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莱州湾东部是我国滨海砂金矿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已探明有残坡积型和冲积型砂金矿床,并在滨海沙堤、沙滩、水下沙坝、水下三角洲、水深小于14m的浅海海域及古岸线、古泻湖、古冲积层中发现砂金异常,特别是海区的发现,为我国浅海砂金的调查开阔了新的前景.本文就该区滨海砂金矿的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诸流河下游为冲积砂金矿滞留沉积含金最佳平均品位为 2.0494g/m~3基岩裂隙中砂金品位高达10.7656g/m~3,滞水区和边滩的形成是砂金富集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冬雁  刘兰 《海岸工程》2002,21(2):21-25
滨海旅游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合理,关系到滨海旅游业的兴衰存亡.在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维护滨海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滨海旅游业向可持续旅游业转变,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1 古新-下渐新统含油气层系 古新-始新统母岩形成于滨海和湖泊沉积环境中,并在大量冲积源的参与之下,促进了含分散有机质混合类型砂-黏土质陆源岩层的堆积。在中国东北诸盆地中,含工业油气的白垩-早第三纪建造形成于开阔的浅水和深水湖泊环境中。与中国的盆地类似,在下第三系下部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咸水入侵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爱霞  李道高 《海洋学报》1997,19(4):142-147
莱州湾南岸系指西起小清河口、东至虎头崖的岸段,其海岸地貌类型为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南邻山前冲洪积平原,自南而北由冲积海积平原和海积平原组成,咸水入侵区呈东西带状分布于冲积海积平原的南缘地带(见图1)。  相似文献   

6.
鲁东南滨海平原全新世海进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道高  郭永盛 《海洋学报》1995,17(5):103-111
本文主要根据对钻孔样品的粒度分析、矿物分析、微体古生物分析、孢粉分析及14C测年资料,探讨了鲁东南滨海平原地区全新世海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在早全新世阶段,该区处于滨海环境,广泛发育了下全新亚统滨海沼泽相沉积层;中全新世时,该区遭受海侵,为河口湾、滨岸沉积环境,发育了中全新亚统海陆过渡相沉积层;自晚全新世以来,该区成为冲积海积平原环境,上全新亚统陆相沉积层得以发育形成.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东对山广海湾150km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弯型海岸起伏多变的基底和上覆的第四纪沉积层序、沉积演化以及复杂的新构造作用。该区晚第四纪自下而上发育有5个层序;(1)滨海相杂色粘土,下可道充填;(2)河道冲积砂;(3)内大陆架粉砂质粘土;(4)滨海相潮坪沉积;(5)河口湾淤泥质沉积。研究区基底形态起伏较大,主要为黑云母岗岩风化壳及少量变质岩。NNE和NEE向两组断裂系统最为发育,它们控制了盆地发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东台山广海湾150km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岬湾型海岸起伏多变的基底和上覆的第四纪沉积层序、沉积演化以及复杂的新构造作用。该区晚第四纪自下而上发育有5个层序:(1)滨海相杂色粘土,下部为河道充填;(2)河道冲积砂;(3)内大陆架粉砂质粘土;(4)滨海相潮坪沉积;(5)河口湾淤泥质沉积。研究区基底形态起伏较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壳及少量变质岩。NNE和NEE向两组断裂系统最为发育,它们控制了盆地发展并经历了两期活动。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新生沙洲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袁兴中  刘红  陆健健 《海洋学报》2002,24(2):133-139
沙洲岛屿是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口海岸带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沙洲岛屿潮滩的底栖动物群落与其生活的底质构成了河口生态系统的底栖亚系统,是河口地区生物多样性最直接和最易于观察研究的一个层次,它们在揭示群落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1-2].九段沙是长江口现代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生沙洲,是继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之后的又一成陆冲积沙洲,是一块重要的河口沙洲型滨海湿地[3].九段沙受人类干扰较少,其生物资源保持着天然状态.  相似文献   

10.
