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粘性土抗剪强度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坑支护设计中粘性土抗剪强度取值不精确问题,在分析粘性土抗剪强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折算系数法对抗剪强度取值的理论,并以长春市超固结粘性土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和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往返荷载下粘性土的强度及取值标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粘性土进行一系列动三轴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为粘性土的动剪应力,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破坏时不同固结比的粘性土对静,动剪强度和孔隙水压力影响规律,得出了粘性土的动剪强度随固结比变化的关系式,并对粘性土的动剪强度判别方法的标准进行探讨,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量和干密度的粘性土试样进行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直剪试验,获得了南京地区非饱和下蜀土重塑土抗剪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有比较复杂的影响.当含水量大于约18%时,土的抗剪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现出强度的热软化现象;而当含水量等于或低于18%时,土的抗剪强度在干密度等于1.67g·cm-3时,几乎不受温度影响,而当干密度小于1.67 g·cm-3时,土的抗剪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出强度的热同结现象.与此同时,还对土的热固结和热软化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地区花岗岩残积粘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击样法制备特定含水量试样,在不同压力下进行固结加、卸荷试验,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初步研究加、卸荷状态下花岗岩残积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变化,探寻先期固结压力、含水量与抗剪强度间规律。重塑残积土抗剪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小;在先期固结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卸荷相对加荷试验条件下的土体强度显著减小,且减少值随残积土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故在基坑开挖等卸荷工程项目中,应充分考虑卸荷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在卸荷工程中采用土体卸荷抗剪强度指标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5.
超固结土的抗剪强度比正常固结土高.在深基坑工程中,若能考虑超固结土的作用,则对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是膨胀土地区路基、边坡设计的重要依据,其参数选取一直是膨胀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结合南阳地区膨胀土的抗剪强度研究,对其现场剪切试验的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膨胀土抗剪强度的修改计算公式。通过反算证明,文中的现场剪切试验方法及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土钉支护是边坡治理、基坑开挖的一种经济、便捷的支护型式,在设计中一般只考虑土钉轴向受力,而忽略土钉的抗剪、抗弯效应。为了探究工程实践中土钉支护黏土质边坡的横向抗剪效应边坡稳定性的贡献,本文根据极限平衡法,推导了考虑土钉横向抗剪效应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并系统研究了该作用对边坡安全系数大小以及潜在滑移面位置所产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土钉抗剪效应对提高边坡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当抗剪效应因子从0增大0.3时,边坡安全系数随着土钉倾角有着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土钉的最优倾角也相应增大。在土钉长度和倾角不变的情况下,考虑土钉抗剪效应使得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值有所提高,同时推测出的边坡滑移面后移。在抗剪效应因子从0增至0.5的过程中,安全系数可以提高两到三成。本研究的结论为在工程中更合理应用土钉支护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卸荷状态下粘性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通过大量的室内抗剪强度试验,提出了卸荷比、临界卸荷比、极限卸荷比和强度残留率概念。用卸荷比来衡量应力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粘性土在卸荷状态下强度变化规律以及估算卸荷影响区的范围和影响区内强度的衰减规律,对基坑等卸荷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基土的变形模量(或压缩模量)、固结系数、不排水抗剪强度(或排水强度)是计算地基变形和验算地基强度所需要的重要参数。本文报导在上海的二个场地,用螺旋板载荷试验求砂性土的压缩模量、固结系数;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形模量的成果资料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粘性土建筑基坑悬臂桩支护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华  郑毅 《世界地质》2001,20(2):188-194
长春市建筑基坑支护一层地下室采用多悬臂桩支护体系,结合长春市粘性土为超固结土的特征,选用静力平衡法、Blum法、极限平衡法、试算法等4种常用的悬臂桩支护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并在计算时对相应的计算参数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极限平衡法及其相应的参数值适合于长春市粘性土的悬壁桩支护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1.
