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前兆通用异常分析方法,通过提取2009年11月8日辽宁凌海ML4.1地震前锦州台形变短临异常信息,探讨了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应力状态及异常形态特征,同时对异常演化形态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异常特征表现形式为应变固体潮曲线的畸变,日均值曲线经过处理后出现的张性或压性的超出2倍均方差的脉冲异常;倾斜为分量曲线打破正常变化趋势、转向加速、矢量曲线打结等异常。  相似文献   

2.
利用乌什地震台与阿合奇地震台形变和流体数据,采用动态分析、形态法,对新疆于田MS 7.3地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于田MS 7.3地震前,乌什地震台与阿合奇地震台形变和流体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趋势异常和短临震异常;趋势异常以趋势性转折和打破年变为主,短期异常表现为部分测项速率变化及倾斜矢量打结,临震异常以震前几天出现数据突跳、掉格和曲线畸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列举陕西韩城地震台地倾斜资料对应汾渭地震带上的山西和陕西地区地震出现的震兆反应,表现在地倾斜矢量图有打折、打结和倾斜速率明显改变等异常。对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地倾斜在震前一、二年出现矢量图变化速率明显改变的特征,认为属于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19日在新疆阿图什市阿合奇县(41.1°N,78.3°E)发生了Ms5.5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阿合奇台地倾斜资料、乌什台水管倾斜资料和二氧化碳、巴楚台地应力均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趋势异常表现为年变畸变;短临异常表现在矢量加速和减速。  相似文献   

5.
利用形态分析法,分析2015年2月22日沙湾M_S5.0地震和6月25日托克逊M_S5.4地震的前兆数据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沙湾地震发生前,新04泉氢气、乌苏新33井深层水温、榆树沟水管仪、克拉玛依后山2号钻孔倾斜、精河水管仪出现了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数据的高值突跳、阶变、加速变化、年变畸变、矢量打结、反向变化等。托克逊地震前,榆树沟水管仪、库尔勒水平摆出现形态畸变、矢量打结、速率减慢等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同—阳高地震香山,易县台形变前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炳顺 《地震》1992,(2):44-51
大同—阳高地震前,香山台连通管观测到中短期形变异常。易县台金属摆倾斜仪记录到长达数年的趋势变化,震前一年,速率加快。震前数天,倾斜固体潮汐曲线出现阶变。伸缩仪在震前数小时记录到应变脉冲和短周期扰动,在震后的几次较强余震中,亦有前兆脉冲显示。 作者依据这些震前记录,分析了这两个台各手段形变特征,结合历史资料进行论证。确认可能是大同—阳高地震的前兆信息。文中最后对综合预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9日新疆洛浦6.0级地震前前兆异常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3月9日新疆洛浦县MS6.0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克苏前兆台网资料,采用常用的形态法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分析表明,震前阿合奇台地倾斜、乌什台水管倾斜、伸缩仪、体应变及辅助测项钻孔水位和静水位、阿克苏台断层仪均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趋势异常表现为年变畸变,短临异常表现在震前加速或减速。  相似文献   

8.
选择昆明地震台2012—2014年形变仪记录,利用形态法、年变曲线、矢量合成法,分析云南省M_S≥5.0和全球M_S≥8.0地震前出现的短中期和临震异常特征。分析表明:形态法分析甄别出较好的临震异常,日均值年变曲线和矢量合成图分析获得较好映震效果的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9.
利用阿克苏台网中心前兆观测数据,采用动态分析、形态法对新疆阿图什市Ms5.2地震和于田县Ms6.2地震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两次地震前,阿合奇台地倾斜资料、乌什台水管倾斜资料、伸缩仪资料、体应变及辅助测项钻孔水位和静水位数据、地电数据均出现明显的震前异常.其中水管仪、伸缩仪、体应变、地倾斜表现为打破年变,水管仪震前几天出现高频抖动、日变形态畸变;体应变辅助测项钻孔水位和静水位、地电震前表现为突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和平均速率合成法对2016年5月18日云龙5.0级地震前后云龙台形变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云龙5.0级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中短临异常,主要表现为年变幅观测曲线畸变、日均值曲线转折甚至打破年变、矢量转向、速率变化超2倍均方差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石家庄台网的台站布局,分析了地震数据处理精度与网内台站的记录质量、台站仪器的放大倍数、地震发生部位及地震震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地震前兆台站环境监控功能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台站环境进行监控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台站环境监控的功能设计,包括供电电源的监控、环境温湿度的监控及仪器复位控制等功能的实现,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文中所提出的设计思路,相信对台站改造的集成设计者和地震前兆台站维护管理人员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降雨与电阻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降雨对河北阳原地震台和大柏舍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影响,发现阳原台北西向在降雨时电阻率的下降有一短期放大现象,认为电阻率的短期突跳与降雨有关,但降雨并非引起电阻率突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地震多、地域广、台站数量多的特点,结合新疆地震台网地震编目现状和JOPENS6.0系统的远程波形调用功能,提出以有人值守台为核心均衡考虑工作量、便于运行维护和明确编目职责的原则划分子台网进行编目工作,并研究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有人值守台站进行编目工作时,在带宽越宽的行业网内,操作流程越流畅;按照制定的子台网编目原则,编目效率得到提高。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应用到大震应急时地震序列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莹甄  曲延军 《地震》2001,21(2):94-100
利用喀什地震台1980~1996年单台地震报告资料,以震中距200km、150km、100km3种空间尺度为界进行地震频度、b值、缺震、η值、小震调制比、地震危险度D等方法的计算分析,尝试研究提取台站周围6级以上强震前,各种方法的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强震前多种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对应地震在150km范围内,远场对应效果不好。多种方法在3种空间尺度条件下的异常反应,与未来强震的空间范围存在一定的经验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地震局设计、建设的中国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深井地震观测台位于东海石油平台上,井深780 m,安装2套JDF-1型地震计进行观测。通过对陆域地震台站记录的大地震进行分析比较、方位校准,采用单台地震分析方法,确定2009年5月—2011年6月记录到的136个地震参数,总结海域地震波形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当地地质构造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大丰地震台井下摆1983-1992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发现井下摆测定的震级普遍低于江苏省地震局台网的平均震级,且和震中距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震级偏差的计算得出大丰台的台站校正值。同时,对偏差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番禺区地层办公室在全国地方地层工作部门范围内,首先建成了一套单台数字化地层监测系统——TDS单台数字化地震监测处理系统,提高了番禺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层监测能力,为政府快速反应提供依据,并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在地震应急、解决因爆破引起的纠纷和地震科普宣传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青海省西宁地震台和湟源地震台观测以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并对有关震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这两个台站的水氡观测映震能力进行了探讨,为预报部门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基观测的夜侧极光对行星际激波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通常会导致日侧极光活动增强,随后沿着极光卵的晨昏两侧向夜侧扩展的激波极光.行星际激波也可能直接导致夜侧扇区极光活动增强,甚至沉降粒子能通量的数量级可以与典型亚暴相比拟.本文首次利用我国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连续多年积累的极光观测数据,对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期间地面台站在夜侧扇区(18—06MLT)观测的极光响应进行了分析.对18个极光观测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相互作用可以在夜侧触发极光爆发和极光微弱增强或静态无变化事件;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的效率以及磁层空间的稳定性决定着行星际激波能否触发极光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