河口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突出,生境脆弱易损,研究其生态脆弱性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河口滨海湿地为例,基于“干扰-敏感-恢复”评估框架,选取17个指标,构建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GIS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插值法、综合指数法,探究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生态脆弱性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入海河口污染、河口地区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淤涨对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的影响较为突出;2014年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总体态势良好,区域生态脆弱性指数为1.67,整体处于不脆弱状态;空间上,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表现为中部高于四周,由入海河口向外逐步减弱的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1.
滨海断裂带珠江口段的重磁资料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磁资料系统处理、研究、解释,确认滨海断裂带珠江口段的存在,且是一条规模巨大特征明显的断裂带,深度在30 km以上,呈NEE向展布,是由滨岸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界限的高重力地质块体带,重力、航磁梯度带或灰度带图像反映清楚。在浅部,它与NW和NE向断裂互有切割,不过,NW向断裂切割滨海断裂带和NE向断裂带的频度更高,图像更清晰。在10 km以深,NE、NW向断裂基本上消失,阻截在滨海断裂带内,某些资料认为,NE向莲花山断裂带往西南入海(本区)转为NEE走向,从重磁资料分析,这些NEE走向断裂其实是滨海断裂带的一部分。莲花山断裂带进入本区后,仍以NE45°左右方向,经深圳、香港,至万山群岛被滨海断裂带截断,图像清楚,不存在NE向转NEE向现象。滨海断裂带是一条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在珠江口段,强势不改,它与NW、NE向断裂交汇并相互切割,具备5级以上地震构造条件,尤其是与形成时代新、活动性较强的NW向断裂交切部位(如镇海湾、广海湾、崖门、澳门、担杆列岛地区)。但是,NW向断裂在本区较浅,不如粤闽、粤桂交界地区深(≥30 km),所以本研究区(段)地震强度应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伶仃洋东岸sz17QZ-20-3钻孔硅藻分布特征,结合测年、岩性和粒度,重建了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依据沉积物岩性粒度变化判断,晚更新世时期在23.6~11.0 m层段发育了一套河床相-溺古湾相-岸滩相-冲积相的垂向沉积序列,在花斑黏土层中有海水种Ethmodiscus rex碎片的存在,指示晚更新世海侵海退旋回。早全新世海侵在9000 cal.aBP左右到达研究区,海水种硅藻含量开始迅速增加,发育滨海平原相沉积;在8000 cal.aBP左右达到最高海平面,海水种硅藻含量最高;随后研究区处于海平面停滞状态,并缓慢下降,发育浅海相沉积;中晚全新世4.2~0 m层段为海退时期,发育河口湾相沉积。中全新世4.4~4.2 m层位海水种含量突然增加和4.4~4.6 m层位贝壳碎屑层指示可能有风暴潮事件发生;晚全新世0.3~0 m层段表层沉积物中硅藻丰度异常偏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沿岸,存在着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滨海砂矿,其粒度特征及与砂矿富集关系也各不相同.如认识这些砂矿富集规律,探求找矿方向,就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采矿方面,也需要依据砂矿中有用矿物富集粒级和有益成分或有害成分与粒度关系,选择适当的开采方式,提高有益成分的含量,剔除有害成分,提高经济效益.为此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大量的资料收集,对山东半岛滨海砂金矿、石英砂矿、锆英石砂矿、磁铁矿砂矿粒度特征及砂矿富集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华南沿海的活动断裂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依据作者多年来在华南沿海地区调查研究断裂构造的一些资料,拟对晚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断裂若干特征进行讨论.一、活动断裂的分布和格局华南沿海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大致以东经109°至110°附近南北向桂北断裂和越东滨海断裂的联线为界,以东的地区以右旋北东向活动断裂为主,属滨太平洋构造域,以西的地区以右旋北西向活动断裂占优势,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梳理滨海旅游业效率在旅游产业发展中驱动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全局Malmquist模型结合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对中国53个沿海城市的滨海旅游业效率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发现:1滨海旅游业是以"人"的高效率发展为原动力、以具有协同性的"陆-人-海"系统为依托,在旅游产业中具有特殊资源性质、在海洋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绿色经济产业,其发展受人类经济活动效率的制约。2滨海旅游业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敏感性较强、脆弱性明显,政府投资对滨海旅游业发展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投资规模与规模效率不具指数效应;滨海旅游业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时空发展规律相吻合,纯技术效率是推动综合效率发展的主导因素,政策效率是目前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滨海旅游业效率空间整体呈现南高北低分布,但区域差距呈逐步缩小态势。