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老河口油田老163井区新近系河流相油气藏储层纵横向变化大、油气聚集复杂、常规地震解释精度低的问题,利用Jason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该地区馆上段储层进行了地震处理及砂体描述。通过地震资料反演前预处理、测井资料标准化校正、合成记录标定层位,GOCAD建模弥补Jason建立初始模型功能的不足,提高了该地区地震解释的精度。结果显示,反演可以识别3~6m的储集层,解决了砂体薄互层识别难的问题,获得了比较好的勘探及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渤深6块潜山储层位于沾化拗陷渤南凹陷北部,埋藏深度4100~4900 m,储层发育及成藏规律复杂。为了高效开发渤深6块,必须引进和优化潜山油藏描述技术,然后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化并创新使用。采用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叠前深度偏移、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等基础资料处理技术;用多井地震合成记录综合标定、变速成图等技术准确描述潜山形态。多井采用了斯伦贝谢成相、核磁共振测井、多尺度边缘检测平面预测等先进技术,最后根据录井、测井等多项信息进行综合判识并量化。应用结果表明,渤深6块15口新井全部钻遇设计油层,且均自喷生产,投产平均产油能力84 t/d,产气5×104m3/d,油藏开发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摘 要:乌石A构造流沙港组三段沉积时期发育大型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优质储层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因此,重点研究该区沉积微相特征,落实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分布趋势是实现油气突破的关键。设置了地震-地质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对沉积相进行精细研究,该方法结合了地质、地震和测井三方面的资料,从沉积相出发,以沉积相控制反演结果,最终引出精细的沉积相模式,实现了地震和地质的有机融合。该方法在乌石A构造区取得了有效成果,通过对流三段水下分流河道进行精细刻画,落实了储层“甜点”发育区,提出的井位部署建议钻探之后均钻遇优质储层,扩大了储量规模,为乌石A构造立架建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明确泥质体积分数、粒度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基础上,结合储层—测井资料,构建储层评价因子CZ,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判别砂砾岩储层质量(储集空间、渗流能力);根据储层—测井—地震资料,在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利用储层评价因子CZ进行地质统计学模拟储层反演,预测百口泉组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范围.结果表明,Ⅰ类储层CZ8,储层质量最优,主要分布于玛132-玛13井一线,平面上叠置连片;Ⅱ类储层8CZ5,储层质量较优,多围绕I类储层边缘展布,主要分布于玛15、玛16、玛133井一带;Ⅲ类储层5CZ2,储层质量较差,主要分布于玛154、玛17井一带.该预测结果在油田现场井位部署中应用效果良好,部署8口井,Ⅰ类、Ⅱ类储层符合率分别为82%、85%.该方法为无核磁共振等特殊测井地区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及预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裂缝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于页岩储层具有重要的作用。裂缝研究的难点在于难以像井震结合波阻抗反演一样综合测井和地震信息开展裂缝预测。提出了一种综合测井和地震信息预测裂缝的新思路:首先拓展了SPM软孔模型,把孔隙空间分为硬孔隙、基质孔隙和裂缝型孔隙,建立岩石物理模型,并求取裂缝型孔隙度曲线,通过FMI成像测井曲线证实了裂缝型孔隙度结果的可靠性;然后综合裂缝型孔隙度测井曲线和地震数据,通过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预测实现了裂缝型孔隙度的定量预测。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和原始测井曲线以及和蚂蚁体等地震几何属性的对比,证明裂缝型孔隙度反演结果比较可靠,可以用来定量解释页岩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本研究实现了综合测井曲线和地震信息定量预测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对于页岩储层定量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目标逐渐由常规储层转向非常规储层。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砂岩储层纵向叠置、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传统的反演技术无法满足薄储层精细预测的要求。波形指示模拟基于波形相控的思路,利用地震波形代替变差函数分析储层的分布特征,可以实现非阻抗参数模拟,是一种高精度反演技术。综合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基于自然伽马曲线,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MG区块进行了波形指示模拟,刻画出目的层砂岩储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波形指示模拟具有较高的横、纵向分辨率,反演结果与钻井吻合度较好,与地震波形相关性强,能够反映储层的空间变化情况,且比较符合研究区的地质沉积规律。因此,波形指示模拟作为一种更高效的反演方法,为薄层、薄互储层的精细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对气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沙三段属于湖盆的深陷期,该区油气资源丰富,主力储集层为沙三中浊积砂体。研究的主要勘探对象是沙三段以浊积砂为主的岩性油藏。由于该区储集层是以沙三中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的浊积砂体为主,砂体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利用常规地震资料进行砂体追踪和描述有一定困难,因而在本工区开展了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方法研究,以提高储层分辨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印度河盆地N气田A砂层为海相三角洲前缘储集层,储层薄,相变快,预测难度大。针对该特点,综合测井及试油成果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充分利用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采用地层切片技术精细刻画了砂体的展布形态,在测井相分析基础上总结出该区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结合构造形态准确刻画出该区气藏规模,为气田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湖凹陷C油田浅层柳浪组河流相储层叠置样式复杂,非均质性强,海上油田钻井少,井间距较大,井间砂体分布预测难度大.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相—测井相分析、等波形层位解释、有色反演、地震属性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正演分析等技术,对柳浪组储层进行精细刻画.结果表明:柳浪组为近南北向的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5个短期旋回;辫状河宽度为1.5~2.2 km,曲流河宽度为0.5~1.5 km;其中LL5段早期河道和晚期河道在开发靶区相互叠置,建议沿晚期河道布置水平井开发.该结果对研究区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其他地区河流相储层刻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波动方程储层物性参数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对煤田地震资料进行了参数反演处理 ,获得了多参数、高分辨率反演资料。利用该资料对煤层附近岩浆岩侵入范围和薄煤层分布情况进行解释 ,并对第四系的含、隔水性进行划分 ,均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