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14,(7):11-13,6
正地震作为地球内部的一种震动,发生时会产生一系列波动即地震波,而地震波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一种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对地震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理解地震的本质并为抗震救灾提供科学依据,更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从地震波的特点切入,追寻科学家借助地震波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的足迹,呈现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划分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在现代地震勘探等方  相似文献   

2.
三工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土壤表层微量元素B、Mn、Zn、Fe及Cu等有效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微量元素B、Mn、Zn、Fe和Cu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范围在520~3 970 m内变化,其中Zn和Fe的自相关性尺度相对较大,而B的自相关性尺度最小。②土壤微量元素均具有各向异性,其中在0°方向上变异最大。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有效B、Fe和Cu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而有效Mn和Zn各向异性相对较弱。③采用Kriging和IDW两种插值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土壤微量元素呈现出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特点。研究区中西部有效B含量较高,有效Mn、Zn、Fe和Cu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高歆 《地理研究》2020,39(11):2607-2625
鉴于传统各向异性二维半变异函数各向同性化方法未充分考虑或无力精确描述其内部结构信息的缺陷,本研究通过引入线性广义尺度不变(GSI)模型,以DEM数据作为验证对象,对二维半变异函数各向异性结构信息进行多尺度建模,并采用旋转椭圆法、两步搜索作图法等方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估计,最后以球状模型为例对理论半变异函数的估计精度,及其在空间数据插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普遍存在于地形数据的空间变异中,有证据表明,这种各向异性结构中处处显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但是也存在着某种规则性的成分,如各向同性圆形或近圆形等值线,因此,在对坐标进行各向同性化处理时不适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去处理;GSI系统参数皆能得到较高精度的估计,如决定系数R2普遍达到了0.99以上,间接证明了GSI模型对地形数据各向异性结构处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通过理论模型估计和插值结果对比,线性GSI坐标转换法比传统坐标转换法有了明显的精度提升,并且展现出了较高的边缘信息恢复能力,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弹性介质中二维波动方程,介绍了求解地震波方程的ONADM方法,然后用该方法对二维波动方程在均匀介质和水平层状速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均匀介质中得到的了清晰、无频散的波场快照,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的地震记录清晰,直达波和反射波区分明显。可见,ONADM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地震波模拟算法,对提高地震勘探精度,提高地震防震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空间中各种地理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空间场。由于受到观测手段、工具的限制,只能从有限的地点获得有限的观测数据。为了获得连续的空间场,通常采用克吕格插值、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进行重建。但这些方法都是各向同性的,与具有各向异性的真实地理现象分布并不相符。该文以各向同性的紧支撑径向基函数插值模型为基础,对其进行改进,使其能够顾及空间场的各向异性。其方法是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方向性特征分析并进行旋转,再利用半变异函数拟合变换后坐标系下各轴向的变程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紧支撑径向基函数插值模型并进行插值,最后将插值结果逆旋转到真实地理空间。以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黄淮海平原气温数据与香港天文台提供的香港地区气温数据为例,对该文提出的顾及各向异性紧支撑径向基函数空间插值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反距离权重插值、全局径向基函数插值及顾及各向异性的普通克里格插值进行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且能够对气温场的细节进行准确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深切谷坡浅表部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强烈,致使浅表层成为非连续介质及介质性质差异,地震动响应由此变得复杂。基于此,对适用于分析岩质边坡运动过程的不连续分析方法(DDA)进行改进,实现了地震波从模型底部输入,将其应用到四川青川东山斜坡中,通过与地震波的实地监测数据对比,揭示了高程、地形、山脊宽度以及"丁"字形山体等因素对地震波峰值加速度(PGA)放大的影响:相对谷底,当坡度一致时随高程增加地震波会出现放大,在坡折部位,由于地震波的反射及折射作用,PGA会得到放大,放大倍数达3.16倍;垂直单薄山脊方向上水平PGA放大明显,达4.64倍;"丁"字形山脊结合处,PGA放大倍数减小,约2倍。用改进后的DDA还模拟了四川汶川映秀"飞来石"临空抛射过程,认为"飞来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斜坡中部古河道堆积物与单薄山脊的介质性质差异引起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7.