3影响滨海旅游业效率的驱动因素具有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特点,滨海旅游业发展应注重从业人员素质及专业化培养,逐步引导旅游者向文明游、生态游方向发展,完善区域旅游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提高滨海旅游业各效率综合发展水平,结合区域发展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效率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区已施工22个钻孔及47处陡坎剖面调查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本区全新世地层的沉积物特征、沉积环境及其空间展布形态;认为本区全新统为一套由陆相-海相-陆相交互沉积的松散沉积物,成因类型主要为冲积、湖沼沉积以及海积,沉积相主要为分支河道、边滩、泛滥平原、潮汐河道、潮间带、潮上带、滨海湖沼等。受构造-气候事件影响,沉积物在横向上陆-海-陆交叉松散沉积叠加形似3个交错穿插的"楔形体";垂向上,沉积物粒度具正韵律层序,局部海侵层可见反韵律层序。总体上反映该区全新世以来陆—海交互作用及海进—海退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莱州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莱州湾滨海湿地特征以及野外实地观测数据,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手段,揭示1990-2018年莱州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结合景观指数分析莱州湾滨海湿地异质性。结果表明,1990-2018年间,莱州湾滨海湿地呈现人工滨海湿地面积增加而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截至2018年莱州湾滨海湿地面积总计1954 km2,其中天然滨海湿地面积约811 km2,人工滨海湿地面积约1143 km2,分别占42%和58%,滨海湿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趋势明显。斑块数量(NP)、景观形状指数(LSI)等景观指数值逐年增加,表明莱州湾景观格局变化明显且破碎化程度加重。莱州湾滨海湿地不同岸段之间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不完全一样,造成其破碎化程度加重的自然驱动力有河口冲淤、降水量变化等;人工驱动力主要为城市建设、港口码头、集约用海区建设、养殖业和制盐业的开发利用等。以期对莱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合理利用和优化土地空间布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及恢复滨海湿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思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滨海地区是全球主要的旅游地,滨海旅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在滨海旅游的蓬勃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就全球滨海旅游的布局、滨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选择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的2个关键时段为监测期,利用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建立了3个时间节点的厦门湾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数据库.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为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评价了过去22a间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厦门湾滨海湿地退化程度不断加剧.自然湿地的面积从1989年的275.82 km2降至2010年的238.60 km2;非湿地从1989年的590.61 km2上升至2010年的637.09 km2.在城市化不同阶段,滨海湿地经历着从以向人工湿地转化为主,过渡到以向非湿地转化为主的过程.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与人为干扰影响的空间响应关系.人为干扰影响正逐渐扩大其规模和强度,并且呈现出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的趋势.在第一时段,环西海域海岸线成为厦门城市化空间发展的重要方向,滨海湿地资源空间成为城市化扩展、海水养殖业占用的重要目标.在第二时段,人为干扰度变化的高值区已经沿着海岸线向东部转移,形成了新的干扰带;中高值区在整个区域蔓延,滨海湿地资源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干扰度动态变化高值区是滨海湿地退化最显著的区域,也是未来进行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边缘密度、斑块密度与分离度综合起来能较好地反映出景观格局信息与人为干扰之间响应关系.研究区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景观异质性程度升高,景观破碎度增大.非湿地景观类型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滨海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下降.人为干扰已成为厦门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近岸及毗邻海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山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到目前为止,沿海七市(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01种,探明的矿产地555处,其中在海洋及近岸探明的矿产有35种,包括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4种,非金属矿产14种和水气矿产2种。如胜利油田的石油、天然气。莱州市的仓上金矿、三山岛金矿、菱镁矿、滑石矿,龙口市黄县煤田以及丰富的莱州湾与胶州湾沿岸地下卤水、滨海砂矿等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