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兆干  杨剑明 《地理学报》1997,52(4):345-352
通过对喀斯特地区的形态学、水文地质学、水文学和脉冲试验方法,将研究程度较为详细的贵州普定后寨地下不可流域作为样本区进行试验研究。以划分成八个空间结构类型。并且从中出该流域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正向演化过程。但在西部形成反向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洞穴成因与溶蚀作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世界洞穴探险及测绘活动的普遍开展,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近代地下水示踪技术、洞积物的年龄测量和形成环境的研究,喀斯特理论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1)喀斯特含水层新概念的提出;(2)洞穴发育三度空间理论模式的建立;(3)溶触理论与剥蚀速度计算方法的结合;和(4)对喀斯特气候分带性的争辩。  相似文献   

3.
西南喀斯特山区三水转化与水资源过程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腊春  史运良 《地理科学》2006,26(2):173-178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由于地质背景和地貌结构的特殊性,致使三水转化与水资源形成过程不同于非喀斯特山区。文章探讨该区三水转化机理、水资源补给方式和形成过程,得出喀斯特流域对于相同或相似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的流域结构决定了补给方式、三水转化、径流调蓄和输移特征。提出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模式应按照因地制宜、因土制宜、因水制宜及因需制宜原则,采用以小微型为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实施分散拦蓄、分散供水,以化整为零方式解决喀斯特山区的整体性干旱缺水。  相似文献   

4.
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岩溶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岩溶地区由于独特的地貌地质结构,其岩溶水特也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例,从岩溶水形成机制出发,通过脉冲试验和降雨天然脉冲分析,论述了流域岩溶水水文特征、水化学特征以及其与流域贮水结构、地貌地质结构的相线关系以及隙流水和管流水的转化关系,这对非均一含水介质岩溶水运动研究、岩溶水文模拟及岩水资源开发利用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高原中部普定马官地区和云南高原边缘西畴峰丛-洼地区为试验区,研究和探讨了喀斯特洼地发育过程中的分形特性。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生态安全评价及其空间格局研究是科学分析喀斯特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和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效果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通过分析喀斯特生态安全的概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初步形成喀斯特生态安全评价概念框架,建立了喀斯特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度标准.在格网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5m×5m尺度下的网格化表达,运用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方法实现喀斯特生态安全模型评价,得到格网化花江示范区的生态安全度空间数据.研究发现示范区整体生态状况呈现出逐步好转的趋势,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仍处于警戒状态,此外人类活动对喀斯特生态安全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燕山山地降水推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东南季风在太行山山脉因地形影响而形成两次爬坡和出现两个最大降水高度的特征,建立推算山地降水量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太行山燕山山地的一日最大可能降水量,对合理利用山财的降水资源,科学安排山区农林牧业的生产,搞好山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一个定量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述东南季风在太行山山脉因地形影响而形成两次爬坡和出现两个最大降水高度的特征,建立推算山地降水量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太行山燕山山地的一日最大可能降水量,对合理利用山地的降水资源,科学安排山区农林牧业的生产,搞好山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一个定量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典型山地降水径流时空演变及“水-热-人-地”匹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地是中国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交织、矛盾突出的区域。山地水资源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发生演变,进一步影响到其与区域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匹配,研究这些问题对辨识山地发展关键短板、提供山地问题解决思路具有基础意义。