天山北坡绿洲土壤有机碳和养分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许文强  罗格平  陈曦  肖鲁湘 《地理研究》2006,25(6):1013-1021
本文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作为研究区,利用1982、1999和2003年土壤养分数据,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绿洲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1982、1999和2003年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空间结构上,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具有中等或较弱的空间自相关;受土壤类型、种植作物种类等的影响,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各向异性较弱。Kriging和IDW插值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总体呈增加的趋势,绿洲土壤表现为“碳汇”,尤其在种植6年以上的多年生作物分布区,土壤“碳汇”趋势更加明显,说明以绿洲农业为主的人类活动基本合理,土壤质量正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山地斜坡次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布特征,对其地形放大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斜坡震害调查表明,宏观地貌单元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中高山区以大中型滑坡、崩塌为主,低山及丘陵区以山体震裂、小型崩塌为主;峡谷形态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具有明显影响,其中“V”型峡谷发育密度高于“U”型峡谷;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坡型转折部位、凸出地形等微地貌地形放大效应明显.监测显示,不同方向水平分量地震波峰值(PHA)相差可达10余倍,研究表明:地形尺寸与地震波波长的耦合作用使得地震动水平分量放大显著.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典型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地统计方法,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干旱区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微量元素为对数正态分布;流域内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明显,微量元素含量绿洲区普遍高于荒漠区;其中,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基本属正常范围,有效锰含量处于普遍缺乏状态,有效铜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在42.28%~83.24%;四种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具有各向异性特征,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二阶趋势效应。用简单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考虑各向异性及趋势效应,制作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认识本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结构,流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土壤资源综合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切谷坡浅表部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强烈,致使浅表层介质性质出现差异,成为非连续介质,地震动力响应由此变得复杂。根据青川地震监测数据分析线型坡及山坳处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并结合适用于分析岩质边坡运动过程的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对不同岩质边坡及岩体中出现节理和软弱夹层等不利地质体时的动力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在一定高程下线型坡上地震波加速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大,且垂直山脊方向的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沿山脊方向,最大可达3.12倍;山坳处的地震波加速度较谷底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同一规模边坡,岩质越硬加速度放大系数越大;当边坡中存在节理及软弱夹层时,地震波传播会受到反射和透射的影响,从而影响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岩体弹模较大时,节理对地震波传播的透射作用较强,且节理间距与输入波长的比值小于临界值时,其比值越大,节理对地震波的透射作用越强;岩体分界面下部岩性较上部岩性硬时,随着两种岩性弹模差别增大,透射波峰值加速度降低越明显,而反之分界面以下岩性较上部软时,随着两种岩性弹模差值越大,透射波加速度放大越显著;软弱夹层厚度以及其与周围岩体波阻抗比较大时,地震波经过软弱夹层时的透射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1.
