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造山带一直是近些年来的热点研究地区。本文以北秦岭的主体秦岭群为重点研究对象,采集了位于陕西商洛一带斜长角闪岩样品Q18,在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多成浑圆状,内部结构单调均一,原有的岩浆环带基本消失,为强烈变质改造锆石,其年龄集中在376Ma左右,指示秦岭群遭受了加里东期造山作用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2.
产有超大型蛭石-磷灰石矿床的且干布拉克超基性岩-碳酸岩杂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南侧.世界上产超大型蛭石矿床的杂岩体中均发育有典型的碱性岩类,如霓霞岩、磷霞岩、霞石正长岩类,一般认为矿床的形成与该类岩浆作用有关.但是且干布拉克杂岩体不含典型的碱性岩类,矿床与富碱质超基性-碳酸岩浆有关,就成矿杂岩体的岩石类型而言,该矿床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个特殊类型.通过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岩体Sm-Nd等时线年龄为(802±52)Ma(95%可信度,MSWD=0.055 4),εNd(t)=0.471,模式年龄TNdDM为1 208~1 635 Ma,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3.
利用锆石SH RIMP U-Pb法对额济纳旗蓬勃山地区中粒石英闪长岩进行年龄测试,得到的两个石英闪长岩样品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03.4±0.9)Ma和(302±1)Ma,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显示该石英闪长岩属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Zr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为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轻稀土发生较明显的分馏作用,铕负异常明显。岩体形成于大洋弧中,由壳源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非造山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李淼  刘晓春  赵越 《极地研究》2010,22(4):348-374
东南极内部发育毛德和普里兹两条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这两条造山带中均发育大量同-后构造花岗岩类。本文系统总结了以往东南极泛非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同地区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除南龙达讷山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花岗岩类表现出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A型(或S型)花岗岩的特征。泛非期岩浆作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的时代吻合(600-500 Ma)。两条造山带中泛非期岩浆作用与碰撞后岩石圈减薄、岩浆底侵以及上地壳的伸展垮塌相联系,均具有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所以,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很可能是通过西冈瓦纳、印度-南极陆块和澳大利亚-南极陆块等三个陆块沿着两条造山带(毛德造山带和普里兹造山带)近于同期发生拼合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东南极内部发育毛德和普里兹两条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这两条造山带中均发育大量同-后构造花岗岩类。本文系统总结了以往东南极泛非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同地区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除南龙达讷山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花岗岩类表现出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A型(或S型)花岗岩的特征。泛非期岩浆作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的时代吻合(600—500Ma)。两条造山带中泛非期岩浆作用与碰撞后岩石圈减薄、岩浆底侵以及上地壳的伸展垮塌相联系,均具有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所以,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很可能是通过西冈瓦纳、印度-南极陆块和澳大利亚-南极陆块等3个陆块沿着两条造山带(毛德造山带和普里兹造山带)近于同期发生拼合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老君山矿集区处于华南褶皱系之滇东南褶皱带上,位于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和印支地块的交汇部位。自古元古代开始经历了漫长的构造岩浆演化,区内大规模岩浆作用主要有两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南捞片麻岩、团田及老城坡花岗片麻岩等岩体,为一套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是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年龄为86Ma~90Ma。在印支期以前,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印支晚期开始爆发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主要有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晚期两个阶段,围绕老君山岩体矿床类型和成矿元素都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桐柏——大别山造山带中部,团麻断裂以东,桐柏——浠水断裂北缘,芦家河构造岩浆穹隆的南东侧,本区处于成矿极为有利的构造岩浆活动区。岩浆活动集中于两个时期,一期是晋宁期,主要有芦家河基性——超基性岩带、鲤鱼寨英云闪长岩体以及广泛分布的片麻状二长——钾长花岗岩等;另一期是燕山期,主要有龙井脑岩体群,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是区域上金及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研究区地层特征、岩浆岩、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成矿物质来源、矿化富集规律、控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进行研究,最后对研究区找矿标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研究区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峪贯地区王文二长岩体位于吕梁山中段西翼、太原西山向斜西南,该岩体的岩石类型是二长岩。通过对该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晶体光学与矿物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岩浆、构造演化。且该岩体与矽卡岩型矿床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该岩体的研究,了解其热液作用的过程,对于指导寻找相关矿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阜平县麻棚——赤瓦屋金多金属矿化密集区,以麻棚、赤瓦屋岩体周边部发育的众多金多金属矿为代表。麻棚、赤瓦屋岩浆活动带其发生、发展及演化为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产于阜平群变质岩系地层中次级断裂构造带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基础;具有较高金、银元素含量的阜平群深变质岩系,为区域矿床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条件;该区域矿体均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以岩浆活动为主,并有少量地层中的金多金属元素参与。  相似文献   

10.
