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贵州省煤矿集中开采区闭坑后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掌握水体污染特征、分析污染成因以及进行合理的污染防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麻江县摆沙河流域13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摆沙河流域主要受到金属污染的影响,其中铁、铝、锰、汞为主要的污染指标,检测值远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汞、硫化物以及石油类的超标率达到100%。除了翁威主矿处(G4)的河流水质为Ⅳ类外,其他12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级别均能达到当地的水功能区类别(Ⅲ类),但是除了楼梯冲(G7)以外,其他监测断面均出现了超标的有机污染因子,以总氮影响最大,氨氮次之。摆沙河金属污染主要来自数量较多、规模庞大的废弃煤矿,有机污染物可能来自沿河地区的工厂、养殖场以及农业活动,另外居民的生命活动也带来了额外的有机污染负荷。3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结合使用得出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评价结果,在贵州省以及国内外其他煤矿区闭坑工作中,为减少煤矿中污染物向水体的迁移及改善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从2005年至2016年十多年间,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先后实施了26个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对京藏高速公路(罗家营—毫沁营段)两侧废弃采砂坑、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陶思浩段)闭坑采石矿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中后河砂金矿区、清水河县塔尔梁煤矿区、城湾地区煤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土默特左旗麻达赖沟、白只户井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新城区红山口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进行了综合治理,共治理砂坑20个,砖场1个;治理后建成物流园区1个,地下仓储中心1个。通过综合治理,恢复治理总面积  相似文献   

3.
根据营盘湾矿区闭坑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完成的治理面积及成本费用,从不同的角度对矿区闭坑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成本测算,提出了煤矿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成本的测算标准,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已知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情况,分析测算各类矿种环境治理恢复的单位标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组织实施和费用估算有积极的作用,对保证金的缴存标准、额度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对呼伦贝尔市宝日希勒闭坑矿区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5.
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空间重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当前制约资源枯竭的城市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生态旅游又是废弃矿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废弃矿区"经济-环境-旅游"耦合系统的构成及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具体实施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空间重构的思路与策略;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为例,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分析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以期为该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古村落中的雨洪利用生态智慧:以山西贾泉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雨洪利用和湿地管理的生态智慧,以山西省东南部的贾泉村为例,研究该村明清时期形成的一个村落传统雨洪利用系统。在还原其雨洪收集、蓄积供水、排泄等生态结构的基础上,描述和评价了该系统的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同时分析了60多年来该村湿地管理和水利用生态智慧的遗失过程,提出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应充分借鉴传统雨洪利用的生态智慧,为湿地系统的管理和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城市因山地环境的特殊性,面临城市雨洪灾害频发、多发和危害严重等特点,其雨洪灾害防治方法也不同于其它地域城市。通过对典型山地城市重庆近10年水文数据的观察,将雨洪灾害的形成、发展与城市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关联分析。借助水循环模拟分析的理论基础,结合山地流域多元化、城镇空间组团化、社区空间多维化等特点,以多尺度空间下的水文模拟过程为依托,建构应对山地城镇雨洪灾害防治框架体系:(1)流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体系建构;(2)城镇尺度雨洪防灾基础设施布局及空间优化;(3)社区尺度雨洪设施的低冲击设计。研究探索山地城镇雨洪灾害发生的规律特征和科学价值,可为全球气候变暖下的山地城市雨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矿山的开采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其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以及开展土地资源的修复工作,越发受到人们关注。一旦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些废弃矿山,往往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方法,以此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歙县水竹坑铜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初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特征、矿山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对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矿山对地质环境保护防治措施,达到了本次的调查目的。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3,(1):46-47
