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云南北衙金矿属于典型的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床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北衙组岩溶含水层地下水,其次为更新统灰质角砾岩岩溶含水层地下水。采用地下水动力学"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了露采矿坑涌水量预测,1540m中段旱季平均涌水量8569m~3/d,雨季平均涌水量16745m~3/d;1429m中段旱季平均涌水量25219m~3/d,雨季平均涌水量28650m~3/d,为矿山生产建设及矿坑排水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水统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利用统计方法对水文地质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利用电子计算机为手段进行计算,定量的掌握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在空间变化趋势。提高富水性分布和预测涌水量的精度。现以某岩溶地下水区为例将岩溶地下水统计预测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贵州高原斜坡岩溶地区逆断层两盘地下水开采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是当今岩溶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是直接关系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问题。贵州高原斜坡岩溶地区河谷深切,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深埋且集中径流,其储存空间分布和相互间连通的高度不均匀性,给地下水资源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笔者等通过贵州高原斜坡地带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探寻,结合逆断层上下盘打井成败经验,指出逆断层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形式,水文地质意义上具有"拦水坝"作用,其补给区地下水含水介质可充当"地下水库"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云贵高原南缘滇东南高原斜坡区,属珠江源头河段南盘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地表分水岭地带,侵蚀切割强烈,地形条件复杂,广泛出露的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含水层组富水性强,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河管道、洼地、落水洞等广布。通过野外调查、观测、示踪试验、实验测试等手段,利用水文地质学、岩溶学等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岩溶发育强度、大泉地下河及管道分布、地热分布情况,及其对拟建铁路选线的影响,计算隧道涌水量,提出隧道施工尽量避开地下水富集区、岩溶强发育区、大泉地下河主管道径流区、地热异常区、岩溶砂岩地层区等建议措施,减少拟建铁路施工可能面临的岩溶水文地质危害及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破坏,为强岩溶发育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矿井涌水量评价,是目前矿床水文地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勘探时预计的涌水量与生产时实际涌水量相比,误差很大。由于我国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岩溶含水层的特征、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采矿因素等,尚无足够的认识;加上试验工作的局限性,计算公式的近似性等原因,所以,对矿井涌水量的预计,尚很难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用放水试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对生产矿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洛塔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特征及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劳文科  蒋忠诚  时坚  梁彬 《中国岩溶》2003,22(4):258-266
在简述洛塔地区自然地理、岩溶及水文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及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查明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是研究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子系统调蓄能力的关键所在的观点。根据表层岩溶带的水动力条件类型、含水空间结构类型、碳酸盐岩类型及第四系土层覆盖情况,将区内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划分为12个具体类型。并对各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类型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调蓄能力及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条件等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基岩地区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该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以及基岩裂隙水4类,并总结了其含水岩组富水性;分析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演化以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圈定了有集中供水意义的第四系孔隙水富水地段3处,总结了地层阻水型蓄水构造和断层储水构造2种基岩蓄水构造类型。区内地下水质量以Ⅲ类、Ⅳ类和Ⅴ类为主,超过Ⅲ类水标准的组分主要是硝酸盐、总硬度、铁,其次为氟化物等。利用总结的区内找水模型,共施工具有供水意义的水文地质钻孔10眼,总涌水量7017.84 m3/d,可解决近10万人生活和59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对于寻找新的供水目标含水层及找水定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3)
露郎岩溶地下水系统是贵州岩溶山区典型的储水构造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岩溶学“洼地分析法”解译区内地下水运动轨迹、水动力学原理计算区内地下水力坡度、“地面穿越法”调查系统补径排条件、“长期动态观测法”分析岩溶水动态特征,总结系统岩溶地下水运动规律,为该类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研究、岩溶水开发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在莱芜盆地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详细论述了盆地东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与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四类,并总结了其含水岩组富水性;分析了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与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收集分析区内钻孔资料,总结了岩溶区岩溶发育特征,发现区内岩溶发育主要集中在200 m以浅,以溶蚀裂隙、蜂窝状溶孔为主;对清泥沟断裂、兴隆山-高峪铺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等主要控水断裂进行分析,提出东泉、清泥沟、丈八丘三个岩溶水富水块段,分析了各块段的富水机理,并提出各富水块段允许开采地下水量,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陈犇 《地下水》2022,(3):35-36+40
