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地形变资料异常形态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马陵山地震台的数字化地形变资料,参照台站仪器工作日志,排除了人为干扰、气象因素等台站已知干扰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总结了本台数字化地形变日值分钟值曲线在震前出现的几种异常图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几年临汾中心地震台的数字化定点形变资料,参照台站仪器工作日志,排除人为干扰、气象因素等台站已知干扰因素,综合分析总结临汾台数字化定点形变日均值、整点值、分钟值曲线在震前出现的各种异常图像,找出一定的判断规律,从而为地震预测及震后趋势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温、气温、气压对精河台水平摆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变台站观测的目标值是地球内力所导致的形变变化。由于形变台站建立在地壳表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在观测值序列中不同程度上包含了来自地球外部的信息。为了更好地研究精河台水平摆观测数据中所包含的地球内力所导致的形变,本文分析了地温、气温、气压对精河台水平摆观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温和气温是影响精河台水平摆观测值序列年变化的主要因素,其间具有准线性关系;(2)通过直线拟合去掉趋势性变化之后,观测值与气象因素的线性相关性明显增强,说明观测值序列的趋势变化不是气象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跨断层场地垂直形变观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适于本类数据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因素与形变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个关联度评价模型用于计算关联度阈值,将计算所得的关联度与阈值进行比较来筛选干扰因素。通过对窝子滩场地和大泉口场地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确定干扰因素对形变的影响程度,可应用于跨断层监测场地的形变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数值计算包括数值解析计算、数值模拟等,在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中,尤其在异常核实中已逐步应用。形变观测可能受到附近载荷变化、气象因素等干扰,直接或间接的对地壳形变产生影响。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如降雨、河流改道、建筑施工等均可导致形变观测产生异常变化,因此实地核实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进行定量分析,判定干扰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客观评价异常变化的信度是前兆异常判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昆明地震台形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生物、气象、仪器工作状态、周围抽水灌水、道路施工和车辆噪声等干扰因素,对昆明地震台形变观测曲线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部分实际工作中的识别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地震前兆台网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对地形变观测影响较为普遍的两类干扰因素特征:1通过分析测点周边场地环境干扰,总结地表载荷对地倾斜观测造成的数据异常变化特征;2利用台风通过时造成的各类自然环境变化,总结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受气象变化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宿迁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2017年初出现破年变现象,本文中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及机理等因素分析,判断宿迁台短水准OA测线压性异常非干扰所致,是断层形变的一种体现,并据此为后续处理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9.
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地倾斜定点形变M2波月潮汐因子精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地倾斜定点形变仪器运行情况、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地震等干扰因素,以期为地倾斜定点形变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聊城地震水化试验站观测井为一热水自流井,位于聊城-兰考断裂带的上升盘,钻孔深度2337.72米,观测流量控制在6.7米~3/小时左右,水温52℃。该井水为中下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自流水,含氡量一般为3.5埃曼。因井较深、封存条件好,所以,外界干扰因素少。从几年的观测情况来看,影响水氡测值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气压等气象因素。通过几年水氡观测发现,用FD-125测氡仪和FD-105K射气仪两种仪器所测氡值  相似文献   

11.
对会昌台数字化洞体形变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会昌台大多数洞体形变观测资料稳定可靠,年变动态清晰,受气象因素影响不大,形变与洞温相关性较好,年变受控于洞温变化。雷电击坏仪器导致断记是影响连续率的主要因素,更换仪器可能对形变的趋势变化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短时气压干扰是形变观测中常见且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选取易县地震台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的TJ-Ⅰ型和TJ-Ⅱ型体应变观测分钟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受气压干扰的主测项与钻孔气压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别提取出高、低气压环境干扰下两台仪器观测值在不同频段的频谱特征,结果显示:对于短时气压干扰,TJ-Ⅰ型与TJ-Ⅱ型体应变均与气压变化发生同步响应;在高气压干扰下,两套体应变主测项及其辅助气压测项分别在其小波6阶细节上的变化同步且相关系数接近;对于低气压干扰,TJ-Ⅱ型体应变主测项与其钻孔气压测项在高频6阶的节相关系数更大,说明TJ-Ⅱ型体应变更易于在高阶细节部分识别低气压干扰。  相似文献   

