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中盆地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中盆地是一个水文地质结构完整、含水系统与水流系统相对独立、水循环开放的地下水系统。通过概述区域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循环特征,依据地下水含水介质的结构组合、分布特征以及地下水循环特征的不同,将关中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为6类: 黄土台塬孔隙-裂隙含水系统、冲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山前洪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渭北岩溶含水系统、新近系和古近系砂泥岩互层裂隙-孔隙含水系统及基岩裂隙含水系统。文章总结分析了每种含水系统的富水性、补径排、水化学和动态特征,旨在为客观评价关中经济区水资源现状并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对建设优良、宜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随着系统理论分析方法的引入和同位素、遥感、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物探手段等的应用,内陆干旱区的地下水勘查与研究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以作者在中国西北地区近十几年的地下水勘查与研究成果为主要基础,将内陆干旱盆地平原区地下水划分为四级地下水流系统,即山前局部地下水流系统(I)、区域地下水流系统(Ⅱ)、滞流地下水流系统(Ⅲ)和细土平原区易变的局部地下水流系统(Ⅳ)。盆地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和盐分迁移主要发生在I、Ⅱ和  相似文献   

3.
关中盆地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按含水介质的结构组合与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循环特 征,文章将关中盆地地下水系统进一步划分为黄土台塬孔隙$C裂隙含水系统、冲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秦岭山前洪 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渭北岩溶含水系统及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共5个亚系统和26个更次一级的子系统。在研究 各子系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区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地下 水资源污染与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出现负环境效应;行政区块限制,水资源宏观调配不 够;地下水人工调控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规划和管理滞后等方面。 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5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包括节水对策、开源对策、改水对策、增补对策以 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3)
通过前期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水位测量等手段,查明了牟平区水文地质条件,从而为牟平区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牟平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鲁东低山丘陵松散岩碎屑岩变质岩类水文地质区(Ⅲ)、胶北隆起北坡水文地质亚区(Ⅲ2)、威海低山丘陵裂隙水水文地质小区(Ⅲ2-3);地下水可划分为四大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Ⅰ)、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Ⅱ)、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Ⅲ)及基岩裂隙含水岩组(Ⅳ)。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2)
为查明莱阳地区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水位测量等手段,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地处水文地质单元为鲁东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Ⅲ)荣成~日照低山丘陵水文地质亚区(Ⅲ3),胶北隆起南坡水文地质区(Ⅲ3-1)。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Ⅰ)、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Ⅱ)、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Ⅲ)及基岩裂隙含水岩组(Ⅳ)。查明其水文地质条件为莱阳市地下水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一个大型构造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正在建设 的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巨型地下水盆地,赋存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为能源基地建设提 供重要水源。鄂尔多斯盆地是由多种不同类型岩石上下叠置构成的构造沉积盆地,因此它也是一个由不同含水岩 类的多个含水层系统上下叠置构成的巨型地下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总体上构成一个半开启型的地下水盆地,盆 地内不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交替循环的方式和深度不同,以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系统和白垩系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大(可达1200~1800m);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系统和 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小(一般小于300m)。鄂尔多斯盆地实际上包含了周 边岩溶地下水、白垩系自流盆地地下水和东部黄土区地下水共3个地下水大系统。在各地下水大系统内,又可根 据各自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和地表水系的关系等,再进一步划分成7个地下水系统 及16个地下水亚系统。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地下水循环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对整个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初步分析,为盆地地下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5)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性地下水(pH6.5)分布范围占全区面积的3/4,区域地下水酸化较普遍,已成为最大的区域地下水环境和生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pH值及地下水常规无机成分,对地下水酸化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H6.5的偏酸性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东、北、西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果林用地及农田用地,主要含水介质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同时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还有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pH≥6.5的地下水主要集中在三角洲中心平原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城市用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孔隙水。  相似文献   

8.
