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博罗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特征,选取了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因素及地质灾害发育的数量、规模、密度等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定量评价,共划分出地质灾害高、中、低三个易发分区等级,为博罗县今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类似地区开展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和空间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许强  黄润秋  向喜琼 《山地学报》2000,18(Z1):112-116
运用非线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整套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探索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地质灾害发生时间预测的协同学模型以及地质灾害区域预测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并建立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系统。同时,通过对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的崩滑地质灾害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发生频率间的幂律规则。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鹤山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大气降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地层和岩石类型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因,而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则是引发地质灾害的外因.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应以预防为主,工程治理、生物防治与搬迁避让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牵头起草的团体标准《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设计规范》(T/CAGHP 050-2018)近期已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试行。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是指采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与土木工程和其他工程材料相结合,抑制地质灾害发生、减弱地质灾害活动、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并对灾前、灾中、灾后生态环境维护、保育、修复、重建和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作用的生态工程或措施。《规范》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和地质环境修复行业首个生物措施的专门规范,其适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预警预报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质灾害对我国铁路建设及其正常运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利用GIS技术对铁路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是减少灾害损失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中数据的标准化、可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与要求,基于GIS技术构建的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预警预报系统实现了铁路地质灾害多源海量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集铁路灾害信息“数据采集-查询检索-预警预报-Web发布”功能于一体,具有较好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能力。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特征,并详细讨论了系统实现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铁路地质灾害多源海量数据的采集与存储;铁路地质灾害分析评价与预警预报模型与GIS技术的耦合;铁路地质灾害信息Web发布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的最终实现及运行将对我国铁路部门减灾防灾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河州地质灾害临界雨量及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红河州国土局提供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资料,将全州134个乡镇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极易发区、易发区和轻易发区,全州约90%的地区为易发区和极易发区,仅北部的小面积地区为轻易发区;对红河州1984~2010年地质灾害资料分析发现,9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在5~10月,与降雨关系密切,强降雨及连阴雨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对其中183条地质灾害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各分区临界雨量及地质灾害统计预报方程,将地质灾害等级预报细化到乡镇。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惠州市潼湖生态智慧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查清了地质灾害分布状况,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及影响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共划分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三种类型,并指出了各易发分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结果可为潼湖生态智慧区群测群防网络建立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数据,对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引入了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的七步法,并采用OWL DL语言描述本体,利用目前成熟的且流行的本体可视化构建工具Protégé完成地质灾害信息领域本体库的构建。基于行业标准、地质灾害信息处理标准、专家知识等相关标准,建立地质灾害领域本体。用OWL形式化描述基于多层结构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本体应用模型来实现三层地质灾害本体。以具有优势的三峡库区丰富地质灾害资料为依托,以地质灾害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为主线,引入本体理论和GeoSciML,研究建立基于顶级、领域及应用多层本体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语义集成和共享模型,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目标是解决横向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以及单体灾害和群体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戴王飞 《西部资源》2023,(3):110-112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处沿江丘陵平原。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文章在收集已有资料基础上,叙述了南陵县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崩塌是南陵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其次存在少量的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南陵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地质构造发育紧密相关,同时在时间上表现一定的相关性。地质灾害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地质灾害类型的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受人类活动、降水量与降水形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九甸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地质环境发生较大程度上的改变,地质灾害发育。通过对库区的多次实地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地分析了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结果表明:河流对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基本位于距离库岸3 km范围内,约有50%位于1 km范围内,随着与库岸的距离增加,表现为递减趋势;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高程2 200~2 500 m,尤其是坡度30°~50°的范围内;地质灾害在流域内分布范围广、灾害点多、具有带状分布特征,主要沿库区沿岸发生,多呈线性分布;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分布也与坡体结构、岩土体性质密切相关;库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类型分为3类,分析了灾害形成机制,为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是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将地质灾害类型相同,发育条件相近,易发和危险程度相似或接近划分为同一区块。在对某一地区地质灾害进行预防或治理之前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质灾害区划及分区特征的研究往往决定着后续工作的开展及布置。在划分出高易发区和高危险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研究区的重点地段,这对制订研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广东省紫金县地质灾害区划特点及分区评述为例,对地质灾害区划及分区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提供一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玉溪市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80%以上灾害主要发生于雨季5~10月,丰水年尤为突出。其中西部的新平哀牢山一带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最多,损失最重,南盘江及湖盆地区灾害发生相对较少。通过分析历史上21次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的关系发现,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结构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条件,而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当日和前3日暴雨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不合理的采矿、修路和水利设施建设是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评估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0日0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强震。此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地震烈度大,使得震区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在强降雨等叠加等条件下,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显著加剧。本文收集了震区地形、地质、构造断层分布、地震烈度分布、历史灾害、降雨以及卫星影像等资料,对震区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评估:① 地震力触发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② 不同降雨触发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趋势分析;③ 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圈定了震区次生地质灾害高危和需要重点监测防范区域,为灾害救援与重建过程中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体母岩的类型及其残破积层发育厚度控制着崩滑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生概率和灾害体规模。本文利用历年广东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广东省地质图,统计分析崩滑流地质灾害与地质体母岩的关系。分析表明:火山岩单位面积致灾率最高,容易发生小规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侵入岩和沉积岩次之,较大规模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常在这两类地质体母岩分布区中发生。  相似文献   

15.
当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就有可能会造成地质灾害,近年来,受到自然环境变化、人类活动规模加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频率在不断提高。研究人员对于地质灾害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根据当前的研究成果显示,包括地面沉降、滑坡、塌陷等多种地质灾害问题,都与地下水的活动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通过对地下水的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将有可能显著降低地质灾害问题出现的概率。基于此,本文就围绕地下水与地质灾害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阿尔山市已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分布、类型、数量、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对重要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圈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许强  黄润秋 《山地学报》2000,18(3):272-277
将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与传统的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理论有机结合,提出了10条地质灾害系统分析原理,同时对地质灾害的评价及预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18年4月17日,黄冈大别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标志着黄冈市向世界亮出的首张"世界级"名片,意义重大。在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下,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工程活动因素影响,园内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破坏了地质遗迹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制约了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对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区内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以崩塌最为发育,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沿着断裂构造带密集发育;影响地质灾害发育因素有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人类工程活动等,其中地质构造运动是孕灾环境形成的根源与基础,地层岩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物源,地形地貌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场所,大气降雨则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导火索",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区内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公园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今后园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用概率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评价,探讨地质灾害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分区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构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及其指标体系,整体上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因素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较好体现研究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现状;②提出的基于地质灾害分区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空间布局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区域土地利用环境特征,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针对性.研究结论显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分析地质灾害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规划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敏 《西部资源》2009,(5):23-23
近年来,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与地质灾害的防治衔接不够,一些人为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加之该县特殊的"三山两槽"沟壑发育地貌,导致地质构造和岩性复杂多变,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