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红旗营子群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旗营子群相当于单塔子群上部,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火山沉积岩。该群上部刘营组的斜长变粒岩,测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23±23Ma;侵入该群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与以上数值相近。凤凰咀组上部的斜长角闪岩测得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2587±178Ma,2639±174Ma。根据测定样品产于不同层位或岩石之中,经受后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改造亦有差异,对测定的年龄值所反映的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2.
据原岩建造差异,华北地台北部的早前寒武纪地层可划分为西部的稳定地层区及东部的活动地层区。通过地层或构造不整合关系,主要变质热事件等,将两区地层分别厘定为中太古界阜平超群,又分为陈庄群与湾子群(稳定区)。中太古界迁西群(活动区)。地层上限年龄均为2800Ma。上太古界五台超群又分为龙泉关群、石咀群及台怀群(稳定区)。上太古界遵化群、单塔子群及朱丈子群(活动区)。地层上限年龄均为2500Ma。并对上述地层进行了对比。对稳定区的下元古界滹沱超群则调整为高凡群、豆村群、东冶群和郭家寨群。其中高凡群上限年龄为2350Ma,东冶群上限年龄为1850Ma,郭家寨群上限年龄(长城系下限年龄)为1700Ma。  相似文献   

3.
冀北单塔子群凤凰嘴杂岩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曲军峰  李锦轶  刘建峰 《岩石学报》2012,28(9):2879-2889
冀北地区基底的研究对理解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冀北地区单塔子群凤凰嘴杂岩的锆石年代学工作探讨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北缘所经历的构造事件。单塔子群凤凰嘴杂岩主要由糜棱岩化的花岗质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变质的基性岩墙组成。其中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呈明显的核边结构,岩浆核的谐和年龄为2.45Ga,变质边的年龄为1.95Ga。变质岩墙中的锆石未见明显的核边结构,阴极发光照片显示为变质锆石的特征,得到的年龄为1.9Ga。此年龄与花岗质片麻岩锆石的变质年龄相似,说明二者共同经历了古元古代的造山事件。此外,尽管没有得到岩墙的确切形成时代,但单塔子群内普遍发育的大规模岩墙说明在2.54~1.9Ga之间,该区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伸展事件。  相似文献   

4.
冀东青龙河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青龙河花岗岩-绿岩速写于新太古代晚期,形成环境为古岛弧环境,绿岩地体由双山子群,朱杖子群组成。区内褶皱构造,韧性切变形带及脆性断裂带十分发育。绿岩地体的形成时间为2650-2750Ma。花岗质岩石即“TTG”岩系安子岭片麻岩套,由四个深成侵入体组成,其中柳各庄片麻岩单元直接侵入双山子群鲁杖子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变质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中的TTG砾石、花岗岩砾石和基质的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15±9Ma(MSWD=1.9)、2510±10Ma(MSWD=1.6)和2512±7Ma(MSWD=1.0),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40±6Ma(MSWD=1.6),朱杖子群桲罗台组变质酸性火山岩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8Ma(MSWD=1.1),单塔子群鲁杖子组黑云变粒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04±7Ma(MSWD=1.8),另有一个数据点的207Pb/206Pb年龄为3.04Ga。根据本文定年结果和前人资料,获得主要结论如下: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很可能为岛弧环境的产物;朱杖子群与下伏单塔子群之间虽存在角度不整合关系,但时间间断不长,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不具有底砾岩性质;③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与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遵化深变质绿岩带—三屯营—太平寨—迁安岩浆杂岩区变质程度差异很大,但形成时代相同,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置于同一地壳平面。  相似文献   

6.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面则变化很大,这在华北古陆北缘的单塔子群和南缘的太华群中最为典型。因此,笔者建议用“构造-岩相杂岩体带”填图法来取代以地层为骨架的变质岩区地质制图,这有助于确定该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冀西北单塔子群的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朱云海 《现代地质》1996,10(1):50-59
将冀西北黄土窑地区原单塔子群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及变质侵入体两大类,新建立的黄土窑岩组原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泥砂质岩、碳酸盐岩组合、分解出的4个变质侵入体属钙碱性系列,其中酸性岩体为“I”型花岗岩。黄土窑岩组和变质侵入体均形成于大陆边缘弧或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变质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中的TTG砾石、花岗岩砾石和基质的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15±9 Ma (MSWD=1.9)、2510±10 Ma (MSWD=1.6)和2512±7 Ma (MSWD=1.0),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40±6 Ma (MSWD=1.6),朱杖子群桲罗台组变质酸性火山岩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8 Ma (MSWD=1.1),单塔子群鲁杖子组黑云变粒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04±7 Ma (MSWD=1.8),另有一个数据点的207Pb/206Pb年龄为3.04 Ga。根据本文定年结果和前人资料,获得主要结论如下: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很可能为岛弧环境的产物; 朱杖子群与下伏单塔子群之间虽存在角度不整合关系,但时间间断不长,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不具有底砾岩性质;③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与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遵化深变质绿岩带—三屯营—太平寨—迁安岩浆杂岩区变质程度差异很大,但形成时代相同,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置于同一地壳平面。  相似文献   