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择太行山、横断山和黔桂喀斯特三大典型山地开展研究,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及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1956-2015年山地降水和径流时空演变特点;采用匹配距离和不平衡指数对山地的水(降水和径流)、热(积温和辐射)、地(面积和耕地)以及社会经济(人口和GDP)等4类要素匹配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典型山地中,太行山水资源禀赋最差,且2000年以来径流显著衰减,而横断山和黔桂喀斯特降水、径流丰富,且无明显变化趋势;从“水—热—人—地”对比来看,太行山以缺水问题为主,横断山多数地区土地与热资源偏少且水热空间差异大,黔桂喀斯特整体来说土地资源偏少;综合来看,水与其他要素的匹配性最差,特别是在太行山区,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均衡匹配是保障山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地区下垫面的特殊复杂性使得地表发生显著坡面径流需要达到更大的降水累积阈值,碳酸盐岩岩石成土速率的缓慢和空间异质性导致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存量被严重高估和均一化等,因此,传统经典的土壤侵蚀模型在喀斯特地区难以适用。本文依据喀斯特关键带岩性的差异,确定其有效降水侵蚀阈值,并对降雨侵蚀力进行重新测算;根据碳酸盐岩化学成分的差异,计算其成土速率并作为土壤允许流失量;通过地貌—水文分析法提取喀斯特洼地空间分布信息,对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算法进行多次改进和创新。结果显示:① 传统算法忽视了喀斯特关键带下垫面的特殊性,致使其平均降雨侵蚀力被高估47.35%,且喀斯特区域的平均降雨侵蚀力仅相当于非喀斯特区域的59.91%;② 传统算法可能将一些无土或少土可流区计算为土壤的高侵蚀量区,而连续性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仅分别为0.21 t ha-1 yr-1、1.2 t ha-1 yr-1、2.89 t ha-1 yr-1;③ 传统算法通常将有坡度和耕作的洼地视为土壤侵蚀的高发区,但其实际应是地表侵蚀的沉积区,喀斯特洼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与碳酸盐岩的分布区基本重合;④ 传统算法高估土壤侵蚀面积27.79%,土壤侵蚀量47.72%。总之,传统经典模型会大大高估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量,因此,应该建立一种精确适用的模型。另外,由于喀斯特地区的成土速率慢而土层薄、总量少,土壤允许流失量远低于非喀斯特区域侵蚀标准,应制定适用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降水是陆地水循环的关键变量,高分辨率降水数据的获取是准确模拟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前提。虽然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具有较强的空间代表性和连续性,但其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以太行山、横断山和喀斯特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降水与高程(DEM)、植被指数(NDVI)之间存在较好相关关系的假设,构建了GPM降水(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Mission)与高程、植被指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到了2014—2016年研究区1km分辨率GPM降水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有效地提高GPM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降尺度后,GPM数据精度在太行山和横断山区略有提高。年尺度上,相比于原始GPM数据,太行山和横断山区降尺度数据站点实测数据的确定系数分别提高了0.06和0.08,RMSE分别降低了0.45%和3.89%,MAE分别降低了0.16%和1.70%;月尺度上,太行山区67%的月份,横断山区83%的月份GPM产品降尺度后更加接近于站点实测数据。喀斯特地区GPM数据降尺度后精度略有下降,降尺度后,年尺度的降雨数据与实测数据的RMSE和MAE分别增加了10.00%和8.00%,R^2降低了0.06,月尺度上仅8月和9月降尺度后的精度更高。降雨与地形和NDVI的关系较弱是喀斯特地区降尺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层薄、地表漏水、旱涝等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现代以来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日趋蔓延.通过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认为围绕现阶段生态环境退化加速、土地生产力低、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增长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各个地区的生态经济状况,结合不同模式实施所采取主要技术路线的差异,把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建设实践总结为10种主要模式.并选取广西都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农村特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区现代溶蚀强度与环境的研究—以红水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金福  林钧枢 《地理学报》1993,48(2):122-130
