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城市地震影响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赵凤新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04,26(2):203-210
首先根据历史地震目录,计算了我国34个省会城市所受到的历史地震影响. 这些城市的地震影响烈度分布特征表明,约53%的省会城市没有遭受过Ⅵ度以上的历史地震影响,遭受过Ⅶ~Ⅸ度影响的城市有44%;大部分城市Ⅵ度地震影响的发生频次均高于Ⅵ度以上地震影响;不同城市最大发生频次的地震影响烈度也不同. 为此,在确定城市地震防御烈度时,需综合考虑最大影响烈度和最频影响烈度. 本文还考虑到历史地震记录的不完备性,以福建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地震目录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地震影响的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城市地震影响烈度在不同城市之间表现出较大变化,以50年超越概率2%作为城市特征地震影响烈度,可以作为城市地震防御烈度确定的依据,并据此对城市未来地震影响进行合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设定地震及其烈度影响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定地震常用于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选址,烈度衰减模型反映了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分布。设定地震包括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设定两种方法,确定性方法基于构造或历史地震,非确定性方法是基于概率危险性方法,用于估计区域或城市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缺失等震线或震害记载不详的历史地震和概率设定地震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地震破坏影响,借助于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和GIS,可直观地判别其影响分布情况,便于设定地震的取舍。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地震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历史上重要城市遭受地震破坏概况,初步分析了我国城市地震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提出开展城市设定地震研究作为城市减灾内容之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图们江流域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东淳  崔天日 《中国地震》2002,18(3):289-296
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估计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而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是分析和估计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必要依据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历史地震资料的发掘和现场考察,对图们江流域的地震活动特性有了新的认识,为延边地区城市工程建设提供了较可靠的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地震区北部,区内受多组北北东向、北西西向断裂带的影响,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水平较高.该区是我国城市密集、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地带,一旦发生中强地震,会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该区的地震活动性愈加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收集了京津冀地区历史破坏性地震和1970年以来中小地震,分析了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古登堡-里克特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和泊松分布原理,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a值、b值和V_4值,并定量地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性、地震分布特征以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供京津冀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整理贵州历史地震资料出发,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发现贵州地震活动有如下一些特征: 1.贵州每一地震活动区的各活动阶段,与全国强地震带(区)相应阶段的统计特点不同,反映了弱震区与强震区的蕴震机制可能是不同的。 2.贵州地震活动的总特点是频度低、强度小,地震平均复发周期较之全国强地震带(区)相应的周期要长得多。 3.贵州地震活动明显受滇东地震活动影响,滇东地震活动处于高潮时,贵州地震活动水平也相应增强,反映了康滇菱形块体对贵州地壳应力集中的影响。 4.贵州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存在着相关,其关系受贵州构造体系的制约,总的来说,贵州地震活动主要受地球自转长周期减速段的影响。 5.计算证明,贵州5级以上地震次序迁移的距离序列和迁移角序列均为平独立过程。这表明贵州中强地震的发生是随机的,也反映了从大范围来看贵州地壳结构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7.
IASPEI/UNESCO历史地震图和地震工作小组与历史地震图缩微计划地震图含有震源和地球内部构造的大量信息,是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地震图是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仪器类型、记录格式不尽一致,资料的保管和使用也不统一,这些都给地震学家充分利用这些资料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时常是为了得到一张重要的地震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随着地震学的发展,台站仪器标准化,地震  相似文献   

8.
根据块体内地震受块体边缘地震影响的观点,对汉中与安康盆地的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特点、规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得到这样结果:(1)块体内断陷盆地的地震活动水平将小于块体边界上的地震活动水平;(2)块体内盆地的地震活动,主要受块体边缘较大地震活动的影响,反映块体边界较大地震发生前后其附近构造的调整运动;(3)当与块体内盆地较近的块体交界带上发生大地震时,应注意盆地的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陇县—宝鸡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活动性特征、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震群活动、汶川地震影响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由于受鄂尔多斯地块和青藏板块挤压,陇县—宝鸡断裂带是宝鸡地区应力应变积累、释放的主要地带,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近海海域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地震的震级、震中参数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分析了各海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确定海域受历史地震影响的最大影响烈度,然后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的关系.研究发现:(1)近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的精度较低,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遗漏.(2)渤海、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地震活动性较强,黄海次之,东海最弱.(3)近海海域的震害主要来自海域地震和近岸陆地强震的影响,影响强弱依次为:渤海、黄海、东南沿海、东海.(4)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走滑运动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受印度板决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挤压方向影响.(5)海域地球物理场,特别是布格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分布与强震构造带的空间分布关系的相关性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域及滨海重要工程的抗震设防、海域地震危险性区划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地震防灾和救灾工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土耳其是一个地震灾害很多的国家,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在居住中心都发生过大规模的地震破坏。土耳其共和国大约位于北纬36°—42°、东经26°—44°处,面积77.5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它坐落在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地跨欧、亚两洲。由于其造山系、地质、地震活动、地形和气候的原因,土耳其易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遭受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表1示出了土耳其过去50年间自然灾害造成的房屋破坏的总数。  相似文献   

