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君  王頔  赵建新 《岩矿测试》2010,29(3):316-318
探讨了溶矿时间和溶矿温度对测量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铀(Ⅵ)和铀(Ⅳ)的影响及高含量铀(铀含量≥100μg/g)和低含量铀(铀含量≤100μg/g)中铀(Ⅵ)和总铀的关系。结果表明,溶矿3 h、溶矿温度65℃可以有效检测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的铀(Ⅵ)和铀(Ⅳ)。高含量样品,总铀含量等于铀(Ⅵ)和铀(Ⅳ)之和;低含量样品,铀(Ⅵ)的含量在数值上和总铀符合数学关系:w[U(Ⅵ)]=(A560/A584)×w(U总)。通过测定不同波长下的总铀含量,应用数学关系导出低含量样品中铀(Ⅵ)和铀(Ⅳ)的含量,可以大大简化分析步骤,提高分析效率,经济便捷。  相似文献   

2.
刘成福 《岩矿测试》1988,(3):192-195
测定了不同浓度盐酸中铀(Ⅵ)对磷酸纤维素(PC)的分配系数,确定了用PC柱浓集分离铀的条件。用pH3至2mol·L~(-1)HCl作为流动相流经φin0.55×9cm的PC柱后,铀(Ⅵ)被定量吸附,然后以0.75—1.5% Na_2CO_3溶液洗提铀。用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方法已用于矿石中n×10~(-4)—n×10~(-1)%铀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四价铀和六价铀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的是测定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铀(Ⅳ)和铀(Ⅵ)的新方法。本分析方法设计了独特的样品分解体系和溶解、分离程序。从矿样在低温下(40℃±5℃)分解、四氟化铀沉淀的形成、铀(Ⅵ)及部分干扰离子溶解进入溶液,到固、液两相的分离,整个过程在2min内完成。本方法确保了样品处理过程中铀的价态不变,并使铀(Ⅵ)完全溶出,铀(Ⅳ)快速沉淀以及两者定量分离,是测定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铀(Ⅳ)和铀(Ⅵ)的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可满足地质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TBP分离偶氮溴膦Ⅲ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教麦  吴薇 《岩矿测试》1989,8(3):164-167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偶氮溴膦Ⅲ(BPA) Ⅲ)光度测定铀(Ⅵ)的条件,并结合TBP萃淋树脂分离富集较好地消除铀(Ⅵ)的伴生元素钍、稀土、锆、钙等的干扰。用于矿物中痕量铀的测定,狄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偶氮胂Ⅲ与大量的金属离子有着高灵敏的颜色反应。萨文提出的方法把此性质用于铀的测定,其中包括将铀(Ⅵ)预先还原为铀(Ⅳ)以及一个使用EDTA和密苯胺的萃取——分光光度法程序。我们观察了铀(Ⅵ)与偶氮胂Ⅲ之间在pH5.5左右的颜色反应,如果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在此作为掩蔽剂而不抑制这个反应的话,则可得到一个选择性好并足具灵敏度的测铀方法。本文阐述了该法在一些岩石样品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铀(Ⅵ)—铬天青S与高分子胺胶束增溶剂形成三元络合物后,其灵敏度大大提高,但选择性较差,不易推广。本试验对铀(Ⅵ)—铬无青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体系进行较详细的研究,试验了形成络合物的最佳条件,共存元素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铀需要量的增加,提出了一种快速并有选择性测定铀的方法。乙酰丙酮与吡啶联合已应用于铁、钻、镍、镉和锌的协同萃取中。进一步研究表明,铀(Ⅵ)以黄色络合物形式被(乙酰丙酮和吡啶协同)定量萃取也是可能的,并(这种络合物)可在400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铀(Ⅵ)的溶剂萃取法在专题论文中已有扼要叙述。β二酮类如乙酰丙酮、二苯酰甲烷、TTA和STTA已应用于铀的萃取和分光光度测定。但这些方法受铋、铬、铜、铁、铅、钛、锰、钒、钨)EDTA等的干扰,pH值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磷酸三丁酯与乙酰丙酮作协同剂已有应用。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在乙酰丙酮和吡啶体系中铀的协同萃取。这个方法可在最短时间  相似文献   

