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锐  董杰  曹立雪  刘建霞  尹政  刘海松 《地质学报》2019,93(S1):206-211
山东即墨温泉是胶东三大氯化物温泉之一,为中氡地热水,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目前温泉可采资源量占总量的56%,开采潜力较高,但由于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大规模开发地热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从1992年至今水位下降近20 m,矿化度及氯、钠离子变化不大,说明监测井位置海水入侵程度较低。同时,通过计算得出,即墨温泉可利用热能资源量1. 28×1015 J,相当于8. 79×104 t标准煤的热量,地下热水储量为0. 68×108 m3,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1075. 31 m3/d。并通过modflow软件模拟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提出了月开采量的合理化建议:即每年12月~次年3月开采量为1450 m3/d,4月~6月开采量为450 m3/d,7月~11月开采量为100 m3/d。  相似文献   

2.
临清市区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奎峰  母国妍  赵群 《华北地质》2007,30(3):224-229
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丰富。通过已有钻探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临清市地热资源的地热地质背景、水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临清地热田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馆陶组下部和沙河街组上部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本区热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小且主要为径流补给的承压水,目前的城区开发井数少、开采量小,但从合理开发的角度分析,尚存在开采层位单一,开采深度相近,局部井段井位过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利用水平、科学布局、禁止混层开采、积极推进地热回灌等合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开采利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何对地下热水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水位监测数据有限,尝试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廊坊市不同热储层地热井的地下热水水位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一次累加,均值处理,构建预测模型,得出时间响应函数,求解预测值"等计算过程处理,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这也验证了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廊坊市地下热水水位进行预测具有良好的效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廊坊市地下热水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建议政府采取"推广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限制开采量、采补结合"等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遏制地下热水水位不断下降的趋势,使地热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5)
地热资源是一利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清洁环保能源。滨州西部地区的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系馆陶组和古近系东营组。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结果,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建立了热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热储法、回收率法对研究区内的地热资源量和可利用地热资源量进行计算评价,同时利用体积法、水热均衡法和开采强度法对地下热水的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进行了计算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热资源量总量为6.39×1018J,折合标准煤21 911.08×104t;回收率采用25%,计算得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16.05×1017J,折合标准煤5 477.77×104t;地下热水储存量为42.53×108m3,其中允许开采量为57373.2 m3/d(开采年限为100a)。  相似文献   

5.
漳州地下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平 《福建地质》2006,25(3):141-148
据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地热详查报告(1988年),漳州市城区地热田孔隙热水水位降深1.16 m~5.0 m(平均4.41 m),允许开采热水资源5 410.08 m3/d,但目前的开采量为883.20 m3/d,仅占16%,若全部开采,势必引起地面沉降。根据漳州地热田水位降深段内土体浮力消失,相应自重应力增加而引起压缩变形原理,预测漳州地热田平均水位降深4.41 m引起的地面沉降值,Ⅰ级阶地为3.85 cm~8.66 cm,按有关地热田沉降资料研究,沉降差超过2.0cm时,地下水泥管道将会破裂。因此,漳州孔隙热水资源全部开采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导致局部建筑物开裂,影响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与水位动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热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然而长时间的过量开采,使资源濒临枯竭,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负效应。福州温泉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多年开采,水位不断下降,已使部分泉消失。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对福州温泉区地下双层热储层——第四系孔隙热储层及下伏基岩裂隙热储层中热水的赋存条件,补给与排泄条件,开采的历史与现状,热储层历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漏斗展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系孔隙热储层北部抽水漏斗较深,南部补给相对充分而漏斗不明显,经过10a的变化漏斗中心最大变化幅度为7.6m;基岩裂隙热储层出现南北2个漏斗,10a间漏斗中心水位最大变化幅度为12.61m。表明随着开采的进行,地下热水水位在持续性下降,热资源在逐渐流失。指出加强地热资源开采量监控及建立比较完善的地热资源管理系统的迫切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6)
地热、矿泉水是宝贵的矿产资源,对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中原乙烯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地热资源赋存及开采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开采量、开采方式、建设规模、服务年限等方面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同时在开采过程中提出应特别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应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加强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严禁超强度开采,盲目扩大开采量;应加强地热水开采的管理,健全保护制度,专水专用,合理开发,严禁滥采滥用。在开采中对井的水位,水温,水量进行长期的动态观测,建立地热水专门档案或数据库,进一步研究地热水的变化规律,以保证长期稳定开采。让清洁、高效的地热资源源源不断的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用户众多。为科学合理评价地热资源潜力,更好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结合实际开采利用情况,充分考虑了回灌的影响,并以小汤山热田详细勘察资料和长序列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示踪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了典型地热井要保持100 a温度不下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流体资源量为340 m3/h;结合地热流体温度监测数据,发现年均净开采量与年均水位下降成对数相关性,且在保持地热流体温度不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提下,年均水位下降2.0 m,可以保障的最少年均可开采量为365.1×104m3。结合小汤山热田多年的开发利用资料和经验,提出合理科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必须坚持“以热定采,以灌定采”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阜新市东梁区地热资源详查报告的成井方式和物探测井结果,区域地下热水经抽水试验水位稳定,出水量和水温等地热参数稳定。经分析,区域100a的采出热量为1.34×10-13J,可开采热水弹性储存量为5.459×10-7m3。  相似文献   

