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然伽玛曲线反映煤层灰分的原理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自然界中,绝大部分是碳-12和碳-13,碳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碳-11和碳-14两种。这两种放射性同位素都只放出β射线。其中,碳-11的半衰期只有20.4分钟,因此,实际上在煤层中是不存在的。碳-14放出的β射线能量为0.155百万电子伏,它的半衰期长一些,也只有5720年,相对于我国几个主要成煤时期,距现在以千万年计的时间来说,是很短暂的。所以,在我们勘探的煤田煤层中,碳-14衰变到现在,其数量也  相似文献   

2.
韩友科  安娜 《岩矿测试》1986,(4):296-303
本文采用氧化铜为氧化剂测定元素碳(金刚石、石墨、煤)的同位素组成。将样品与氧化铜混合(1:14),在1050—1100℃下燃烧生成CO_2,再用氧化亚铜炉在900℃下纯化,除去CO和剩余O_2,获得谱分析CO_2。试验中,首先对国际标准NBS_(21)和我室光谱纯碳(作标准用)进行了单因素精密  相似文献   

3.
杨绍深 《地球化学》1982,(2):213-216
为了满足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对煤和干酪根中某些特征微量元素的分析需要,本文制定了煤和干酪根中镓、铟、锗、铜、钒、镍的直接光谱定量测定方法。一、实验条件试验部分1.人工基体及标准试样的配制 用光谱纯试剂配制煤和干酪根人工基体,其中碳60%、SiO_215%、CaO10%、MgO5%、A1_2O_34%、NaCl3%、KCl1%、Fe_2O_3 1%、S1%。然  相似文献   

4.
6217矿床属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矿床方解石δC~(13)值为—7.57~—9.79‰。利用方解石包裹体成分分析数据计算得到含矿热液全碳同位素组成δC~(13)_f值为—9.75~—13.83‰,这介于深源岩浆碳δC~(13)值与地壳有机碳δC~(13)值之间,表明热液碳源与液源、铀源一样均为混合来源。据此,本文建立了热液碳-氧同位素混合模式,并估算出混合热液中深源碳与地壳碳的比例约为7:1~20:1。  相似文献   

5.
伽玛-伽玛测井中的散射伽玛射线低能部分的强度和地层的原子序数有关,因而能用来对煤层的灰分值作原位测量。对8 个矿区164 个煤样的计算表明,这种用煤层等效原子序数来确定灰分值的方法对煤的变质程度、水分含量变化不敏感,但对灰的元素组成变化,尤其是Fe2O3 含量变化比较敏感。因而在使用这一方法测量煤层灰分时,应寻求区域性的相关关系。同时测量散射伽玛射线的高能部分和低能部分,可以获得地层密度和与地层岩性有关的等效原子序数这两个参数   相似文献   

6.
吴乾荣 《矿物学报》1989,9(2):187-191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徐州某煤矿的煤矸了进行实验,阐明煤矸石工业利用途径。实验表明:该煤矸石的矿物组分比较简单,主要有高岭石、石英;化学成分以SiO_2(57·26%)、Al_2O_3(20.22%)为主,经高温衍射实验,高岭石的分解温度为560—600℃;莫来石生成的温度为1000—1300℃。经X射线衍射定量,高岭石含量为40%左右,莫来石含量33%左右。  相似文献   

7.
根据风氧化煤中有机质、灰分、挥发分以及固定碳含量等成分的变化,结合氢、氧含量、发热量、视密度、黏结性、测井参数等,讨论风氧化煤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1)风氧化煤表面C、O原子含量变少,风氧化煤内部的风氧化程度要弱于表面;(2)风氧化煤光泽暗淡,因风氧化作用产生的煤成黏土密度低于黏土;(3)干燥无灰基碳、氧+硫含量在风化煤最低,氢含量反之最高;(4)风氧化煤的有机质绝大多数被破坏,灰分剧增,挥发分及固定碳降低;(5)氧化煤有高自燃性,与之相反风化煤不具有易燃性,反可作为防火预留煤柱。(6)随风化程度的加深,在测井曲线上自然伽马、伽马伽马呈现高幅值,电阻率呈现低幅值;(7)岩浆侵入导致氧化煤其电阻率曲线基本为零,密度变小。  相似文献   

