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水文学     
目前,地球上的城市而积约100万km~2,占地球表面的1%弱。考虑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文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面积所占的比重超过10%。例如,在莫斯科地区,城区和工业区占该地区面积的15%。现在,城市人口约为1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15~20年以后,按现在的发展速度推算,地球上的人口将达60~70亿。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预测,那时将有一半的人口——约30亿人居住在城市。苏联的人口为2.7亿,60%强的人住在城市。城市面积超过10万 km~2,其中3/4在欧洲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分类和城市发展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适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城市分类为:25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100—250万人口为大城市,30—10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10—30万人口为小城市,1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镇。基于这个分类,中国城市发展应走多元化道路,城市系统和农村集镇系统将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城市化进程还将具有阶段性和地域差异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海江  苗长虹 《地理研究》2009,28(4):957-967
用城市流来描述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用城市流强度来表征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强弱。城市流强度与中心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具有强相关性。通过对全国地级以上28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和结构分析,发现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具有如下特征:城市对外服务能力高度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第三产业的对外服务占主导,而50~100万人的城市制造业的对外服务表现突出;东部三大城市群集中了我国城市流强度将近一半的份额,上海、北京-天津和广州-深圳组成了全国性的三大对外服务中心;东部地区的对外服务总量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落差。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2,(18):62-63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上海市政府表示,预计2015年底,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逾430万人,户籍人口近3成是老人。上海是大陆第1个人口老龄化城市,未来将积极投入养老机构建设。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作上述表示。马伊里指出,上海是大陆首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高出全国,是大陆目前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城。截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占总人口24.5%;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2.92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1%。到2015年,户籍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五万人以上的城市共有三十个。最大的城市是首都阿拉木图,人口102.3万人。第二大城市是卡拉干达,有60万人。第三大城市是奇姆肯特,35.2万人。其余较大的城市有:  相似文献   

6.
葡萄牙经济     
1985年葡萄牙人口估计有1013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占25.7%(1970年占28.8%),65岁以上的占10.3%(1970年占9.3%)。人口平均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0人,这个指标超过了西班牙(每平方公里76人)和法国(每平方公里100人)。1985年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共有约100万葡萄牙移民,其中85%居住在法国。1985年底葡萄牙有经济收入的人口454.6万人,而工人的数目是404.8万。下述部门所占比例(%)分别是:农业、林业和渔业——24.3(1960年——44,1970年——33),工业——33.2(29,36),服务行业——42.5(27,31)。1986年末,根据各方面估计,葡萄牙的失业率为9—12%(意大利为21%)。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调整与城市规模新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4,33(4):674-686
城市发展方针是指导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把握城市发展大局与方向的总体纲领。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方针来指导,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城市发展方针是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调整的,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对中国近60 多年来城市发展总体方针演变过程与指导效果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中国现行城市发展方针的局限性,包括现行城市发展方针与国家城市发展的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缺少对城市化重点地区“城市群”的基本表述,对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不尽合理,现行城市发展方针指导下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与行政区划不相协调等。最后提出了调整现行城市发展方针的建议方案,重新划分大、中、小城市的规模标准,将中国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规模≥1000 万人)、特大城市(介于500 万~1000 万人)、大城市(介于100 万~500 万人)、中等城市(介于50 万~100 万人)、小城市(介于10 万~50 万人)、小城镇(<10 万人) 共六个规模等级标准;将新形势下中国城市发展方针调整为:引导发展城市群,严格控制超大和特大城市,合理发展大城市,鼓励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城市群与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国家城市发展新格局。到2020 年将形成由20 个城市群、10 个超大城市、20 个特大城市、150 个大城市、240 个中等城市、350 个小城市和19000 个小城镇组成的6 级国家城市规模结构新体系;重新构建建制市的设市标准,尝试建立民族自治市;鼓励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把其作为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的首选地,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0,(13):64-64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共40个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该城市群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总面积的1.5%。该城市群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人口老化问题的认识与对策研究江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4928万人,至1990年已增到6310万人,仅8年时间增长了28.2%,大大超过同期总人口增长11...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0,(17):63-64
到2012年,我国铁路客运网将更加快捷,从北京出发,1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昨天,上海铁路局有关部门向记者介绍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世界城市人口占10%略高一些,1940年占25%,1950年占29%,1980年占40%。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000多万,而农村人口仅增2500万。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是全国重工业基地,”城镇密度居全国前列,充分激活身处市场经济最前沿的建制镇,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1996年全省居住在县以上城市人口约1600万,建制镇区人口329.7万,村庄农业人口约占1900万,形成了“4:1:5”哑铃型人口格局。从布局上看,在沈大。沈山公路沿线形成了密集的城镇带,省经济百强镇的90%分布在这两条城镇带上。“八五 以来,辽宁省建制镇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已经到来。建制镇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农村经济、文化、科技中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13.
