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珠日特多金属矿化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的突泉—林西、孟恩套勒盖—布敦花银铜铅锌成矿亚带上,本文通过分析其化探异常特征及矿化蚀变特征,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化蚀变主要分布在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中,元素异常分布与地表矿化蚀变吻合性高,强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综合分析显示,乌珠日特多金属矿化区异常...  相似文献   

2.
粤北八宝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大东山—贵东W-Sn-Mo-REE成矿带内的大布WSn-Bi-Pb-Zn矿集区,是近年来该区铅锌多金属矿床找矿的一个新突破,初步探明储量已达中型。主矿体呈似层状产于燕山三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东岗岭组下段,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矿石构造以条带浸染状、块状为主,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蚀变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通过总结矿区勘查工作成果,与周围典型铅锌矿床的特征对比,初步认为该矿床类型属于矽卡岩型,岩体、东岗岭组薄层状细晶灰岩与钙质砂岩层是矿区铅锌矿成矿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区域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在大东山岩体周围勘查同类型铅锌矿仍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工作区位于得尔布干斑岩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金矿床成矿带上,通过地质工作区内已发现4条银矿化蚀变带。通过对工作区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矿产检查成果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形成次火山热液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优越条件,与该成矿带上同类型矿床的对比,发现黑山头地区具有较好的成矿银多金属的找矿潜力,建议在矿化和蚀变较好地段投入物探工作,以圈定矿体规模及走向。  相似文献   

4.
银母寺铅锌矿位于凤太矿田西部的银母寺-大黑沟铅锌(铜)成矿带东部,为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大型带状铅锌矿床(矿带)。文章在总结分析矿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在矿区所做的勘查工作和前人资料,认为银母寺铅锌矿带分南北矿带,在空间上具有“地层岩性+构造+蚀变”的三位一体特征,即矿体主要赋存于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接触带附近的硅化灰岩、硅化铁白云岩中,并严格受背斜构造控制,在走向和倾向延伸方向有一定的规律,与矿化有关的主要蚀变是硅化和铁碳酸盐化。分析其找矿前景,认为已知矿体深部存在很大的找矿前景,尤其是背斜北翼深部存在很大的找矿潜力。研究成果可为凤太地区寻找该类型铅锌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彩铜铅锌矿床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段青海省南部的治多县,是目前该地区新发现的唯一一个与古特提斯火山作用有关的大型矿床。矿体产于晚三叠世巴塘群火山岩地层中,直接赋矿围岩为英安质凝灰岩。矿区内主要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等蚀变,矿化类型以块状及浸染状铜铅锌矿化和纹层状及星点状铜矿化为主,其次为细脉状铜铅锌矿化等。蚀变矿化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分带性,以白云石-重晶石固结壳为界,下盘依次出现硅化-重晶石化-块状及细脉状矿化带、硅化-黄铁矿化-稠密浸染状矿化带、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稀疏浸染状矿化带、硅化-弱绿泥石化带、绿泥石化带。上盘则多为成矿后中低温蚀变组合,如弱硅化-弱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成矿演化上,矿床经历了3期主要成矿作用:火山沉积-气液矿化期、海底喷流热液矿化期及表生期。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化分带及成矿演化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多彩铜铅锌矿床与日本黑矿及同一构造带的"三江"中段川西呷村VMS矿床极为相似,属于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围岩蚀变与成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蚀变岩石的元素含量特征及蚀变分带研究入手,认为硅化和钾长石化岩石的钼含矿性最强,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围岩蚀变始终伴随着钼成矿作用的每个阶段,且不同的成矿期和成矿阶段、不同的围岩,其蚀变类型不同;矿床蚀变分带明显,由岩体中心向外侧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带(强蚀变带)、硅化-绢英岩化带(弱蚀变带)、硅化-青磐岩化带,强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弱,其蚀变作用的强弱与钼矿体的品位高低相对应,确定硅化和钾长石化是该区最有效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胜金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76-1086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蛤蟆石铅银钼多金属矿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工作和研究程度低,通过普-详查工作首次对该矿床有了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石地质特征及成矿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认为EW向断裂构造为成岩成矿断裂,矿体与EW向展布的沿断裂充填的晚侏罗世次流纹岩时空、成因关系密切,矿体赋存于次火山岩侵入接触构造-硅化蚀变带(次生石英岩化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EW向分布。通过分析认为矿床成因为次火山热液矿床,与次火山有关的硅化带、次生石英岩化带是该区寻找相似成因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位于澳大利亚西澳克拉通伊尔岗地块东部黄金省次级地体内,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绿岩带型金矿成矿区。区内矿床可分为3类:剪切带中的蚀变晕±石英脉型,是区内最为重要的矿化类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金哩矿床,矿床赋存在金哩粗玄岩中,矿化发生在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带内;石英网脉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夏洛特山金矿床。矿床也产于金哩粗玄岩中,矿化主要发生在硅化外围的碳酸盐-黄铁矿化蚀变带内;纹层状石英脉型,矿化表现出层控的特点,并多发育绿泥石化。通过对区域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特征的总结,认为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的金主要赋存于铁硫化物或毒砂中,矿化与大规模的蚀变作用联系密切,太古宙绿岩带和条带状铁建造、深大断裂、褶皱等因素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岩带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并为在区内找矿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位于澳大利亚西澳克拉通伊尔岗地块东部黄金省次级地体内,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绿岩带型金矿成矿区。区内矿床可分为3类:剪切带中的蚀变晕±石英脉型,是区内最为重要的矿化类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金哩矿床,矿床赋存在金哩粗玄岩中,矿化发生在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带内;石英网脉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夏洛特山金矿床,矿床也产于金哩粗玄岩中,矿化主要发生在硅化外围的碳酸盐—黄铁矿化蚀变带内;纹层状石英脉型,矿化表现出层控的特点,并多发育绿泥石化。通过对区域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特征的总结,认为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的金主要赋存于铁硫化物或毒砂中,矿化与大规模的蚀变作用联系密切,太古宙绿岩带和条带状铁建造、深大断裂、褶皱等因素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岩带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并为在区内找矿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的成矿条件和远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形成于造山带汇聚阶段中后期的活动陆缘环境,与驱龙斑岩铜矿对比具有相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远景很大.