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地热监测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了解区域地热资源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常规地热开采监测采用在开采井和回灌井里安装监测设备,获取地热开采和回灌时水温、流量、井口压力、水位、水质等动态参数信息。受开采井和回灌井成井井径、抽水设备直径、法兰盘直径、提泵、放泵、回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监测设备安装困难及存在损坏可能和风险,不能获取稳定长期监测资料,同时获取的监测数据存在误差。本文根据多年监测实践,探索提出区域地热开采分类监测方法,用户负责实施地热开采和回灌时对水量、水温、水质等监测和传输,管理部门负责通过专用地热监测井监测获取区域水位、水温和水质等信息,二者各负其责,形成互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准确的地热水位、水温、水量和水质监测数据,为地热管理提供有效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郓城县岩溶热储回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地热资源利用规模的不断提高,郓城县岩溶热储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产生了热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为查明郓城县岩溶热储回灌能力,保障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开展了同层对井回灌试验和示踪试验,并对水质、水温、水位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回灌对热储层的水位、水质、水温影响小,岩溶热储层内水力联系强,热水运移速度为10.46 m/h,回灌水水温对热储层最大自然回灌量影响较大,当开采量小于130 m~3/h时,回灌率可达100%,回灌条件适宜。  相似文献   

3.
鉴于菏泽市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随着地热井数量的增多,地热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导致地热水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保护这一绿色清洁能源,缓解地热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地热水水位持续下降、尾水外排污染水、土体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地热尾水回灌措施,来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热井钻探、单孔及对孔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及水质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回灌对水位、水温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回灌对水温、水质影响不大。在回灌量相同的条件下,回灌尾水水温越低,回灌的升幅越小,回灌越容易。经综合分析认为,菏泽市城区奥陶系回灌效果良好,回灌潜力巨大,在菏泽市奥陶系热储中进行回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沙湾海水增养殖区溶解氧的动态变化及有机污染状况。【方法】利用2014年三沙湾水质的监测结果,分析调查区表层溶解氧变化特征,以及与水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别对调查区溶解氧和有机污染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调查区内共布设9个水质监测站位,于2014年1、5、8、9、10月分别采集调查区的表层水样。调查区溶解氧质量浓度在4.44~8.60 mg/L之间,平均值为6.29 mg/L,除8月有2站次和9月有5站次的测值处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均处于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平;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平面分布总体呈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长期变化趋势,溶解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2000年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这跟三沙湾沿岸带的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有关;溶解氧与水温之间呈现极为显著(r=-0.9464)的负相关关系,与无机氮和硝酸盐氮之间均呈现极为显著(r=0.827 5,r=0.821 3)的正相关关系,与活性磷酸盐之间呈现显著(r=0.5413)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水温是影响溶解氧变化的首要因子,无机氮和硝酸盐氮以及活性磷酸盐也是影响溶解氧变化的重要因子;从单因子指数来看,在整个调查期间溶解氧污染指数大于1.0的达到15.6%,说明该站点水质已受该因子污染;从有机污染指数来看,调查区水质状况处在开始受到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地区5口观测井水位和水温在汶川8.0级、日本9.0级地震前后的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震对井水位、水温的影响并没有固定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五龙背温泉地下热水有两种类型——赋存于热储构造中的“深循环型热水”和赋存于基岩裂隙中的“浅循环型热水”。“深循环型热水”的水温大子60℃;多为自流水;正水头大于4m;单位涌水量大于0.21/s.m;水质类型以C·H—N型为主,F~-、Na~+、SiO_2、CO_3~(2-)、SO_4~(2-)含量高,水温不受季节性气温影响。“浅循环热水”的水温小于60℃;有微弱涌水现象;单位涌水量小于0.11/s.m;水质类型为H—N型;HCO_3~-、Ca~(2+)、Mg~(2+)、K~+含量高;水温受季节性气温制约。两种类型地下热水水温具相关关系,水力联系微弱,两者可能为基本独立的水热循环系统。“深循环型热水”受热储构造控制,由区域大气降水补给,热源可能为放射性元素衰变所释放的能量而形成的地温场。“浅循环型热水”与基岩裂隙水成因相同,热源与“深循环型热水”加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拟根据2012-2013年青藏高原地区班公错、达则错不同深度水温的连续监测数据还原湖泊动态变化过程。不同时期水温数据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在横向上,两湖水温日变化不明显,变幅在1℃以内;水温随季节性变化更为明显,均在8月水温达到最大值,5m深度处季节性水温差可达17℃。(2)在纵向上,班公错在夏季存在明显分层,分层深度在20m左右,属于双季对流湖;达则错在16m深度处具明显分层,属于不完全混合湖。通过分形理论对2012-2013年水温时间序列进行了R/S分析,发现两湖在水温结构格局上均存在长程正相关,与湖泊分层的结果吻合,且班公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京五里营井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Ms8.0和日本Ms9.0地震前后的水位、水温变化,发现两次地震前后北京五里营井水位、水温的变化为震前上升、震后恢复,两次地震前后变化基本一致,不受地震方位和震中距离的影响.这种变化可能是井孔区域受地震波的作用,岩石中裂缝系统出现弹一塑性的张开和闭合,而张开程度小于闭合程度,岩石的孔隙度减少,含水层被压缩,致使井水位出现明显的抬升;而地下较热的水上涌是导致水温突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统计全国56个5.0级以上地震前109条水温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情况,分析其强度分布特征,将其作为水温仪器分辨力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上采用同型号仪器在单井不同深度开展对比观测实验,得到不同噪声水平和扰动条件下仪器分辨力选择的量化依据。同时定量分析云南水温观测台网、龙陵水温观测台阵在传感器分辨力选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结果表明,云南水温观测台网能够有效监测到震前异常变化信号,龙陵水温观测台阵中传感器分辨力与环境条件的匹配程度需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0.