8.
以海拉尔盆地宝日希勒矿区二号露天煤矿勘探期间获取的大量钻孔分析化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大磨拐河组1~#~4~#煤层的有机地化指标及主量元素分布特征的分析,获得了各煤层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氧化还原等指标,探讨了煤岩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煤层有机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干酪根类型为典型的腐殖型干酪根,煤处于零变质阶段,生气潜力较差;各煤层Al_2O_3/TiO_2比值较高(54.06),判断物源来自大陆边缘的基性岩;煤岩化学风化指数为65.42,风化作用中等,根据样品SiO_2和(Al_2O_3+K_2O+Na_2O)含量相关关系模板和CaO/(MgO×Al_2O_3)、MgO/CaO平均值较低(分别为0.37、0.18)的特征,判断煤岩沉积时期处于温暖潮湿—半干旱的古气候;各煤组m、n平均值较高,分别为3.17、0.59,反映古盐度较高,整体上属半咸水环境;各煤组泥岩颜色较深,菱铁矿类矿物含量较高,认为古水深3~15m;各煤组Al_2O_3/(Al_2O_3+Fe_2O_3)、MnO_2/TiO_2比值较高,分别为0.77、0.57,据此推测具近岸湖沼沉积类型特征,但古水体较浅,更偏向于滨浅湖相沉积环境;自下而上,陆源元素Σ(Al_2O_3+TiO_2)含量逐渐降低,古水深指标MnO_2/TiO_2比值逐渐增加,表明煤岩沉积过程中离岸渐远、陆源供给逐步减少、水体持续加深;古氧相地球化学指标V/I值较低,平均为0.63,无机硫含量较低为0.02%~0.12%,各煤层煤灰成分中酸性氧化物Σ(SiO_2+Al_2O_3)平均值高达69.2%~80.72%,煤灰成分K值较高、平均为5.07,表明1~#~4~#煤组沉积于弱还原性环境。受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环境制约,中生代以来,大磨拐河组沉积期经历着以辫状河三角洲为主-湖泊相为主-河流、湖沼相为主的演化,岩性为巨厚的暗色碎屑岩夹炭质泥岩和褐煤地层,煤层多发育于古气候相对潮湿的上部含煤段。  相似文献   

9.
阜二段生油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具有正构完烃的偶碳优势为特征,伴随有强烈的植烷优势,以及高丰度的β-胡萝卜烷、伽玛蜡烷和脱羟基维生素E,显示出强还原条件下半咸水介质的沉积特征;另一类则具有正构烷烃奇碳优势,植烷优势不明显,且β-胡萝卜烷和伽玛蜡烷含量很低,未检测出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的标志物,属于水体还原程度和(或)含盐度较低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相似文献   

10.
莫来铁尖晶岩中的莫来石是首次发现的一种火山岩型莫来石。在全岩X射线粉晶衍射图上莫来石的d值(nm)为:0.5378(5),0.3428(9),0.3385(10),0.2693 (4),0.2545(5),0.2295 (2),0.1601 (2),0.1542 (4),0.1443 (2)。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莫来石的成分(%)为:SiO_2 28.96,TiO_2 0.53,Al_2O_3 67.13,FeO 3.06,MnO 0.05.MgO 0.02,Na_2O 0.21,K_2O 0.02,Cr_2O_3 0.05, NiO 0.02。这种莫来石是从玄武岩浆演化后期产生的富Al_2O_3、FeO(Fe_2O_3)和贫SiO_2的莫来铁尖晶岩浆中直接结晶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不同产地软玉的岩相结构和无破损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光拉曼光谱(LRS)技术对个来自中国新疆、俄罗斯、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地的软玉样品的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特征分析,从成分组成和微观织构方面比了各地软玉的不同特征。实验结果显示了软玉作为透闪石质玉石,随着Fe_2O_3含量的增加,逐步向阳起石过渡。中国和田以其特有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形成了均匀细腻、油脂光泽的表面特征。无破损成分分析方法为研究贵重的古玉样品提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庄前鼎 《地质论评》1959,19(1):41-44
笔者曾于1956年3月在地质学报第36卷第1期上发表了一论文“煤的新分类法及成分与特性图解研究”。论文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1)一个新的煤分类方法的建议——以纯燃质挥发物V~г及煤的特性系数β=2.35((Hp-0.126Op+0.04)Np)/(Cp+0.375Sp)为煤分类的主要指  相似文献   

13.
煤体结构是制约煤储层可改造性的最重要地质因素之一。基于视电阻率、人工伽玛和自然伽玛射线测井响应,通过钻孔及煤层对比分析,建立了滇东老厂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体结构的判识方法,并对9、13、19号三套主煤层的煤体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测井响应曲线判识煤体结构时,采用对比的方法可以减少相应误差,从而更准确判识出结果。煤体结构变化与构造发育程度相关。平面上,一勘区构造较为简单,原生结构煤(Ⅰ类)较发育;白龙山井田受次级褶曲及断层发育的影响,构造煤(Ⅲ类)最发育;雨旺井田构造相对简单,主要发育过渡型(2类)煤。垂向上,随着煤层埋深增加,Ⅰ+Ⅱ类煤的厚度比例有增高趋势,且皆超过60%,揭示出深部煤层受构造破坏的影响程度较浅部低。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冰缘发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是指以祁连山东段为主体的祁连、昆仑和秦岭三大山系交汇地段。本文根据野外观察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现代高山冰缘带特征及晚第四纪古冰缘现象,对主玉木冰期以来冰缘环境发展作了探讨。文中引用C~(14)年龄是由兰州大学C~(14)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的。  相似文献   

