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世纪寄语     
世纪之交,万象更新,当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缕曙光降临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中国地质》杂志也迎来了她更新的时刻———由国土资源部主办的机关刊物改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以学术为主的综合性、通报性月刊。回忆往昔,创业维艰。《中国地质》杂志的前身是《地质通讯》,创办于1953年4月,以宣传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宗旨。1955年,根据前地质部党委指示,把《地质通讯》和《地质知识》合并为《地质月刊》,从此成为宣传地质工作方针政策及交流地质科技与管理经验为主的综合性月刊。1958年,《地质月刊》更名为《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2.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在三“羊”开泰的2003年里,《中国地质》迎来了她50岁的生日。回顾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地质》所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常的路。《中国地质》杂志的前身是《地质通讯》,创办于1953年4月,以宣传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宗旨。1955年,根据前地质部党委指示,把《地质通讯》和《地质知识》合并为《地质月刊》,从此成为宣传地质工作方针政策及交流地质科技与管理经验为主的综合性月刊。1958年,《地质月刊》更名为《中国地质》,她继承前者的办刊宗旨,调整了栏目和版面,扩大了发行量,成为我国当时一份颇有声望的杂志…  相似文献   

3.
朱谷昌zhu gu chang朱谷昌,男,1962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中共党员,现任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总工程师,兼任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与勘查专业,1986年于中南工业大学矿床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从事遥感地质、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处理和找矿预测工作。1989年评聘为地质工程师,1993年任矿产地质研究院物探室副主任,1994年晋升为地质高级工程师。1997年调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看到《中国地质》2002年第1期的时候,你也许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地质》的确变了———封面变新了,开本变大了,页码变多了,内容变“杂”了,刊期变长了……在感受这一切变化的同时,你也许还会依稀地看出原《中国区域地质》的某些影子———刊期、页码、主编乃至于部分的内容。的确,此《中国地质》(季刊)已非彼《中国地质》(月刊)了。她是原《中国地质》刊名的保留者,但同时又是原《中国区域地质》内容的继承和拓展者。她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服务社会化的产物;是与时俱进、打造精品的开端;是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2006,52(6):782-782803
今年是《地质论评》创刊70周年。70年来,《地质论评》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她在地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文稿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均位居前列。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位居前列;在2004年中国核心科技期刊遴选中,按多因子加权统计排序,《地质论评》位列地质类期刊的第一位;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相似文献   

6.
刘玉海,男,1933年1月25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61年硕士研究生 毕业 后留校任教,1982年调入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直至2000年11月25日去世。   刘玉海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和数以千计的 本科生。   刘玉海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先后完成了《延安城市工程地质》、《大同城市地质研究》、《 地震工程地质学》、《大同机车工厂及邻区地裂缝研究》等学术专著,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了 《黄河大柳树坝址区工程地质研究》、《中小型水电工程地质》、《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 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病重期间仍在主编《中国城市工程地质》 专著。   刘玉海教授曾是中国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地质研究会理事,西安地质学会常 务理事,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等。   刘玉海教授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为 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为长安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刘玉海教授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7.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06,52(4):466-466
李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位创始会员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李捷先生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冰川、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他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长并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硕果累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无愧于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李捷先生是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中方第一负责人,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等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掘80周年,李捷先生诞辰112周年,为了纪念李捷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和周口店遗址发掘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质》2005,23(4):F0002-F0002
《新疆地质》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地质学会联合主办,198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性季刊,1994年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榜”,1996年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8年和2000年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列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前400名;1999年获得的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厍来源期刊资质。  相似文献   

9.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10.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11.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12.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13.
刘聪 《地质学刊》2007,31(1):71-74
《江苏地质》1977年创刊,原是由江苏省地质矿产厅和江苏省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性季刊。1988年获得国家标准刊号,1993年正式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代理对国外发行,1997年获得广告经营许可证,2000年后改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与江苏省地质学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4.
李春昱先生与中国地质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4,23(9):829-838
2004年5月8日,是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回顾李春昱先生从事地质工作的经历和他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不仅是对先生的缅怀,而且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李锦较 《地质论评》2005,51(1):76,85-76,85
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为中国地质事业和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4年11月26日至11月2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纪念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6.
发展地质勘查技术开拓岩土钻掘工程─—庆祝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成立五周年王达,张春波,陈星庆,张伟,耿燕婷1五年回顾1989年初,根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实行政、事、企分开的原则,地矿部决定在原物探局、探矿办及其所属单位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作为部...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黄金矿产储量和产量的增长,矿床类型的突破,地质科学研究的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等方面,概括性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对未来的50年中国黄金的需求,储量变化,资源潜力和找矿方向,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金矿地质勘查的管理举措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地质》的历史沿革及办刊宗旨《中国地质》作为我国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原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和现在的国土资源部主办或主管的地学类刊物,它的诞生已经整整50年了。在过去的50年期间,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和地质工作管理体制的演变,《中国地质》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国地质》杂志的前身是《地质通讯》,创刊于1953年4月。作为当时地质部的机关刊物,以介绍、宣传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也刊登一些地质勘查和调查研究的成果。1955年,为适应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把《地质通讯》与《地质知识》合并为《地质月刊》,成为…  相似文献   

19.
张立生 《地质学报》2022,96(1):25-49
谢家荣是中国地质学家群体中极其重要和突出的一位,他在地质科学领域里涉猎面之广,在我国地质界独一无二,是一位“全方位的地质学家”,是现代中国地质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拓荒者。本文略述其简历和他在中国煤岩学和煤地质学、土壤学、石油地质学、铀钍矿产地质与勘查、北京西山地质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学、矿床学、经济地质学和地质教育领域的贡献与成就。谢家荣对中国地质事业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建立与成长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都值得纪念的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20.
《地质学刊》2009,33(2):I0001-I0001
征稿范围 《地质学刊》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技术性季刊。《地质学刊》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江苏地质》,是1997年、1999年、2002年和2007年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收录期限至2009年。《地质学刊》主要刊登地质学以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成果。欢迎国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国土规划与整治、矿产开发利用、矿业经济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