特别是卡而却卡、乌兰乌珠尔、鸭子沟、尕怒大门等地区具有斑岩铜矿成矿的广阔前景,有希望找到新的大型超大型铜矿床.通过对乌兰乌珠尔矿床的解剖,该矿区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铅、锌、锡等多种有用组分.岩浆岩、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矿床的产出.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小老鸹林子钨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复式背斜北西翼,属单斜构造,主要构造线方向为NE向,矿床展布受深断裂带控制,矿区内蚀变矿化多赋存在NE向构造内。围岩蚀变较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硅化、云英岩化、角岩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等。在以往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着重对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认为小老鸹林子矿床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与围岩接触交代形成的高温热液型矿床,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矿床位于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北亚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上元古界歪头山组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内,严格受构造条件控制,含矿层受热液作用影响产生不同蚀变,尤其硅化与矿化的关系最为密切。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笔者在对矿带内地层、岩石、构造、围岩蚀变等较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达龙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为一大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工程控制其倾向延伸超过1000m。文章系统总结了达龙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脉状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研究发现其垂向上蚀变与矿化分带明显,蚀变分带为(硅化)辉石石榴子石磁黄铁矿矽卡岩化带→(绢云母)磁黄铁矿石榴子石辉石矽卡岩化带→石榴子石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绿帘石化带→(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化带,矿化分带为:块状钼钨矿化带→脉状钨(钼)矿化带→细网脉状(铜铅锌)钨矿化带→网脉浸染状铅锌矿化带→脉状铜铅锌矿化带,该矿床蚀变与矿化分带的划分可指导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同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4.
周国发 《地质与勘探》2023,59(5):946-960
广西寒武系地层建造边缘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沉积不整合面之上古风化壳或碳酸盐岩建造中,呈浅成中-低温热液类型,具有多阶段成矿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通过成矿构造岩相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矿建造以碳酸盐岩地层有利岩性、层间滑脱面或层间破碎带叠加区域大断裂为主,控制着层状矿体空间分布,古风化壳层、区域大断裂伴生的次级断裂次之,控制着脉状矿体的空间分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碎屑岩中的元素迁移。矿床围岩蚀变可划分为强蚀变岩带和弱蚀变岩带,强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硅化、白云岩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铅锌矿化。弱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地质找矿标志为方解石脉、重晶石脉、蚀变岩带及古风化壳与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Pb、Zn、Cd、Hg、As、Ba等元素异常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指导乐平市众埠街铅锌矿床深部找矿工作,系统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通过现正在实施的省基金项目已施工的11个钻孔的岩芯编录及综合分析,总结矿体产出特征、控矿因素及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沿矿带北东走向方向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结合成矿元素及围岩蚀变特征,指出铅锌矿床深部具有找寻斑岩型铜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范庄银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准的研究认为,范庄银矿与铁炉坪大型银铅矿床同处于一条北东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属构造蚀变岩型脉状矿床。该区又受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两侧拆离断层的控制,显示地质成矿条件的复杂性。本文在综合分析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根据矿区成矿特征,划出了三个具有找矿前景的成矿靶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付容容  翁望飞 《安徽地质》2022,(4):305-308+324
黄土岭铜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处于下扬子成矿省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内。前期勘查工作揭示本区具有良好的铜矿成矿地质条件,铜矿体品位为0.605%~2.24%。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查明了黄土岭铜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笔者认为,黄土岭铜矿赋存于西村岩组内,受祁门-三阳断裂控矿作用明显,铜矿化与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本文初步总结了岩石地层、围岩蚀变、成矿构造、物化探异常等有效的找矿标志,可为皖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资源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处于川-滇-黔铅锌银成矿域东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铅锌矿床,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区内典型矿床凉水沟铅锌矿的地层、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和物化探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铅锌矿床主要是以岩性为主导因素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受到构造活动的控制;矿化产于下石炭统大埔组白云岩中,具有顺层展布特征;构造部位位于背斜轴部及两翼的NWW向次级断裂,矿体呈透镜状、似板状、囊状,金属矿物主要为铅锌硫化物。通过分析总结区域上影响成矿的主要条件,认为地层岩性和构造活动对成矿意义重大,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大量喷发促使了矿床的形成。结合黔西北成矿条件和潜力提出了找矿标志:石炭系蚀变碳酸盐岩为地层、岩性标志;NE向与NW断裂交汇部位,以及NW向断裂内的次级断层、层间破碎带、褶皱发育地段是构造标志;铁帽可作为地表找矿标志;区域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和地球化学异常是找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9.
额尔古纳成矿带浅成热液脉状银(铅锌)矿床以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要容矿围碉。围岩蚀变特及银的降低场表明中基性火山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程序控制。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是成矿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发育的退色蚀变带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阿达滩沟脑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Ⅲ级成矿带.矿区内发现5条铜铅锌矿化带,共包含7条矿(化)体,为铜矿体及铅锌矿体.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具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控制因素及其对该区域找矿勘查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