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多准则决策的层次分析评价法,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将洪涝风险影响因子分为危险性和脆弱性两类,子准则层包括平均降雨量、汇流累积量、坡度、海拔和土地覆盖度、道路级别、地表产流能力7个因子,构建了道路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然后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及遥感影像提取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通过道路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绘制了道路风险分区图。结果表明,中、高风险积水道路占比较高,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和中南部地区。本文对道路洪涝灾害风险所进行的评价,可服务于洪涝灾害风险预警和应急救援规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县国土资源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从加强耕地保护入手,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主,积极探索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路子,提高了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一、狠抓土地开发复垦,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经济发展与土地占用这一矛盾,许昌县局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县域的土地利用状况,重点对农村田地中的闲散地、道路、田埂、废弃沟塘、废弃窑场等进行整治,对可供开发整理的区域进行归类,反复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控制增量、内涵挖潜、节约利用和集约发展的要求,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在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建设为例,研究基于面向对象的重大工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技术,以及建设工程对周边环境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选取鸟巢2001年(动工之前)和2005年(建设中期)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运用多尺度影像分割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其变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取得了理想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两期影像的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3.23%和94.55%,Kappa系数分别为0.9158和0.9332;鸟巢的建设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大,尤其是植被、道路和耕地的变化显著,草地和道路明显增加,耕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主要是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面状要素和线性要素进行合并或改变其表现方式,利用制图综合的方法将小于规范要求上图面积的图斑合并到相邻图斑或将宽度小于规范要求的道路、河流等线性要素改用线状符号表示,在上述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因此本文针对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缩编过程中如何运用ArcGIS软件,从提高缩编工作效率方面进行讨论,提出针对面状要素和线性要素处理的两种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主要是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面状要素和线性要素进行合并或改变其表现方式,利用制图综合的方法将小于规范要求上图面积的图斑合并到相邻图斑或将宽度小于规范要求的道路、河流等线性要素改用线状符号表示,在上述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因此本文针对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缩编过程中如何运用ArcGIS软件,从提高缩编工作效率方面进行讨论,提出针对面状要素和线性要素处理的两种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市。近年来,全市始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作为首要任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道路的勘测定界较一般的勘测定界不同,道路成带状,涉及的权属单位较多,不仅有国家机关单位的土地,而且也有村、乡、县(区)的土地;涉及的地类比较复杂,三大地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一般都有。所以其数量比较大。土地权属面积和地类面积及统计的正确与否,不仅对国土管理部门用地管理提供了依据,而且会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土地补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性。通过多年道路勘测定界工作的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人机及卫星影像技术的发展,乡村道路的自动提取对于大面积土地利用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加快调查的效率,减少测绘人员的工作量。然而,乡村遥感影像中存在较多的不可渗透面及裸地,这为自动提取道路带来了同谱异物的干扰现象。基于面向对象地物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乡村道路的分割对象具有显著几何特征(长宽比、紧致度等)的特点,对其他不可渗透面及裸地进行有效区分,从而提高乡村道路自动提取的精度。通过南京市江宁区某乡村的无人机影像进行提取实验,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准确率为92.8%,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路网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覆盖类型,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现代城市系统中道路变化越来越频繁,如何快速精确的对城市路网的变化信息进行提取不仅可以支撑路网基础测绘数据的更新需要,也可以为城市土地利用提供辅助支持.论文基于遥感和矢量数据进行道路网变化信息提取,分析城市路网结构和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党青  杨武年 《测绘科学》2012,37(5):138-140
土地资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显著,而土地的价格是调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杠杆,及时准确公开地掌握城市土地价格的动态变化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动态监测系统建立的方法、地价区段监测点的选择、地价区段的划分,尝试采用克里金插值模型来实现地价区段的划分,并获得了良好的划分结果。系统采用SuperMap开发控件的WebGIS技术、基于B/S结构的分布式网络平台,通过对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城市地价的计算机管理和信息的定期发布。  相似文献   

12.
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特点建立长株潭用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人为干扰测度模型获取主城区用地转移矩阵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时空分布,探讨长株潭主城区生态景观与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耕地、园林地、建设用地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从3 544.67 km~2下降到2 571.18 km~2,园林地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下降177.89 km~2;建设用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80.56 km~2增加到1 252.85 km~2;在1994—2000年和2010—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两个典型阶段,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占用耕地和园林地的方式实现。景观人为干扰指数时空分析表明: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景观人为干扰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中心城区以耕地、园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周边地区主要以耕地和园林地的相互转移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类活动对主城区生态景观的影响总体呈加强趋势,且受人类活动干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强化规划目标和指标的落实,各地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本文探讨了在KQplanning平台下如何利用最新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以及建库的思路、过程和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国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工程在各县(市)顺利开展,积累了一定的建库经验,但由于数据量庞大,时间有限,在各地的建库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原始底图和资料的质量、变更数据及时入库、建库完成后的管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供今后参考。并阐述建设成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为地方图件更新、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外业调查和县级数据库建设即将结束,为实现对二调成果的集中管理,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的基础数据,满足市级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市级数据汇总及数据库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笔者根据自己参加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外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针对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设计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方法验证、数据对比和需求分析等方式,确定了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地类细化认定标准、地类调查上图标准、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单元、类型和指标,形成了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并在5个试点村进行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年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运用RS、GIS、GPS等新的技术手段,分析、提取了石屏县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结果显示,石屏县新的土地控制面积为3 041.37km2,与2004年变更调查统相比较,现有辖区面积增加0.53km2。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为主,面积达25.40 536×10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53%。通过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更新调查,有效掌握石屏县土地利用状况和动态变化,查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供应,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惠州市国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国土资源核心业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惠州市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方案、重点建设内容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已基本结束,文章通过韶关市浈江区农村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实例探讨了农村土地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并依据数据库汇总分析了浈江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特点,对比研究了二调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同时指出了浈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该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