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6年的冬季又是一个暖冬,从11月到1997年的3月一直偏暖,4月份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北疆大部份地区较历年平均值高出4.5~8.3℃,属特高等级,有11个站突破极值,居历年同期第一位。南疆偏高幅度比北疆路小,但也有6个站突破极值,居历年同期第一位。4月份全疆各地气温偏高幅度之大,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高温少雨,造成我区农牧业生产缺水,全疆旱情严重。1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3月份月平均气温全疆普遍偏高,北疆除西部地区月平均气温距平值偏高2.4~3.5℃外,其它各地普遍偏高4.1~7.5℃。偏高幅度最大的是富蕴站,月平均气…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候平均值资料,从年、月尺度对比分析了新旧2个30 a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分布特征及业务应用差异。结果表明:(1)近30 a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3℃,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均升高,全省93.7%站点增温0.1~0.5℃。(2)近30 a四川省平均年降水量增多3.8 mm,年内6~10月降水量差值变化大,川西高原年降水量大部地区以增多为主,盆地和攀西地区以减少为主。(3)启用新30 a气候平均值后,四川省大部地区年、月平均气温距平有所降低,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不大,但各地年、月降水量距平变化区域差异显著。(4)四川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升高,近42 a中(1981~2022年)暖冬减少6 a,冷冬增加5 a;春季平均气温升幅大,盆地常年春季开始日期提早,持续天数增加。(5)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气象要素及气候事件监测评价等业务应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1气候概况冬季(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日照充足,大风日数偏少。1.1气温冬季全区平均气温在-22.2~-2.3℃之间,与1971—200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全区大部地区偏高2~4℃;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正常外,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东胜、临河、五原县冬季平均气温偏高4℃。全区普遍出现暖冬,气温明显偏高,统计代表站1961—2006年46年冬季平均气温,12个站中7个站排名第一,其余站均排前10位(见下表)。代表站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及历史排位表代表站平均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历史排位巴彦…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沿线超长期气候变化预测的概率估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文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3,22(5):495-498
利用近1000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自1920年以来的大气CO2浓度,以及1935—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气温序列,在其距平值概率分布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未来50~1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概率。结果表明:SCL正距平出现的频数大于负距平的频数;CO2浓度的负距平出现的频数明显大于正距平的频数;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正距平出现的频数略小于负距平的。作为试验,利用REEP方法将预测的2001—21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相对于1990年代的增温概率进行了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到2050年升高0.5℃的概率为0.64~0.73;到2100年上升1.0℃左右的概率为0.45~0.64.  相似文献   

5.
气温的天气和气候记忆性特征分析对于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利用济南和青岛1961—2020 年逐日、月和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自相关性函数和标准化频率分布分析了上述时间序列的气温记忆性特征和概率分布特征,并利用结构函数法建立了月、年平均气温距平与日平均气温距平之间的分数阶导数关系。结果表明:(1)济南和青岛的月、年平均气温距平呈现不同程度的记忆性特征,其中年平均气温距平相比于月平均气温距平具有更好的记忆性。(2)济南和青岛的月、年平均气温距平与日平均气温距平之间存在分数阶导数关系,济南和青岛相应的月、年尺度阶数分别为0. 529、0. 665 和0. 553、0. 791,两地的月尺度阶数相近,但青岛略大,青岛的年尺度阶数大于济南,即青岛月和年平均气温距平的记忆性大于济南。(3)济南和青岛的月和年平均气温距平相比于日平均气温距平有不同程度的长尾特征,长尾特征反映了极值温度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多年平均值的改变对中国气候业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永光 《气象》2002,28(8):41-43
世界气象组织建议表征一个变量距平的多年平均值时段由原来的1961-1990年变为1971-2000年。因为多年平均值的改变,所表征的变量距平将不同,表现为冬季气温距平将降低,夏季降水距平在中国南方将偏少,在中国北方将偏多。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气候态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11月下旬新疆气温偏高以来,到1993年2月,全疆气温正距平不断上升.这次暖冬中1月下旬、2月上中旬气温特高,尤以2月上中旬升温最为明显,气温旬平均值全疆大部分测站突破历史第一位.2月月平均气温许多站突破历史极高值,这次后冬的另一特点是高温与多雪相配套,低温少雪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冬季气温变化与采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全国及各区域冬季气温序列的建立资料取自国家气象中心整理存档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 .在 695个站点中实际序列长度在 40 a以上的站点占 82 % .考虑到我国地域特征和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 ,在分析讨论时将全国分为 8个区 .全国和区域序列的产生方法如下 :( 1 )求算全国各站冬季气温序列 ,即 1 2、1和 2月气温月平均值 ;( 2 )将全国或某区域按 5.0°× 1 .0°经纬度网格化 ,求算各网格冬季气温序列 ,即网格内各站序列的简单均值 ;( 3)以各网格序列 1 961~ 1 990年的累年值为气候平均值 ,求算出各网格的距平序列 ;( 4 )求算全国和区域序列 :…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4月 ,我国有 3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和多次弱冷空气活动 ,全国大部有 3次明显降温过程 ,北方地区气温起伏较大。南支槽活跃 ,降水频繁 ,并有强对流天气。江淮、江南、华南大部地区降水量为 1 0 0~ 2 0 0mm ,局部达 30 0mm。1 天气概况4月份 ,月平均气温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气温较常年低 1~ 2℃ ,其中北疆部分地区较常年低 3℃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普遍接近或高于常年 ,其中东北大部、云贵高原中部、广东西南部偏高 2~ 3℃ (见图1 )。图 1  2 0 0 3年 4月平均气温距平 /℃  月内我国冷空气活动频繁 ,受其影响 ,全国有不…  相似文献   