10.
聊城地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聊城市地热资源丰富。通过已有钻探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聊城市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水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聊城地热田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明化镇组下部、馆陶组、古近纪东营组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本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小,成因主要为大气降水。目前的城区开发井数少、开采量小,但从合理开发的角度分析,尚存在开采层位单一,开采深度相近,局部井段井位过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开发利用水平、科学布局、禁止混层开采、积极推进地热回灌等合理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6)
中新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市开发利用主要的热储层之一,目前年开采量已经达到了近1 700万m3,占全市地热资源开采总量约53%,但主要开发利用的为三、四段热储。随着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热储层每年的开采量也在不断增加,已经给该热储层资源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DR1井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解放南路,目的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二段,成井深度3 580 m,出水量达到了119.3 m3/h,出水温度为96℃,是一眼质量十分高地热井,对于以后该地区雾迷山组二段热储地热资源的开发项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利用DR1井钻探成果,结合物探测井、区域水文地质、降压实验等资料,对比雾迷山组三、四段特征,对研究区雾迷山组二段热储地质、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3)
新蔡县城市应急水源地是新蔡县城市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新蔡县在特枯年、连续干旱年以及水污染事件突发时的危机应对能力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应急水源地为研究区,通过分析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水源地地下水开发保障能力。研究表明,水源地中深层地下水丰富,水质良好;经计算求得可开采量为1. 78×104m3/d;规划开采井9眼,东西向分二排布设,梅花状交错分布,井深为300 m,单井出水量1 800 m3/d,总开采量为1. 62×104m3/d;水源地以1. 62×104m3/d的开采量开采中深层地下水,100 d后水位下降速度迅速减小,400 d时水位下降速率0. 005 m/a,趋于稳定,水源地的开采量在设计的开采年限内有保障。  相似文献   

13.
采灌均衡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为了模拟不同采灌情景下热储的温度与压力响应,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COMSOL软件对300 km2区域内已有地热井的开采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单井开采模式下蓟县系热储未来50 a内温度场和压力场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热储水位下降趋势制定了回灌方案,分析了不同井间距对热储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无回灌开采模式下,在40 a左右,水位埋深降低至150 m,每年水位下降约1.13 m;采用“一采一灌”方案的对井系统,在井间距分别为600、800和1 000 m 3种情况下,增大井间距虽然减少了布置的对井数量,但是延长了热突破时间,增加了开采量,从而可以开采更多的热量。在实际工程中应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对井间距,保证开采量的增加同时延长热突破时间,以开采更多的热量。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0,(4)
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地热资源量是地热资源评价、开发主要的技术参数之一。从研究区地质条件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地热田地热储量和地热流体可采量进行了计算,并对研究区地热田的规模和储量进行了分类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热资源可开采量为1. 48×1017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8 320. 00 m3/d (303. 68×104m3/a);地热流体开采累计可利用的热量为1. 01×1015J/a,属中型地热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昆明地热田深层基岩地下热水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分析,建立了考虑温压变化和越流条件的岩溶热储层中地下热水的水流和溶质(污染物)运移的准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开采条件下地热田Ⅱ 块段地下热水系统中水位及F- 、Cl- 、NH+4 、SO2-4 浓度的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仿真性。模型可预测不同条件下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流场和溶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为防治地下热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许皊  葛洪军  吴兴付 《安徽地质》2007,17(2):98-100
通过对巢湖市半汤地下热水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利用该区地下热水开采量、水位、水温动态观测资料及降水量变化的对比,对地下热水的补给量进行概算,结果表明该区地下热水的开采利用量远小于其补给量,尚有进一步扩大开采的潜力.充分有效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津是我国开发利用地热资源较早的城市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规模的将地热资源应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等方面。但随着地热资源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热水的水位正在逐年下降。通过整理和分析以往的动态监测资料,介绍了天津地区地热地质条件,总结了天津地区地下热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并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地下热水的未来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GM(1,1)模型在地下热水水位短期预测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古潜山地热资源具备岩溶孔隙发育程度高、热储面积厚度大、地热水储量大的优点。冀中坳陷内古潜山分布密集且地热资源丰富, 河间潜山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东部, 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 开发潜力巨大。本文基于河间潜山及其周缘地区测井资料、岩石热物性并进行了计算, 发现其地温梯度为29.8 ℃/km到44.5 ℃/km之间, 平均值为40.7 ℃/km。大地热流值介于64.8~80.6 mW/m2之间, 平均值为 73.4 mW/m2。通过水热耦合模拟方法模拟选定的地热资源有利区的温度变化, 结果发现河间潜山合理的开采井距为800 m, 合理开采量为60 L/s, 回灌温度为35 ℃, 总可开采量为6.32×1016 J, 单年可开采量为 6.32×1014 J, 可供暖面积为1.22×106 m2, 对于冀中坳陷潜山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州地热田是华北地区水质较好、水温较高的地热田之一.为了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分析了构造断裂和热储层渗透性能对地热水水位下降的影响,采用干扰井水位消减法对合理井距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允许开采量、允许布井数及合理井距等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参数.  相似文献   

20.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容城凸起区是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容城凸起区地质构造背景、地热形成机理,建立了容城凸起区热储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区域内主要热储层的地热资源开采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拟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各开采区内合理布置开采和回灌井,评价容城东部地区采灌均衡条件下的地热资源量。本研究模拟了不同采灌量(100 m~3/h、150 m~3/h和200 m~3/h)对可采地热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开采量为100 m~3/h满足评价标准:①10年地下水位下降小于5 m;②单井地下水位不低于150 m;③开采井100年水温下降2℃时,年可开采热量8.53×10~(14)J/a,可供暖面积240.9万m~2。模型中开采井、回灌井分区布置,不仅可以避免热突破,且在对于渗透性良好的储层地热尾水可快速补给至开采区,能有效维持热储压力。本文初步摸清了雄安新区容城东部片区可开采地热资源量,为今后整个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