8.
铀(Ⅵ)—铬天青S与高分子胺胶束增溶剂形成三元络合物后,其灵敏度大大提高,但选择性较差,不易推广。 本试验对铀(Ⅵ)—铬无青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体系进行较详细的研究,试验了形成络合物的最佳条件,共存元素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实验部分 一、试剂: 铬天青S(CAS):0.1%水溶液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0.5%配于20%乙醇中。  相似文献   

9.
方法原理测定的基础是铀(Ⅵ)与氟化钠以固体形式在紫外线(λ=336mμ)作用下产生发光本能。在将珠球中的铀稀释成5·10~(-3)到10~(-6)毫克时,其发光强度则随铀的浓度比例而变化。很多元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铀的珠球莹光,属于熄灭莹光的元素有:铬、锰、钴、  相似文献   

10.
刘汉初 《岩矿测试》1987,(3):172-175
本文研究了用256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微量铀和Triton X-100-Br-PADAP-磺基水杨酸-铀(Ⅵ)四元体系测定铀的条件。样品分析证明了该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一人一天能分析40—50个样品,可测定岩石矿物中1ppm以上的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研究以叠氮酸盐作为分光光度测定铀(Ⅵ)的试剂的试验结果。确定了最适宜的测定条件。证实了络合物组成为UO_2N_3~+;其不稳定常数为2.3±0.23×10~(-3)。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用三正辛胺萃取铀(Ⅵ),水反萃取,在OP存在下,用偶氮氯膦Ⅲ显色,快速测定岩石和地质样品中铀的方法。适用于分析1ppm以上的样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2-喹啉偶氮)-1,3-二羟基苯(QADHB)与铀的显色反应,在TritonX-100和F-存在下,pH7.8的三乙醇胺-HCl缓冲介质中,QADHB与U(Ⅵ)、F-反应生成1∶1∶1紫色三元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λmax=560nm,ε=7.41×104L·mol-1·cm-1。铀含量在0~200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环境水样中的铀经磷酸三丁脂萃淋树脂固相萃取柱分离和富集后测定。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分析结果与国标(5-Br-PADAP)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为2.4%~4.7%,回收率为96%~105%。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六价铀在碳酸盐体系中的溶解行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矿样在密封条件下,六价铀与碳酸盐形成「UO2(CO3)3)」^4-而转入溶液,同铀(Ⅳ)、铁(Ⅱ)、铁(Ⅲ)等分离的最佳条件。制备液用亚铁还原-钒酸盐滴定法测定。对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总铀、铀(Ⅳ)和铀(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准确度、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了解岩石中铀的氧化状态有助于确定铀的地球化学性质和铀矿石的产出形式。到目前为止。确定了在某些矿物岩石和工艺过程产物中U(Ⅳ)/U(Ⅵ)比例。本文提出一个含沥青铀矿的岩石中UO_2/UO_3的准确测定方法。为了保存价态,用1.5M正磷酸浸出U  相似文献   