刘红娜 《西部资源》2022,(1):150-151,154
广东翁源红岭钨矿区一突出特征是矿区的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类型的钨矿体在空间上密切伴生,相互叠加,矿化类型基本相似,为同一岩浆源在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矿体分布空间呈上下之分,形态产状各异,云英岩型矿床岩体是处于相对封闭的构造条件,花岗岩自变质交代作用过程中,有明显的岩浆期后的汽化-热液成矿特征.推断该矿床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1.
五皇山地质公园,以浦北岩体为物质基础,是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和S型花岗岩的典型观测点。园区内发育着石蛋、山岳、台地、峡谷、水文遗迹5大类花岗岩景观,它们有序、集中分布于各个相对独立花岗岩山岳的不同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共同构成一个以石蛋群为核心,山岳、台地、潭池群和瀑布群为重要补充,形态典型、雄伟、优美、珍稀的南方亚热带花岗岩景观群及石蛋景观群。在分析公园区域地质背景及花岗岩岩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园花岗岩岩体和景观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1)中三叠世期间,该区域产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历经岩浆侵位、分异、冷凝结晶后,逐渐形成一个时间上连续的、建造上完整的巨型花岗岩岩基——浦北岩体;其后,经历隆升剥蚀出露于地表并成山。2)第四纪至今,受湿热气候、地表流水及原生和后生节理十分发育的花岗岩岩体的共同控制,由山顶→山腰→山脚,它们各自汇聚各种形式地表流水的能力逐渐增强,对应由山顶→山腰→山脚的流水侵蚀程度逐渐增强,而各自的风化作用却逐渐减弱;历经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的纵向―横向差异侵蚀、冲蚀和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公园境内形态典型的南方亚热带花岗岩景观群。  相似文献   

12.
大东山岩体位于多组深大断裂交汇处,区域构造应力环境由挤压造山变为陆壳伸展,伴随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铀成矿作用。区内发育NE、近SN向两组构造,其中NE向为区内控制矿化的主要构造,控制了燕山期各阶段花岗质岩浆的侵入形态、定位以及铀矿点、铀矿化点及铀异常点的空间展布。在矿化部位的中基性岩脉中发育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及绢云母化,可见黄铁矿,方铅矿,钙铀云母等。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硅化带型铀成矿地质条件,铀资源找矿潜力良好,铀矿化严格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控制。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敖包陶勒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公社北约22.4公里,距中蒙边境线3公里。该地区岩浆活动强烈,大面积出露早二叠世花岗岩体。1∶5万高精磁测异常与矿化蚀变区套合很好,且与化探异常有明显交集。该矿点岩体岩浆分异作用强,岩体局部成矿元素得到初步富集,矿化明显。主攻矿种为Cu、Sn、Ag,矿床类型为构造热液型,找矿部位为化探异常与正磁异常套合地区。该矿点地表孔雀石化及褐铁矿化较为明显,且在其外围物化探异常均有很好反应,建议扩大其勘查范围,力争寻找到中型以上铜、锡多金属矿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就目前认识,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所有基底和盖层岩石都卷入到了格林威尔期和泛非期高级变质和变形作用。泛非期高峰变质的时代大致在550—530 Ma,其造山晚期的花岗质岩浆作用遍及全区。我们观察到,中山站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固相变质作用过程,主要是对早期锆石的重启、改造,例如,对早期岩浆锆石环带的模糊化,对锆石棱、角的溶蚀,甚至同位素体系的重启等,难以形成变质锆石(边),退变或重启年龄平均值为522.7±6.6 Ma。峰期变质之后侵位的花岗岩结晶年龄为545±9 Ma,意味着峰期变质应不晚于该年龄。泛非期的变形、变质作用及花岗岩可对早期"干"岩石进行某种程度的退变质改造,从而造成高级变质岩变质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变质作用及有关的花岗岩活动似乎缘于陆块内部的活化,而不是不同陆块间的碰撞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内蒙古北部乌日尼图地区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重点讨论了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SiO2含量(wt%)较高,反映原始岩浆具幔源原生玄武岩浆特征,在上升过程中经历的结晶分异程度较低。