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岩石学、沉积学等特征,分析惠州凹陷2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母质输入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生烃潜力较好;恩平组河沼相煤系泥岩母质输入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生油潜力不及文昌组中深湖相泥岩;文昌组时期的表层水中浮游植物繁盛和湖...  相似文献   

2.
以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利用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古生物鉴别等方法,分析烃源岩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烃源岩的成烃环境,建立孔二段湖盆烃源岩发育模式,确定烃源岩与常规油和致密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厚度为50~450m,暗色泥岩平均TOC质量分数为3.07%,Ro为0.5%~1.1%,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大;湖盆性质、古气候、古生产力和保存条件控制烃源岩的发育,孔二段沉积时期湖盆宽/深大,气候温暖湿润,水体为淡水—半咸水,上、下水体交换相对频繁,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湖盆中心;湖盆中心以致密油勘探为主,湖盆边缘以常规油勘探为主.成烃环境的研究及烃源岩发育模式的建立对研究区常规油和致密油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渤中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东部, 主要发育沙三、沙一和东三段烃源岩层, 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前期对渤中凹陷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岩屑样品, 对岩心样品生物标志物特征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次研究综合利用岩心和岩屑样品, 通过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重点对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三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母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明确了渤中凹陷三套泥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并建立了区分3套烃源岩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 以期望为进一步厘清该区域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及时空分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进而有利于该区油气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 3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具有显著差异, 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 为好-极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 处于成熟阶段; 沙一段次之, 为中等-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 整体处于成熟阶段; 东三段稍差, 为中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 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岩心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中姥植比(Pr/Ph)、伽马蜡烷指数(Ga/C30H)、C27-C28-C29规则甾烷含量、4-甲基甾烷指数(4-MS/C29甾烷)等参数表明母质输入和沉积环境是控制3套湖相烃源岩差异的主控因素, 淡水藻源输入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低等水生生物输入和强还原的保存条件是沙一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混源输入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东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以产气为主,并伴生一定量的轻质油。基于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18个轻质原油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总结了轻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轻质原油进行了成因分类,并确定了其母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克拉苏冲断带克拉、大宛和大北地区轻质原油具有低Pr/Ph比值、高伽马蜡烷含量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湖相烃源岩特征。克拉地区原油母质以藻类输入为主,沉积于还原咸化环境。大宛和大北地区原油母质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沉积于弱还原咸化环境。在克拉和大北地区部分原油母质还存在混合来源特征。按照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以将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轻质原油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宛和大北地区,推测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下段湖相泥岩;第2类原油分布在克拉地区,推测主要来源于三叠系湖相烃源岩;第3类原油分布在克拉和大北地区,推测主要来源于三叠系湖相烃源岩,但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也具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5.
辽西金羊盆地是中国北方侏罗系发育最完备地区之一,其主要烃源岩层系北票组为油气勘探关注的重点层位。利用实测剖面、钻井岩心观察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分析北票组沉积环境与烃源岩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滨浅湖亚相可识别泥质浅湖、砂质浅湖及湖沼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微相;半深湖成因的暗色泥岩为研究区优质烃源岩层系,湖沼型的暗色炭质泥岩次之;盆地边缘的浅湖及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的暗色泥岩厚度较薄,有机质丰度较低,生烃潜力不大,为中等—劣质烃源岩;优质烃源岩成因模式主要为形成于滨浅湖亚相湖沼环境的含煤层系及形成于半深湖深水成因的烃源岩。该结果为金羊盆地北票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黄河口东洼古近系3套烃源岩的岩石热解、抽提物饱和烃、芳烃(GC/MS)分析,研究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优质烃源岩发育层段,并对其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东洼沙三段、沙一二段和东下段存在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能力强的优质烃源岩。其中沙三段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最高,类型最好,主要为Ⅱ1和Ⅰ型,且已进入生烃门限,优质烃源岩最为发育;沙一二段烃源岩次之,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主要为Ⅱ1型,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东下段烃源岩相对较差,有机质丰度主要达到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相对前两者差一些。构造和古气候、湖盆古生产力及有机质保存条件控制烃源岩发育,沙三段沉积时期气候炎热湿润,大量的藻类输入形成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半深湖—深湖还原环境使有机质的保存条件良好,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沙一二段沉积时期气温有所降低,藻类勃发,具有较高的古生产力,低Pr/Ph、高伽马蜡烷/C30藿烷反映水体盐度较高,沉积环境为缺氧的强还原环境,对有机质的保存极为有利。东下段沉积时期气候温暖半湿润,母质来源构成上以混源为主,但陆源高等植物输入更多,沉积环境主要为淡水还原环境,总体上古生产力水平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相对前两者较差,整体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机质类型偏差。  相似文献   

7.