美国的土地复垦工作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20世纪30年代始就在全国26个州,先后制定了露天采矿有关土地复垦方面的法规,并于1977年(8月3日正式颁布了《露天采矿管理与恢复(复垦)法》,这是美国土地复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法规。根据该法规规定的义务,所有的煤矿山都进行了合理的开采和复垦。经过20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三角洲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珠江三角洲感潮河段年最高洪潮水位存在长期上升趋势的事实,提出了河口区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不同年代同频率的设计洪潮水位各不相同,也存在相应的长期变化趋势。以灯笼山站为例,新方法计算的2030年和2050年的百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分别为3.12m和3.28m,比传统频率分析方法计算的结果分别高出0.24m和0.40m。建立有关部门在制定河口区的防洪标准时,根据洪潮水位的长期变化趋势作相应的动态调整,以适应河口区洪潮水位变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典型铀矿露天开采和水冶的工艺流程,概述了露天铀矿采冶过程导致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为露天铀矿采冶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近日正式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的形式,向外发布。该规定针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金属非金属尾矿库、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和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等5类企业,分别作出了10条具体规定。《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的各条规定,有3条属于共性要求,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方面的要求、人员资质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昆特依盐湖杂卤石储量丰富,是研究陆相成因杂卤石的良好载体。对研究区ZK3608钻孔剖面进行矿物学分析,尝试从矿物组成及组合变化的角度揭示杂卤石的形成过程和机制。XRD结果表明,剖面中主要盐类矿物为石盐、石膏和杂卤石,此外还检测到六水泻盐、芒硝、无水芒硝、钾石盐、钾芒硝、菱镁矿等矿物。矿物组合及其剖面变化特征揭示,盐层中的杂卤石以原生沉积为主,碎屑层中多数杂卤石可能为交代成因。沉积环境分析表明,盐类沉积为干冷的偏酸性氧化环境,碎屑沉积为相对温湿的偏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5.
贵州山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为分析开裂山体的稳定性,本文以某煤矿为例,阐述了山体开裂的形成机制,采用赤平投影等方法分析开裂山体的稳定性,得出“开裂山体整体稳定,在不利组合下浅表局部失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煤矿的安全、可持续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类似工程案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到严重的洪旱灾害威胁。近年来,在大规模梯田建设和植被恢复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发挥了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黄河中游植被建设导致土壤干层加剧、产流产沙下降,增加了干旱风险;城市扩张也导致城市化地区孕灾环境剧变,暴雨洪水风险增加。目前针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泥沙—植被协同演变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楚,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扰动后流域水文—泥沙—植被重新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科学评估大规模梯田建设、植被恢复工程和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对洪旱灾害风险的影响,发展变化环境下黄河中游智慧化生态水文模型,预估大规模人类活动对洪旱灾害的长期后继影响,为黄河中游生态建设与水利工程协调发展有效防范化解洪旱灾害风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改善流域洪水空间变化与水库调节影响的模拟,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在考虑大型水库调节模拟的基础上,对东南沿海晋江流域的暴雨次洪进行多站点率定模拟分析。选取1972~1979年晋江流域15场特大暴雨洪水,以洪峰误差、洪量误差、峰现时间、效率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10场参数率定和5场模型验证。安溪、洪濑、石砻三个水文站在模型率定期的平均效率系数分别为0.892、0.895、0.921,验证期的平均效率系数分别为0.866、0.822、0.853,模拟效果较好,精度较高。结果表明:利用多站点模拟的方法,可以从流域尺度上更客观地率定模型参数,改善模型的模拟效果;初损率与起涨流量相关性显著,为模型洪水预报应用时初损参数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山美水库的径流调节对洪濑站和石砻站的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北区煤矿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东北区煤矿城市众多,其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危机。分析了东北区煤矿城市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其困境在于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从全社会宏观背景、具体城市区域和煤炭估选企业本身三以次深入探讨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煤矿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5项建议,并指出其中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开采石油范围大且分散广,开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周边存在较大的废弃泥浆池。废弃泥浆池含有大量石油烃类污染物,对周边土壤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人工调查石油开采区废弃泥浆池时效性差、成本高。高光谱遥感具有丰富的光谱信息和地物识别能力,可实现快速识别。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光谱特性,以新疆油田采油区为研究对象,提取了研究区GF-5高光谱卫星影像的废弃泥浆池光谱信息。通过对所提取的光谱信息分析,波长942.16nm、1190.17nm和2023.76nm为废弃泥浆池的特征波段,达到准确识别废弃泥浆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砂金矿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留下了废渣、采坑、危岩、地面塌陷、基岩裸露、植被覆盖度下降、扬尘等严重的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为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使区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系和调节能力,促进自然环境承载力提升,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以川西高原某矿区为例,分析了废弃矿区存在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为废弃矿山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区域矿山修复及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