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上)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本文从额济纳盆地含水系统结构及埋藏分析、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地下水流场、水化学特征、水环境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入手,将全盆地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2大子系统,并进一步区分出5个亚系统及次亚地下水流系统。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型构造沉积盆地,以前寒武系变质岩为基底,依次沉积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古生界—中生界碎屑岩和各种成因的新生界,总厚度达6000m。根据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将鄂尔多斯盆地含水岩系划为周边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系统、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系统和盆地东部基岩裂隙水与上覆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系统。在含水层系统划分的基础上,以含水体之间是否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和稳定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为依据,将周边岩溶水可进一步划分为10个水流系统和22个子系统,白垩系地下水划分为5个水流系统和11个子系统,石炭系—侏罗系裂隙水与上覆松散层孔隙水划分为9个地下水系统。系统论述了含水层系统特征,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循环规律,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评价,针对能源基地建设的供水急需,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流系统特征——以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振宏  侯光才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下水》2007,29(3):14-16,27
以不同的研究尺度,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可以划分为若干地下水流系统.水流系统的发育受含水层补给和排泄条件及含水系统结构控制.每一个水流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结构性、时序性、动态平衡性、功能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健 《水文》2020,40(1):7-12
通过对潍坊南部山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将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根据研究区地貌类型,孔隙水划分为山前坡洪积扇和近山前冲洪积平原两种类型;根据研究区岩溶发育类型,岩溶水划分为岩性接触溶蚀带型、层状岩溶裂隙带型及岩溶溶蚀破碎带型;根据研究区含水裂隙成因,裂隙水划分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成岩裂隙水三类。本文对研究区内各类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初步总结了各类地下水的地电特征,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地下水排泄途径及水化学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内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引起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动力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与天然补给源的减少。研究表明,局部水位下降甚至产生超采漏斗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引起的,并对区域地下水流场形态影响较大,区内已形成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
东刘家金矿矿区位于海阳市郭城镇,主要发育3组NE向断裂裂隙,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坡积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及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文中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了矿区含水层的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矿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均衡计算,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和农灌入渗补给,补给方式为地表直接下渗补给、断裂带导水补给以及上覆松散层下渗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矿坑涌水和蒸发,总体上矿区处于地下水均衡状态。研究成果为矿区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控制地下水,合理防治与排水,维持区域地下水自然动态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学亮  杨熙  荣慧峰 《地下水》2009,31(5):23-25
泥河湾盆地东部地处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优劣不一。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该区地下水可以划分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和基岩裂隙类含水岩组两大类,并依据地层岩性进一步划分为7个含水岩组。据野外调查采样分析资料,在不同赋存条件下区内地下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山前洪积扇、湖滨相沉积和岩溶裂隙水质量最好,湖心相沉积最差,其中有的不符合饮用水标准,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地下水系统研究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和含水介质空间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区域地下水动力场、水文地球化学场和深井Packer系统所获得的不同深度的水位数据以及同位素资料,将白垩系地下水流系统概括为局部水流系统、中间水流系统和区域地下水流系统3种类型。以盆地中部的白于山地表分水岭为界,划分为南北2个地下水亚系统和5个分支系统,其中南部黄土高原地下水亚系统为典型的自流水盆地,而北部沙漠高原地下水亚系统则具有潜水盆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岩溶区多重介质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数值模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针对岩溶区的数值模拟技术展开研究,综述了岩溶区地下水流建模技术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SWMM模型、UGRFLOW模型、CAVE模型、CFP模型等多重介质模型的建模方式和运行原理。岩溶区地下水赋存介质复杂,管道、裂隙和空隙多重介质并存,水流特征多样,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刻画岩溶区复杂的地下水流特征。随着对岩溶水流系统研究的深入,二重和三重介质模型逐渐应用于岩溶区地下水流模拟工作中,取得较好成果,但仍存在如忽略中宽裂隙的导水作用、岩溶管道设置单一、模型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今后应从解析岩溶含水介质的结构特征入手,关注中宽裂隙在地下水流系统中的导水作用和水流特征,改进管道流模块以更好地刻画复杂的地下河管道,改进不同介质间水流交换量算法,提高模型精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输水干渠沿线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和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层组。前2个含水层组具有巨大的含水空间,可进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沿线共划分出地下可调蓄区段9个,其中调蓄能力较强、调蓄条件较好应优先考虑的区段有济宁、东阿、莱龙蓬、烟台、牟平区段,调蓄能力较强但调蓄条件较差、需要辅助引水工程的区段为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区段。经估算,沿线地下可调蓄总量为20.4756×108m3。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地下水系统划分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系统是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学术界对“地下水系统”的概念尚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对“地下水系统”的理解各有侧重,划分依据与标准不一,划分结果各异,故在应用上常造成混乱。文中基于地下水流系统的概念,归纳了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原则和依据,认为地下水系统划分应以自然状态不同级别的地下水流系统为首要依据,以含水层系统为判断水力联系和流动系统内部结构的重要基础,提出了一套划分中国北方地下水系统的方案,将其划分为4个地下水系统区块、10个一级地下水系统和56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区块主要依据特大区域尺度上具有相似地下水循环特征且在地域上毗邻的盆地(流域)的组合体划分:一级地下水系统主要依据盆地(流域)尺度的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和区域地下水流向划分;二级地下水系统主要依据区域水流系统的分区特征(受次级盆地或次级流域控制)划分。这一方案为中国北方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与环境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地下水系统的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放废物处置库新疆阿奇山预选地段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奇山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地段之一。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段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结果表明,阿奇山地段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3种类型,其单井涌水量一般10m~3/d,属于典型的低含水介质;区域地下水流向为自南东流向北西;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一带为阿奇山地段地下水的最终排泄区。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0,(4)
南自来山铜钼矿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部梅街镇,根据矿区内出露的岩层、岩性组合及含水特征,划分四个含水岩组,分别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和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研究表明,矿体所在的仑山组白云石大理岩裂隙岩溶水为直接充水水源,其上覆的高家边组泥岩、粉砂岩裂隙水为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水为矿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坑边界条件概化为东西两侧为隔水边界,南北两侧为进水边界。对矿山未来首采-25 0m中段涌水量采用两侧隔水边界中间为稳定流潜水完整井的“大井法”估算进行预测,可为矿山设计部门提供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