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厂不浪银多金属矿床产于早白垩世明星沟火山断陷盆地北部边缘,出露地层简单,岩浆岩大致可划分两期,其中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密切相关。北西向大路-厂不浪断裂(F5)为本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带属容矿构造,北西向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矿床成因类型属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矿床。1、4号主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具有尖灭再现、膨缩现象。施工的ZK7-1号钻孔见到的4号矿体具厚度增大,品位变富的趋势,因此,深部找矿是本区未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冲  孟维峰 《西部资源》2014,(2):130-132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陶勒盖铅锌矿区查明资源量(333)+(334?)铅锌矿石量159.53万吨,铅锌金属量为38,201.42吨,伴生银金属量9.344吨。矿石平均品位为锌1.90%、铅0.21%,伴生银18.56g/t。综合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分析该矿床为含矿热液灌入控矿构造后而形成的火山热液型矿床,成矿围岩是志留系上统卧都河组板岩。主要控矿构造是近北东向的压扭性断裂带,控矿的主要条件是断裂构造,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闹牛山铜矿床是与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矿床。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的的陆相沉积—火山岩,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是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矿区处于北北东向深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合火山构造地块中,断裂构造发育,赋矿围岩为安山玢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闪长玢岩等。成矿岩体为弱酸性斜长花岗斑岩、霏细斑岩。矿体受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近矿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工业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有益元素为Pb、Zn、Ag、Au等。矿石结构有半自形粒状和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胶状结构、固溶体分解及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脉状和块状构造等。成矿期可分为4个阶段,矿床属高中温岩浆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4.
夏日嘎音高图铅锌矿区位于沙不楞山铜、铅、锌成矿带内,主要出露地层有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矿体位于玛尼吐组火山碎屑岩内,产状受北西向断裂控制,为火山沉积—热液叠加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前中生代大地构造位置为额尔古纳非火山型被动陆缘,发现了具代表性的矿床有甲乌拉和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成矿模式为中低温构造裂隙热液充填型多金属矿床,主要发育地层中侏罗统万宝组,断裂构造较发育,近东西向断裂有两条规模大,为多金属成矿提供了必备的矿液运移通道、富集和储矿、容矿空间,突出表现在两个已知的典型矿床均分布于近东西向断裂带两侧。酸性岩体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来源及热动力,多期次的次火山斑岩体,并伴有石英、粘土化等围岩蚀变可能为含矿热液活动的中心部位。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阿荣旗阿力格亚银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南坡,区内早石炭纪—晚侏罗经历多期中高温热液活动。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自早元古代以来,区内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以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两组断裂。热液型及矽卡岩型金、银、铜、铁、钼等金属矿化点多分布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带上,或是两组断裂的交汇部,而阿力格亚银金矿床就赋存于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的次级构造断裂中。北东向断裂构造为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区内银、金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展布特征与矿化蚀变带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屏南灵峰钼矿床赋存于中生代北西向浦城—宁德构造岩浆带内钼多金属成矿带东段,主要控矿地质因素为燕山期(含斑)细粒花岗岩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钼矿化与硅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矿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灵峰钼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岩浆热液充填型,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白垩纪.  相似文献   

8.
屏南灵峰钼矿床赋存于中生代北西向浦城—宁德构造岩浆带内钼多金属成矿带东段,主要控矿地质因素为燕山期(含斑)细粒花岗岩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钼矿化与硅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矿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灵峰钼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岩浆热液充填型,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白垩纪.  相似文献   

9.
孙连云 《西部资源》2013,(4):114-116
郭老卜铅锌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岩系为下二叠统额里图组安山质火山岩与晚二叠世细粒石英闪长岩,铅锌多金属矿化主要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主要呈盲矿体产出.其成矿初步认为与白垩纪花岗闪长斑岩岩浆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俊杰 《西部资源》2013,(4):160-162
内蒙古化德县长春沟地区多金属矿主要有铁、铅、锌、银、铜矿点等.控矿因素主要为上侏罗统地层、晚侏罗世花岗岩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成矿属于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1.
以大脑包山为中心发育的环状与放射状断裂构造控制着铅锌银矿化体的产出,研究发现其成矿规律表现为北东向(基底)构造控制矿带。北西向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铅锌银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中,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附近形成富厚矿体。矿区相继发现多条NW向含矿断裂,显示出整个李清地矿区具有大型以上铅锌银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12.
