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岩浆混合标志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温泉花岗岩体由酸性端元的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群及基性岩墙群组成。无岩浆混合作用或岩浆混合作用较弱区段,寄主岩石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正常的花岗岩结构构造岩浆混合作用强烈区段。岩石的异常结构构造十分发育.矿物之间自形程度差异显著.常见包晶反应、包含结构、交代边、熔蚀边、交代蚕食的港湾状结构构造及交代缝合线、矿物镶边、斜长石异常环带和矿物残留等,多见指示岩浆混合的标志性矿物针状磷灰石。暗色微粒包体中多见寄主二长花岗岩中的捕掳晶。包体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寄主岩石强烈地成分交换等均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三股流花岗岩呈椭圆形出露在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中。岩体中捕虏体甚多,接触交代作用不明显。花岗质岩石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分布极不均匀。副矿物类型为榍石型。岩体的氧化系数小。岩石化学成分Al_2O_3/(Na_2O+K_2O+CaO′)为1.01,A.R.为2.51,(Na_2O+K_2O)/Al_2O_3为0.51,为钙碱性花岗岩。据岩体的岩石化学,矿物特征,以及岩体与岩石的稀土配分、锶同位素~(87)Sr/~(86)Sr初始值、δ~(34)S组成范围应属重熔型花岗岩。在岩体周边形成的金矿和金矿化点,显然其成矿与三股流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同源岩浆演化理论为指导思想,对组成商城岩体的楼坊湾、石鼓洼、肆顾墩三个单元,从其地质特征、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其是由同一构造-热事件所产生的同源岩浆,经过三次涌动上侵所形成的复杂深成岩体。并且在岩石成因类型上为具有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招菜地区与金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尤其是郭家岭斑状花岗岩中,发育大量的钾长石斑晶。从钾长石斑晶的化学成分、光性特征、与其他矿物的交代关系以及被其包裹的先成矿物与基质的相似性,表明钾长石斑晶是在花岗岩化过程中的钾化阶段,由成岩溶液对先成岩石的渗透—扩散交代而成。  相似文献   

5.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花岗岩等级体制填图方法对天湖花岗岩体进行解体,建立了三个填图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对各单元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组构及野外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该岩体是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环状深成岩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牟平—乳山地区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副矿物组合特征,尤其是锆石特征,副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合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本区花岗岩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花岗岩化作用(交代作用)和深熔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又有岩浆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鲤溪花岗质杂岩体(下称鲤溪杂岩体)从外至内由微细粒碱长花岗岩、细粒晶洞钾长花岗岩、中粒晶洞钾长花岗岩组成,它们之间为脉动侵入接触关系,可作为一个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建立。本文着重从地质学、岩类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其特征,探讨其成因类型及所代表的构造环境并涉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白垩世早期,是浅成的硅饱和偏碱性碱性花岗岩类;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基本上为反序演化,属A型花岗岩;其成因机制为双峰式,揭示了浙东南地区在中生代时期处于引张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天堂山岩体原属一套陆壳成因具花岗结构二长花岗岩类,由于受区域变质低—中压型高角闪岩相改造而变形变质,使岩石部分重熔、重结晶,产出新世代矿物,形成脉状体,变为—套片麻状含硅线石花岗岩—含硅线石花岗片麻岩—脉带状花岗片麻岩类组合.文章对天堂山花岗岩岩体的变形变质特征和变质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别岩体成因类型的构造环境及时代.  相似文献   

9.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黄羊山岩体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黄羊山岩体取得了新的认识:萨北岩体和苏吉泉岩体只是黄羊山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单独岩体.黄羊山岩体寄主岩石划分为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粒角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细粒混合花岗岩(含石墨)6个单元.岩石学及矿物特征表明,岩体有从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向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演化的趋势,可能是幔源重熔分异的碱性花岗岩(A型花岗岩),而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及大量发育的闪长(玢)岩脉和辉绿(玢)岩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初步研究认为黄羊山岩体形成于后碰撞张性环境,其就位与卡拉麦里断裂有关,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显生宙幔源岩浆活动及其分异产物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徂徕山—新甫山地区太古宙杂岩体的地质、岩石、矿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文中将该区太古宙杂岩归属于三个旋回和两个成因系列。该文探讨了区内岩体生成的构造机制,论述了构造迁移作用。该文还探讨了两个成因系列岩体的生成模式:超基性—中性岩的地幔源成因及酸性岩石的复杂成因。文中还提出了混合交代物质K,Na,Si的地幔来源,论述了混合质岩体形成的冲淡模式。  相似文献   

