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竺可桢先生对气候变迁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竺可桢先生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著名论文。这是他在文化革命动乱年代发表的唯一的论文,也是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然而却又是他最为光彩影响最大的学术论文之一。竺可桢先生在一九六六年就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初稿,并在他参加的罗马尼亚科学院一百周年纪念会上散发。回国后,他又进一步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2.
《地理科学进展》1984,3(4):64-64
竺可桢研究会业已成立。为了开展对竺老各方面的研究,包括目前正在着手的他的年谱和传记的编写,丞需调查研究有关竺老生平的各种史实,征集有关他的手迹照相等文物。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研究会业已成立。为了开展对竺老各方面的研究,包括目前正在着手编写的他的年谱和传记,亟需调查研究有关竺老生平的各种史实,征集有关他的手迹照相等文物。为此,恳请:  相似文献   

4.
丘宝剑是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学和气候学的研究员(教授), 我因从事自然区划和区域开发研究,经常就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 特征和气候特征向他请教,阅读他的著作。对他只求完成研究任 务,不事宣传的精神,印象极为深刻。他主编或与人共编完成专著 和译著共计25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涉及气候区划,自然区 划和农业气候等方面,其中六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或部委级奖励。  相似文献   

5.
竺可桢同志与农业地理研究,特别是华北农业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后,竺可桢同志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在科学院草创时期,他决心要在院内建立两个研究所:地质研究所主要为工业建设,查勘矿产资源,从事基础研究。地理研究所主要为农业发展进行工作。在地理研究所筹建前夕,他坚定而明确地提出他的方针。此后二十多年,他发起、推动、领导、支持与农业有关的工作,不遗余力。他  相似文献   

6.
黄秉维先生始终坚持认为,“没有综合性地理研究,地理学便失其存在的依据”,“综合研究是发展自然地理学最主要的方向,同时也是带动部门自然地理学最有效的途径”.综合研究包括现代过程和历史形成这两个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方面,为此60年代他提出自然地理研究的3个方向,实际上是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层次上的综合。近年来,黄秉维先生提出的“陆地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在新形势下,他一贯主张的地理综合研究思想的继续与发展。他强调综合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只有跨学科研究才是综合研究;为了协调人地关系,仅仅有自然方面的综合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社会经济方面的综合和自然与社会经济方面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对我国近代的科学与教育,有卓越的贡献。在科学方面,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著述,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还创立和领导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研究机构,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方面,他亲自讲课,编写教材,创立了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地理系。在浙大  相似文献   

8.
正我和李小建教授1990年相识,之后联系不断。几十年里,他一直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经济地理学研究与教学,是国内经济地理学学术界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拔尖人才之一。他带领的研究集体,在国内是人才实力强的学  相似文献   