矿区位于南秦岭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北侧,三叠系三渡水组是主要的含矿地层,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三组断层,是矿床最重要的控矿因素。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成矿物质。圈出金矿化体4条,金矿化体多呈北西向产出,倾向北东和南西,含矿岩性主要为砂质板岩。地球化学、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唐伟  韩云燕 《西部资源》2014,(4):135-137
二连浩特——东乌旗是我国北部重要的成矿带。矿区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东部约30km。区域构造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工作区地层以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CPb1)陆相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建造为主,岩浆岩以中三叠世黑云母钾长花岗岩(T2κγβ)为主。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其次为一些北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目前发现矿化体11条,矿体4条,以锌、钼为主要成矿元素。矿体主要为与中酸性岩有关的锌、钼多金属硫化矿(化)体。据矿化蚀变类型及其赋存状态,推测其成因类型应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扎兰屯市根头河上游铅锌矿区位于兴安地槽褶皱区,东乌旗——梨子山多金属成矿带,该带是我国重要的银、铜、金、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地。本文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重点讨论了矿区的主要控矿因素,物化探特征,认为内蒙古扎兰屯市根头河上游铅锌矿为火山热液型矿床。受燕山期陆相火山岩及北东向断裂的控制,长期构造-岩浆活动为含矿热液运移聚集成矿提供能量来源;喷溢相含矿中酸性火山岩为其提供了物质来源。本区地表植被覆盖较厚,通过化探工作圈定靶区,物探方法查证,最后进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的找矿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这对周边矿区寻找隐伏、半隐伏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土营子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侧大陆边缘的岩浆活动带上,是华北北缘多金属成矿带东端新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热液脉型铅锌银-矽卡岩型铁铜的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北西向F1断裂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具有继承性和多期活动的特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钙碱性花岗斑岩均沿F1断裂侵位,花岗斑岩是成矿母岩,斑岩型铜钼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岩株的内、外接触带的硅化+绢云母化带中,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化套叠在斑岩型铜钼矿化的外侧,受青磐岩化带控制,具有典型的蚀变分带性和矿化分带性。本文结合最新的勘查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其成因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热液脉型铅锌银-矽卡岩型铁铜高中温热液矿床,且有多期、多阶段成矿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兴奇 《西部资源》2014,(1):208-209
阳东县矿床多与燕山运动,尤其是晚期岩浆频繁活动有关,形成了多种次生矿床,使其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牛屎坑铅锌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粤西坳陷带上,东坑断裂南段,温泉向斜以北,温泉断裂的北西,主要构造方向为近南北向、北东向及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容矿断裂。据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牛屎坑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矿床。文章通过探讨,剖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旨在寻找隐伏矿体、扩大找矿远景,为矿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东十字路锡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通过在矿区开展地表、槽探等工作,发现了两条锡矿化体和两条铅锌矿带,其中Ⅰ、Ⅱ号铅锌矿带为该区最主要的矿脉带,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上侏罗统热水洞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破碎带中,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石坑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中东部,铜官山—戴家汇近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矿区地表出露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层发育,地表分布有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及花岗斑岩岩脉。蚀变主要有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沿花岗斑岩脉接触带部位主要发育硅化。成因上属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铜陵矿集区外围为相对高温元素成矿系列,内部以Pb、Zn、Au、Ag等低温成矿系列为主。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岩浆通道,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9.
麻黄沟铜多金属矿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矿区浅部矿主要是含矿热液随岩浆向上运移,在近地表断裂、裂隙等容矿有利部位,含矿热液同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原生金属硫化物转变为地表较稳定的氧化物而富集形成。该矿床成因类型浅表部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地处兰坪-思茅(普洱)成矿带内。该成矿带是滇西最重要的构造-成矿带,区域成矿条件十分优越。矿区地层出露十分单一,主要是白垩系下统曼岗组(K1m)。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干断裂构造呈近南北向展布,次级断裂构造呈北西向或北东向,断裂规模均较小。含铜矿源层在中生代开始沉积,在板块碰撞所形成的深大断裂所提供的热动力的驱使下,使得热流体发生侧向移动,在环流过程中溶滤了矿源层,并在层间破碎带、断裂构造带或者次级裂隙等薄弱地带,尤其是构造叠加部位沉积并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