基坑围护结构是基坑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三维有限单元模拟,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及结构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某湖底明挖隧道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受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不同部位对基坑开挖的响应规律并不一致;水平向支护结构受开挖影响,向坑内倾倒,竖直向桩体随开挖应力重分布影响中段发生弯曲变形,总体稳定。模拟变形结果与监测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基坑围护结构的有效性和模拟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基坑后续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软土基坑土压力计算抗剪强度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运  李伟  顾国荣  陈晖 《岩土力学》2005,26(Z1):183-186
根据上海某软土工程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基坑土压力的变化。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规范,同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和地方经验,论证了不同试验方法抗剪强度指标的适用性。建议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土压力计算应采用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也可采用直剪固快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残积土在非饱和状态下的工程性质良好,但其极易受到降雨影响。厦门石鼓山西通道项目的实测数据表明,降雨入渗引起残积土中基坑围护桩变形显著增加。本文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瞬态渗流分析,探究降雨入渗加剧非饱和残积土中基坑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降雨入渗会显著加剧非饱和残积土中基坑变形,降低基坑的稳定性,其原因是降雨入渗使基坑内外土体饱和度增加,基质吸力降低,进而导致土体抗剪强度减小,同时导致主动土压力增大。相比于低渗透性土,饱和渗透系数较高的残积土层中基坑持力层土体强度更易受到降雨的影响。墙后土体应力路径表明,降雨过程土体所受剪力基本保持不变,基坑变形增加较小,降雨后的清淤开挖使桩后土体达到临界抗剪强度,导致基坑变形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4.
SMW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坑围护、软基处理、筑堤等领域,以多轴型钻机在钻掘的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浆液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然后插入H型钢,在水泥土固结后与型钢共同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连续的墙体施工方法。本工程南面距现有建筑物近,基坑开挖深度大,其他各种施工方法无法在不破坏土体的前提下形成围护墙体。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SMW工法桩的设计、施工过程、工程检测及质量控制要点。应用表明,SMW工法具有工程造价低、工期短、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具有挡土和止水的双重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坑围护、软弱地基处理等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深厚软土地区采用Prandlt公式计算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常常不满足规范要求,给基坑支护设计带来较大困惑。本文在分析基坑开挖与Prandlt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力学边界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指出采用Prandlt计算式、临界宽度法和计入基坑内侧土体抗剪强度等改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同时考虑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作用的改进计算公式。通过对4个计算公式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发现内摩擦角是影响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基坑挖深和支护体插入深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土体黏聚力是次要影响因素,土体重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软土内摩擦角较小,在基坑挖深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加大支护体插入深度才能保证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因此,考虑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强度的有利作用可合理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研究,验证了计入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强度作用的合理性;同时,根据浙江软土地区多项工程墙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规范取值标准偏高,在软土地区不尽合理,建议在积累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规范计算方法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6.
内撑式支护的软土基坑开挖抗隆起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度折减法有限元方法(SSRFEM),分析了不排水条件下软土地基中内撑式排桩支护基坑开挖的抗隆起稳定性,并研究了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支护结构条件、基坑尺寸对基底抗隆起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往通常采用的极限平衡公式,对基坑开挖基底抗隆起稳定分析不能完全考虑支护结构的影响,也不能考虑基坑侧壁位移的影响,在一些条件下误差较大,而SSRFEM分析方法是求解基坑极限状态实际而自然的破坏形式,可很好地分析基底隆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刘存林  葛克水 《探矿工程》2007,34(3):26-28,40
土钉墙支护技术近几年在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设计和施工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基坑失稳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工程实例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对基坑事故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提出了几点值得重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董建忠  黄飞 《探矿工程》2015,42(12):34-38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特点并结合工程周边的环境情况,对处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浙江建设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的技术。并通过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为类似深基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春某地下车站深基坑工程,深入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近铁路侧通风井段险情的发生过程及其致险机制。通过分析通风井附近桩身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支撑轴力以及铁路道轨两侧路肩沉降差,探讨了通风井段基坑变形过大的原因;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通风井段基坑施工险情的发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风井段基坑变形过大是由岩土体过度应力释放和基坑变形空间效应共同作用导致。由于通风井处阳角的存在,且施工过程中通风井段基坑未架设斜撑,致使该处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显著,坑壁产生指向通风井的扭转变形;开挖速度过快、支撑安装不及时和岩土体中过度应力释放导致围护桩变形过大,使基坑的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