11.
灰池子岩体主要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该岩体岩石普遍具变形结构,变形过程较复杂。据岩石结构、矿物生长关系和野外产状特征,变形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期,第一期又可划分为二个幕。第一期变形的温度高,矿物动态重结晶显著,但S-C面理、S-L组构不发育,产状上下呈带状分布。这些特征与常见糜棱岩很不相同,推测第一期变形是岩体底辟侵位过程中发生的。第二期变形形成具一般特征的糜棱岩,变形环境大体属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2.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于蚌埠及相邻地区,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五河杂岩中主要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岩石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共同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石榴子石包体中存在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交生体,指示早期花岗质熔体的存在,证明五河杂岩在古元代变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此外,部分变基性岩中存在方解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蚀变矿物,沿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分布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表明它们经历了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等。遭受过古元古代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而未遭受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则表现为典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下地壳包体岩石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3.
虹螺山—杨家杖子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的燕山台褶带,位于燕山斑岩铜钼成矿带的东端。区内花岗岩类岩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且为复式岩体;岩浆演化经历了从安山质岩浆到酸性(或超酸性)的流纹质岩浆约80Ma的历程,成岩系列为闪长岩—花岩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粗粒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构成的岩石组合;钼矿化的成矿系列为斑岩型—岩浆喷气交代矽卡岩型—斑岩叠加岩浆喷气交代矽卡岩型—气液充填交代脉状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甘肃北山南带拾金坡岩体地质、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研究,认定该岩体属加里东晚期以陆壳改造为主的多成因复式岩体。对副矿物磁铁矿含金性的研究,推断岩体成岩时原始含金丰度较高。海西早期岩体发生了较强烈的钾交代作用,“酸碱分离”形成了含金石英脉型矿化。  相似文献   

15.
虎皮峪条痕状花岗质岩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辽东营口虎皮峪地区早元古宙条痕状花岗质岩石成因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属混合交代成因;二是认为属幔源岩浆型花岗岩。作者通过对虎皮峪条痕状花岗质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虎皮峪条痕状花岗质岩石为重熔型花岗岩。形成于辽河旋回,是辽河群下部火山—沉积岩在热动力作用下发生重熔形成再生岩浆,然后就地固结或沿着地壳薄弱部位上侵形成岩浆型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  相似文献   

16.
构造动力作用可引起地壳局部地带一系列能量的转换。岩体发生断裂时由于局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尤其是温度、压力、振动),原来岩石物质成分和结构变得不稳定。在某些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特别是水的积极参与下,导致局部岩石矿物的新生与转化。不同原岩转化的方式及产物各有所异。文中引用了具体的地质实例和个别实验资料,阐述了在动力作用下几种岩石、矿物的转化过程,并说明了这种地质转化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圣宗庙花岗岩出露于辽西凹陷与山海关古隆起的衔接部位。依据岩体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岩体形成于造山后期拉张环境,岩石富碱、富硅、贫钙,岩浆分异程度高、粘度大,是下地壳亏损熔体的Ⅰ型源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脉动定位形成的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东部地区存在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元古代昆嵛山花岗岩是胶东群地层原地,半原地交代型花岗岩。大量的中生代花岗岩,由西向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带,并有如下规律:从西北向东南,时代由老变新,岩浆活动规模由小变大,岩石酸度由强变弱又变强,岩体都呈北东向互相平行的岩株状。三个花岗岩带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毕鸟夫带大致平行。其推移方向与板块运动方向呈相反。各期次花岗岩的成岩作用,均是地壳先成的岩石重新熔化而形成的花岗岩浆上升侵入,故应属地壳重熔型(即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塔塔楞环斑花岗岩主要矿物结构及成分研究表明,岩体结晶经历了下列几个阶段:最早结晶的矿物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随后为钾长石球斑的主要结晶期,紧接着有球斑的环边生长和中粗粒基质形成,最后结晶产物为分布在中粗粒基质间隙的细粒基质。黑云母都是富铁的,从早期到晚期富铁程度增加,w(TFeO)/w(TFeO+MgO)从0.80增加到0.96。钾长石广泛发育出溶钠长石条纹,推算出的球斑钾长石、中粗粒基质和细粒基质钾长石的平均成分分别为Or69.61Ab29.59An0.80、Or71.50Ab27.94An0.56、Or72.63Ab26.47An0.90。球斑内斜长石的An为25.98~29.41,中粗粒基质的An为23.85~27.48,而细粒中的An为11.94,主要矿物特征与经典环斑花岗岩一致,而矿物成分的变异显示岩体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有效的结晶分异。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糜署岭岩浆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西秦岭糜署岭岩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从寄主岩石和基性端元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的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了糜署岭岩体是壳源和幔源两类岩浆混合形成的混浆花岗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壳源和幔源两个端元之间并有显著的过渡特征,表明二者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发生过不同程度地物质成分交换。这对研究西秦岭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