已投入正常运行并通过国家竣工验收。1996年后,曾主持四川雅砻江官地水电站、云南澜沧江景洪水电站,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安庆市水能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5个问题:规划设计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新建项目财务状况差;小水电供电区发展将陷入困境;开发的资金短缺;缺少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提出了加快大别山区水能资源开发的6点建议:建立市、县级水能资源开发经济实体;认真做好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把好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决策关;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与地方对水能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7.
《山东地质》2009,(8):73-73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国家电网所属的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张北县已正式签订开发建设全国第一个风光储能综合示范项目合作协议书。该项目有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三位一体示范工程,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据河北省科技厅有关人士介绍,风光储能综合示范项目计划位于张北县大河乡、台路沟乡境内,占地面积200km2,开发规模为50万kW风电、10万kW太阳能光伏发电、7.5万kW化学储能。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场、最大的风光储实验中心、第一个超百万千瓦风电集中输出检测基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三位一体示范工程。此外,该项目还包括一个风电、光伏发电研究检测中心实验基地,位于张北县满井风电场南部区域,总投资约2.4亿元,占地面积24.8km2。  相似文献   

18.
现代滦河三角洲沉积相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滦河是一条注入渤海的中、小型河流,全长1200公里,流域面积440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5.5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900万吨。历史时期,滦河经多次改道,于1915年冲决滨海沙丘在现今位置入海。  相似文献   

19.
秦鹏  赵成义  盛钰  董义阳 《水文》2016,36(2):85-91
基于1960~2013年渭干河流域逐月径流量观测资料及逐日气象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阶段转换检验、R/S分析、集合模态分解分析(EEMD)等方法研究了近54年渭干河流域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4年渭干河流域Cv、Cr较大,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径流量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未来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2)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1960~1976年的枯水期、1976~1993年的平水期和1994~2013的丰水期。(3)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长最为显著,其次是春秋季,冬季径流量有轻微减少。未来近期内,渭干河径流量还会继续保持增加。(4)流域气温和降水量亦呈增加趋势,突变点在1970s末和1990s初,与径流变化特征吻合,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夏季径流量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秋冬季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56-2016年渭河支流葫芦河流域径流及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河流径流量和流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规划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葫芦河干流上下游的两个主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及其流域年降水量资料,运用标准距平累计曲线法、小波分析法和Mann-Kendall等方法,研究了葫芦河干流年径流量和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周期性和突变性。结果表明:葫芦河上下游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流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径流量变化趋势基本对应,均呈下降趋势,但径流减少的速率远大于降水减少速率,且下游径流量的减少速率比上游更快。葫芦河上下游径流量变化的大周期一致,但下游径流小周期的转换要比上游径流和流域降水更频繁,上下游径流量与其流域降水量变化周期的年份对应关系不好,径流变化的主周期和次周期均小于降水的变化周期。葫芦河下游年径流量在1988年发生了突变,而上游径流量和流域降水量均无明显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