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大量实测和调查资料,阐述东营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超采情况,以及由地下水资源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在分析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措施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总结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践经验,可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水文》2013,33(6):77-80
地下水超采是淮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已有各类超采区58个。为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减少超采区和超采现象,本文在分析地下水超采区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超采区的治理与保护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3)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是该市主要供水水源,由于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保定市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超采区面积和地下水超采引起问题的调查分析,保定市平原区现有超采区面积11 144 km~2,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938 km~2,年超采地下水9亿m~3。针对超采问题,对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为全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地下水超采,有效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合理支撑。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5)
针对运城市地下水超采问题,对运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在详细阐述运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对各超采区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了运城市地下水超采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该区域地下水超采问题应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为"十三五"期间运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济宁市地下水超采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济宁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了划定,并对因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超采现状,提出了治理地下水超采的规划目标和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6)
分析辽宁省地下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地下水超采区存在的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水体水质污染超标、部分地区海水入侵加剧等问题。对地下水超采区提出加大保护力度等对策与建议,同时也为全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是陕西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维系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地下水历史超采情况较为严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超采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但区域超采情况依然存在。为了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012年,对全省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新的评价,评价期2001~2013年,评价范围为陕西省平原区埋深200 m以内的潜水和浅层承压水。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方法以水位动态法为主,以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为补充,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历史超采情况。共划定地下水超采区15处,总面积1 427.4 km~2,年均超采量0.51亿m~3。在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基础上划定15处地下水管理保护区,其中禁采区1处,限采区14处。  相似文献   

8.
王东  孟涛  王云智 《地下水》2007,29(2):78-80
通过对石河子市地下水的水位、水量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根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相关规定,对石河子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开采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地下水水位的年变幅,对石河子市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了划定,针对超采现状,提出了治理地下水超采的规划目标和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9.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守海 《地下水》2003,25(2):72-74
地下水超采问题是我国当前资源、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全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水保护和超采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6)
面对地下水超采问题,各地通过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治理,但因地下水开发利用涉及多个部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治理,成为下一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超采区管理不等同于超采区治理,管理体制重于治理措施。本文聚焦超采区管理现行体制机制,梳理现阶段超采区管理手段和治理措施,分析超采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新绛县自然地理概况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总结出新绛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地表水源置换管理、加强节水管理、水环境污染治理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建成 《地下水》2005,27(2):118-120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城市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并伴随水环境问题.本文论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认为采用水资源变值理论评价地下水超采地区的水资源量比较合理,同时对"三水"转化关系、水资源还原问题、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及超采区类型的划定进行了讨论,提出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在关注开采量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6,(2)
近年来,辽宁省地下水源地开采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地区还引发地下水超采、海(咸)水入侵及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辽宁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超采区的划分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6)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通过统计全区现有地下水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及实际开采量,分析其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现状开采条件下,统计的全区34个水源地中,有2个超采,其中石嘴山市第一水源地超采严重。对全区地下水超采区尽心统计,超采区达5个,其中银川市有1个,石嘴山市有4个,超采量高达5 432万m~3。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是大同市城镇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供水水源。长期以来,由于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大同市地下水位超采严重,形成多处地下水降落漏斗,超采面积506 km2,其中严重地下水超采区达163 km2。对大同市城郊浅层孔隙水中型超采区长系列年动态资料分析计算,建立地下水开采量、超采量、超采区净补给量和水位回升线性关系,在考虑地下水补、径、排基础上,对超采区水位回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确定大同市地下水超采区漏斗中心水位恢复年限为2017年,通过圆锥模型分析,预测地下水位恢复后能实现地下水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  吕玉萍 《地下水》2004,26(4):297-299
通过分析大同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现状,指出地下水超采容易引起的水环境问题,针对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地下水起采引起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超采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为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于2014年出台了《河北省水权确权登记办法》。以此《办法》为基础,选取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内的东光县作为水权分配应用实例,结合在地下水超采区内水权分配的原则、方法及步骤,最后得出东光县各行业水量分配结果,并对终端用水户进行水权确权,该实例应用可为地下水超采区其它县(市、区)提供经验借鉴。水权分配及确权工作有利于探索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节约保护水资源,为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提供可靠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李瑞  刘猛  胡军 《地下水》2018,(6):77-78,135
皖北平原地区地表水源相对不足且污染严重,中深层地下水是该区重要的供水水源。运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引发问题法三种方法,对皖北平原的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划分浅析。对超采区划分成果进行叠加,并根据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对范围和边界进行适当修整,划分出超采区。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奎屯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自动监测系统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世珍 《地下水》2009,31(6):56-58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生产和生态供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规划、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依据,是实现地下水科学管理的前提。奎屯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水量剧增,地下水超采严重,在奎屯河冲洪积倾斜平原区下部的农业井灌区形成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问题目益凸现。应用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为奎屯市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及水资源保护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建峰 《地下水》2009,31(4):48-51,141
长期大量的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开采井群在平面和空间层位上高度集中,致使山西腹部地区的地下水大面积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以城市供水水源地和井灌区为中心的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产生了地面沉降,泉水流量锐减、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超采区地下水运动特征,开采地下水类型,超采状况分析,依据水资源利用原则,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遏制地下水超采态势,逐步实现采补平衡,改善生太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