陈红霞 《地理研究》2012,31(10):1887-1894
在理论评述基础上, 构建了城市规模经济内涵的概念框架, 进一步应用计量分析方法, 探讨城市人口规模效益与经济规模效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空间规模扩张整体呈现以人口增长为主要推动力;100~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每单位人口占用的空间规模相对较小, 从吸纳人口的角度应优先发展;2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每单位人口占用的空间规模相对较大, 但每单位经济规模的空间占用较少, 从发展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角度应适度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可通过发展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 进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这一区域规划途径缓解或解决。最后, 本文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 针对目前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侯亚丽  匡文慧  窦银银 《地理学报》2022,77(11):2687-2702
超大城市是全球经济、文化以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承载体和重要纽带,其形态结构特征和人口聚集效应是城市化影响的典型表现,然而当前对于全球超大城市形态特征及扩张模式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00—2020年全球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GULUC-30),利用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分析了超大城市用地的时空变化规律;而后运用面积—半径标度分析模型研究了超大城市的分形特征及扩张模式,最后基于城市用地面积和城市人口之间的线性关系评价城市用地效率。结果发现:① 2000—2020年东南亚和东亚的中国超大城市用地扩张最剧烈,城市用地面积分别扩张了3148.32 km2和5996.26 km2,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平均值大于3;② 2000—2020年超大城市的形态特征和扩张模式向着更加集约和紧凑的方向发展,径向维数平均值由1.54增加至1.56,分维差呈逐年减少趋势,城市内部结构一体化特征显著;③ 北美和欧洲的超大城市用地效率低,2020年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人口比值系数范围为0.89~4.11;南亚和非洲城市用地效率高,比值范围为0.23~0.87。超大城市空间扩张格局和形态变化的认识对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严格控制超大城市扩张规模,促进城市用地的均衡发展是建设韧性城市和实现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北上广深城市人口预测及其资源配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勇  解延京  刘荣  张昊 《地理学报》2021,76(2):352-366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困扰超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人口为研究人口增长下的城市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较好的思路。本文以适度人口为切入点,利用可能—满意度模型测算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座超大型城市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同时利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各市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并基于适度人口规模测算和常住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对各市部分资源的配置、规划情况进行倒逼分析,提出人口增长下的资源配置方案。研究发现:① 在可能—满意度水平为0.6的条件下,北上广深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分别为2152.69万人、2309.68万人、1498.93万人和1352.19万人,均未超出政府规划红线;② 预测结果显示,北上广深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均将超出适度人口规模和政府规划红线,表现为适度人口规模<政府规划红线<常住人口规模;③ 从适度人口角度出发,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居住满意度前提下,为应对未来人口增长,2035年北京发电量和公园绿地面积需达到当前水平的2倍以上;上海发电量、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共交通营运车辆分别需达到当前水平的2.27倍、2.22倍和2.35倍;广州能源供应量和发电量需达到当前水平的3倍以上;深圳能源供应量、发电量和卫生机构床位数需达到当前水平的3倍以上。本文有利于为协调大型城市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长期序列统计数据分析,指出战后日本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1)战后日本城市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人口30万以上的大城市在城市规模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3)城市化在地域上高度集中,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集中了半数以上的人口;(4)都市圈之间基本不存在工作机会差别所导致的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7.
1935年.我国名的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后被人称为“胡焕庸线”或“胡氏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国东南部的台湾省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而西北部的外蒙古尚未独立.全国人口为45800万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1,(3):79-79
英国媒体于1月25日公布了一份2011年全球超级大城市排行榜。在该榜单中,共有25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入选,其中有三座城市来自中国。日本东京在榜上稳居第一,而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的广州市。  相似文献   

19.
当今地球上最突出的一大问题,系粮食严重短缺。几乎每年有5000万人被挨饿,另有5亿人处于慢性饥饿,5亿人偶尔饥饿。但人口增长异常迅速。现在为51亿,据1990年世界人口发展报告,到2000年61亿,2025年80亿,2100年将达到110—120亿。城市人口到2000年将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墨西哥城将达到2630万人,圣保罗2400万,孟买1600万,德里1300万,雅加达1280万。从理论上讲,粮食生产还具有较大潜力。热带和亚热带,每年可以收获二季或三季,按12亿公顷新垦土地计算,可生产出42亿t谷物单位。24亿公顷草地和牧场按每公顷5公担谷物单位计算可额外增加13亿t 谷物单位。21世纪,甚至在不扩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的充分供给,制定合适的人口发展战略及政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队列要素法,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作为重要变量对上海市人口规模进行情景模拟,依据结果对上海市未来常住人口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结果显示,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对上海市未来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上海应该给予外来迁入人口更多的关注和肯定,而不是盲目地限制;同时,判定上海市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将增长到3000万~3870万之间。本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与上海具有相似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规模变化趋势的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对中小型城市的人口规模模拟和政策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