本文以喀斯特溶蚀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即气候、碳酸盐岩性和水动力条件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对红水河流域内124个点的溶蚀量值与环境因素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建立了综合因子溶蚀量计算公式,编制了溶蚀量图。得出溶蚀强度变化规律。通过对红水河流域典型区的试验研究,证明采用建立相关因子溶蚀量方程的方法是可行的,用此方法可进行大流域的喀斯特区溶蚀速度的编图,研究喀斯特溶蚀速度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贵州中部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选择2个试验样地进行树轮地貌学研究,通过对样地内计22对裸露和非裸露树根进行野外测定并取样进行室内测试,表明:喀斯特裸露根系记录了土壤侵蚀结果,裸露树根解剖结构显示土壤侵蚀发生时树根细胞生长发生明显变化,显示出年轮突然变窄、细胞明显减小、或者早材细胞数量减少等,同时,纤维面积、导管管胞面积也发生显著下降,多达70.66%,少则39.20%,而这种变化仅只与土壤侵蚀有关,结合树根年龄测定,得到土壤侵蚀发生的准确时间,并据此计算出样地尺度土壤侵蚀的动态过程,其中普定土壤侵蚀量发生在2002-2007年之间,平均侵蚀速率为每年0.484 t;贞丰土壤侵蚀发生在2005-2007年之间,平均侵蚀速率为每年0.051 t。树轮记录的土壤侵蚀不仅可以同一个物种进行测定,还可以多物种共同记录,这为以多物种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植被的喀斯特土壤侵蚀记录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而树轮记录的土壤侵蚀量大大大于径流场监测的流失量,显示喀斯特地下流失为主,流失量占总土壤侵蚀量的2/3。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中部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选择2个试验样地进行树轮地貌学研究,通过对样地内计22对裸露和非裸露树根进行野外测定并取样进行室内测试,表明:喀斯特裸露根系记录了土壤侵蚀结果,裸露树根解剖结构显示土壤侵蚀发生时树根细胞生长发生明显变化,显示出年轮突然变窄、细胞明显减小、或者早材细胞数量减少等,同时,纤维面积、导管管胞面积也发生显著下降,多达70.66%,少则39.20%,而这种变化仅只与土壤侵蚀有关,结合树根年龄测定,得到土壤侵蚀发生的准确时间,并据此计算出样地尺度土壤侵蚀的动态过程,其中普定土壤侵蚀量发生在2002-2007年之间,平均侵蚀速率为每年0.484 t;贞丰土壤侵蚀发生在2005-2007年之间,平均侵蚀速率为每年0.051 t。树轮记录的土壤侵蚀不仅可以同一个物种进行测定,还可以多物种共同记录,这为以多物种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植被的喀斯特土壤侵蚀记录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而树轮记录的土壤侵蚀量大大大于径流场监测的流失量,显示喀斯特地下流失为主,流失量占总土壤侵蚀量的2/3。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估算喀斯特小流域土壤侵蚀量,根据喀斯特山区小流域复杂地貌特征、径流与侵蚀产沙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性,以栅格DEM为基础,建立了由水文模块和侵蚀模块组成的喀斯特小流域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其中水文模块选取了改进的喀斯特流域SCS产流模型进行产流量计算,改进的喀斯特流域DHSVM汇流模型进行小裂隙渗流、大裂隙以及管道(地下暗河)流汇流计算.侵蚀模块考虑侵蚀产沙在垂直方向上侵蚀特征的差异性,在典型区域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室内模拟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因子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0.692<R2<0.988)进行产沙量计算,并运用泥沙物质平衡原理完成泥沙输移计算.该模型与GIS结合可实现对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过程进行模拟,为加深对该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及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地区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人为干扰后植被的恢复有很多不确定性。在普定进行标准木解析和年轮调查,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植被在恢复过程中,乔木层表现为高度增加、地径增粗,高度、地径的增长分别呈现对数、乘幂曲线,乔木发育时间连续,生长位置随机分布;而在繁殖体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植被可以直接由草灌阶段恢复发育形成次生乔林,且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地区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人为干扰后植被的恢复有很多不确定性。在普定进行标准木解析和年轮调查,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植被在恢复过程中,乔木层表现为高度增加、地径增粗,高度、地径的增长分别呈现对数、乘幂曲线,乔木发育时间连续,生长位置随机分布;而在繁殖体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植被可以直接由草灌阶段恢复发育形成次生乔林,且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中自然环境的特点,探讨溶洞景观的保护、喀斯特地表生态环境保护、水体的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苦咸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测资料对甘肃省苦咸水资源进行评价,得出了苦咸水资源的数量、地域分布、在全省水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影响人口等。分析了苦咸水的成因,论证了苦咸水在空间分布上与降水、蒸发和干旱指数等气候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降水量430 mm左右为黄土高原区苦咸水与淡水的分界线。通过构建箱体概念模型,分析导出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小流域矿化度的时空演变数学模型,从宏观上揭示了径流矿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和趋势,提出苦咸水流域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