西湖凹陷作为中国东部油气勘探主战场,一直以来都受到油气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前人对西湖凹陷油气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部地层(平湖组及其下伏层),而对中浅层系(花港组及其上覆层)烃源岩的关注度相对较少。近年来已有勘探发现西湖凹陷中浅层系具有规模成藏的潜力,针对西湖凹陷烃源岩开展研究,利用多项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分别分析了西湖凹陷中西部地区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结果显示:西湖凹陷煤和炭质泥岩的生烃潜力好,而泥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变化较大,深部地层的泥质烃源岩评价为好或极好烃源岩,中浅层系为差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热演化阶段可划分为开始生烃阶段(Ro>0.6%)和大量排烃阶段(Ro>0.8%)。基于原油和各类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显示研究区泥质烃源岩为主要原油来源。本研究对西湖凹陷未来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和盆地模拟技术,结合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演化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两套烃源岩,烃源岩具有"北厚南薄"的发育特征,在凹陷中—北部深洼带最为发育,往南厚度变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Ⅰ—Ⅱ1),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烃源岩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成熟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北部洼陷和中部洼陷的深洼区,但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具有形成低熟油的基本条件,为研究区油气聚集创造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勘探实践表明,部分油气来源于白垩系烃源岩,勘探前景广阔。系统分析了白垩系烃源岩分布
特征、生烃潜力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白垩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最大厚度达500m,但烃
源岩非均质性强,成烃贡献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前断裂带东西两侧,自西部四棵树凹陷部分区域,至沙湾凹陷东部。准噶尔盆地腹
部及西南缘白垩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变化较大,非均值性强,在四棵树凹陷与沙湾凹陷均有优质层段出现,w(TOC)在1.0%以上,
(S1+S2)在2mg/g以上,烃源岩较好,有机质类型为Ⅱ2 型,部分为Ⅲ型,生烃组分为孢子体、角质体及部分壳屑体。四棵树凹陷
与沙湾凹陷白垩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白垩纪沉积时期,研究区气候干燥,沉积中心在沙湾凹陷南缘区域,主要发育
滨浅湖相沉积,局部地区(如沙湾凹陷)发育半深湖相沉积,烃源岩主要形成于以藻类或其他低等水生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
主的弱还原-还原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岩石热解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以井下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地表剖面暗色泥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和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特征、煤系烃源岩的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太原组、山西组煤系暗色泥岩为二叠系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进入成熟—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1.
石创 《地质科技通报》2022,41(3):166-172
沉积岩中的稀土元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能够较好保存原始沉积记录。为了揭示阳江东凹文昌组发育时期的物源区物质来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 选取凹陷内Y-1井文昌组泥岩样品进行元素测试, 系统分析研究区文昌组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文昌组泥岩稀土元素含量高, 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 Eu为明显负异常, Ce为微弱正异常特征。文昌组物质来源以花岗岩为主, 含有少量沉积岩, 沉积源区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CeanomδCe参数指示文昌期水体处于还原环境, 为优质烃源岩发育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 纵向上水体还原性演化规律为: 强→弱→强→弱, 与文昌组泥岩TOC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吴静 《地质科技通报》2022,41(4):117-124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 历经20多年反复探索一直未获得商业发现。近年来, 恩平凹陷北部新近系油气勘探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逐渐成为勘探的热点地区。勘探实践表明远源富集成藏是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重要特征。首先, 侧向断开控洼边界且深入洼陷内部的长期活动断裂体系是恩平北带油气能够大规模向北运移的关键因素; 这类断裂早期控制陡坡带文昌组物源供给, 晚期继承性活动切穿文昌组仓储砂体及烃源岩, 使文昌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油源断裂垂向调节至中浅层新近系储层中; 其次, 油气经过侧向穿断面运移后, 能继续沿断层对盘的构造脊往高部位汇聚, 使油气能够向北远距离运移并富集成藏。油源断裂、仓储砂体与构造脊的耦合是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远源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同时暗示深层文昌组仓储砂体的巨大勘探潜力。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具备油气远源富集成藏的条件, 在目前已获突破的区域继续向北仍发育较多构造圈闭, 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带。   相似文献   

13.
惠西南地区是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重要的原油富集区, 但近年来在新近系珠江组上段和古近系恩平组、文昌组以及基岩潜山储层中陆续发现了凝析油气。利用全油气相色谱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凝析油样开展了轻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探讨了惠西南地区凝析油的成因。研究表明: 轻烃组分特征、C7异构烷烃、环烷烃及正构烷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均指示H6-1构造凝析油来源于半深湖-深湖相文昌组烃源岩, 为腐泥型烃源岩在相对高成熟阶段(Ro处于1.2%~1.3%)生成的凝析油; H1-1构造凝析油来源于浅湖沼泽相恩平组烃源岩, 为偏腐殖型烃源岩在相对低成熟阶段(Ro处于0.9%~1.1%)生成的富低碳数烷烃油气; 揭示了惠西南凝析油的形成受到烃源母质类型和热演化阶段的双重控制。研究结果为富油生烃凹陷凝析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分析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A suit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are developed in volcanic deposits in the Shangkuli Formation of the Cretaceous. However, it is poo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due to the low degree of exploration, thus the exploration is severely constrained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analysis, the analytic technique of GC and GC-M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vable organic matter and biomarkers of the source rocks,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the derivation of the matrix and the matur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 of the Shangkuli Formation in Cretaceo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mainly belongs to type Ⅱ1 kerogen, whose abundance is relatively high; it was formed in reductive surrounding where was deep-lake; the hydrocarbon is characterized by mixed-source of organic matter.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had reached maturation stage.  相似文献   

15.
