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力卫星主要有效载荷指标分析与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介绍重力卫星发展计划的基础上 ,研究讨论了重力卫星上的主要有效载荷。从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出发 ,推导了卫星轨道高度、有效荷载的精度需求、所能恢复的重力场最大空间分辨率和相应重力场参数精度之间粗略的函数关系。最后利用推导的公式计算了CHAMP、GRACE、GOCE卫星上几种主要测量有效载荷的指标 ,并将推得的指标与CHAMP、GRACE、GOCE卫星设计的指标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两种指标在量级上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SLR和伪距资料确定导航卫星钟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综合利用SLR和GPS伪距资料测定导航卫星钟差的方法,采用2002年10月的SLR和伪距实测数据计算了GPS 35卫星的钟差,并对GPS 35卫星的钟差进行了预报,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将本文计算的卫星钟差与IGS精密钟差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综合利用SLR和伪距资料测定的导航卫星钟差精度优于3 ns,测定的导航卫星钟差与实际卫星钟差不存在系统差;导航卫星钟差的预报精度与计算卫星钟速的时间跨度有关;可以分离卫星坐标和卫星钟差之间的相互影响,便于对卫星钟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SST卫星重力场模型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最新SST地球重力场模型EIGEN_GRACE02S、GGM02S和EGM96模型在中国区域与WDM94模型重力异常残差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分布,研究新一代卫星重力方法对于提高区域重力场模型精度的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证明,卫星跟踪卫星方法对于现有模型中低阶部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最新的卫星跟踪卫星(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SST)地球重力场模型EIGEN系列和GGM系列在欧洲大陆部分与GPM98C模型重力场异常残差的差异,研究了新一代卫星重力方法对于提高区域重力场模型精度的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比较结果说明,SST重力场模型的较高阶部分精度不理想,而在中低阶部分,SST模型表现出在原有经典重力场模型中并未包含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国土资源领域对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资源系列高分辨率业务卫星的管理与服务需求,以推广资源一号02C卫星(以下简称为02C星)数据的应用为宗旨,依托国土资源领域现有的基础软硬件环境,通过设计开发C/S结构的02C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B/S结构的02C星数据服务子系统,实现02C星海量数据的及时入库、高效分发与实时在线查询等功能。系统的研建为02C星数据在国土资源领域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并为后续即将建设的集数据接收、处理、解译与共享服务于一体的国产资源卫星应用系统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斗系统创新发展与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述森 《测绘学报》2017,46(10):1284-1289
随着旺盛的卫星应用社会需求及航天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天基无线电系统相互交叉融合已成趋势。北斗系统从两颗卫星起步,以快速定位报告(RDSS)与短报文通信(MSS)业务为特色建成中国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随后,用8年时间构建了RNSS连续导航与RDSS定位报告相结合的北斗技术体制,完成了亚太地区覆盖。通过有效的卫星无线电频率兼容设计与国际协调,北斗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则认可的RNSS、RDSS、MSS三大业务相结合的卫星无线电系统。本文阐述了北斗系统在创新超越理念下的三大业务、四大功能的发展历程、技术体制、主要特点及前景预测。  相似文献   

7.
翟国君  宁津生 《测绘学报》1996,25(3):212-220
本文首先推导出了量级为e^|q|的Glpq(e)的显式表达式,给出了Glpop、Glp1和Glp-1和保留至e^|q|+2项的高阶公式,然后给出了与Kaula线性解形式相类似的保留至e^2项的径向摄动公式,最后给出了径向摄动频率与轨道元素摄动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因具有覆盖范围广、使用成本低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多采用中、高轨道卫星,信号落地功率低,易受干扰,因此,为保证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常使用,需开展对导航干扰源的探测与定位研究.针对现有地面干扰源排查设备存在的定位精度低、机动性弱、定位时间长、干扰定位对测向环境依赖性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导航干扰源探测与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在无人飞行器上搭载测向载荷,实现空中干扰源探测与定位,该系统具有作用距离远、覆盖区域大和机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SLR与伪距资料综合定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PS伪距为观测量对GPS35卫星进行定轨 ,然后将SLR与GPS伪距资料综合起来进行定轨 ,并将计算的轨道与IGS精密轨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伪卫星技术发展和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已经引起了测量、测地、导航和其他与定位相关的学科的革命,但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两个内在的弱点:信号衰减和定位结果依赖卫星的几何布局。因此在比较苛刻的观测环境下,系统的表现明显降低。伪卫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引入的。本文讲述了伪卫星发展的相关历史和近来伪卫星定位方面的一些成就,并提出了现存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海瑛 《测绘学报》2001,30(2):185-185
