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成果.然而,相对于我国城镇防沙灾害现状,上述成果过于分散,难成体系,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城镇防沙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成果.然而,相对于我国城镇防沙灾害现状,上述成果过于分散,难成体系,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城镇防沙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成果.然而,相对于我国城镇防沙灾害现状,上述成果过于分散,难成体系,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城镇防沙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成果.然而,相对于我国城镇防沙灾害现状,上述成果过于分散,难成体系,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城镇防沙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铁路风沙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中国沙区铁路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铁路沙害类型、特点以及风沙防治方案、措施和技术体系。针对我国沙区地域特征和铁路沙害类型,作为个例分类剖析了途径流沙地表、高寒环境与戈壁大风区铁路风沙危害与防治技术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沙区铁路的发展趋势,从理论研究和工程防沙实践出发,提出复杂地形、特殊环境铁路沙害是今后风沙工程学领域的重点和理论研究趋势,也是沙区铁路沙害防治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风沙防治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风沙工程学概念和范畴进行了讨论,初步回顾了我国风沙工程学的发展过程。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将我国风沙工程研究分为基于沙漠环境的重大工程风沙危害防治研究和其他特征环境区重大工程风沙危害防治研究2个部分。其中,基于沙漠环境的重大工程风沙危害防治研究又可划分为4个阶段,其他特征环境重大工程的风沙危害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带海岸、青藏高原及干旱区戈壁等区域。研究认为,我国重大风沙防治工程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1)风沙工程防治体系原理的揭示;(2)重大风沙工程环境效应评价;(3)防沙工程从单纯防沙功能向经济生态型防护体系转变;(4)防沙材料装配式和施工工艺装备化的高效率、高质量快速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拉日铁路风沙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对拉日铁路的风沙灾害防治技术难题采用“永临结合”的平面工程防沙措施体系,近期以适宜于高原地区的工程措施为主,远期研究以适宜于高寒铁路沿线的植物防沙措施,以解决我国在高海拔地区铁路沙害防护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其中万州至巫山段更是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数量达5 000余处.以"查背景、识灾害、评风险、研预测"为主线,通过2019年项目工作,在区域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认识和机理研究、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一是从地质材料特...  相似文献   

13.
风沙物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风沙物理学研究在土壤风蚀、沙粒跃移和风沙流结构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展望了风沙物理学在地表风蚀、沙物质的风力搬运和沉积、风成地貌理论和相似理论、风沙工程理论与应用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风沙物理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砾质戈壁风沙流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戈壁风沙流结构具有与沙漠风沙流完全不同的风沙流特征,戈壁风沙地表的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风沙流输沙量高度分布表现出独特的"象鼻"效应,在一定高度处呈现最大值,并随风速的增加而增高。该"象鼻"效应导致戈壁风沙流结构特征值λ远大于 1,不论风速多大,风沙流都处于未饱和状态的非堆积搬运状态。这种特殊性质比较清楚地解释了敦煌莫高窟千年来不被沙山埋没的谜底。并且在风沙防治工程实践中,采用砾石压沙措施,构造类似与砾质戈壁的下垫面,人工促使风沙流结构呈现"象鼻"形状,可使防沙工程达到理想的输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镇泥石流严重制约着我国山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城镇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然而关于城镇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效果评估鲜有报道。黑沙河沟历史上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繁,危害严重,1980年左右在该流域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方针,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果。本文以黑沙河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城镇泥石流治理工程评估模式,并针对黑沙河沟泥石流治理工程评估了其综合治理效果。评估结果表明:第一,经过综合治理后,流域的集水面积从23.7 km2减小至11.4 km2,植被覆盖率较治理前增加了60%,泥石流松散物源量从1.878 3×107m3减小至2.03×106m3;第二,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综合治理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黑沙河沟泥石流暴发的频率与规模,泥石流洪峰流量从62 m3/s减小为38.4 m3/s。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缘民族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录仓  石培基 《冰川冻土》2002,24(4):457-462
青藏高原东缘区域,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民族、经济结构的制约,民族宗教文化、民族贸易的超常亲合及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低水平、小规模、职能分工不明确、空间分布差异大是城镇发展的主要特征.严酷封闭的地理环境、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主要的障碍因素.因此选择"小规模、多中心、多层次、适当集中"的区域城镇化模式,强化城镇及区域特色产业,优化生态环境,营造城镇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外部环境,培育中心城镇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兰新铁路百里风区挡沙墙防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兰新铁路百里风区十三间房车站附近K1476+875~K1477+000沿线的集沙量观测系统,对2009年试验期间该处挡沙墙防沙功能的观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风以9、10级为主,集沙量与微地形关系密切,集沙量沿高度方向呈指数递减;地面构筑物的存在改变了风沙流场,挡沙墙上方的积沙量随挡沙墙高度增加而减小,增加挡...  相似文献   

18.
西部山区城镇建设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山区城镇将得到快速建设与发展。在建设和发展中泥石流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部下,减轻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成为山区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论述了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分布及其危害,分析了在大开发中山区城镇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详细剖析了山区城镇原有泥石流防治工程遗留问题、旧城镇改建和扩建以及交通线路建设中将遇到的各类泥石流问题,在充分认识泥石流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土木工程控制泥石流和以生物工程改善流域环境与包括泥石流预警报、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灾情预估和临灾预案等内容的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相吉合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银川平原地城镇区域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城镇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嘉  段汉明 《地下水》2011,33(2):173-175,178
从银川平原城镇区域水资源的分析入手,采用分形理论结合GIS软件空间分析技术,对银川平原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得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水资源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征形态.并以此形态特征为基础对其与银川平原城镇的空间的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以集中性的特点,影响着城镇的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定量计算城镇尺度地质灾害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危险性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难点。以红层地区群发性浅层滑坡链式灾害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新的城镇尺度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评价方法,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奠定基础。通过查询喜德县米市河区域不同降雨频率下降雨参数,统计分析国家雨量站数据及近50 a的18场群发性地质灾害降雨历时、雨型分布特征。以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及地形数据处理为基础,基于STEM TRAMM数值计算方法及降雨分布曲线计算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绘制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通过遥感解译数据、地面调查数据及灾害数据库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应用降雨特征统计及STEM TRAMM数值计算方法精细化评价红层地区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便捷性及科学性,可为其他不同孕灾背景下的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