13.
孙昭杞  王海岗 《地震》1992,(3):36-40
改造后的南通地震台短水准测量,从1988年12月起,跨NWW向断层的测段NS_1的高差出现了明显的鼓包型垂直形变。经过排除干扰及数据处理后得出:该测段的形变为地壳形变,在形变回到基值后发生了常熟1990年2月10目的5.1级地震。该形变的时间、形态与对应的震级与本地区以往数次中强地震的震例相符,因此确定它是常熟地震的形变前兆。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同车公司地裂缝观测站情况,以2013年至2016年数字化改造后的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仪器工作原理,分析三维断层形变测量仪测值与观测仪两端辅助温度测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裂缝三维断层形变观测中,垂直向DFG观测受地裂缝两端辅助温度影响较显著,地裂缝垂直形变变化是热形变效应和断层运动信息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安徽肥东形变台短水准和降雨观测数据,分析了降雨对该台短水准日均值与月均值的干扰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观测场地膨胀土土体特性,探讨了降雨干扰短水准观测的问题,由于地表水下渗,致使膨胀土膨胀,对标志杆产生围压,从而影响测线高差。  相似文献   

16.
大震前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地电阻率观测值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例如气象因素,对各个方向测道的影响,时间上同步,量值接近,即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而应力场作用引起的地电阻率在震前的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引起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因素:(1)介质的压密过程;(2)震源的扩容过程;(3)岩层宏观结构面附近电阻率的变化。根据干扰和异常的上述基本特点,数据处理上采用相关系数法,即计算同一台站不同测道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从海城、唐山地震期间北方几个地电台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来看,这种方法对避开同步性干扰和突出异常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气氡观测干扰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地下流体数字化气氡观测及将观测资料应用于震情分析的过程中 ,发现某些干扰因素对数字化气氡观测和水氡的影响不同。在目前所用观测仪器和方法的条件下 ,气温对气氡值的影响系数为 - 0 4 % /℃ ;气压对气氡测值的影响系数为 0 1% /hPa ;不同类型的气水分离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影响很显著 ;同一含水层的井 (泉 )出水量的短期变化可引起观测水井流量的变化 ,但对气氡测值影响不显著 ;气氡测值对逸出气流量的变化反映不明显 ;逸出气含有杂质及气路泄漏等均会引起测值的下降。结合仪器的工作原理 ,对干扰产生的机制以及排除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霍拉山洞体数字化形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霍拉山洞体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干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伸缩仪对气象因素干扰响应灵敏,可以通过一些密封措施减少洞体内气流扰动对观测资料的影响;2人为干扰不可避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干扰影响;3供电系统干扰产生无效数据,间接影响资料连续率,实时监控手段能够及时掌握供电情况;4数采原因造成的缺记呈一定规律性;5观测资料异常时,认真按照流程进行异常核实。  相似文献   

19.
正在目前形变前兆仪器异常核实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从仪器的工作状态、异常前后时间段内是否发生人为干扰、气象因素和台站周边观测环境干扰等方面进行现场异常核实。台站山洞周边区域土质为非均质,该区域范围内的地表形变会引起台站所在的基岩区发生倾斜,进而可能导致洞室内的水管倾斜仪和水平摆倾斜仪产生与地震前兆异常相关的数据异常变化。由于台站周边区域发生形变范围较大,且形变区域的形变量较小,因此,仅仅依靠人力对形变区  相似文献   

20.
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干扰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斌 《高原地震》2006,18(1):46-51
收集整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固体潮分钟值资料,论述了抽水、降雨、大风、进人、仪器调零、断电或者电压不稳定以及其它仪器故障等因素对形变数字化高频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