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马厂箐斑岩型金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条件论述,指出斑岩型金矿床成因和主要找矿标志,并提出沿金沙江-哀牢山深断裂分布的斑岩体群是找斑岩型金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斑岩型金矿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岩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为我国金矿第三重要类型,但对其在认识远不如其它金矿 。通过研究,提出斑岩型金矿可分为三类:伴生/共生一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贵池铺庄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光  应祥熙 《地球学报》2002,23(3):213-216
铺庄金矿是近几年在铜陵-贵池成矿带中发现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的独立斑岩型金矿床。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流纹斑岩型金矿是本矿的主要金矿类型。文中着重介绍铺庄金矿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矿石类型,并对其成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斑岩型金矿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刘连登 《世界地质》1999,18(1):16-20,38
斑岩型金矿是我国第三重要的金矿类型,但目前对其认识程度远不如其他类型金矿,尤其关于它的亚类划分。依据斑岩金的共生元素或组合及矿石类型,将斑岩型金矿划分为三个亚类:伴生斑岩型金矿,共生斑岩型金矿和独立斑岩型金矿。斑岩型金矿的成矿“深度相”目前认识不一。笔者认为,其主体在近地表-浅成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峪耳崖和牛心山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张洪武 《贵金属地质》1998,7(4):269-273
斑岩型金矿是我国第三重要金矿类型,可分为3类-伴生/共生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国外见有网脉斑岩型金矿,但未见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李颖  张洪武 《地质与资源》1998,7(4):269-273
斑岩型金矿是我国第三重要金矿类型,可分为3类——伴生/共生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国外见有网脉斑岩型金矿,但未见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我们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建宁华光庵斑岩型金矿,金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脉中,至少有两个矿化阶段,第一阶段与斑岩体结晶分异期相对应,形成了浸染状黄铁矿和包体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斑岩体;第二阶段与次火山热液期相对应,形成了多金属硫化物和粒间金,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斑岩体围岩。斑岩体围岩中金的高背景值以及早先金、金银、金铅矿体的存在表明该斑岩型金矿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自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和德化双旗山等一系列金矿的查明与投产以来,福建省找金热潮方兴未艾。然而,全省的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金矿类型本质特征、金矿与白垩纪火山/侵入岩系的关系、金矿区域分布与基底构造的关系,初步认为浅成斑岩型铜金矿和浅成热液脉型金矿是福建省金矿的主要类型,崇安-宁德、建宁-莆田和武平-云筲是最具找金前景的3条NW向金矿带。浅成斑岩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白垩纪火山构造内,而浅成热液脉型金矿则分布在白垩纪火山盆地外围、次火山侵人岩及次火山脉岩广泛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这种分布格局,与我国北方同类金矿的基本类同,可视作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
我们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建宁华光庵斑岩型金矿,金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脉中,至少有两矿化阶段,第一阶段与斑岩体结晶分异期相对应,形成了浸染状黄铁矿和包体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斑岩体;第二阶段与次火山热液期相对应,形成了多金属硫化物和粒间金,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斑岩体围岩。  相似文献   

