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6年5月18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我国正式开始运营,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本文研究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在三峡地区的滑坡监测,分析比较了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传统GNSS单基站RTK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观测方式和单基站-观测站的观测方式,都可以得到优于1 cm的平面监测结果,但是前者明显提高了观测效率,降低了观测成本。这一结论对于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滑坡监测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国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NJBDS)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详细介绍了评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所涉及的9项技术指标的含义及作用,并建立了一套覆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功能、性能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体系;综合应用9项技术指标来评价南京国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综合性能,为城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测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资源,结合自然资源行业生产的需求,基于时空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格网技术”和“大规模并发用户的位置服务响应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福建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位置服务平台,集成了系统运行维护、公共服务、成果展示和数据共享等功能,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满足了大规模实时位置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解算了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北斗坐标时间序列,并对坐标时间序列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北斗和GPS坐标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及案例,从而为省级连续运行基准站快速更新维护提供一种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虚拟格网技术对网络RTK动态定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面向大并发网络RTK用户的考虑,虚拟格网技术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升级改造中逐步得到推广。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原理,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研究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实现流程和细节,并分析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虚拟格网在2018年4月和2019年6月的规律。然后针对动态定位应用,研究了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在厘米级,对于车载动态应用,该影响可忽略。本文对于今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大并发、动态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6年5月,千寻位置网正式公开运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作为国内首家商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千寻位置网可以为全国大部分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观测数据的传输格式,然后在武汉、重庆两地分别对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网络的RTK、RTD定位服务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定位性能能够达到实时RTK厘米级和RTD亚米级,同时验证了解码程序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斗三号卫星发射、组网成功,为城市北斗CORS系统升级改造带来了实质性的建设意义。广州、深圳、中山等城市相继完成了城市级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改造,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等也完成了省级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如何充分利用原有CORS资源,完成城市CORS网络北斗化升级改造工作,笔者探讨与总结了结合广州城市CORS网络改造、城市CORS网络北斗化升级改造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一是CORS基准站选型与兼容性问题;二是数据处理中心对多系统数据处理的软件;三是CORS网络如何统一时空基准。经过系统测试,广州城市CORS网络的各项精度指标满足系统改造建设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斗一号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面无线通信网络无法实现无缝覆盖,存在通信盲区,容易遭受地质灾害等外界因素的破坏与影响,基于地面无线通信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上述条件下将无法正常运行。提出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并针对常见的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设计并建立包含北京、上海、三峡库区、江苏、河北等13个地区的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首先介绍北斗卫星通信的流程及其特点,阐述系统架构,分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最后给出对该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斗一号”导航卫星通讯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中国北斗一号导航通信卫星技术建立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野外信息采集监测站”、“数字化滑坡自动监测点”、“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测分析中心”四大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线和GPRS等通讯设施不发达地区,采用基于北斗卫星通讯技术进行滑坡等野外监测数据传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农业、电力、环境、应急等诸多场景,亟需融合技术对跨网、多源接收机等设备进行统一监管。以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在深入分析多源北斗位置服务系统现状与服务机制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WebGIS的多源跨网协同监控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地面基准站和各类解算平台的数据流状态动态可视化监管、差分数据的实时解析,并可通过格网划分策略快速定位监控系统健康状态,有效解决了多源北斗位置服务系统的跨网协同管理问题,已应用于省级北斗位置服务中。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增强系统可以提高全球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性能,能满足高精度的应用。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在我国陆续展开。而实现地基增强系统的主流算法为虚拟参考站(VRS)技术。中海达CORS经过多年的实际项目锤炼,形成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平台建设的完整解决方案,系统的主要特点有:1国产自主品牌北斗接收机(支持B3信号/数据流加密);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NetV RS解算软件;3支持大型CORS系统建设(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推进建设中系统评估方法存在的欠缺,提出了北斗多模组合定位测试方法。通过重点分析6种组合定位模式下的RTK实时定位关键性能表现,对定位初始化时间、固定成功率、连续性定位精度和实时定位精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为广东省范围内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实时定位服务,在基准站平均间距35km以内,采用GPS+BDS组合信号RTK实时定位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其初始化时间和固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一定区域布设若干连续运行参考站,对区域卫星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网络向用户实时播发定位增强信息以及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本文主要针对辽宁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系统测试以及精度分析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核心的滑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由多维度物联感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预警云平台构成。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湖南石门雷家山特大山体滑坡,为疏散群众封锁道路等应急联动提供了3个小时的预防窗口期,实现了特大型地质灾害下零伤亡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中海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以高精度的3D扼流圈天线和北斗基准站接收机作为传感器,实时获取高精度GNSS观测数据,配套中海达公司成熟软件产品,可快速获取高精度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概述1.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硬件产品1.1.1中海达VNet系列基准站接收机中海达VNet系列基准站接收机是一款定位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精度、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基准站接收机,如图1所示。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全面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现特开展新疆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建设,通过站址踏勘、设备的选型安装、网络的调试、系统运行,测试框架网北斗、GPS高精度事后处理的精度、基线相对误差等指标等.实验表明,搭建的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在整个覆盖区域内能满足实验网基准站的数据数据管理、分析,精度稳定,总体平面精度3-5cm、高程精度4-6cm,满足设计的需求;工作中所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在全面开展的新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中逐步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GNSS多模系统的接收机种类不断增多。为了满足福建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的需要,对目前国内建设CORS站的GNSS接收机静态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分析,以研究多模卫星观测系统的数据质量,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并分析了在北斗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须考虑的各个技术环节,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推广以及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雅安滑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示范工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主要介绍在中国四川雅安峡口滑坡示范区建设的滑坡监测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系统通过各种野外传感设备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北斗一号卫星通信机传送到监测分析中心,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重点阐述滑坡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以及利用北斗一号卫星通信技术在雅安滑坡自动化监测示范系统中的工程应用实例,对其他地质灾害监测的信息化工程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实现亚太地区的覆盖,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兼容 GPS/GLONASS 的 GNSS 定位地基增强系统软件 EarthNet2.0 的系统功能及应用状况。该软件系统界面友好,商品化程度高,能兼容国内外主流终端设备及基站设施。在江苏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期项目的实际运行中,稳定性高,有效覆盖范围内实时定位初始化时间优于 30s,内符合精度平面方向优于 1cm,高程方向优于 2cm,外符合精度平面方向精度为 2cm,高程方向精度为 4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