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红树林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振亮 《海洋信息》1999,(6):25-25,27
红树林是热带滩涂特有的植被和植物资源之一,是全球的珍稀植物。一般所称的红树林,是指海潮所能到达(包括特大潮)的地方生长的乔木灌木植物群落,统属红树林。 红树林在热带潮间带环境中维持较高的毛初级生产力。其生产力传递给以甲壳类动物为主的无脊椎动物群,很多无脊椎动物直接吃红树林的叶子和嫩枝碎屑,且红树林系统为幼苗阶段的鱼和虾在洄游时提供了一个隐蔽和食物丰富的栖息场所。没有这些红树林,水域就会缺少营养物质,使海产品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一)如果说水灾是我国内陆省份最人的自然灾害的话,那么对我国的东南沿海破坏性最大、经济损失最惨重的天灾要数台风暴潮了。台风移近海岸时可增高海潮和引发巨浪,冲跨沿岸海堤、淹没农田、掀翻渔船、摧毁村庄和生产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每年的夏秋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多发季节,也是海岸红树林减灾作用最显著的时候。实践一再证明,红树林是海洋安全、沿岸居民安居的守护神。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生长的特殊森林。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的沿海。红树林枝于繁茂,根系发达五盘根错节…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红树林分布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滩涂上特有的植物群落。因植物体富含单宁,可以提取栲胶,有的种类木材可供建筑、桥梁、家具、农具和薪柴;有的果可以食用、酿酒,叶可以做绿肥,有的种类茎、叶可入药,它是用途较广的植物资源。另一方面,在抑阻浮土,促进淤泥沉积,使海滩不断向外伸延,能防风阻浪,巩固堤岸、保护沿海农田、村庄以及增加水产资源等,红树林均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效益。因此,红树林历来就引起沿海人民的重视,被称为海涂上的绿色珍宝,而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基于卫星图像重建了近30年来广西南流江河口区一片红树林的扩张过程,结果表明:自1988年至2013年,该红树林向海显著扩张,面积由60公顷增加为134公顷。红树林的自然扩张并非渐进式,而是集中发生于某些特定时期。为了研究控制红树林扩张的动力机制,本文研究了近几十年来红树林潮坪高程演变和区域气候变化过程,同时也分析了水动力状况和营养盐供应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滩面高程达到红树林幼苗存活最低高程的前提下,台风强度、频率和冬季低温是控制该红树林扩张的关键因素。红树林湿地的显著扩张只发生在台风强度和频率较低、冬季较为温暖的时期。而在台风频率和强度较高、冬季较为寒冷的时期,由于红树林幼苗难以存活,红树林则难以扩张。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该区域适宜红树林扩张的时期较为罕见,从而导致了红树林扩张过程的不连续性。与气候因素相比,营养供应和水动力状况并不是控制该红树林扩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弹涂鱼的地下世界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沿着平坦的海边长着一片红树林,这儿对于游客来说是个很难进入的地方,到处都是难以立足的沼泽地,鳄鱼和吸血虫是这里的统治者。这个动植物天堂向前来探险的生物学家们提出了挑战。这里充满了生机,沿着海岸线你可以看到到处活跃着一种奇特的动物:有的在泥地上蹦来蹦去,有的在红树林快速穿梭着,还有的正在泥地上钻洞,以最巧妙的方式不漏痕迹的将自己隐藏起来,等待着下一次涨潮机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海底壁画     
陆地上有许多然洞穴,那里面神秘幽深,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像竹笋,有的似冰挂,有的如利剑.....令人留连往返。在大海的底部也有不少洞穴,其中有些洞穴很奇妙,有的洞中喷泉涌出,有的洞穴泛着蓝光。有的洞穴栖息着原生动物,有的洞穴成为海龟的坟地,还有的洞穴能使凶猛的鲨鱼变得异常温柔……海底洞穴的奇妙景象吸引着人们。近些年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红树林,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的防护林,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红树林的防风、消波、促淤造陆、抵御海啸等方面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效应进行了综述,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潮汐与地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克明 《海洋科学》1981,5(1):53-54
宇宙空间的引力在地球表面形成潮汐,包括液体潮(主要指海潮)和固体潮。海潮易于人们觉察。固体潮尽管无时不在运动,但它本身的活动量极其微小,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不像海潮那样表现得明显而有规律性。但它的活动也是“与月盛衰”的,与地震火山有明显相关性。本文从地下水的角度来谈对固体潮的认识。 人们在长期对地下水的观察实验中,发现了几个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茅尾海红树林种类和盖度情况,基于GF-2 PMS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回归模型方法开展了茅尾海红树林物种分类和植被盖度估算研究,并对其分布特征展开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1)广西茅尾海红树林共有4个种类,分别是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桐花树作为茅尾海红树林的优势种,面积为1228.612 ha,占总面积72.5%,散布在茅尾海潮间带。秋茄面积最少,仅有1.976 ha,零星分布于茅岭乡和尖山镇沿岸,多数与无瓣海桑和桐花树混生。(2)基于GF-2 PMS1卫星影像的NDVI植被指数建立的二次多项式盖度回归模型效果最好,决定系数最大为0.7644,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0.0680。(3)植被盖度分布状况与植被类型有密切关系,植被种类纯生区的盖度要明显大于植被混生区的盖度。本研究结果为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九龙江口红树林对汞的循环和净化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林鹏  陈荣华 《海洋学报》1989,11(2):242-247
红树林是存在于海陆交汇处的生态系统,其间大量的凋落物中有一部分仍留在群落内,再加上上游有机物的输入,使得红树林沼泽形成高腐殖质的还原环境,沉积物中的总汞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1],而大量的硫化氢又易与汞形成难于溶解的硫化汞,因而红树林区有可能是潜在的重金属富集区[2].本文对我国几个红树林区的汞本底值进行调查,研究汞在九龙江口秋茄群落的分布、迁移积累的途经,以及红树林对河口区汞循环的影响,并探讨红树林对汞污染净化作用的途经.  相似文献   

