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出现在微波Ⅳ型大爆发上的快变分量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而产生了12.5min和1.2min的长短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了微波Ⅳ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为异性的空心束分布,其电子回旋不稳定性导致spike辐射。最后,用慢波模式计算了三个频率上的1.2min的准周期振荡,结果表明振荡周期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与观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Ⅳμ型爆发的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微汉Ⅳμ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辐射,叠加在Ⅳ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IVμ型爆发的观测待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波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spike)辐射,叠加在微波IV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4.
1988年12月16日世纪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出现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的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ike辐射,概括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  相似文献   

5.
1988年12月16日世界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和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pike辐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我们采用磁俘获模型,计算了源区的有效温度,源区磁场随高度的变化,并算出了峰值频率在8.89GHz,其结果表明爆发是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回旋同步辐射所致  相似文献   

6.
陈晓娟 《天文学报》1997,38(1):25-33
云南天文台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1.42GHz,2.84GHz,4.00GHz)于1988年12月16日观测到一次特大微波IV型爆发。爆发从世界时08^h31^m结束。在70分钟的持续期内,爆发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5分钟的长周期振荡和1.2分钟的短周期振荡。其中两个频率上出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本文提出振荡是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的,爆发是高能电子在磁  相似文献   

7.
云南天文台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1.42GHz,2.84GHz,4.00GHz)于1988年12月16日观测到一次特大微波Ⅳ型爆发.爆发从世界时08h31m开始,至09h41m结束.在70分钟的持续期内,爆发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5分钟的长周期振荡和1.2分钟的短周期振荡.其中两个频率上出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本文提出振荡是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的,爆发是高能电子在磁场中被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的结果,为此作出了定量和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1981年5月16日微波大爆发中毫秒级时间轮廓Spike辐射中发生的准周期振荡现象。这种准周期振荡可能与日面活动区磁杯中的阿尔芬波运动有关,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爆发源区一些基本物理条件。最后对于准周期振荡现象对Spike辐射的作用和影响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1981年5月16日所观测到的典型的微波大爆发的spike辐射中,发现存有~1.4—1.6秒的准周期振荡特征。本文依据MHD波理论,对观测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认为在日冕圈内外传播着的快磁声波(“腊肠”模)调制了源区的磁场以及电子束的投射角分布,从而影响了ECM不稳定性的增长率,因此而产生了spike辐射中的准周期振荡。另外,本文还对一些有关的物理参数作了定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金声震  李小聪 《天文学报》1995,36(2):173-180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1991年1月至12月太阳峰年期间在2545、2645MHz上观测的51个Spike辐射事件的高辐射流量、短持续时间、窄辐射带宽、快速频率漂移、准周期振荡和偏振成份快速变化等观测特征,并对这51个Spike事件与光学耀斑活动区磁场强度、磁位形及活动区黑子演化类型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正、反向统计,鉴于Spike的辐射的观测特征与统计特征与已知的太阳射电爆发类型和太阳射电成分的特征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1.
本介绍了云南天台四波段(1.42,2.13,2.84和4.26GHz)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得到的五个微波III爆发事件,它们具有宽频带,长和短寿命,内向和外向快速频漂等特征,观测事例表明,非热电子束引起的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两种机制都可能发生,这些观测特征即可不完全同于米波-分米波III型爆发,也不完全同于微波高频段III型爆发,说明在微波低频段可能存在二重性或过渡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四波段(1.42,2.13,2.84和4.26GHz)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辩率同步观测得到的五个微波II型爆发事件,它们具有宽频带、长和短寿命、内向和外向快速频漂等特征.观测事例表明,非热电子束引起的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两种机制都可能发生.这些观测特征既不完全同于米波—分米波II型爆发,也不完全同于微波高频段II型爆发,说明在微波低频段可能存在二重性或过渡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同日冕物质抛射(CMEs)关系极为密切。本文基于对Ⅳ型运动爆发的研究以及CMEs开放场的物理条件,探讨了CMEs形成及抛射的物理条件。由于磁通量突然喷发,能量大量释放,在CME闭合场中的等离子体被加速,导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被大磁环捕获。随着磁环内的热压P和磁压Pm的升高,当β>βT时磁环将炸裂,从而产生CMEs。抛射出的未离化的等离子体团将产生等离子体基波与谐波辐射。随着等离子体的不断离化,高能相对论电子绕开放磁场线作螺旋飞行,这时等离体辐射降到次要地位,回旋同步加速辐射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如果离化的早,则在微波波段也能看到Ⅳ型运动爆发。这就是微波Ⅳ型爆发,也是微波Ⅳ型爆发罕见的原因。射电运动Ⅳ型爆发源就是日冕抛射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是太阳微波爆发中两个主要的精细结构,由于微波段比长波段的情况更复杂,单从形态上很难区分。1994年Islike & Benz给出1-3GHz频带上的各类爆发分类定义,本文参考了其中有关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的分类,分析北京天文台2.6-3.8GHz频带上观测到的微波尖峰辐射的精细结构,发现该定义有局限性,重新定义了本波段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并讨论了这种分类  相似文献   