本文围绕卫星测高原理、数据处理与应用,着 重对大地水准面、重力异常和海平面进行了探讨 和研究,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中国近海及其邻近 海域,包括部分西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工作和成果 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卫星测高原始观测数据的预处理.①原 始观测数据(Geosat/ERM/GM,ERS-1和 TOPEX/Poseidon)的误差分析与环境改正; ②多颗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与径向轨道误差的改 正--单,双星交叠平差;③卫星测高数据的共 线轨道(stacking)处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监测全球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董晓军  黄珹 《测绘学报》2000,29(3):266-272
本文利用1993年1月至1999年5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了全球海平变化。海平面模型误差和不恰当的加权方法都会影响全球海平面序列的周年变化,潮汐模型误差对于季节性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利用两个高度计算的海平面变化存在周年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TOPEX高度计和Poseidon高度计得到的该时段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变化率分别为2.0mm/a和-0.5mm/a。与南方涛动指数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杨元喜  任夏  王建荣 《测绘学报》2022,51(6):854-861
航天对地观测已经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梳理了国际上现有大地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概况,侧重分析了我国地形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未来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趋势,载荷集成型综合测绘卫星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总体认为集成型测绘卫星尽管单星观测效率高,但是整体观测效益不高;分析了微小卫星密集组网型对地观测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载荷模块化设计、卫星小型化设计、卫星最佳组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卫星在轨弹性调配技术和星上数据快速处理技术等;对未来智能卫星对地观测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星上观测智能识别技术、星间智能传输与星地智能传输技术、星上和地面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等。此外,卫星的智能避障、运载火箭落点的智能跟踪和智能控制也是航天对地观测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由重力场模型快速计算沿轨重力梯度观测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利用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快速模拟GOCE卫星重力梯度沿轨道观测值的方法.首先,由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技术快速计算球面格网数据;然后,用球面格网数据内插沿卫星轨道重力梯度观测值.由球谐展开式直接计算的沿轨观测值与内插得到的观测值的比较结果说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航天科技导论"的通识教学倍受高校的重视,但由于航天属于高技术范畴,涉及到的技术内容比较专业,所以在通识教育方面,受到严重的制约。结合"航天科技导论"课程的"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技术"一节的教学内容,利用卫星工具软件包,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其组合的卫星可见数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值等与导航精度等有关内容的可视化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导航星座与定位精度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编队飞行中星间相对定位的任务需求,分析了卫星导航系统对编队卫星的动态观测几何问题,引入了相对定位精度衰减因子(RDOP)描述,并讨论了其性质。在对编队中单颗低轨卫星进行导航卫星GDOP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编队宽度下编队集合的共视卫星和共视时段,仿真了一定场景下的编队卫星RDOP,并比较了与PDOP的大小关系。接收机的截止高度角对于导航卫星GDOP影响较大;编队宽度会影响到共视卫星的选择;而与采用单个GPS系统相比,采用GPS-Galileo组合卫星导航系统对编队卫星进行相对定位,RDOP数值明显减小,从而有利于高精度的星间位置确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力场信号的频谱特性建立了SST-hl加速度计和星载GPS等有效载荷的解析误差分析模型.以CHAMP卫星的相关技术指标为例,对卫星高度、加速度计精度和GPS定轨精度等技术指标与恢复重力场的性能作了模拟分析.将模拟分析结果与EGM96和EIGEN-CHAMP03S模型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解析模拟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测量时,合理选择观测卫星对定位精度影响很大。本文应用优化理论,讨论了定位时卫星的最佳选择问题,并提出了相应选择方法。该法不仅可以保证选择方案的最优性,而且适合于多于4颗卫星的最佳选择的一般情况。文章最后还给出了一个实例来说明该法的有效性,并与文献[2]中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加权奇偶矢量的伪卫星辅助北斗定位完好性监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卫星能够为导航星座提供额外的观测信号,利用冗余观测量将帮助用户自主完成故障的检测与识别,在部分卫星星座几何分布不良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基本的导航服务。本文针对伪卫星参与定位下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了伪卫星辅助北斗定位模式下的完好性监测算法,给出了相应的故障检测识别算法及用户误差保护级计算方法,分析了相应配置下的算法性能,有效降低了故障检测概率和系统完好性保护级xPL。  相似文献   

20.
返回式卫星由于在轨时间短,理论上的全球覆盖可能会出现有些地区没有拍摄到,或者拍摄到了但是存在被云层覆盖的情况,为了充分发挥卫星资料的作用,分析卫星的拍摄情况,为卫星摄影轨道设计提供依据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返回式卫星摄影覆盖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