湛江地区位于广东省西部,面临南海,其附近海区东面包括雷州半岛以东至上川岛以西的海区,南面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对,西面为雷州半岛以西、北部湾的东北部海区。海岸线曲折漫长,海底平缓,水质肥沃,海流不急,加之气候温和,年平均水温较高,适合虾类,  相似文献   

11.
即墨温泉是一种含多种化学元素的高矿化度热水资源,在深部地下热水沿断裂带上涌的过程中可能与浅部冷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使开采获得的地热水水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即墨温泉地热资源核心开采区2口开采深度不同的地热井进行了为期1个水文年的水质变化监测,地热水水质参数上半年比下半年高,水质参数发生急剧变化的时间相对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2~3个月的滞后,且氯度、矿化度和电导率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在开采深度较浅的水井中较大,表明开采条件和区域性气候条件的变化共同控制了地热水水质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南宁市地下水的第一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下水质量与60年代相比,许多组分发生了变异。本文通过水质现状与历史水质的对比.及对第一环境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地下水偏酸和铁锰离子较高的原因,并对将来的地下水质变化进行了推测。认为:水质偏酸和铁锰含量较高均属第一环境的本底值问题,将来的地下水质会不断变化,将以有机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3.
罗非鱼成鱼半封闭围隔池近临界低温越冬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9hm2养殖池的一角围成面积0.13hm2的小塘,形成半封闭围隔池,内设投饵台,灌注21~23℃的地下水,维持围隔中水温在13~16℃,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低温越冬技术。结果表明,罗非鱼越冬成活率98%,未出现罗非鱼的低温损伤,溶氧从5.8mg/L降为3.2mg/L、透明度从50cm降为35cm、总氨氮低于0.3mg/L、亚硝酸氮低于0.5mg/L,COD低于23.6mg/L,水质良好。在同样气温条件下,大棚越冬对照池保持水温15~16℃,罗非鱼存活率95%,溶氧从5.8mg/L降为1.2mg/L、透明度35cm降为25cm、总氨氮0.9mg/L升为2.3mg/L、亚硝酸氮0.6mg/L升为2.5mg/L,COD为43.6mg/L,水质变差。半封闭围隔池可保持水温在罗非鱼的近临界伤害温度13℃或13℃以上,罗非鱼成鱼在野外不搭棚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4.
德州市城区地热水人工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州市城区地热回灌为例,分析了地热回灌对水质、水量、水温的影响,证实了回灌井结构、热储特征、回灌压力、回灌工艺等是影响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明确了地热回灌量与出水量、回灌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回灌可以有效解决地热开发利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九江地震台地下流体水化学监测用水、地震氡观测仪器检测平台检测用水和日常生活用水需求,结合九江二井流量、水质和水温等现状设计一套综合井口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在保证地下流体水化学监测用水和其他用水无流体力学干扰的前提下,可较好满足台站监测、检测和生活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青县城区位于高青凸起和博兴凹陷的接合部位,地热地质背景条件有利。地热类型属层状裂隙-孔隙型,可被利用的热储层主要有2个,分别为新近纪馆陶组和古近纪东营组裂隙-孔隙型热储。2个热储层水温、水质各具特点,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丹江口井网3口井水位、水温2013~2015年的观测数据,建立各个测项的正常动态,总结井网对2015-04-25尼泊尔M8.1地震的响应特征,探讨同震响应差异的可能原因,初步得到水位同震响应幅度与震级、井震距的关系。结果表明,井网水位年动态受降雨影响有一定规律,月正常动态普遍显示出固体潮效应与气压效应;水温年动态平稳,年变幅度在0.1 ℃左右。对于尼泊尔地震同震效应,唐扒井水位阶升-阶降式脉冲变化和水温陡降-缓升式脉冲变化是由水位和水温的变化机理不同导致的;雷庄井与唐扒井水位表现出不同的同震响应特征,判断与它们所处断裂的不同走向有关;盛湾井水温阶降型同震响应幅度较唐扒井小得多,可能是观测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等差异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0-2002年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stock-recruitment,SR)及其表层水温资料,利用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和模糊逻辑Ricker模型,考察表层加权水温与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模糊逻辑Ricker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水温分期Ricker模型次之,均优于原始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中的暖水月补充量比冷水月大,在黄鳍金枪鱼资源量较低时,暖水条件更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模糊逻辑Ricker模型得出冷水月和暖水月条件下的极端估计,受水温等外界条件影响,黄鳍金枪鱼的补充量在两条SR曲线间波动。水温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了不同于依赖于密度因素的种群动力过程,限制了原始Ricker模型对亲体补充量关系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及水温的动态变化及地下水运移规律,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自2005年以来,焦作市国土资源局在区内开展了环境水文地质监测工作。作为一项新的职能,焦作市国土资源部门克服无专业机构、无专业技术人员、无监测设备等困难,从零做起,腾出专门办公场所,配置办公设备和监测设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从水位、水质监测入手,逐步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目前,该局已在市城区范围内布设长观点11个,其中国家级5个、一般级6个;建立水质监测点2个,布设统测点41个,监测控制面积达415平方公里,形成了比较完…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比其他环境资源具有更强的区域牲特征、当一定区域的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和环境遭受污染时、首先会在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上明显表现出来,文中分析了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指出在重视水质变化的同时,须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水量变化的中长期预测。加强未来气候与水资源变化预测与对策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