11.
广东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沿海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种类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生境破坏、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红树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维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资源遭受破坏的成因,并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927工程海岛绝对重力测量数据,研究了海潮负荷改正计算软件、海潮模型以及地球模型三因素对绝对重力海潮负荷改正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观测期间由不同海潮负荷计算软件造成的海潮重力值差异可达5.985 7μGal,不同海潮模型的差异可达2.532 7μGal,不同地球模型的差异可达5.928 3μGal。结论认为,在海岛绝对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造成的海潮负荷改正差异。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海交汇的海湾河口区。随着工农业、沿岸城市开发及港口驳岸海运的发展 ,大量的环境污染物汇集于河口海湾区 ,冲击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作为河口海区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支撑着广博的陆域和海域生命系统 ,为海区和陆缘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也为鸟类、昆虫、鱼虾贝类、藻菌等提供栖息繁衍场所 ,并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因此有关红树林污染生态学问题已成为目前红树林研究中新的重要领域之一[1]。国内外学者对红树林生态系中多种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展开了研究 ,其中重金属、石油、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14.
珊瑚的美是大自然的恩赐,那飘飘欲仙的样子非人工能做出来的。由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同样美丽非凡。珊瑚礁的形态可谓五彩缤纷:有的顶着个大大的圆顶,就像一朵硕大的花椰菜;有的笔直窄长,俨然海底耸立的摩天大楼。成熟的珊瑚礁可能在海底生长了数千年,绵延达几百海里,庇护滋养着成千上万种水下生物,就像一座城市那样,给大自然增添美景,给人类带来财富。  相似文献   

15.
厦门西港红树林的卫星遥感测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荣盛  章文毅 《台湾海峡》1994,13(3):297-302
厦门西港原有大面积红树林,几十年来受到很大破坏,需采取措施进行监测绘和管理,卫星遥感宏观大尺度,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红树林的监测测绘,比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省时省力。本项目运用Landsat卫星TM-CCT数字影像磁带为信息源。通过图像计算机系统进行几保精校正,假彩色合成,SCALE线性增强和一阶直方图分段线性拉伸;训练区监督分类,以及红树林区的面积积分运算等步骤,获得了厦门西港红树林区1:5000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准确评估红树林湿地的碳收支,对于保护和恢复海洋蓝色碳汇以及全球气候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 象,采用 《对 2006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 2013 增补:湿地》 (简称 《湿地指南》) 中的计算方法,利用野外现场调查数据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参数,评估和量化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在 2010—2018 年期间的碳收支情况。研究表明:(1) 2010 年红树林面积为 1 627.21 hm2,全部为成熟红树林,碳储量为 5.85*105t C;2018 年红树林面积为 1 665.42 hm2,其中 1 625.84 hm2为成熟红树林,碳储量为 6.71*105t C,39.58 hm2为过渡期红树林,碳储量为 4.36*103t C,总碳储量为6.75*105t C。 (2) 2010—2018 年期间红树林碳储量增加了 9.0*104t C。另外,有 1.37 hm2的红树林湿地退化为水域,释放了81.36 t 的碳储量。因此,2010—2018 年期间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碳收支为+8.99*104t C,整体上表现为净碳汇生态系统。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恢复、风险评估以及气候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尔、海南部分沿海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当你漫步任这广阔的海滩上,那层层墨绿、叠叠精翠便映入眼帘。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宛为一条绿色的绸带环绕海岸,点缀海滩,形成一道赏心悦日的风景线。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树林。  相似文献   

18.
海南建省办特区后,在全面开发思想指导下,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却付出了很大的生态代价。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的破坏,已使海南的生态环境笼罩着阴影,潜伏着生态危机。海洋生态环境退化,主要是两大海洋生态资源——红树林、珊瑚礁惨遭破坏。海南岛四周环海,大部分沿海海岸线,都生长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种类有29个品种,占全国红树林品种94%。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能挡风、御浪、固堤、护岸,被誉为“海岸卫士”,为保护海南岛不被海水侵蚀起着屏障作用。然而,浅海养殖业的盲目开发,使红树林大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球海潮模型FES2004、GOT4.7和NAO.99b研究了海潮负荷对成山头、平潭、遮浪和西沙四个国家海洋局GPS观测站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沿海地区海潮负荷对单点定位的影响达到厘米级,在西沙甚至达到3 cm.此外,通过对3种海潮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NAO.99b海潮模型最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为基础,对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随时间演进的月际和年际发生特征、主要发生类型、危害性及主要危害区域、分形性质。在此基础上,还初步探讨了灾害性海潮的成灾原因及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