10.
1气候概况1.1气温1997年年平均气温距平陕北1.2~1.6’C,关中0.8~1.4C,陕南0.2~1.4’C,全省偏高(1级,表1),其中陕北地区,关中大部,陕南部分地方异常偏高(3级)。冬季(12~2月)平均气温距平陕北0.7~2.4C,关中0.2~1.0’C,陕南0.6~1.2’C,全省大部偏高,陕北、陕南部分地方显著偏高(2级)。其中12月、2月全省偏高,1月陕北、陕南偏高,关中正常(0级),个别地方偏低(一1级)。春季(3~5月)平均气温距平陕北1.0~2.4C,关中1.0~2.0’C,陕南0.3~1.3oC,全省大部异常偏高或明显偏高。其中3月…  相似文献   

11.
张金艳 《气象》2002,28(5):58-61
2月份 ,由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仍显著偏高 ;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 ,华北等地降水持续稀少 ,部分地区有旱情。1 天气概况2月份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 ,全国气温普遍偏高。除青藏高原大部及云南中部偏高 1~ 2℃外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偏高2℃以上 ,其中华北西部、西北地区东北部、黄淮、江淮及大兴安岭、北疆北部偏高 4~ 6℃ ,东北大部及内蒙古中部、河北南部等地偏高6~ 9℃ (图 1 )。图 1  2 0 0 2年 2月全国平均气温距平 /℃   2月份降水主要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月降水量 ,江淮、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  相似文献   

12.
在本月爿匕半球500hpa高度天气圈上,从欧洲北部到格陵兰、北美北部以及除北太平洋外的整个太平洋区域是强亚的负距平区。另一方面从北美西北部到白令海、西伯利亚全区至欧洲南部的广大地区存在强亚的正距平。前半月持续**A型气压分布并在月平均场上也反映了其距平分布形势。①从西伯利亚到欧洲的高温从亚洲到欧洲几乎整个区域是高温。特别是西西伯利亚有月平均气温比常年高出10C以上的地方,塔尔科一萨列(Tarko-sale)的月平均气温是一IO.3℃,I匕多年平均值偏高14.7℃。②日本和库页岛少雨人L蒙古到日本、库页岛均为少雨③欧洲中…  相似文献   

