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透膜滴灌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群 《地下水》2019,(3):78-79,90
半透膜滴灌是一种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滴灌手段,传统灌溉技术节水能力较差,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对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检测半透膜滴灌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设计了对比实验。通过建立实验参数,选取喷灌方法、普通滴灌和半透膜滴灌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三种方法的水资源使用率和植物生长状态,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半透膜滴灌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防止资源浪费,促进植物以最好的状态生长。降低农药使用量和农民的劳动量,以期为节水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徐春燕  席文娟 《地下水》2012,(3):168-170
覆膜时期及方式的选择对玉米的产量有很大影响,为得到玉米栽培试验的最优方案,开展秋覆膜、顶凌覆膜、春覆膜、早春揭膜覆膜、全膜二膜、以半膜(CK)为对照方式等六种不同覆膜时间及方式下对玉米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以早春接膜覆新膜增收增产最明显,亩产量901.2 kg,亩纯收入为1 537.4元,投产比为3.2,比半膜(CK)亩产量高出224.1 kg,亩纯收入高出495.2元,半膜的产投比仅为1.8,因此,在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提倡早春揭膜覆新膜。  相似文献   

3.
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它迎合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节能降耗的基本原则背景,希望结合更多节水灌溉技术类型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率,解决传统固有问题。本文以节水灌溉中的滴灌技术为例展开分析,通过对滴灌技术施工流程、技术应用要点、滴管系统的具体方案设计和滴管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滴灌可完全从节约用水目标出发,结合地方农田水利工程实际状况进行系统配套优化管理,同时实现对农田水利系统工程内容优化,改良农田水利灌溉方法与相应指标,直接提高地方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及最终经济产值,有效提高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亮蓝FCF染色示踪剂,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的水盐运移规律; 分别在灌溉前、灌溉中和灌溉后等不同时间段共开挖13个时刻的剖面, 观察膜下滴灌湿润面的运移情况; 以10 cm间隔的网格, 用MP406土壤水分探测器原位测定3 120个点的土壤体积含水率, 同时取1 430份土样, 利用1∶5土水比浸提法测定土壤盐分; 并利用WATCHDOG气象站监测研究区气象要素.结果表明: 染色示踪能直观表征土壤水盐运动轨迹; 膜下滴灌条件下, 垂直滴灌带方向土壤水流呈点源入渗特征、沿滴灌带方向近似呈线源入渗特征; 现行灌溉模式下, 壤质砂土湿润锋横向运移速率约为8 cm/h; 滴灌对滴头附近土体有一定洗盐效果, 未覆膜区域地表土体出现盐分积累; 灌水时间越长, 湿润锋越深, 横向扩展速率接近无作物小区(8 cm/h); 从土壤水合理利用角度考虑, 满足研究区一膜一带四行的种植模式和土质的单次合理灌水量应为29.4~69.8 mm.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2012~2015年农业节水工程实施节水灌溉30.0 km~2,灌溉作物为玉米,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取水水源为地下水,项目总取水量为1 800万m~3。从全区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取用水资源方案入手,对喀左县2012~2015年农业节水项目取用水资源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用水在辽宁省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符合国家用水指标规定的,农业节水工程措施下的取水合理性可靠,符合国家产业调整相关政策,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喀左县农业节水项目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吕志鹏 《地下水》2023,(4):138-139
目前国内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提高灌区灌概用水效率意义重大。本文以黄河中上游某灌区为例,选取9个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正贡献率高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井渠结合灌溉面积比、渠道衬砌率、当年节水改造投资、节水灌溉面积;而负贡献率较高主要有常规水稻净灌溉定额、水稻种植比例。这些因素反映了灌区的种植结构、管理水平以及水利设施的现状。为此,在灌区要大力发展滴灌等节水技术;积极转变农业结构,例如:鼓励、引导农民发展高经济效益蔬菜、花舟、水果、草、牧;通过科技实验,推广节水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发  张学文 《地下水》2008,30(6):129-130
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节水灌溉,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根据作物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要,按时、按需对作物进行灌溉,产量高、品质好、节水明显。近几年,随着农业的发展及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宁夏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较快,采取了很多节水灌溉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深入介绍和探讨了设施农业畦灌技术、设施农业蔬菜沟灌技术、设施农业地膜覆盖灌水技术等11个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SPAC系统水分通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新疆干旱区现行一膜六行滴灌方式下棉田的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及SPAC系统水分通量,为实施农业节水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在新疆典型棉花种植区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Hydrus-2D土壤水分运移模型,探讨膜下滴灌棉田SPAC系统的水分通量。结果表明,在距地表50~70 cm处由周期性滴灌产生了一个发散型零通量面。整个模拟期内,灌溉是主要水分输入来源,占模拟区域输入水量的87.6%。70%以上的水量均被作物吸收利用,土壤蒸发量及渗漏量仅分别占8.2%和20.8%。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可达85.2%。综合模拟结果表明现行一膜六行的滴灌方式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量及深层渗漏量,提高了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张荠文  吴昊 《地下水》2018,(6):96-98
膜下滴灌技术在干旱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黄瓜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温室蔬菜之一。此外,水分是影响黄瓜生长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西北干旱地区淡水资源总量不足,但咸水资源丰富,因此,在我国西北找到适合黄瓜咸水灌溉方案至关重要。在沙漠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咸水灌溉黄瓜。本研究揭示了黄瓜产量及黄瓜水盐生产模型。本文研究了黄瓜产量与作物需水量、土壤电导率等生产函数的估算问题。利用田间试验数据估算作物水盐生产函数,为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推广咸水膜下滴灌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5)