生态恢复前后洪湖水生植被景观各向异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心发散的放射式角度来确定景观各向异性的方向,将洪湖生态恢复前后时期的水生植被景观及其动态变化作为实例,计算各方向的水生植被百分比、最大斑块指数和最大斑块距离指数,对景观各向异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前后的2004~2006年,洪湖各方向的平均水生植被百分比在增加,最大植被斑块的面积在增加,但各方向植被恢复的程度存在差异;最大斑块距离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水生植被向湖岸消退或向湖心推进的过程,直观反映了围网养殖和拆围等人类活动对洪湖植被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某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经"滑移-拉裂-剪断"而形成,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此滑坡有明显的局部复活迹象,可见于滑坡后缘出现连续贯通的拉裂缝。以该滑坡在地震响应下的局部复活为例,以滑坡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为基础,对滑坡受地震响应导致局部复活的现象、特征,利用Geo Studio软件动力响应Quake模块,对该滑坡局部复活机制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响应下滑坡变形破坏受地质条件和地形坡度的影响显著,同一地震波,相对于基岩,滑坡体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这为合理地解释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作用下该滑坡局部复活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河中游张掖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胡晓利  卢玲 《中国沙漠》2009,29(4):777-784
在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在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地统计作为一种决策和管理工具已被许多学者应用于地下水的时空变异性研究。以黑河中游的张掖绿洲为例,运用地统计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异特征,绘制了各期地下水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主要受不同尺度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变异函数为各向异性结构。对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张掖绿洲地下水埋深整体上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变浅,且呈普遍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宁夏固原地区为厚层黄土覆盖的山区,黄土层厚度达270m左右,其浅部干燥的黄土层速度低、厚度大,对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极为不利。根据该地区特点,通过大量的试验工作,确定了最佳的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和参数,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原始资料,最终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和构造发育情况。为矿井建设、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统计方法分析了省域范围表层土壤(0~20 cm)砷元素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砷含量平均值为6.95 mg·kg~(-1),变异系数141.0%,为强变异性。土壤砷最优理论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块金效应值83.77%,变量空间相关性较弱。通过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地质背景、地形可能影响着土壤砷的空间分布。克里格插值图直观地反映出研究区内土壤砷的空间变异特征,调查分析得出,母质母岩、土壤类型、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研究区土壤砷的分布,同时,人类的矿山开采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对土壤砷的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AMS)被认为是重建古风向变化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新疆地区的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新疆塔城盆地库尔托别剖面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和磁化率分析古风向和风力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塔城地区末次冰期以来以东南风为主,剖面从下至上,可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12~14 m):对应MIS3c时期,磁组构特征受水流作用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东南风。第2阶段(6~12 m):对应MIS3b时期,出现西南风,但主要还是以东南风为主。第3阶段(4~6 m):对应MIS3a早中期,以东南风为主,西南风逐渐消失,并且风力强度逐渐减弱。第4阶段(0.5~4 m):对应MIS3a晚期和MIS2早期,表现为东南风,风力强度波动较大。第5阶段(0~0.5 m):磁组构特征受成壤作用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14,(9):64-64,61
正什么是引力波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是指以质量改变空间形态的一种力量,靠近任何拥有较大质量天体附近的空间结构都会变得扭曲,但是这种空间结构的扭曲并不总是发生在大质量天体附近。另外,爱因斯坦还意识到,这种空间扭曲可以在整个宇宙范围内传播,就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一样。但与地震波不同的是,引力波在空间是以光速传播的。如果你能够看见朝你迎面而来的引力波,你会看到它周围的空间向上下左右各个方向时而拉伸,时而压缩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区岩体结构面及地下水调查和观测结果 ,提出了渗透结构面这一基本术语 ;据此开发出求解处于施工期的岩体工程岩体渗透张量的基本方法。利用此方法所得到的永久船闸区岩体渗透张量数量级与多年来的现场测试成果相同 ,而由K1、K2 和K3体现出来的渗流各向异性更为典型 ,与近期开挖显现出的情况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苏中平原南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江苏省中部平原南部选取一个30 km×45 km方形区域为研究区,按照套合采样方法,采集178个耕作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机械组成,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苏中平原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利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8.51±7.80 g/kg,变异系数为27.31%,属中等变异强度;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变异占主导作用,各向异性显著,在39°和219°方向上变异程度最剧烈,土壤有机质含量自东北向西南呈递减趋势。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质地、成土母质、地形等因素影响,其中土壤质地是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参考地质学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莫霍面处地震波突变的特点和原因。通过"北美大陆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和"青藏高原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论述了地壳的厚度取决于莫霍面的起伏而不是地表形态的起伏。最后,阐述了地质科学家在划分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基础上,提出岩石圈的原因和岩石圈成为科研热点的过程,以及岩石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