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数据和技术要求出发,分析了基于GIS技术进行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和优势,总结了目前可在GIS框架下实现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模型,并分析了其应用状况及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基于GIS进行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系统集成策略。即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集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为一体,采用公共接口模块的外连式结构进行集成,并具有较好的用户界面和构造特定的应用框架为用户导航,实施的中心环节是组分软件的优选、各组分间转换、访问函数的实现和特定应用框架的构造。通过建立孙胡沟流域的数据库和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知识库,利用集成系统对孙胡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区划地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浙江省区划地名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以Esri的MapObjects作为GIS基础平台、MS 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平台,实现了区划与地名数据的采集、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和存储建库,基本完成了区划地名的计算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SS图像和TM图像为基本信息源,从影响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要素,如地质(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河流、冰川、雪被)、地面物质组成以及泥石流沟的遥感判读入手,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分布状况、孕育和诱发条件进行探讨,进一步对该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程度进行区划,并对危险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云GIS和大数据的深入应用,为用户提供区划地名云服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区划地名云服务平台,采用基于遥感的地名数据更新、地名地址数据清洗与融合、地名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全新的区划地名云计算环境,实现了区划地名信息资源随时获取,为区划地名信息服务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流域地貌是泥石流形成的基础,对泥石流的发育有较大影响。本文基于地貌信息熵理论,利用GIS技术定量分析岷江映秀段小流域地貌发育阶段,以评价岷江映秀段沟谷发生泥石流的危险性。最后利用泥石流沟的实例数据来验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比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武都地区泥石流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玲  李燕婷  陈丹华 《测绘科学》2010,35(1):72-73,38
武都地区位于甘肃东南边陲,是甘肃惟一的长江流域。武都地区是国内受泥石流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来识别泥石流灾害体。同时结合GIS技术,进行研究区域三维场景的构建,实现三维景观的漫游、飞行。通过GIS中空间数据的强大管理功能,实现对数据库的设计和对空间数据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航空遥感确定泥石流沟危险度及发育程度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航空遥感确定泥石流沟危险度的评判方法和对铁路威胁程度等级分类标准以及发育程度分区原则。提出评判因素各类标准的影像标志。将影响泥石流向形成、发展的因素归纳为10项指标,分别打分,按总分高低综合评判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泥石流沟发育程度分区,主要取决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组合。文中列举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自动编码技术在GIS和信息共享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需求,指出在GIS开发和信息共享中编码自动化和编码动态化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提出基于区划变更的自动编码体系架构,并以点状要素编码为例做了初步实现,具体介绍了系统中规则定制、编码生成、编码升级三个核心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田洪军  李晋 《东北测绘》2012,(10):34-36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自然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海洋保护区。规划海洋保护区时尽量做到与海洋功能区划协调一致。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海洋保护区的建设现状,通过收集整理沿海各省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海洋保护区信息,对比分析海洋保护区建设现状与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保护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文章利用GIS技术分析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保护区与海洋保护区现状的空间一致性,得出海洋功能区划有利于协调全国海洋保护区总体布局,现行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中海洋保护区的选划可满足海洋保护区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基础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以甘肃省积石山县2018年8月2—3日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数据为临界值,结合该地区地形地貌、土壤土质、植被覆盖、水文等环境变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积石山县刘集乡、石塬乡、大河家镇等为泥石流灾害高危易发区域。引发当地泥石流的原因主要为:①植被破坏严重,土体不稳定,强降雨引起泥石流;②研究区属于黄土高原地貌,水体侵蚀导致极易发生泥石流;③对黄河沿岸破坏较为严重,夏秋汛期,黄河水量猛增,对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壤剧烈冲刷,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与GIS的密云县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和Landsat卫星TM/ETM+数据进行生态环境效应遥感分析。首先,对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土地利 用状况图,并分析了其变化情况; 然后,应用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景观结构变化; 利用RS技术分析了密云县 植被及地表温度; 最后,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和不同生态区划的NDVI和地表温度的变化特点。综合上面的分析,指出了RS与GIS方 法在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李燕婷  朱海莉  陈少华 《测绘科学》2016,41(8):67-70,75
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滑坡灾害分布易发性评价与区划成图问题,该文以ArcGIS为平台,联系评价区的实际特点,选取地貌类型、地层岩性、降雨、断层、坡度为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滑坡灾害主要集中在龙羊峡库区右岸和群科-尖扎盆地。区划结果与野外实际调查基本吻合,为今后GIS应用于地质灾害区划提供了思路,同时可为区内地质单位进行灾害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洋溢油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海洋溢油风险评价与区划系统以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由溢油源数据信息、敏感区区划信息、溢油风险评价、溢油风险扩散模拟和溢油风险区划组成。实现对渤海海域溢油风险源进行溢油概率以及溢油后溢油量的计算,并对针对不同季节溢油发生后的扩散进行动态模拟,最终生成溢油风险区划图。为有效降低溢油风险、预防溢油事故发生后造成海洋水体污染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GIS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研究,已有三十余年历史,而且GIS发挥的作用变得日趋重要。由于MORPAS系统是基于GIS的金属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系统,因此将MORPAS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研究极少,作者尝试将MORPAS证据权法应用于吕梁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与评估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吕梁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提取大小型线型构造、植被信息,综合降水、坡度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ORPAS证据权法对吕梁地区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进行了预测与灾害等级分区,并建立了灾害危害性评估模型。从预测图来看,研究区共分为三个灾害等级,从南向北共划分五个灾害预测区,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角度来看,已发生在中阳县境内的滑坡验证了预测Ⅰ区的准确性,同时证明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GIS人才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术,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重大。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GIS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探讨了GIS主要实践能力,阐述了GIS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GIS实践教学模式。认为GIS教学必须以理论为指导,以技术为核心,积极开展GIS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GIS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平台的便携性为移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带来强大的支撑。通过分析规划工作人员移动办公的需求和移动GIS技术的特点,构建了基于移动GIS的规划管理系统,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和功能,重点阐述了移动GIS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完成了系统开发。该系统改善了目前规划管理现状,提升了城乡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支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赵健赟 《东北测绘》2013,(4):223-226
在介绍GIS在土木工程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土木工程特点,分析了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开设GIS课程的必要性,探讨了其教学内容。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知识面的特点研究了GIS理论教学的方法,提出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以改善教学效果。阐述了GIS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应用型GIS教学方法,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途径。论述了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和平时学习效果为目的的考核方法,研究了针对土木专业GIS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后地形地貌、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直观展现及其数据的更新与传输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在利用三维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空间数据库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基于Skyline平台开发出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系统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查询、三维显示及数据管理等,为舟曲县灾后重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网络GIS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GIS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GIS整合的产物,其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提高了软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协同处理业务能力,简化了GIS操作,使GIS技术可以为更多的应用领域提供更优质的空间信息服务。介绍了3种目前应用最广的网络GIS:WebGIS、移动GIS和网格GIS,着重阐述了它们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