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清水李沟井与礼县石桥井汉量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在邻近地区发生的部分中强地震前半年左右2口井的流量开始出现上升或波动现象,异常变化的幅度最大可达3.75mL/s,对震级较小,而且距离较远的地震无明显的异常反映。2口井流量异常对5级地震的映震范围为250km,6级地震为350km,7级地震为500km。  相似文献   

2.
王燕  杨兴悦  王建荣 《高原地震》2014,(1):27-30,67
选取1985年以来陇07井、陇09井震中距600 km内8级以上地震、500 km内7~7.9级地震、400 km内6~6.9级地震、300 km内5~5.9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口井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口井流量资料各出现了7次明显的短临异常,异常对应率分别为63.6%和53.8%。其异常形态大致表现为突升、振荡、持续上升、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孙天林  刘耀炜 《内陆地震》1991,5(4):317-323
对甘肃省3口井流量的多年旬均值数据作了线性趋势分析处理,用1.5倍剩余标准差作为异常分辨控制线,研究了1985年6月24日宕昌5.0级地震、1987年1月8日迭部5.9级地震和1987年10月25日礼县5.1级地震前清水井、礼县井和成县井的异常形态和异常过程,给出了甘肃井网中流量井反映地震的能力明显高于水位井这个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甘肃景泰1990年6.2级地震和2000年5.9级地震前,宁夏南部干盐池井和王民井水位的变化情况。发现在景泰地震前上述2口井水位变化既有趋势异常显示也有中短期异常显示。干盐池井水位的中短期异常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而王民井水位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变化。2口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同步,而且具有重复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鲁32井水温变化、井孔条件及影响因素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2014年以来该井周围300 km范围M_L4.0级以上地震、2008年以来500 km范围M 4.8级以上地震及日本本州M 7级以上大震及特大地震与该井水温异常的关系,给出了有震异常占总异常的概率水平及有异常响应的地震占总地震的概率水平,显示鲁32井水温异常对300 km范围M_L≥4.0级小震、 500 km范围M≥4.8级地震的前兆意义不明显,映震能力较弱;对东部远场区M≥7级地震,尤其是日本本州及近海的"大震"及"特大地震"前兆意义明显,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云南开远井水位异常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开远井水位的分析, 发现水位与降水有一定的相关性. 当这种相关性消失后, 井孔附近300 km、 400 km和500 km内常有5级、 6级和6.5级以上地震发生. 2009年以来开远井水位出现了低值异常, 这段时期异常与降水不完全相关, 而井孔附近地区的GPS观测结果显示井孔处于构造活动的拉张区域. 综合分析认为开远水位这个时期的持续低值异常, 除有降水减少的因素外, 可能与井孔附近地区的拉张活动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五里营综合观测井自1984年观测至今,已积累了15年连续、可靠的资料。经过多次地震检验,该井水位、水氡、水汞等地下流体震前异常反应明显。利用该井特征性的异常形态,如脉冲、升降、方波等前兆变化对大同-阳高、张北-尚义强震及几次邻近地区4.0级以上地震曾多次作出了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甘肃礼县盐关井水位20多年来的异常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就18年来井水位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负异常与相距1000 km多的云南禄劝1985年6.1级地震和云南大姚2003年6.2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井很可能是滇北两个震区强震的“穴位”和灵敏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计算聊古1井1981年1月至2007年10月氮气、氦气含量的比值(以下均写做N2/He),对N2/He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提取有价值的地震异常信息,发现N2/He的异常变化与区域(指距本井300km以内)中强地震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分析了N2/He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发生中强地震的N2/He异常指标,探讨了其映震机理。  相似文献   

11.
王尤培  王晓闽 《地震地质》1997,19(3):90-287
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弹性理论,在井孔变径条件下,得出水井含水层系统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偏微分方程,认为井径变化相当于改变了井水柱的有效高度,从而影响了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分析了井孔变径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周期特征,认为当含水层水体很大(含水层水平面积比井孔面积大得多),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也很大的条件下,井径变化对井水位固体潮响应幅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分形噪声、多维分形滤波及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处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白噪声、布郎运动以及其它满足在双对数坐标中呈一直线和信号具分形结构、自相似性或尺度无关性。地球物理信号通常表现为多个这种信号的叠加,表面为多维分形特征,研究、模拟在双对数坐标中成一直线的信号以及如何将多维分形中多个这种信号剖分出来,对于理解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成因机制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两口井的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处理,可以初步看出,在选定的物理测井曲线中,其具多维分形特征,不同的沉积过程相互叠架在原始测井曲线中,用滤波方法分析分解信号,可以了解不同沉积作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可能的环境变化控制机制。开发的图形界面程序使得这一过程极为容易。  相似文献   

15.
白狐沟井位于包头市北部,从1979年对该井水位曾续观测。1979年8月25日包头西五原县发生Ms6.0级地震,1981年9月31日包头东丰镇发生Ms5.8级地震。在观测中,震前该井水位均发生了明显异常,为地震预报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邵阳地震前后安乡井水位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邵阳两次地震活动前后安乡井水位异常变化的总结,分析了其前兆反应的特征,认为该井在邵阳地震发生前是有短临前兆显示的.该井可能是区域应力场活动的一个"敏感点".  相似文献   

17.
三峡井网的布设与观测井建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我国第 1个以监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前兆为目标的三峡井网布设与观测井建设的科学思路及其实施结果。由于水库蓄水引发一定震级的诱发地震时 ,会引起含水层应力应变状态及与其相关的孔隙压力变化 ,并导致观测井水位的异常变化 ,为此利用震级 (MS)、孕震断层长度(L)与应力应变场变化范围 (R)的关系确定了井数与井间距 ;井位的选择 ,主要依据了地下水动态为映震灵敏条件的科学认识 ,选择了断裂带及其应力易集中的端点、拐点与交点等特殊构造部位 ;井深与井孔结构的确定 ,遵循了在有限投资的前提下 ,尽可能揭露封闭性好的承压含水层 (带 )和尽可能减少地表水文气象因素干扰的原则。按照上述思想与原理 ,在坝区和库首区各布设了 4口井 ,井深为10 0~ 2 0 0m ,均揭露出封闭性较好的承压含水层 (带 )。初步观测结果表明 ,三峡井网的布设与观测井的建设较为成功 ,为诱发地震前兆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推导出了计算含水层参数的有关公式,并用陇06井的潮汐观测数据计算出了岩石的孔隙度n、等效水体体积V、岩石体弹性模量E_(?)以及该井作为体应变仪的灵敏度η。水井和含水层系统参数的改变反映了地下岩石结构和应变状态的改变,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对地震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流井水位响应能力与水柱高度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子广 《地震》1996,16(3):284-290
分析了万全等4口自流井水位阶变、固体潮幅度与水柱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含水层所受应力状态不变,水位观测条件相同时,水位阶变、固体潮幅度度与水柱高度有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