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地电阻率短临机制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预报研究中,中长期预报的研究固然需要,但更有实际意义的应是短临预报的探索。但至今对短临预报问题的解决取得进展甚少。本文根据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发现地电阻率的突变与地下介质的破裂存在着一定联系。统计结果表明,一旦有台站出现突变,未来一个月内将有60%以上可能,在其周围附近发生地震。因此,地电阻率的加减速变化所引起的地电突变是有可能作为震兆予以考虑。这些变化特征,不但在云南地  相似文献   

2.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在新疆地震危险区内实行短临跟踪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境内震例研、究和实际跟踪预报表明,跟踪式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地震短临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特征及短临预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志亮  王志贤 《地震》1996,16(1):75-79
文中对大震、强震和中强地震的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特征采用统计方法,分别讨论了临震异常在趋势异常各时段中发震的概率。大震能观测到短临异常的震例只有33.3%,强震和中强地震分别为50.0%。出现短临异常后1-20天内发震的概率最高达94.4%。对地电前兆异常的时间、空间和短临监测预报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6年12月21日在四川省白玉、巴塘县间发生了5.5级地震。文中给出了主震和余震序列的参数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前兆异常特征和短临预报依据。这次地震 震部门有准确的短临预报,并且省、地、县各级政府采取了系列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学报》1992,14(7):661-668
根据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发现地电阻率的突变与地下介质的破裂存在着一定联系.多数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突变序列中总有一次较为突出的最大突变出现,从它的出现至发震所需时间与震级、震中距间还存在有近似线性关系.另外,它还有由震中向外围扩展的趋势.从而提出了利用地电阻率突变序列预报地震的可能性.文章最后对预报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相干加强的原理及其在地电阻率分析预报地震中的应用研究,计算了大柏舍台和宝坻台ρ_s连续几年的资料,结果发现地震前ρ_s有较为突出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8.
地电阻率突变序列的变化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学报》1993,15(2):176-185
从断裂力学观点出发,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发现强震前震中周围附近的台站将观测到有关地震的异常地电阻率突变序列.序列中最大突变的出现将随着震中距的加大而往后推移,震级的增强而提前.而且最大突变还将由震中逐渐向外围扩展.从而提出了利用突变序列、突变频度、最大突变扩展速度与时距积预报地震三要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和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的原因,结果表明,雅江5.0和6.0级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记载时期短,构造不清,地震以网稀疏,中等地震活动长期平静的高原山区,要依靠现有的地震学前兆异常指标来实现短临预报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有地震活动增强的显示,但仅据此仍难以实现短临预报,过多地依赖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同时过多地依赖现有的震型判定指标是导致雅江地震短临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对已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前的部分地电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3要素的关系再次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指出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可能对判断地震趋势及对华北地区的短临预报跟踪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志贤  彭远黔 《中国地震》1997,13(2):189-196
通过研究唐山7.8级地震ρs震时突变现象。发现ρs震时突变具有变化幅度显著,空间分布普遍以及与震前ρs异常变化性质的相反的似弹性回跳现象等。研究了与ρs震时突变有关的震前ρs的前兆标志及其特征,用从复杂的ρs异常变化中识别和判定与地震有直接关系的地震前兆,对提高地电方法地震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用双剪法对小浪底砂岩在摩擦滑动中的电阻率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摩擦滑动过程中,电阻率“趋势”变化有明显的方向性效应,在不同的测量方位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同的前兆特征。平行于断层面的第Ⅰ道电阻率持续上升,大滑动前无明显异常反应;垂直横跨断层面两侧的第Ⅱ道随剪应力的增大电阻率由开始大幅度下降转为平稳变化,大滑动前出现清晰的突变异常,其幅值达50%左右;与断层面斜突成45°夹角的第Ⅲ道随剪应力的增大电阻率缓慢上升,达到某一极值后随块体的滑动转为下降。最后,本文简单地讨论了产生这些差异性现象的可能原因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预报工作中,人们既期望直接观测到震源地方的情况,又期望观测手段易于实施以及干扰因素较小。但是这几个方面是不易得兼的。例如为了直接观测震源地方的情况,则探测深度就要深,此时测量手段不易实施;如观测震源在地表的间接表现,虽手段易于实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fracture mechanics, large amount of practically observed data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it is disclosed that seismically-anomalous earthquake resistivity sudden change sequence can be observed at the earth resistivity stations around the epicenter of a strong event. The maximum sudden change in the sequence tends to shift backward with the increase of epicentral distance, while it shifts forwar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The maximum sudden change also expands from the epicenter to the peripheral areas. Therefore,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predict the 3 key elements of a forthcoming earthquake by using the sudden change sequence, the frequency of the sudden change, the expansion velocity of the maximum sudden change and the time-distance product.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176–185, 1993.  相似文献   

15.
地电阻率的分数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建动力学相空间的方法,对唐山地震前后其周围几个台站及山丹地电台1990年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关联分维、李雅普诺夫指数及复杂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电阻率时间序列具有分维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其吸引子维数在2.5左右。由复杂度的计算结果得知,地电阻率变化远比其它已知的标准奇怪吸引子复杂。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电阻率突变序列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恒  周郧生 《中国地震》1995,11(3):239-247
本文从断裂力学观点出发,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际观测结果,发现强震前震中附近的台站将观测到有关地震的异常电阻率突变序列。序列中最大突变的出现将随着震中距的加大而后移,随震极的增强而提前。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电阻率法的统计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整理了全国台网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经预处理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影响后,研究了地电阻率变化与地震的对应情况。共提取了43次震例异常。研究了这些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预报地震3要素的统计结果,为地电阻率预报地震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地电预报地震研究及电法勘探研究中,二维、三维点电源层状横向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方法存在着不少困难问题。利用边界单元法可使得该类二、三维问题中难处理的问题变得较为简单易行。本文综合分析叙述了边界元法在这类地电断面结构下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地电预报地震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地电学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理论及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