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通过标志层、层间距、煤层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四种煤层对比方法,对金泰煤矿的煤层对比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过程中各种对比方法相互验证,使煤层对比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在地质勘查中,煤层对比会对勘探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富泓煤矿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5、8及12号等三层煤的对比情况。煤层对比方法主要为岩性特征(标志层)、物性特征(测井曲线)、煤层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3.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以新华煤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志层、测井曲线两种煤层对比方法,对该矿区煤层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标志层、测井曲线两种煤层对比方法,对新华煤矿的煤层对比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矿区可采煤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包谷地背斜煤矿区是兴仁县主要产煤区之一,煤炭资源丰富。本文通过矿区内马古地煤矿、云顶煤矿、龙头煤矿、二湾煤矿、大丫口煤矿、箐口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建立了标志层B_1~B_4,根据该区标志层B_1~B_4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煤层煤质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包谷地背斜煤矿区可采煤层6层,(其中C_3、C_4、C_(15)、C_(17)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_1为大部可采煤层,C_(12)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对比依据可靠。通过矿区含煤岩系煤层对比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贵州省包谷地背斜煤矿区标志层特征对比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志鸿煤矿井田的地质特征,从标志层、测井曲线着手,研究该井田的煤层对比情况从中看出,各个煤层在含煤岩系位置上有一定改变,但总体煤层的特征仍然较为清晰,具有较强的连接线,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7.
在煤矿区域地质勘查中,每层对比会对勘探结果以及生产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应用煤层对比法,可有效提升煤矿区域勘探精度。本文首先对两种常用的煤层对比法进行介绍,然后以栗木山煤矿为研究对象,对煤矿区域地质特征以及煤层对比法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8.
赵九峰 《西部资源》2015,(2):161-162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五间房煤田根据测井基准孔的测量结果,结合规范要求,确定的有效工作方法有为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自然伽玛法、人工伽玛法(包括长、短源距)。工程测井为井径测量和井斜测量,井温测量按地质需要进行。利用沉积旋回对比法、标志层及层间距法、测井曲线等综合方法进行了煤层对比,初步评价了可采煤层的稳定性。测井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其煤层深度、厚度解释数据可作为资源量估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漫赖勘查区位于东胜煤田的北部,具有含煤层数多、厚度不均、层间距不稳定等特点,利用勘查区波阻抗反演数据进行煤层追踪对比解释,准确圈定出区内煤层的赋存范围,并合理解释了煤层分叉、合并、尖灭及厚度变化等地质现象,取得了较为可靠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0.
联盟煤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凤岗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北西边缘的坟坝向斜东翼,区内现今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井田内次级褶皱构造不发育,仅在断裂构造附近具较小的褶曲、挠曲现象,井田内已发现的断层有5条。井田内可采煤层二层(C1.C3煤层)。C1为全区可采、稳定煤层,C3煤层为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煤层。运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煤层顶底板特征及物探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煤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矿区以后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煤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及室内整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新街地区侏罗系延安组主要煤层的特征入手,通过对煤层间及钻孔间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新街地区的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并总结了研究区的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街地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五个煤组,含煤系数近10%,可采煤层4—9层,可采含煤系数5.9%;地层厚度为东部较厚,且第一岩段含煤性最好,第二、第三岩段次之;可采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为两边厚中间薄;煤质原生参数如灰分、显微组分含量等都具有分带性,具有低灰分产率、高惰性组含量及煤层中稳定富惰层的周期性出现等基本特征,表明了泥炭沼泽发育过程的高位化。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大型聚煤盆地,其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又是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地层,聚煤区围绕盆地中心呈环带状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区,在东胜地区的煤层发育最为齐全。通过对研究区实测及收集资料的综合研究,并结合陕西神木等地区的煤层划分对比,将延安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自下向上共划分为五个煤组,共有6~10层。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对白音昆地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区内煤层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了本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两淮煤田煤层特征分析,结合矿井的实际开采情况,分析认为在定量评价煤层稳定性时,除考虑煤层可采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同时,还应考虑煤层可采系数。尤其对于不可采煤层和可采的薄煤层、中厚煤层,煤层可采系数相对于煤层可采指数更能反映煤层的连续性和煤层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两淮煤田各矿井煤层的赋存规律,认为应考虑面积可采率和变异系数来定量评价煤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崔楠 《西部资源》2011,(4):66-68
论文以煤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等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及室内整理相结合的方式,从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引到具体煤矿区的地层、构造,对各煤层进行了分析对比,确定了找矿方向,并对矿产进行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阳泉五矿井田位于沁水块坳的东北缘,属娘子关——坪头坳缘翘起带,总体表现为东翘西倾的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北北东。整个翘起带的构造较为简单,仅见一些小断层,但在北部的娘子关——平定县一带,发育有一个向西南方向散开、向北东方向收敛的帚状构造,帚状构造的中部被北北西向的巨型地堑所切割。区内总的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及北东向,主要发育一些短轴褶曲及小断层,主要可采煤层有8~#、15~#二层,局部可采煤层有3_上~#、8~#、9_上~#、9_下~#、12~#五层。本文详细研究了井田地质特征,并对煤质特征及可采煤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以后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淮北闸河煤田主要煤层为山西组的C煤层和D煤层及下石盒子组的F煤层和G煤层。经研究发现各煤层沉积条件各不相同,通过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主要煤层沉积岩性和岩相分析得出,C煤层是近海型煤,为滨海沼泽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D煤层属于远海型泥炭沼泽相沉积类型煤;F煤层是远海型沉积的大陆湖沼相型煤;G煤层是标准的大陆沼泽相环境产物。掌握这些沉积条件和岩相特征,能够判断煤层的大致位置,对找煤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黔西北阳关寨勘查地质勘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该勘查区的构造特征以及对煤层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勘查区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受燕山期应力作用的影响,形成的以NW向褶曲与断裂为主;勘查区的3条NW向褶皱改造了本区煤层的空间位置,形成了现如今该地区煤层埋藏起伏不平的埋藏形态,抬升了中部背斜轴部地区煤层埋深,有利于中部地区煤层的开采利用;勘查区内切割煤层的断层不仅限制了煤层空间发育位置,还改造了煤层的空间发育形态,破坏了煤层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小回沟煤矿9号煤层为大部分地段奥陶系灰岩带压开采煤层。本文通过分析矿井地质条件、构造规模、奥陶系灰岩含隔水层特征、奥陶系岩溶水化学特征、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和充水条件等,初步查明了9号煤层奥灰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突水系数法对井田内9号煤层在带压范围内的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为9号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他人成果基础上,通过大量钻孔岩心观察描述、测井曲线对比研究和钻孔柱状图分析,认为条湖矿区4号主力煤层形成于构造运动处在缓慢沉降,碎屑物质供给较少,气候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此时湖进速度大致等于或小于泥炭的堆积速度,处在湖进退积—加积的旋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