10.
曹恒  张玉清 《江苏地质》2014,38(1):98-105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金矿主要分为4种类型:层控型金矿、浅层热液金(银-贱金属)低硫化亚型金矿、钙碱性斑岩Cu-Mo-Au-W型金矿、构造控制中温脉型金矿。主要从地质环境和矿床特征的角度对各类型矿床进行描述,并列举各类型金矿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嘉荫-萝北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嘉荫-萝北成矿带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该成矿带上分布有团结沟特大型斑岩型金矿以及杜家河等中、小型金矿床(点)和矿化点,其中绝大部分严格受控于近sN和sN向的乌拉嘎-嘉荫河深断裂带和保兴-四方山林场断裂带。利用应力理论对控矿构造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斑岩型金矿矿体主要产于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区,而破碎带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矿体则平行于主断裂呈雁行状排列或密集平行斜列。对矿床产出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柳树河花岗岩体、团结沟南部斜长花岗斑岩体、葡萄沟和长脖山花岗斑岩体的接触带为寻找斑岩型金矿的首选靶区.而朝阳沟、中兴沟、德胜沟、横道河子和杜家河上游为寻找破碎带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的首选靶区。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东川拖布卡金矿矿石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诚  高俊彩 《云南地质》2006,25(3):276-285
中-低温热液型拖布卡金矿,与碱性(钠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尤以与纳长斑岩、二长斑岩最为明显。三类矿源岩石组合提供金质。自然金、显微裂隙金及包裹金组成金的主要赋存状态。提出拖布卡-播卡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荣惠锋  李良云  周世萍  李良 《矿产与地质》2004,18(3):236-239,244
斑岩型金矿是云南重要的金矿类型。通过对喜山期岩甲正长斑岩接触带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的分析,认为岩甲正长斑岩的接触带及其旁侧构造裂隙系统具备形成金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论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连登  李颖  兰翔 《矿床地质》1999,18(1):29-36
斑岩型金矿可分为伴生/共生-斑岩型、角砾/网脉型和单脉/网脉-斑岩型3类。角砾岩筒及其内部构造裂隙、角砾岩筒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与角砾岩筒有成生关系的断裂构造是斑岩金矿的重要控矿构造。其由角砾状和网脉状矿石组成,两者又难以划分开,故称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我国本亚类斑岩型金矿中,往往伴有冰长石化(团结沟、义兴寨、祁雨沟等矿床),个别矿床伴有明矾石化(紫金山矿床),国外同类斑岩型金矿中罕见报道,反  相似文献   

15.
云南马厂箐金矿区煌斑岩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泛分布于云南马厂箐金矿区煌斑岩主要为云煌区,主要元素表明为碱性系列、钾质钙碱性煌斑岩;过渡元素分配模式为慢源岩石的“W”型、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富集的“骆峰”型、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右倾”的经稀土富集型、以及模拟计算均表明,该区煌斑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熔融程度约为12%)的产物。新鲜、蚀变、矿化煌斑岩Au,CO2,Fe2O3,FeO等的含量及变化规律,暗示其在金矿  相似文献   

16.
长城金矿为产于碳酸盐岩中的超微细粒漫染型金矿。矿体受冷口大断裂带控制,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煌斑岩脉与之关系密切。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是来自深源的含金气态-液态混合流体在元古界盖层裂隙带中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闽中首次发现金矿点,几经查勘,至今尚未取得突破。笔者从控矿构造,矿源、热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探异常、遥感地质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以英安斑岩及其隐爆角砾岩为主的次火岩对本区金矿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应以次火山岩型-斑岩型金矿为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北衙金矿煌斑岩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建云 《黄金地质》2004,10(1):20-23
北衙金矿区广泛发育煌斑岩脉,规模较大的主要有7条,呈近EW向分布。形态较复杂,分支复合、膨胀收缩现象明显,并具有等距性分布的特点。厚度变化大,常交切矿体(脉),为成矿期脉岩。区内金矿体的产出主要与斑岩体及煌斑岩脉有关,与煌斑岩脉具有平行、包容和交切3种情况,以交切关系为主;在成因上煌斑岩为金矿成矿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热能及富集场所。煌斑岩不仅控制了矿区工业矿体的总体分布,而且控制了金矿体的产状及规模,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宁城地区出露加里东海西期煌斑岩脉群,其中云斜煌斑岩内,沿燕山期韧性剪切片理化带,分布金矿体。煌斑岩是客观找金的标志。金矿体中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化发育。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铁矿。金主要以显微次显微自然金包裹体,赋存于黄铁矿内。  相似文献   

20.
河北峪耳崖和牛心山金矿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斑岩型金矿包括伴生、共生和独立斑岩型3个亚型。峪耳崖和牛心山独立斑岩型金矿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与浅成小岩株、磁铁矿系列花岗岩有关;矿上单脉型和细网脉浸染型两种矿石组成。单脉型矿体以线性蚀变为特征,细网脉浸染型矿体则赋存在面型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带内。峪耳崖和牛心山金矿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贫铜独立斑岩型金矿,在冀东、辽西和内蒙古境内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