15.
韩城高岭石粘土矿,赋存于上石炭统太原组含煤岩系的下部。它是沉积于滨海泻湖潮坪碱性半成水环境中以伊利石为主的粘土质沉积物,受其上泥炭沼泽成煤作用的影响改造而成。生物(植物)和有机地化作用,使矿石进一步富化和纯化。该矿含矿层位稳定,具一定规模,与煤共生,可综合利用。矿石经用 x—射线衍射、差热、红外吸收光谱、电于显微镜等手段测试分析,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含量95%—97%),次为伊利石(1%—2%),另有少量褐铁矿、金红石、石英、长石、碳质以及微量黄铁矿、白钛石等。在电子显微镜下,高岭石为片状,粒度<0.005mm 者占70%以上。据化学分析,矿石中 SiO_2和 Al_2O_3含量比较稳定,并且接近高岭石理论值。因此,本区高岭石粘土矿纯度高、杂质低,高岭石结晶好,呈片状,粒度细,为优质高岭石粘土矿。通过选矿工艺研究及小型试验已获得了制备刮刀涂布纸张涂料和4A 分子筛的成功,填补了我省一项空白。产品经工厂使用效果良好。故本区矿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伽玛—伽玛测井中的散射伽玛射线低能部分的强度和地层的原子序数有关,因而能用来对煤层的灰分值作原位测量。对8个矿区164个煤样的计算表明,这种用煤层等效原子序数来确定灰分值的方法对煤的变质程度、水分含量变化不敏感,但对灰的元素组成变化,尤其是Fe  相似文献   

17.
卢氏张家山铁矿床为河南卢氏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中首次发现的一个褐铁矿床,铁矿床中伴有广泛的Mo、Zn地球化学异常。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东坡组碳质含量较高以粉砂质成分为主的一套浅变质岩系组合。铁矿石和赋矿围岩含碳质千枚岩的SiO_2/Al_2O_3值相近,碳质千枚岩n(Al_2O_3)/n(Al_2O_3+Fe_2O_3)值大部分为0.6~0.9;SiO_2/Al_2O_3值大多数5,绝大多数样品中K_2O含量大于Na_2O;微量元素Sr/Ba值显示陆源沉积为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相似,呈轻稀土富集型并有明显的Eu亏损。铁矿形成于相对平静(波动较小)的氧化与弱还原交替的半封闭局限海盆-次深海环境,铁矿石和含碳质千枚岩主要来自于陆源,少量可能与火山作用相关,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巡检司组白云质灰岩形成环境为海相沉积,与铁矿体和含碳质千枚岩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周学粹  毛水和 《矿物学报》1989,9(3):257-261
未定名矿物(Ru,Fe)_2O_3产自我国西藏东巧超基性岩铬铂矿中。呈粒状、柱状、粒径8—42μm。具弱电磁性。与硫钌矿和等轴铁铂矿连生。反光下星灰黄色-灰白带棕色。双反射明显,强非均质性,有的呈3—10μm的微晶集合体。3个颗粒15个点的电子探针分析平均值(%):Ru 58.32,Fe 16.21,Os 2.71,Ir 1.78,O 20.97,矿物的化学式为(Ru,Fe)_2O_3。由于未能获X射线结构资料,暂未定名。  相似文献   

19.
路景华 《铀矿地质》1990,6(3):163-169
本文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推荐:“在伽玛总量中利用放射含量单位—Ur表示测量结果”,在放射性测量准(一级)站地面饱和模型上进行了为期2年的伽玛总量测量及有关试验,解决各标准型的Ur定值、总量仪器标定方法及照射量率转换为Ur单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伯利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振信 《地球学报》1991,12(2):99-114
本文利用了100多个金伯利岩的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用Si/Mg、C.l——(SiO_2+Al_2O_3+Na_2O)/(MgO+2K_2O)、Mg/(Mg+Fe)比值及SiO_2、Al_2O_3及Na_2O含量研究了金伯利岩的混染程度。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金伯利岩受到了混染作用的影响,它们的成分实际上不能代表形成这些岩石的岩浆的成分。金伯利岩的Al_2O_3和Na_2O的含量比其他碱性超基性及基性岩石的Al_2O_3和Na_2O含量低得多。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比不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的MgO、(Cr_2O_3+NiO)高,而TiO_2+Al_2O_3+Na_2O+K_2O+P_2O_5低。 我国金伯利岩中Cr-Al,Ni-Co,Ni-Cr,Ni-V,Sc-Ti,Zn-Ti,Ba-Sr,Zr-Hf,Nb-Ta,U-Th,K-Rb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