永寿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中西部,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针对永寿县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地表水供水能力已占水资源量的77.1%,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系数为57.6%,基本上采补平衡,但局部地下水存在超采和临界超采。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贫乏、开发利用条件差、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以及开发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应在"十三五"期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抗旱优质高产农、林果品种,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膜下滴灌、集蓄灌溉等各类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县域实际加大水资源合理配置,为永寿县社会农林经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1)
采集陕北沙地、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良地和川道熟地中土壤水分、温度及养分指标,分析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水、温与改良状态和灌溉方式有较高相关性,呈现出无灌溉设施的改良地高于沙地,无覆膜有灌溉设施的田块高于无灌溉设施田块,覆膜田块高于未覆膜田块;改良地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盐等养分指标含量均优于未改良沙地,且除速效磷外,各养分指标有随农业利用历史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通过改良可以有效改善陕北沙地水分和养分条件;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改良地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积来 《地下水》2020,(1):88-89
针对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其那尔村管道灌节水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进行灌溉模式的比选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得出滴灌模式具有工程成本低、降低劳动强度、灌水均匀等优点,是适合当地的一种能够高效节水的灌溉模式,符合当地灌溉要求。通过灌区水量平衡分析,得出灌区总需水量为596. 03万m^3,毛需水量779. 13万m^3,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提升农业水利用效率,提供了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夏宝妮  张焕萍 《地下水》2014,(5):133-134
小管出流是一种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可实现局部灌溉。具有抗堵塞能力强、节能、灌水均匀、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对石榴果园中的灌溉现状调查分析。实践证明,小管出流灌溉技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利于分户管理,可以增产、节能、省工、节水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提高28%左右。  相似文献   

14.
巩振兴 《地下水》2014,(4):38-39
通过对葡萄地下滴灌和葡萄常规灌溉试验分析得出,地下滴灌灌溉后土壤含水率上(浅层)小下(深层)大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保水和节水性。地下滴灌81%的灌溉水量主要灌在20~60 cm的土层中,地下滴灌水分沿土层深度分布与作物根系一致,更具保水性和作物吸收利用性,从而最终达到作物的增产及节水的目的。试验结果对地下滴灌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春成 《地下水》2008,30(1):95-96
分析了目前节水灌溉滴灌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管理措施。实践证明,只有落实管理措施,加强责任制度,才能发挥滴灌节水工程的效用,体现节水灌溉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00,(1)
该技术是选用澳大利亚、丹麦等国的抗旱优良草种,然后进行种子处理,再利用水力播种技术,建设灌溉人工草地。该技术能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对发展牧业、增加肉食产量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在我国西北干旱牧区种植优良牧草比国内同类牧草增产15%左右人工草场节水灌溉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刘敬玉 《地下水》2008,30(2):85-87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协调,水资源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迫在眉睫,山东省费县节水技术应用尚不到位。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丘陵山区的应用推广,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之处,高度重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与推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灌溉用水分配不均、平均节水能力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型。在ZigBee组网条件下,对模型节点进行入网处理,并根据详细的处理结果,对节水传感器进行具体选择,完成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模型应用背景环境的建立。利用灌溉参量计算KC节水系数,设定引脚数值的方式,实现模型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节水灌溉模型相比,应用高效技术模型后,灌溉用水分配均匀度最大值可达90%以上,平均节水能力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吕书君  田广玉 《地下水》2007,29(4):45-47
通过对陕北毛乌素沙地不同农业措施土壤水分的观测分析,揭示出沙区土壤水分受补(灌)水量与农业措施如地下衬垫与地表覆盖的双重影响与控制,地下衬膜和地表覆膜抑渗、抑蒸保墒效应促进了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有效循环,增加了耕层土壤贮水量,加大植物可利用的土层水分,从而使苜蓿增产,并可节水32%~40%,为沙区推广地下衬垫(膜)与地表覆盖(膜)节水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5,(6)
为了探索适宜节水滴灌发展的技术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的发挥工程示范工程作用。建平县节水滴灌综合示范项目区选择八家农场为示范区,通过在项目区开展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灌溉用水与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工程,实现工程取水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并结合土壤墒情与气象等信息的自动监测,科学指导灌溉,引领灌溉现代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