13.
前冬(11~12月)平均气温全疆大部地区比常年略高,降水量北疆大部偏多,南疆偏少。旬平均气温变化较大,特别是进入12月份,上旬平均气温全疆普遍持低,而下旬又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旬平均气温特高,北疆部分地区12月下旬平均气温和旬降水量同时突破历史极值。1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11月平均气温,北疆北部、北疆西部为负距平,其中昭苏偏低2.4℃,阿勒泰、吉木乃偏低2.0℃;北疆沿天山一带,南疆各地为正距平,其中,巴里坤偏高2.4℃,吐鲁番、石河子分别偏高2.0℃和1.3℃;天山山区的巴音布鲁克偏低6.5℃,偏低程度位于…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旱涝与夏半年欧亚环流30~60天振荡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秋明 《气象学报》2001,59(3):318-326
对 2 5a(1 971~ 1 995年 )逐候东半球热带外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进行小波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 ,研究了 30~ 60 d低频振荡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长江下游夏季旱涝和暴雨频数年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6~ 1 0月欧亚型 (EU)低频振荡强度与长江下游暴雨频数成显著负相关 ,同时 ,提出了能揭示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对比函数分析 (CFA)方法 ,发现当 5~ 8月西太平洋型 (WP)低频流型偏强时 ,长江下游暴雨频数增加 ,容易发生洪涝 ;反之 ,无明显影响。仅当前期 3~ 5月南亚大陆型偏强时长江下游降水量偏少 ,而 3~ 5月南亚大陆型偏弱时暴雨频数明显增加。因此 ,长江下游旱涝与低频流型异常之间同时存在线性和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40年温度的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高素华  潘亚茹  郭建平 《气象》1994,20(5):36-41
利用1951-1990年全国大体分布均匀的350个站点的温度资料,分析了近40年年平均气温,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各时段(以10年为一时段)温度距平场的变化。并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月平均气温集成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向杰 《气象》2011,37(12):1560-1566
为了有效综合各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以陕西3个气候区域1999年7月至2010年6月月平均气温的集成预测为例,利用3种预测方法和国家气候中心业务产品月平均气温预测结果历史评分建立二类6种动态客观集成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集成预测方法年评分平均值均高于参加集成的任何一个成员,6种集成预测方法评分平均值比4个成员评分平均值高4.6,比同期陕西发布的业务产品高5.1;各种集成预测方法预测与实况距平符号一致率至少高于其中3个成员,6种集成预测方法预测与实况距平符号一致率平均值比4个成员平均值高4.7%,比陕西业务产品高5.1%。(2)3个气候区域中,榆林集成预测效果最好。6种集成预测方法评分平均值比4个成员评分平均值高5.7,比陕西业务产品高5.7;预测与实况距平符号一致率比4个成员高6.9%,比陕西业务产品高7.3%。(3)第二类集成预测方法预测技巧高于第一类,全年评分平均值高0.5,预测与实况距平符号一致率高0.7%。其中Z_(23)全年评分平均值比4个成员评分平均值高5.1,比陕西业务产品高5.7,预测与实况距平符号一致率比4个成员高6.0%,比陕西业务产品高7.6%,推荐首先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关中、陕南伏旱的分析及预报刘娅妮(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伏旱时段的划分选用1958~1994年关中、陕南共十五站6~9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区域逐日降水强度指数RQRQ=ΔR%+ΔRzNΔR%;逐日区域平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反映降水强度...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雷电活动特征分析及活动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计算陕西省 99个县站 1 961~ 1 990年的雷暴日数、雷暴时数及地面落雷密度等资料 ,对本省雷电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 :陕西省总体上属中雷区 ,陕北、陕南中雷偏多 ,关中地区中雷偏少。雷暴比较集中发生在 6、 7、 8三个月份 ,平均初终间日数为 1 58d大约 5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贵州省黔西南州8个台站1982—2011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即植被第一净生产力的关系模型,计算分析黔西南州植被气候生产力的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0 a来黔西南州中部以北地区平均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黔西南州30 a降水量正距平区域主要在北部、西南部和中部等地区,中部以南以东等地的降水量均为负距平,30 a降水距平分布基本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特征;黔西南州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变化较大,各地气候生产力多年平均值在671.1~853.4 kg·hm-2·a-1之间,全州气候生产力多年平均值为754.6 kg·hm-2·a-1;EOF分析结果表明,气候生产力的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全场一致的正位相分布,其方差贡献率为91.8%,通过North检验,第1时间系数表现为1~2 a的周期振荡。通过对未来气候变化模拟显示,黔西南州出现"暖湿型"气候时对植被生长最有利,出现"冷干型"气候时对植被生长最不利,在当前气候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将不利于黔西南州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统计偃师站近21年来的资料,发现7月、8月的平均气温与第二年春雨的多少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指标。1 预报因子7月和8月月平均气温的距平之和为正时称“夏热”,为负时称“夏凉”。2 预报对象第二年4~5月两个月的降水量。两个月的降水量之和大于70mm时为春雨多,两个月的降水量之和小于70mm时为春雨少。3 对应关系从1974~1994年21年资料来看,夏热春雨少的为6/9=66.7%,夏凉春雨多的为9/12=75.0%。4 业务运用1995年7月、8月两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距平之和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