9.
郑度  杨勤业  顾钟熊 《地理研究》2003,22(2):133-139
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历程中,黄秉维院士为推动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促进地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突出地理学学科的基础性,始终抓住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断开拓并指导地理学的许多综合工作。他强调地理学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与实践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地理学要为农业服务,面向生产实践;他积极引入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思维推动地理学的深化研究,开拓了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他密切注视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动向和趋势,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重视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影响以及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他提出以陆地系统科学为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具有鲜明的前瞻性。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和研究实践,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宝贵财富,将继续指引中国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亮  张争胜  南文龙 《地理学报》2016,71(3):515-523
曾昭璇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生涯的不同阶段对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地理学等学科领域均有积极的探索,他对南海地理问题的研究贯穿他的一生,为中国南海地理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他深入研究南海海岸地貌,珊瑚礁地貌,主张采用"地形类型分析法"划分海岸类型,将中国海岸类型划分为山地港湾岸,台地岸与平原岸;他与梁景芬等合著《中国珊瑚礁地貌研究》,系统论述中国珊瑚礁探测史和石珊瑚的种属,生态,地貌特征与发育,并将中国珊瑚礁划分为四大区,六种地貌类型;他完善了珊瑚礁地貌土地名分类,根据《更路簿》划分南海珊瑚岛礁分布区,绘制珊瑚岛礁探测图;他利用历史文献资料考证"石塘"等南海诸岛古地名;他从地质学与地貌学角度论证南海诸岛与中国大陆的陆缘关系,还利用历史地理与地方志等资料佐证了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1.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研究物候学可分为三个时期:(1)研究古今物候学,个人开始物候观测时期(1921—1931年);(2)领导组织中国物候观测时期(1931—1940年);(3)领导建立物候观测网,开展中国物候学研究,并完成北京24年物候观测记录时期(1950—1973年)。本文详述了他对物候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凌裕泉 《中国沙漠》1985,5(2):60-60
澳大利亚生物地貌学家贝克利(R.Buckley)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地理地貌系,现任澳大利亚阿孟德尔公司的环境科学顾问。多年来,他从事于国民经济开发中风沙地貌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及北部海岸沙丘,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沙漠和沙漠化及其防治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竺可桢与我国自然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长江 《地理研究》1984,3(1):34-40
竺可桢同志做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于1956年兼任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我们就一直在他所领导的考察队中工作,倍受他的关怀与教益。他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与指导下,开拓了自然资源研究这一新兴的科学园地。值此纪念竺老诞生九十四周年和他离开我们十周年的时候,更加缅怀他为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激励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他的科学思想,为使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采的自然条件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侯光炯院士从事土壤学研究70余年,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紫色土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很多令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他独树一帜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土壤生物-热力学理论,在发展我国独自的土壤学理论研究上有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前理事长施雅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冰川学家.他专心致志于地理与环境变化、中国现代冰川与第四纪冰川研究,并且是我国地理学诸多专门领域研究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他在50年代参加了中国地形区划的研究和我国第一个科学远景规划的编制,1958年开拓了中国现代冰川研究;60年代领导和开辟我国冻土学,泥石流、干旱水文研究新领域,并积极领导和推动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70年代施雅风教授创立波动冰量平衡方法预报冰川变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巴基斯坦公路通过巴托拉冰川区的问题.80年代以来他积极推动和参与倡导了西北水资源,全球变化与海岸带灾害,冰芯与环境等新领域的研究,他重视科学研究的国家目标,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和用任务带动学科发展.先后主持了许多重大研究项目,著述颇丰,硕果盈枝,为我国地理学、地理环境、冰川等科学的发展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施雅风院士80寿辰,本刊发表这一组笔谈,回顾数十年来施雅风院士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祝福他健康长寿,并祝贺他为我国的地理学、冰川学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陈代光教授 ( 1936~ 1998) ,广西浦北县人 ,毕生后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 196 0年中山大学毕业后 ,他北上河南省地理研究所工作 ,时间长达 2 5年之久。 1985年陈教授调到暨南大学历史系工作。生前担任过暨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兼教工党支部书记、中国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在河南期间 ,他对河南省及中原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地理问题 ,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成果。陈教授坚持历史地理学研究必须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观点 ,在一定程度上为河南历史地理学研究定了基调。 2 0世纪6 0年代 ,他积极从事黄淮海平原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7.
笔谈:地球系统科学——庆贺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华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学报》1998,53(1):1-1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秉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强调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并身体力行在研究工作中充分体现这一学术思想。1953年,他首次完成了我国第一幅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继40年代完成具有开拓意义的部门自然区划后,1959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为中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50年代后半期他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三个新方向。黄秉维教授重视地理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主持了许多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黄秉维教授85寿辰,本刊发表这一组笔谈,以此祝贺他健康长寿,为我国地理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罗素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漫长的一生,他不仅把哲学问题的研究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兴趣结合起来,而且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以巨大的热情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同时他还积极地对社会改造进行学理上的探讨,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社会理想。他的社会理想在《社会改造原理》中有较为集中地体现,这里试以此为基础探讨一下他对社会改造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的人地关系研究及其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定了梁启超在人文地理诸多领域的研究成就,认为他的人地关系学术研究,体现了明析的人地相关思想科学的地理唯物论,以及动态的地理作用观。并对他人的人地关系研究缺陷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他的宝贵学术思想遗产对当今人文地理研究有着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20.
幸福的地理教师有高效的课堂。他会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备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示范课。他是学生可以信赖,家长和校长可以放心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