丽水凹陷作为东海陆架盆地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凹陷,其勘探程度较低,近年来钻探成果较小,因此亟需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烃源岩岩石热解实验,饱和烃气相色谱及饱和烃色质分析,对丽水凹陷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丽水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存在少量的Ⅱ1及Ⅱ2型。月桂峰组烃源岩处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灵峰组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多数明月峰组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根据烃源岩热解参数S1及有机碳含量(TOC)的关系确定月桂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0.7%,灵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1.0%,明月峰组有效烃源岩w(TOC)下限为0.9%。生标参数显示丽水凹陷烃源岩有机质具有混合来源特征,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中。有效烃源岩平面分布预测显示,丽水凹陷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较为局限,丽水凹陷西次凹的东北部为有效烃源岩的集中分布区。月桂峰组及灵峰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产气潜力,应加大丽水凹陷西次凹东北部的气藏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6.
AB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主要油气产区之一,对其进行烃源岩特征和油气资源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昌组烃源岩厚度大且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有机质丰度平均2.27%,主要发育于SQ1-SQ6层序中深湖亚相中。研究区内地球化学资料相对较少,通过对比邻区以及综合相关资料,运用成因法,以三级层序为基本单位,对研究区4个次洼(A1、A2、A3、A4洼)进行了文昌组生烃量以及资源量的估算。研究结果表明:A1洼油气资源量为1.007×108t,A2洼为1.343×108t,A3洼为2.545×108t,A4洼为1.705×108t。其中A3洼最有利,A4洼次之,A2洼再次之,A1洼最小。研究区存在2种圈闭: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透镜状岩性圈闭,具有油气就近聚集的特点,大型的油气藏分布于AB凹陷中北部,因此AB凹陷中北部为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7.
北山盆地群侏罗系是我国西北地区潜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为深化其石油地质认识,进一步明确资源潜力,优选北山盆地群中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口子盆地侏罗系为研究对象,以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基础特征,并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探讨了该区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中口子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好,主要为中等-好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Ⅱ2型为主,生烃母质主要是陆源高等植物,主要形成于氧气量适中的弱氧化-弱还原古环境,靠近或位于凹陷中心的烃源岩形成环境还原性稍强,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区内黑帐房凹陷烃源岩已经成熟,而南泉凹陷烃源岩主要为低熟。因此建议黑帐房凹陷中心或者临近中心区域,寻找保存条件好的油藏是取得下步油气勘探突破的重点。这些认识可供西北地区侏罗系沉积古环境和资源潜力研究时对比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渤东凹陷内油气勘探因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而陷入低谷,主力烃源岩不明确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核心问题。结合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东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借助盆地模拟和油源对比结果,明确了渤东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和勘探潜力。渤东凹陷发育东三段、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4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为很好的烃源岩,其生烃量占凹陷总生烃量的61%,是渤东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地质分析表明,PL9-1油田的油气主要来自渤东凹陷,预示渤东凹陷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油源对比结果表明,PL9-1油田75%的原油来自于沙三段烃源岩,渤东凹陷及周缘地区今后的勘探应以寻找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为主。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陆相页岩油资源开采区,歧口凹陷位于盆地腹地,是渤海湾盆地内典型的富油气凹陷之一,但长期以来缺少对不同层位页岩形成环境及页岩油潜力的综合评价。选取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化录井技术和生排烃模拟技术,进行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页岩沉积特征的描述和页岩油潜力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沉积于水体盐度较高的还原-强还原环境,营养物质丰富,气候炎热湿润,适宜生物大量繁殖,生产力水平高;②结合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生烃能力强、生烃效率高、排油率较低,生成的原油仍大部分残留在页岩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中含有适量碳酸盐矿物,在成岩过程中改善了储集条件,为页岩油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场所。歧口凹陷西南缘海侵的发生从沉积环境、古生产力及对成岩作用影响等方面促进了沙一下亚段有机质的富集,而有机质富集、生烃强度高以及良好的储集条件共同控制了沙一下亚段页岩油的大面积分布。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储层可分为碳酸盐岩和混合沉积岩2种类型,综合2种储层的含油性特征后发现,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和脆性指数对页岩含油性有着极大影响。有利勘探区域为构造裂缝发育的宽缓斜坡区和白云岩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有利勘探层段为孔隙和微裂缝发育的白云岩、白云质页岩和灰质页岩层段。该研究成果可为歧口凹陷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