9.
青龙河花岗岩 绿岩带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 ,形成环境为古岛弧环境 ,绿岩地体由双山子群、朱杖子群组成。区内褶皱构造、韧性剪切变形带及脆性断裂带十分发育。绿岩地体的形成时间为 2 6 50~ 2 750Ma。花岗质岩石即“TTG”岩系安子岭片麻岩套 ,由四个深成侵入体组成 ,其中柳各庄片麻岩单元直接侵入双山子群鲁杖子组。柳各庄片麻岩多件锆石U Pb一致线年龄数据在 2 510~ 2 550Ma之间。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丰宁原单塔子群中古深成岩体的确认贾建称(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区内单塔子群主要分布于丰宁县东部长阁、杨营一带,属华北地台北部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该区1:50000区调工作中,运用新的地质理论和填图方法,在原单塔于群中识别并填绘出了...  相似文献   

11.
“黔中隆起”,因袭罗绳武原用名称;“黔南坳陷”,系笔者等1958年所创。本文试将“黔中隆起”、“黔南坳陷”调整改组,从新划分构造单元格局,即以“黔中深断裂”为界,其北为“川南黔北构造地层地体”;其南为“黔南构造地层地体”。“黔中隆起”南以“黔中深断裂”为界,北以华蓥山深断裂为界,西以垭都、紫云深断裂为界;东边,贵州境内以白露断裂及北东向断裂组西南端消失线为界;四川境内以南川、涪陵、丰都为界。 笔者对“火烘型”泥盆系沉积构造控制因素、生物礁成生环境……等作了反思与补充修正。同时对贵州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强调以断裂为主,沉积古地理次之,岩浆活动、热液浸染、风化淋滤……等又次之,相互融合渗透。  相似文献   

12.
迁安地区英云闪长质杂岩是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沿迁西群与单塔子群两个变质地体之间的接触部位上侵形成的,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演化,构造应力场对杂岩体有着重要影响,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反映着杂岩体的形成是该区太古代末期地壳活动中的重要地质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采用构造-岩相学方法(方维萱,2011,2012),将庞家沟银多金属矿构造-岩相学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分述如下:(1)太古界单塔子群(下基底构造层)。发育角闪岩相、绿片岩相、混合岩化相的区域变质岩,且糜棱岩化相发育。(1)角闪岩相: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等组成。(2)绿片岩相:由绿泥石片岩、绿泥石绢云母片岩组成。见于太古界凤凰咀组顶部。(3)混合岩化相:为  相似文献   

14.
李四光同志指出,目前“所提出的构造型式,大都是燕山运动以来的产物。由于这些较新的构造型式比较容易鉴定,所以就把它们当作头一步的研究对象”至于更古地质时代的“古构造层”中存在着的“古构造体系”还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试以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燕山、辽东及其相邻的胶东、晋东北地区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主要古构造体系。在研究过程中,以各地质时期的古构造形迹分析为基  相似文献   

15.
双鸭山地区矽线石矿成明显受地层层位、岩性和岩相控制。主要产于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上部的矽线石英片岩、含石榴矽线钾(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其找矿标志主要是地层、岩性、构造、岩相特征,其次为风化带颜色、伴生矿物和地貌特征等。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区位于康滇断隆带北段小相岭南北构造带,以安宁河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地质构造单元,西部为冕宁穹隆、东部为石棉台穹,工作区位于西部冕宁穹窿北段,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康定群,包括下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的咱里岩组和上部以变粒岩、片岩、石英岩、变砂岩、红柱石千枚岩为组合的冷竹关岩组两大套区域变质岩石地层。其中冷竹  相似文献   

17.
袁珍  李文厚  朱静  郭艳琴 《地质通报》2013,32(11):1806-1814
根据测井、地震和岩心等地质资料,运用印模法及综合地质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侏罗系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恢复。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侏罗系古地貌形态主要为古高地、谷河谷、古谷坡、古河间丘、古阶地。对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对延安组油藏的控制分析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古谷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古地貌形成的有利成藏条件为下切河谷提供了来自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通道,古谷坡控制着储层砂体的类型和分布规模,地层“印模”所产生的差异压实形成了后期构造圈闭的相对高点。  相似文献   

18.
前陆复杂构造区因构造变形强烈,地层缺失严重,“断相”、“古隆起”假象等因素,导致了前陆区岩相古地理制图具多解性。以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岩相古地理恢复为例,提出古构造复原、物源区分析是重建岩相古地理的重要环节,指出:西缘北部早中石炭世为走滑拉张断陷;二叠纪沉积时存在3大物源区;中生代的冲断推覆造成地层缩短率20%~47%。恢复后的岩相古地理图在沉积体系展布、砂体分布等方面和恢复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对指导西缘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冀北地区原太古代"单塔子群"内多处发现了高压基性麻粒岩构造岩片或透镜体,围岩为花岗片麻岩类,在区域上呈构造带出现。高压基性麻粒岩早期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石榴石+石英,退变组合为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及更晚期的角闪石+斜长石,明显经历了快速的抬升过程。上述高压麻粒岩在区域上可能对应于晋北-冀西北的高压麻粒岩带,代表克拉通基底的重要构造边界,对于认识区域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及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气藏成藏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东坡气藏主力产层为沙溪庙组,其圈闭类型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多为致密砂岩储层,但断层发育,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断砂匹配样式与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过程有重要影响。基于前人已有的认识,通过沙溪庙组气藏成藏动力演化、气水分布特征及生烃期次分析,结合构造演化、成藏幕次等研究,认为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受构造古隆起、断砂配置、储层物性、构造演化影响,形成了“构造控向、断砂控运、储层控藏、演化控调”的成藏演化模式,同中存异,高庙子地区古构造的控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中江地区岩性控制作用占主导。沙溪庙组气藏间歇性充注具“燕山期三幕成藏,喜山期调整改造”的成藏特征,多期构造演化和较强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了含气饱和度,导致沙溪庙组气藏分布、气藏产能差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