U-Pb锆石年龄测定结果为308±2Ma,代表了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为晚石炭世。计算出石英结晶平均温度为999℃;斜长石结晶温度平均为1020℃;岩浆冷凝矿物共结晶时的深度约在3.3km-20km,其结晶条件代表岩体侵位时的物理环境,是在较深的岩浆房中结晶的,形成花岗岩的岩浆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过铝岩石,Rb/Sr平均比值为3.08,远高于整个陆壳的平均值。其物质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具有大陆边缘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反映在岩浆形成之前,地幔源区发生了俯冲交代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就目前认识,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所有基底和盖层岩石都卷入到了格林威尔期和泛非期高级变质和变形作用。泛非期高峰变质的时代大致在550—530 Ma,其造山晚期的花岗质岩浆作用遍及全区。我们观察到,中山站区石榴黑 云斜长片麻岩固相变质作用过程,主要是对早期锆石的重启、改造,例如,对早期岩浆锆石环带的模糊化,对锆石棱、角的溶蚀,甚至同位素体系的重启等,难以形成变质锆石(边),退变或重启年龄平均值为522.7±6.6 Ma。峰期变质 之后侵位的花岗岩结晶年龄为545±9 Ma,意味着峰期变质应不晚于该年龄。泛非期的变形、变质作用及花岗岩可对早期“干”岩石进行某种程度的退变质改造,从而造成高级变质岩变质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变质作用及有关的花岗岩活动似乎缘于陆块内部的活化,而不是不同陆块间的碰撞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盘陀山位于北山地区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结合部之白玉山——方山口——鹰嘴红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带。盘陀山花岗岩体与被侵入地层单元组合表现出岩浆热穹隆构造特征,其主体在泥盆纪由大规模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二叠纪再次因广泛的侵入作用形成一系列分布于岩体中及其北部地层中的呈岩枝、岩脉产出的侵入体。两期主要的岩浆活动过程对于该区多金属成矿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对盘陀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该地区的多金属矿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成矿区带属江南地轴东段燕山期金、银、铜、铅锌、锡成矿带(Ⅲ25).受多期次构造运动作用,岩浆活动频繁,区内岩浆活动时期主要为晚侏罗纪至第三纪期,呈间歇性活动特征.岩体对钨、钼等的矿化作用具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北部发育有大量的新元古代花岗岩,通过开展1/25万莫尔道嘎——奇乾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岩浆阶段,共7个填图单元。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中基性杂岩一花岗闪长岩系列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是俯冲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中期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一二长花岗岩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晚期正长岩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形成于造山晚期的伸展体制。整个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发展演化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大兴安岭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崤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区内构造运动剧烈,岩浆运动活跃。矿产受岩浆热液活动影响,多与燕山期酸性岩体有关。研究区位于三门峡陕州区西张村镇一带,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找矿难度较大,本文以重力资料为基础,研究区内隐伏酸性岩体分布特征,重新划分了龙卧沟岩体、后河岩体范围,并新推测张家河隐伏岩体一处,为后期在该区实现找矿突破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