15.
俞雪华  徐民健 《天文学报》1995,36(4):359-366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日冕条件下磁化非相对论热等离子体对太阳射电辐射产生的电子回旋共振吸收,并在辐射频率等于电子回旋谐波频率时求得n≥2谐波吸收率的近似表示式,以及其对等离子体温度,出射角度和谐波数的变化规律,在应用部分,讨论了电子回旋共振吸收对于太阳射电尖峰爆发的影响,认为目前观测到的尖峰爆,大多数高能电子束来自日冕的内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10m射电望远镜在2lcm波段上观测到的一次尖峰辐射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5629活动区(S16W109),它伴随了X2·9/SF耀斑及边缘耀斑环,并且有质子流量的上升和一次罕见的地磁场突然反相脉冲与之对应.我们从耀斑环的Hβ照片可以看出,在尖峰辐射发生前,原先存在的耀斑环的顶部开始变亮,而尖峰开始后环顶亮度达到极大,说明这次尖峰辐射与耀斑环顶部增亮有关,辐射很可能来自环顶.从尖峰事件的时间轮廓得到的FFT功率谱表明存在150ms的准周期脉动.按照Mclean等人的模型,即脉动是由俘获在磁通管内的电子的径向振荡引起,可以推断,这次尖峰辐射与Fermi机制激发快速电子有关,且尖峰的发生需要被俘获的电子.此外,我们将这次尖峰事件分解为几百个元耀斑爆发(EFB),并且讨论了这些EFB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89年4月9日在2840 MHz上观测到的微波爆发进行分析,发现该爆发存在几十到几百秒的准周期振荡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磁环的准周期现象有关,应遵从磁流体力学规律。通过简单初步分析,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6,37(2):187-200
作为微耀斑能量释放的证据,本文扼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四频率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42,2.13,2.84和4.26GHz)1989年12月-1993年4月的观测事例,包含低强度的毫秒尖峰辐射(msspike),类尖峰辐射(spike-like),快速脉动现象,两种新的快速精细结构──微波Ⅲ型爆和微波类斑点结构.统计了快速精细结构的寿命,在统计基础上分别以实例描述了各类现象的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4年Islike&Benz给出的1-3GHz频带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幅身的分类定义,分析北京天台2.6-3.8GHZ频带上观测到的微波爆发的精细结构,通过分析发现该定义有局限性。本重新定义了该波段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身,并讨论了这种分类定义与设备时间分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新型分米波太阳微耀斑现象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一组短分米波(1.42GHz)太阳微耀斑的射电和光学辐射特征,它们包含3个叠加在连续辐射背景上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FFS),即准周期快速脉冲链(称微耀斑)它们的形态相似,强度大约在150-200sfu范围内,其寿命(半功率宽)大多为15-50ms,有18个分离的双峰结构,该事件产生的7646活动区中出现两处新浮现的几个小黑子,呈现复杂极性,可能存在多重交叉小磁流环多次重联的复杂状况,本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