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矿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笔者通过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的发育产状, 划分其类型, 描述其特征, 并与成岩作用相结合来确定包裹体形成期次。通过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测试, 结合其他相关地质资料, 认为延长矿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05~125℃范围内, 且包裹体均一温度有随埋深增加而增高趋势。对比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分析得出, 延长矿区至少存在一期主要的油气成藏期次, 发生在距今100~110 Ma, 即早白垩世晚期, 为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断裂和圈闭发育史、油藏饱和压力、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对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于存在剥蚀厚度比较大的地区在利用饱和压力方法计算成藏期时应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该区主要为两期成藏,分别为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第四纪,且东西两侧油气成藏期存在差异,东侧濮城地区两期成藏,在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第四纪均发生油气充注成藏,而西侧卫城地区仅在古近纪末期存在油气充注成藏,为一期成藏。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滨海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储层是中国深部油气勘探的新层位之一。为揭示该区油气成藏演化,对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产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含油包裹体丰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储层中存在三期油气包裹体,分别代表了三期油气注入。Ⅰ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126℃,GOI为15%~35%,油气充注时期为36~25 Ma,开始有油气进入到储层中;Ⅱ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140℃,GOI为30%~60%,油气注入时期为27~12 Ma,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发生大规模油气运聚,是主要的成藏时期;Ⅲ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8℃~155℃,GOI为1%~8%,油气注入时期为12~6 Ma,油气运移规模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4.
歧口凹陷西坡白水头构造沙一段下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根据储层的成岩序次、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及烃源岩的演化史,对歧口凹陷西坡白水头构造沙一段下部油气藏进行了成藏期次综合研究。认为该油气藏有三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馆陶组末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早中期,约为11.5~8Ma,源区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成熟阶段,油气来源不足,成藏规模小;第二期发生在明化镇下段沉积末期到明化镇上段沉积初期,约为5Ma±,白水头构造各主要断层活动强烈,沙三段烃源岩开始进入生排烃高峰,油气运聚规模较大;第三期发生在明化镇上段沉积中晚期到第四系初期,约为3.5~2Ma,烃源岩整体处于生排烃高峰,各大断层活动有所减弱,但仍控制着油气的大规模垂向运移,成藏规模大。  相似文献   

5.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渤中坳陷潜山构造CB302井奥陶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丰富,主要发育有盐水包裹体与石油包裹体。与石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有两组,分别为122 ̄133℃与130 ̄140℃,结合石油包裹体特征,认为存在两期油气运聚过程。根据埕北30潜山沉积埋藏史、古地温史及成藏地质背景,推导出这两期油气运聚时间分别出现在5~3Ma与3~1.5Ma。第一期油气可能来源于邻近的黄河口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属局部油气充注;第二期油气来源于渤中坳陷斜坡带东营组二段,对埕北30潜山轻质油油气藏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深部的古近系珠海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分布复杂,油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包裹体的研究相对薄弱.为了准确厘定文昌A凹陷珠海组烃类充注时期,以研究区珠海组砂岩储层中的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光谱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测温等实验测试,结合包裹体捕获压力计算、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演化史等分析,开展了凹陷中心及近珠三南断裂带油气成藏期次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砂岩中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H4、C2H6、CO2和H2O,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于95~180℃.断裂带与凹陷中心均存在3期烃类充注,但油气充注时间有差别.其中,凹陷中心第1期发生在21.9~13.9 Ma,第2期油充注发生在12.0~8.9 Ma,第3期油气充注时间7.8~4.8 Ma;断裂带第1期油充注发生在约21.7~10.2 Ma,第2期油充注发生在约9.1~4.9 Ma,第3期油气充注时间约为3.9~1.5 Ma.差异性构造沉降导致的烃源岩埋深的差异,以及多期断裂活动强度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的不同,是造成凹陷中心及断裂带烃源岩生烃高峰的差异及...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认识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 在运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和地层趋势外推法确定古近纪末期剥蚀量的前提下, 综合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热史、埋藏史、原油性质、储层温压特征等因素探讨了辽西低凸起和辽中凹陷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表明剥蚀量整体处于150~450 m范围; 辽西低凸起和辽中凹陷区的油气均为晚期成藏, 均是12 Ma以来甚至更晚才有油气充注; 不同在于辽西低凸起上的沙河街组油气为两期充注, 后一期充注为主, 潜山的油气充注晚于沙河街组; 而辽中凹陷的油气为一期充注.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矿物中的同期烃类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导致采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储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确定的油气成藏时间具有多解性.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为例,基于方解石脉体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荧光分析和显微测温,结合激光原位方解石U-Pb定年结果,提出利用同期烃类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最小均一温度确定油气成藏时间,并确定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共存在4期油充注,第1期至第3期油充注时间分别与3期方解石脉体形成时间一致,第4期油充注发生于3期方解石脉形成之后.对发育原生烃类包裹体的方解石脉进行激光原位U-Pb同位素绝对定年,结果指示采用同期油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最小均一温度确定的油气充注时间与方解石脉形成时间一致,说明采用同期盐水包裹体最小均一温度确定的油气充注时间更可靠.运用同期油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最小均一温度得到,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4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对应加里东、海西、印支和燕山构造运动时期.   相似文献   

9.
张鑫  陈红汉  孔令涛  龙昭 《地球科学》2020,45(5):1769-1781
泌阳凹陷深凹区蕴含可观的岩性油气藏,现今压力大多显示为常压-弱超压系统.利用盆地数值模拟和流体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相结合,揭示了深凹区古压力演化历史.生烃历史显示泌阳凹陷持续埋藏到廖庄组沉积末期达到最大埋藏深度(约23.03 Ma)时,达到生烃高峰期;随后地层抬升,生烃强度减弱并趋近于停止.深凹区砂岩储层中检测到两种不同成分油包裹体,即成熟度低的橙黄色荧光油包裹体和成熟度相对较高的蓝绿色荧光油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显示深凹区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35.4~30.3 Ma和27.8~26.5 Ma.盆地数值模拟显示深凹区从39.3 Ma开始压力持续增加,到约23.03 Ma时,即埋藏最深时发育显著的超压,压力系数可达1.5左右,之后超压减弱,演化至现今的常压-弱超压系统.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恢复的古压力也显示相似的演化趋势.总体上,生烃期,充注期以及超压形成期三者在时间上的耦合表明深凹区是由生烃增压下驱动两期油气充注以至形成现今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模式,采取镜下观察、激光拉曼、显微测温等方法对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和包裹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盆地热演化史,综合分析研究区延长组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蓝绿色或深绿色的液烃包裹体,丰度较低,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00~110 ℃;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在单偏光下为无色或淡黄色,荧光显微镜下为亮蓝色,丰度较高,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30~140 ℃。通过对油气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研究明确了研究区为“一期两幕”成藏,结合盆地热演化史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次油气充注:第一次油气充注在早白垩世中期(距今115~125 Ma),第二次油气充注主要在早白垩世晚期(距今97~105 Ma)。两次油气充注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距今97~125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