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与古土壤序列完好地记录了250万年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情况,被认为是反映第四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载体.阐述了黄土粒度研究现状与进展,黄土的粒度组成、磁化率、粒度分形等及其所反映的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与古土壤序列完好地记录了250万年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情况,被认为是反映第四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载体。阐述了黄土粒度研究现状与进展,黄土的粒度组成、磁化率、粒度分形等及其所反映的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黄土地区地震崩滑的分布与宏观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黄土高原划分了9个震害区,分析研究了中国西北黄土地区地震崩滑的分布与宏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认为,位于六盘山西侧、会宁以东的第4区地震崩滑最发育;可以产生黄土地震崩滑的最大震中距或区域最大面积都与震级有关;影响黄土地区地震崩滑敏感性的宏观因素包括活动地质构造、地震断层、地层、地形、水文条件、地震强度等。坡度>2°的黄土斜坡就有可能发生地震滑坡,高烈度可以削弱或消除微地形对地震滑坡的影响。与现代地形具有相似性的埋藏地形、高达黏土层或砂层的地下水位、新黄土地层等,可加重地震滑坡的发育;而一定位置的下更新统砾岩层、老黄土等则可起到抗滑作用。中国西北黄土地区产生地震崩落、滑移的最低震级分别为4、5级,或地震烈度5度。在第4震害区,烈度6~7度就可能产生明显的地震崩滑;10度以上可形成较大面积的崩滑群;7(1/2)、8级以上的地震可分别产生滑陷、流滑。多因素组合对滑坡的影响可能不同于单因素,但比单因素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寿阳县冰雹特征分析杨红雁(寿阳县气象局031700)1引言寿阳县地处晋中盆地东北边缘的黄土丘陵高寒山区,全县总面积21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9.68万亩。近年来的粮食总产量都在1.5亿公斤左右,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县境内75.2%为黄土丘陵...  相似文献   

5.
“121工程”——解决干旱缺水地区人畜吃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常海明赵国庆(山西省气象局030002)1现状汾西县位于我省吕梁山南部黄土残垣沟壑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下水资源极为贫乏。耕地多为旱坡地和少量的沟坝地,基本上无水浇地。全县多数村庄分散座...  相似文献   

6.
平凉人工增雨纪实美丽的黄土高坡,曾以母亲的乳汁养育过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然而一场无情的旱魔,使这块世世代代赖以生息的家园几乎被烧成一片“热土”。人们在用同一个声音呼唤,水……1994年5月以来,平凉地区春末夏初旱、伏旱、前秋旱“三旱”相连。今年1-6...  相似文献   

7.
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与气候波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安李湾全新世黄土剖面微结构的研究,结合磁化率、TOC、CaCO3方法,发现古土壤S0是由两层土壤S10和S20构成的复合土壤,是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强粘化和淋溶作用的棕壤类型.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S0以上部分仍继承了风积黄土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关中地区一万年在6000-5000 aB.P. 出现的第一次干旱事件,3100年以来,是全新世以来又一个相对干旱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及气候波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西安李湾全新世黄土剖面微结构的研究,结合磁化率,TOC,CaCO3方法,发现古土壤S0是由两层土壤S0^1和S0^2构成的复合土壤,是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强粘化和淋溶作用的棕壤类型,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S0以上部分仍继承了风积黄土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关中地区一万年在6000-5000aB.P,出现的第一次干旱事件,3100年以来,是全新世以来又一个相对干旱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MILOS520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安塞黄土丘陵区2005-2008年的紫外辐射、总辐射、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气温等资料,分析年、月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塞黄土丘陵区紫外辐射月际分布为:年初、年底辐射量小,4—8月辐射量大;紫外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显著,基本上遵循正态分布规律,即呈抛物线型变化,早晚辐射量小、中午前后紫外辐射量大;最大紫外线指数为11.9,紫外辐射强度与总辐射、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在地理上是指太行山以西、乌鞘岭-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为4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沙尘暴活动愈益受到人们关注,或以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历史时期大量雨土记录可见,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时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无不及.黄土堆积乃沙尘暴的直接产物,雨土是其过程和现象.第四纪冰期结束以来的全新世期间,存在2500-3000年的冷暖干湿变化周期.经历了大约2500年的亚大西洋期行将结束,新的灾变时期即将来临.在此总的大自然气候发展背景下,沙尘暴活动加强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活动并非主要因素,只不过加剧其程度而已.  相似文献   