贵州省岩溶差异性、地下水赋存不均匀性等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致使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的边界条件、分区类型及分区水文地质参数等确定有异于平原地下水相对均匀的区域。本文以岩溶裸露面积占比71.7%的贵州省为例,综合考虑了计算区内地下水流动系统和含水系统的特征,提出贵州省岩溶山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边界、类型、编码和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的原则。研究结果认为:贵州省岩溶山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边界确定,应以完整的地表河流域为基础,充分考虑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流动系统和含水系统的边界条件;计算分区类型应根据不同地貌水文条件,不同含水岩组、含水介质组合类型,地下河、岩溶大泉及地下水开采井等分布情况,确定“以地下河为主的地下水系统”、“以岩溶大泉为主的地下水系统”和“以分散排泄为主为的地下水系统”隶属关系。研究结果对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卫峰  白涛 《贵州地质》1989,6(4):295-302
贵阳市位于贵州高原中部的一个岩溶宽谷盆地中,岩溶地层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岩溶地下水的开采却广泛引起了多种环境效应:可以分为良性的和非良性的两个大类。笔者通过岩溶环境,地下水水质、水量及含水层质量等在开采中的变化,不仅对高盐水质淡化、涌水量增加和水文地质环境变好等良性效应进行了较深入讨论,而且也对水质恶化,含水层污染和岩溶塌陷、地裂、井壅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贵阳岩溶水资源,保护贵阳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太原地区的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寿全 《地质科学》1990,(2):173-182
本文论述了水文地质结构系统的基本思想以及建立水文地质结构系统模型的基本方法。具体研究了山西省太原地区的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系统,将研究区划分为三个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岩溶地下水亚系统,并分别建立了三个岩溶地下水亚系统的结构模型,即以多维脉络、三维层络、多层网络这些几何物理模型描述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四维特征;同时,对区内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黔西林泉片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及供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黔西县林泉片区属于深切河谷斜坡地带,区内地下水位受乌江期隆升作用埋深大,不利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且区内缺水人口分散分布于河谷斜坡地带,不利于集中供水。所以对区内表层岩溶带发育及表层带岩溶水分布特征的研究,是解决区内缺水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高原台面裸露着大面积的三叠系白云岩,含水介质多为溶孔、溶隙,地下水埋藏浅,岩溶水赋存较均匀,富水性强,是研究区内重要水源。本文利用区内岩溶泉流量观测数据,采用地质统计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地下水年际、年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高原台面在岩溶含水介质组合类型、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和水动力特征等条件控制下,区内岩溶水流量动态呈现出平面分带、垂向分层现象,靠近中部分水岭和南面地形深切区,岩溶水流量动态越不稳定。对区内岩溶水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同类岩溶山区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斑竹林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以岩溶水及裂隙水为主,富水性中等-强。通过综合勘察及分析,获取了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分别采用简易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经验公式法等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经综合分析,推荐隧道正常涌水量为13 175 m~3.d~(-1),最大涌水量为38 241 m~3.d~(-1);隧道涌水主要集中在可溶岩含水层及洞身浅埋段块石土孔隙水含水层,约占全隧道正常涌水量的77%;隧道在施工中有遇岩溶暗河、涌水、突泥的可能,应加强止水、抽排水措施,防止并减轻造成地表水漏失、地面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19,(3):452-458
斑竹林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以岩溶水及裂隙水为主,富水性中等-强。通过综合勘察及分析,获取了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分别采用简易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经验公式法等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经综合分析,推荐隧道正常涌水量为13 175 m~3.d~(-1),最大涌水量为38 241 m~3.d~(-1);隧道涌水主要集中在可溶岩含水层及洞身浅埋段块石土孔隙水含水层,约占全隧道正常涌水量的77%;隧道在施工中有遇岩溶暗河、涌水、突泥的可能,应加强止水、抽排水措施,防止并减轻造成地表水漏失、地面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交口县岩溶水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地下水的运移及富集规律主要由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在综合分析山西省交口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岩溶水运移和富集规律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实际的勘察资料分析出交口县控制岩溶水的岩溶形态特征。以此为基础,对交口县岩溶水运移和富集规律作概括性的总结,同时根据当地的抽水井涌水量资料,将交口县岩溶水按不同程度划分为三个带,从而为交口县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武山铜矿SN矿带均以碳酸盐岩类岩层为主要充水岩层,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钻孔揭露见有溶洞、溶蚀裂隙、溶孔、溶蚀破碎带。各地段岩溶发育程度具不均一性,其含水层渗透性差别也很大。因此,深入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对于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参数选择至关重要。论文在充分收集矿区勘探资料、生产矿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地层岩性、矿床周边形态、构造、高程之间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区内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为矿床深部疏干条件下涌水量预测评价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及选取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梁花园矿井涌水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花园矿井为筹建中煤矿,为了给矿井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煤炭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采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估算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两种方法,估算出新生界松散层第三含水层(底含)涌水量、主采72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涌水量和太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涌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