12.
邵辉成  陈党民 《中国地震》1992,8(4):108-111
地震目录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基本资料。地震目录不仅反映了地震活动的真实变化,也混杂了一些人为和历史的因素。现有的历史地震目录只记录了较大地震,而中小地震往往被遗失,仪器记录的资料极为丰富,但由于时间较短,大地震相对较少。仪器记录的地震与历史地震震级误差差别很大,如果简单地把这两部分目录结合起来,就会出现地震目录在其研究的整个时间段内不等精度和不同完整性的问题。同时人们越来越注意地震目录的不完整性和震级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承德地区的历史地震与现今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承德地区地震特征,并根据场址影响烈度估计场址危险性的最大似然法,由承德地区历史地震的影响烈度,估计了未来50年内承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的地震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就我国历史地震记载情况,讨论了我国城市地震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若干城市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及其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震工作是当前工程地震的主要工作,也是城市全面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城市化及其震灾、城市分布与地震分布、城市地震的远期预报和近期预报这三个方面对城市的地震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地区江河湖潭广泛分布.在历史地震文献中,这些陆域地表水的地震反应记录屡见不鲜,是历史地震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历史地震资料中地表水地震反应的研究很不充分,各种地震烈度表中均未将陆域地表水的反应作为地震烈度影响的标志.作者信箱:朱升初,zhu shengchu@126.com  相似文献   

17.
吴清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13,29(4):411-423
以1995 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 世纪~ 公元1911 年)》为基础,首先统计了中国历史强震烈度点数量的总体分布情况,然后对历史强震烈度点数量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历史强震的烈度点资料普遍偏少。在时间和强度上,公元1500 年以前,受条件所限很多历史大震没有记载或者有些记载没能流传至今,而流传下来的历史地震也仅有少数烈度点;公元元年以前,史料记载过于简单且有缺漏,导致估定的最大震级记录不超过7 级;公元1500 年以后才开始出现8 级以上大震记录。在空间上,中国东部地区地震记载点明显较西部地区更为翔实。本文对单烈度记载点历史强震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将既有仪器记录又有宏观考察的现代地震按照历史地震参数获取方法进行处理,以讨论烈度点稀缺对确定历史地震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翟文杰  吴戈  韩绍欣 《地震学报》2004,26(3):334-339
历史地震资料是进行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地震事件的认识水平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们对地震的描述,只是在人类发明了地震记录仪后,才能有比较完善的地震目录产生.在此之前,对地震参数的确定,只能依据地震发生时,在地面上所造成的地震遗迹和文字史料来综合确定,用地震烈度表来衡量该地震事件的地震强度,给出历史地震的地震参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燃气管网基础资料难以获取的实际情况,利用有限数据开展燃气管网地震破坏的快速评估方法研究。基于历史震害统计分析结果,修订了燃气管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方法;当燃气管网震害率模型不完备时,提出了类比供水管网震害率模型获得燃气管网震害率模型的方法。以东部发达城市上海市和西部石油城市新疆克拉玛依市为列,评估了2个城市在不同地震影响烈度下燃气管网的地震破坏情况,评估结果完全符合地震现场调查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虽然准确地预报在何时何地发生地震还是不可能的,但是估计潜在地震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可能有助于防震,从而减少地震对城市造成的破坏。根据全国地震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小组的一份新报告,由地震学家、工程师和紧急事务管理官员进行的震前研究,是“在一些有严重地震威胁但未引起重视的地区开始实施有效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些“估计地震损失”的研究,是对某个特定地区的假设地震的影响的预测。万一发生地震,这些研究还提供对伤亡、财产损失、工业能力和应急设施损失的估计,以及对无家可归者和从事防震的社团经济影响的估计。根据1983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一份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