12.
刘兴诗 《四川气象》2007,27(1):11-13
当前沙尘暴活动愈益受到人们关注,或以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历史时期大量雨土记录可见,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时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无不及。黄土堆积乃沙尘暴的直接产物,雨土是其过程和现象。第四纪冰期结束以来的全新世期间,存在2500-3000年的冷暖干湿变化周期。经历了大约2500年的亚大西洋期行将结束,新的灾变时期即将来临。在此总的大自然气候发展背景下,沙尘暴活动加强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活动并非主要因素,只不过加剧其程度而已。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尘沙作为大气冰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黄土粒子直接撒入云室进行成核率检测,在–15℃时成核率可高达4×106/g。这些结果可解释在沙尘暴期间观测到的大气冰核的高浓度。从中国黄土高原扬起的沙尘粒子为下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冰核。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全国气溶胶学术会议于1999年9月6~10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西安306项目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气溶胶、环境、气候。  相似文献   

15.
引进荞麦良种,改造利用伊盟干旱瘠薄型中低产田的试验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改造中低产田综合农业气象工程研究”课题组引言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处于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北缘,海拔1100—1500米。年平均气温5—8℃,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10℃以上积温250...  相似文献   

16.
冬春季节,在东亚大陆地区,一次强的冷空气活动,除了造成大风、降温天气外,大风经过蒙古大沙漠和黄土高原时,能把沙粒和黄土吹起,并随着大风区的向东移动把沙尘带到下游地区,造成下游地区能见度转坏,严重影响航空和人们的正常生产活动。本文使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图象,以1979年4月8日出现在华北北部的尘暴天气为例,讨论尘暴天气的卫星图象特征和它的移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亚洲风尘循环的过程、机制和环境效应"项目团队在中国黄土沉积揭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更新气候转型和10万年冰期旋回出现的关联机理,是长期困扰古气候研究的难题。该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有斌研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黄土高原东亚季风地质时期周期演变中,引入了用于定量检测周期的奇异谱分析方法,结合小波分析,对典型的黄土高原陕西省洛川黄土剖面、甘肃省灵台黄土剖面的磁化率中2.6 MaB.P.以来东亚季风的强信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1.0 MaB.P.之间地质时期,除在1.87-1.37 MaB.P.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周期演变不明显的缺失时段外,东亚季风演变的主导周期是40 ka,0.9-0.6 MaB.P.是40 ka周期和100 ka周期的调整过渡期。0.6 MaB.P.以来的主导周期是100ka。研究还发现,1.2 MaB.P.前后没有明显的周期差异,说明1.2 MaB.P.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周期转型事件,而是周期演变过程中的触发事件,这一触发事件对0.9 MaB.P.以后出现的周期转型事件影响深刻。40 ka周期从1.2 MaB.P.开始衰减,至0.9MaB.P.时100 ka周期逐渐建立。0.6 MaB.P.开始东亚季风出现冷暖大幅振荡的100 ka演变周期,因而0.6MaB.P.具有气候振荡加剧的突变性质。  相似文献   

19.
甘肃气候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山脉纵横交错,高低相关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肃具有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雨热同季,气候类型多样,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等大陆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沙漠—黄土过渡带杨桥畔全新世风成砂—砂质黄土—砂质古土壤型地层序列的粒度、磁化率、硅铁铝率和全铁含量等多项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光释光(OSL)与14CAMS测年结果资料,探讨了近万年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3.0~11.7ka B.P.,气候干冷,环境恶劣,沙漠处于扩张活化阶段;11.7~10.0 ka B.P.,气候趋于略温干,沙漠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10.0~6.4 ka B.P.,气候温和偏湿,为该地区全新世适宜期,沙漠处于(半)固定状态;6.4~1.6 ka B.P.,气候偏冷干,沙漠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1.6~0 ka B.P.,气候继续向冷干方向发展,并且存在着气候冷暖频繁交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