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以发展排水为基础 综合治理旱涝碱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8,30(2):1-5
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海河的治理,骨干排水河道的开挖疏浚,解决了排洪排涝排成出路,建成华北平原排洪排涝系统。春季开发地下水包括微成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井灌井排降低地下水位,增大地下库容,减少径流流失,增多降雨入渗,淋洗土壤盐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秋冬利用深沟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促使地下咸水淡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保持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旱涝碱成综合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皆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地下水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形成规模巨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湿地退化、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下水位演变可以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及降落漏斗修复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华北平原2019—2020年高密度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及历史水位资料,研究了2020年现状地下水位流场及漏斗分布状况,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华北平原东西部浅层地下水位呈现差异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累计降幅达20~60 m,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缘一带水位降幅最大,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后,西部山前主要城市水位止跌回升;中东部地区水位呈现自然波动状态。深层地下水位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中东部地区水位降幅度最大,累计达到40~90 m;2014年后城市区与农业区深层地下水位呈差异化发展,城区水位回升明显,周边农业区仍呈快速下降趋势。此外,在地下水演变分析基础上,以地下水采补平衡及水位恢复为目标,提出了开展超采区防控目标水位阈值研究、制定地下水减采和回补精准治理方案、优化地下水位监测网以及南水北调农业水源置换可行性研究等建议。研究成果对支撑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精准治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旱涝碱咸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平原东部淡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海河的治理,解决了排洪排涝排成出路.春季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夏季利用伏雨洗盐排成,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以土壤与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促使水资源采补平衡,降雨灌溉淋洗脱盐强于干旱蒸发积盐过程,地下水淡化强于矿化过程.实现旱涝碱成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张丽 《地下水》2019,(3):41-42
结合我国各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对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地下水超采区域的采补平衡技术与治理方法。认为应在地下水超采区域采取采补平衡技术与井渠结合灌溉的办法,通过适时关停自备井、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减少开采地下水和建立水资源的统管机构等措施,逐渐完成城市地下水采补平衡与治理,促进区域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东部淡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海河的治理,解决了排洪排涝排咸出路。春季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夏季利用伏雨洗盐排咸,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以土壤与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促使水资源采补平衡,降雨灌溉淋洗脱盐强于干旱蒸发积盐过程,地下水淡化强于矿化过程。实现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王电龙  张光辉 《地球学报》2017,38(S1):47-50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产区,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0.6%。同时, 该平原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地区之一, 在13.92万km2的国土面积上分布着石家庄漏斗、保定漏斗和邯郸漏斗等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群, 漏斗面积超过9 700 km2。该灌溉农业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要供给水源, 农业开采量占华北平原地下水总开采量的65%以上。2009年12月《科学时报》刊发文章指出, 华北平原地下水危机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灌溉用水及其开采地下水的强度和超采程度, 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变化, 而且, 还显著影响农业开采量和地下水补给量变化, 尤其连年降水枯水或连年降水丰水, 对粮食主产井灌区地下水流场及其保障能力影响十分明显, 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深入开展该课题研究, 对华北平原农业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华北平原是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地区。大约有70,000 km2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随着近"# 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污染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施工以及对地下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呈现加剧的趋势。对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提出了一套探索性的工作思路,并在基础监测设施的建设以及综合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一些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架构——以华北平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资源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地下水资源由于其分布广泛、水质纯净、开采方便等特点被过度开采,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开采最严重的地区。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看到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要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制度法规。把行政法中的许可证制度、经济刺激制度,环境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引入到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之中,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全面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为应对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为应对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陕西属于水资源短缺省份,地下水是陕西的重要供水水源.当前,由于对地下水依赖程度仍较大,地下水不合理开采、水位下降、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贯彻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以严格控制不超过地下水承载能力为前提,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维系地下水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以约束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5,(5)
我国现今地下水的储蓄量在逐年下降,地下水的匮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资源问题。根据盘山县地下水资源的特点,针对盘山县地下水资源采补失衡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监测、压缩开采、合理利用等方面进行保护研究,既可改变地下水被破坏的现状,又能实现盘山县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为盘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正>地面沉降是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地面沉降问题历来高度重视,防治工作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逐步深入,控制成效日益显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面沉降防治之路。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审批同意《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  相似文献   

14.
刘继朝  杨齐青  李永刚 《地下水》2005,27(4):296-298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及水资源评价技术,结合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实际工作进行设计和开发,实用性强、功能较全面、集成度高,实现了空间数据库、GIS技术与地下水资源数学模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实现地下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南皮县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工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春季开采浅层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腾出地下含水层空间;汛期增加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渍防涝,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利用河道沟渠引蓄河水补源,淡化地下水质,增加地下水可采量.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保持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对地下水和地下流体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我国有严重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已经超过50座,并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三大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区.地面沉降面积约94.000km^2。  相似文献   

17.
孙秀欣 《地下水》2007,29(1):106-108
根据深州市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状,提出了推行各种节水模式,保护和节约用水,维持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多种措施.农业用水控制水浇地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生活用水实行分质供水.工业、服务业用水,实行经济杠杆调节与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18.
封面故事     
正华北平原4个地质年代含水层的非均质模型图。通过复建华北平原60年来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变特征深化对含水层非均质性、深部承压含水层释水沉降机理等的认识,开展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为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的紧缺提出了调控措施和重要科技支撑,提升了我国大型盆地地下水系  相似文献   

19.
张春億 《地下水》2014,(3):43-44
系统地研究南阳市城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监测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不均衡开采、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地温空调取水户盲目发展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按照采补平衡、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原则,提出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采煤对松散含水层地下水扰动程度评价方法适用性不足等问题,以神东补连塔井田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采煤对地下水动力场的影响规律,得出矿井水(矿井排水与采空区储水)的形成是导致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和转化量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并从松散含水层生态水位变化、含水层损伤以及水量损失的角度,提出了采煤对地下水扰动程度的3个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补连塔井田松散含水层地下水生态水位扰动指标基本均大于1,采扰比达92%,说明采煤对生态水位影响较大;由于采动裂隙直接发育至松散含水层内部,导致井田范围内8%面积的含水层完全损伤而失去地下水调蓄能力;而在重复利用矿井水并开发地下水库储水功能的条件下,补连塔矿地下水量损失减少至8.5%,说明矿井水的充分利用对减少地下水资源损失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