16.
蒙其古尔铀矿床为伊犁盆地南缘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查明该矿床含矿层中黄铁矿成因及其形成机制,探讨微生物参与铀成矿过程。文章对含矿层砂岩中黄铁矿与铀矿物矿物学特征、黄铁矿S同位素与碳酸盐胶结物的C-O同位素开展细致研究。研究表明:①蒙其古尔铀矿床中铀主要以铀矿物与吸附铀形式存在,吸附铀主要为有机质吸附铀,铀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多与黄铁矿、炭屑共生;②蒙其古尔铀矿床含矿层砂岩中黄铁矿主要以自形晶、草莓状和不规则状集合体产出,多与沥青铀矿、碳酸盐胶结物共生,其中黄铁矿S同位素(δ~(34)S_(V-CDT)=-68.4‰~22.1‰)与碳酸盐胶结物的C-O同位素(δ~(13)C_(V-PDB)=-10.2‰~-7.4‰,δ~(18)O_(V-PDB)=-9.6‰~-5.8‰)分析表明黄铁矿具有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与有机物热解2种成因,并探讨了这2种不同成因黄铁矿的形成机制。③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硫酸盐还原菌(SRB)参与蒙其古尔铀矿床铀成矿过程,以间接还原方式为主,在有机质、黏土矿物与颗粒表面吸附U(Ⅵ)的基础上,通过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SO_4~(2-)产生的H_2S将U(Ⅵ)被还原成U(Ⅳ),形成铀矿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用三辛基氧膦和苯甲酸的四氯化碳溶液对高氯酸介质中铀(Ⅵ)的协同萃取。计算了两种萃取剂的不同形式的浓度和它们在萃取体系中的分配。已得到的这些数值连同测得的铀的分配系数,用来测定协同萃取加合物的组成和计算萃取常数。在这些体系中破坏协同作用的条件已经弄明白。  相似文献   

18.
铀市场价(特别是现货价)从2004年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铀价变化经历了几个时期:从1991年至2004年为铀价的缓慢增长期;2005~2007年是铀价的快速上扬期,其中2006年第4季度至2007年上半年为暴涨期;2007年下半年以来至今,铀价经过急速下滑进入了稳定期.作者归纳了这几个铀价变化时期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其原因,并展望了今后铀价的走势.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铀预富集系"和沉淀等理论进行一系列实验模拟。对华南产铀花岗岩及其母岩进行"部分熔融实验",可知其寒武系等下古生界是形成产铀花岗岩重要母岩之一。实验表明,岩浆温度下产铀花岗岩流体(f)与共存相熔体(m)铀分配系数Kf/m测定值明显<1,这说明铀强烈趋向熔体,不断重熔会使花岗岩更富铀。岩浆结晶过程中流体(f)与结晶熔体(c)铀分配系数Kf/c随结晶作用加强而增长,说明对形成热液铀矿床有利。岩浆结晶过程中晶体与晶体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中,以含铁物质与铀矿物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为最大。此结果与产铀花岗岩含晶质铀矿,黄铁矿含铀较高,黑云母结晶捕获一定量铀的地质事实相一致。成矿前的"前提蚀变"阶段的铀活化实验得出,黑云母在白云母化时铀释出约达3%~30%;花岗岩白云母化过程中,全岩将有30%~60%的铀释出。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锆石迁出铀可达1.4%~21%。晶质铀矿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发生崩解和部分溶蚀,实验得出转入溶液的w(U)为(1.04~1.30)×10-6。大量水-岩反应的热液实验表明,在封闭体系统的溶液中,随压力(pH2O)降低,产铀花岗岩中的铀溶解增加(最高可增达2~3个数量级),从而打破了"压力降低铀沉淀"的一般传统说法。对热液铀矿成矿机理进行多次实验取得如下新认识:(1)适度脱碳酸(或脱CO2)对铀沉淀有利;也可使铀-硅-碳酸盐体系中的"铀-硅分离"沉淀;(2)成矿溶液"pH显著降低(落差)"是铀沉淀几大因素中的关键。这些实验结果证实和发展了"地层、岩石等预富集系"理论,并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验主要针对内生条件下花岗岩中铀的可溶性进行的。恒压(500bar)变温(200—400℃,个别达480℃)以及恒温(300℃)变压(100—1500bar)状态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中铀的最大溶解度多发生在温度低于250℃、压力(P_(H_2O))低于500bar(个别小于1000bar)的范围内。铀最易溶解在碳酸溶液中。伴随压力的降低,碳酸盐和富含碳酸的溶液溶解铀的能力显著增强。含铀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碱性—酸性—碱性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