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岩土力学》2008,29(5):1376
为满足北京奥运期间用水和保证北京供水安全而专建的“南水北调”应急调水工程保定段即将完工,预计2008年4月底即可通水并向北京供水。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分东线、中线、西线3条线路,纵贯中华大地,跨越四大江河,是世界上迄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对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详细分析在复杂工程环境下进行浅埋暗挖施工对既有工程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及关键控制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暗挖施工对既有环境影响的措施,如初期支护方案的勘测设计方法、施工控制监测措施、监测控制效果分析检验等。实践证明,既使是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下,地下岩土工程开挖影响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为京石段控制性工程,下穿北京市西四环路桥梁30余座,桥梁的安全至关重要。在暗涵施工过程中对桥梁实施了有效的监控量测技术,通过自动化监测和常规监测手段获取数据,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对比,以研究暗涵下穿桥梁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受力变形协调过程。结果表明:墩柱差异沉降小于允许沉降的80%;墩柱倾斜值小于允许值的30%。监控工作做到了过程预警、过程控制,规避了工程风险,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04,31(7):21-21
2004年6月3~10日,长江设计院、黄委会设计院穿黄工程联合项目组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北京顺利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6月3~4日,部分评估专家先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其后,专家在北京正式对可研报告进行评估。中咨公司、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中线干线建设管理局筹备组、水利部调水局、长江设计院和黄委会设计院的有关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是特大型输水工程。黄河北-漳河南段为总干渠的Ⅳ渠段:沿途经过12个县市,穿越大小河流112处、铁路13处、公路145处和灌溉渠道22处。全长236.378km,其中渠道长219.29km,宽度94~150.4m,建筑物325座,累计长17.08km。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市山阳区段全长8.48公里,贯穿山阳区小庄、定和、恩村、墙南、苏蔺等8个行政村,全部位于焦作市国土资源局山阳分局新城国土资源所辖区。工程总干渠120米宽,两岸各有100米的绿化带,涉及搬迁群众2917户、10024人,拆迁面积63.544余万平方米,占地3626.43亩,需建安置房35万余平方米。今年9月底前要完成征迁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勘察设计》2006,(5):66-67
日前,黄河设计公司在郑州组织召开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三维仿真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咨询会。该公司信息中心向与会专家详细汇报了仿真系统总体设计报告,并演示了初步完成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三维仿真系统原型,展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三维仿真系统开发工作的最新进展。黄委会、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科学院、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和教授参加了咨询会。  相似文献   

8.
据《荆楚网》报道:南水北调工程中,加余座引水跨越山谷和江河的渡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引水渡槽。由武汉大学王长德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完成的“大型渡槽结构优化设计及动力分析”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地解决了在我国建设世界最大渡槽的技术难关。王长德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全长1200余公里。水位落差不到100m。渡槽是用钢筋水泥搭建的引水桥梁。主要用于引水跨越途中的山谷和江河,要在南水北调中线引水上建造。均是世界流量和体形最大的渡槽,国际上尚无设计先例。很难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因落差小,流经渡槽的水速很慢。而渡槽体形巨大,槽底的承重性能成为整个中线工程中的一道难关。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词水工程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9.
冷元宝 《河南地质》1998,16(4):29-29
本文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物探工作概况,简要叙述了渠段地形地质概况、地球物理特征及物探方法技术,着重分析了物探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地质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本情况,重点对河南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地对河南段存在的采空区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膨胀土、饱和砂土液化和土壤盐渍化等主要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突出的灾害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跨暗涵衬砌混凝土温度数值分析与裂缝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云  林宝龙  朱永全 《岩土力学》2010,31(7):2270-2275
以南水北调中线石京段古运河枢纽工程暗涵段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提出了南水北调暗涵衬砌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内部温降的控制标准,即按最不利部位考虑,30 d内混凝土内部温降不应超过26.7 ℃,为选取合理的温控措施提供了依据。以衬砌内部温度场数值分析为理论依据,结合下穿段暗涵的地形条件、结构特点,并考虑工程气候特点,优化混凝土配比、降低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粉煤灰以及采用遮阳棚和地垄等工程措施,有效控制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变化,成功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问题,保证了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理论计算与现场量测相结合,结果表明,实测值与计算值规律基本一致,说明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惠宁段采用了 PCCP管道输水,经长时间运行,PCCP管道相继出现了断丝、管壁开裂、局部不均匀沉降等病害.本研究针对惠宁段工程中PCCP管道常见的工程地质缺陷,开展了以高密度地震映像及面波法为主的浅层地震试验,得到了 PCCP管道及基础垫层的物性特征,准确排查了管壁裂隙及地质不密实隐患,为排查PCC...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北京市南水北调水利用情况及北京市2014—2016年林木生长增加量、城市绿地增加量等方面的了解,对水质改善、密云水库水域面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北京市因南水利用而增加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累计约37.7917亿元。可见南水在解决供水困境和缓解地下水严重超采的情况下,为北京市生态环境恢复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趋势预测和用水定额法对北京市的用水情况进行了预测,采用皮尔逊水文频率曲线模拟了中长期不同降水的经验概率,计算南水北调进京后的水资源短缺量和风险变化。研究表明:南水北调进京后,正常年能够保证北京用水;在枯水年可降低缺水比例60%以上,在平水年降低缺水比例40%以上,在丰水年缺水比例降低至零,且随时间推移南水北调工程对缺水比例降低的效果增大;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北京市2015~2030年水资源短缺风险由70%~80%降低到26%~36%,降低了40%以上,且随着时间推移,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降低作用将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15.
依据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资料,筛选出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土壤环境、水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先进行单环境质量评价,求取综合指标;再利用模糊评判结合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综合质量分区。评价结果揭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沿线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调节该区生态环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西部高原地质环境脆弱为据,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引以重视的地质环境问题,并以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 ,有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 ,跨过多个流域 ,其工程地质条件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有些问题也是调水工程特有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的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下水的水质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送北京,对水库老灌河流域进行地下水采样、统计和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丹江口老灌河流域地下水偏弱碱性,属于低矿化水,Ca2+为优势阳离子,$HCO_3^-$为优势阴离子; 除$NO_3^-$外,该区主要离子浓度均符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标准; 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Ca-Mg-HCO3型和Ca-HCO3型,水化学过程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 地下水$NO_3^-$超标13%~17%,丰水期部分区域出现Cl-型水化学类型。季节变化对老灌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受农业、养殖业、工业遗留废渣及生活污水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下水的水质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送北京,对水库老灌河流域进行地下水采样、统计和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丹江口老灌河流域地下水偏弱碱性,属于低矿化水,Ca2+为优势阳离子,$HCO_3^-$为优势阴离子; 除$NO_3^-$外,该区主要离子浓度均符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标准; 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Ca-Mg-HCO3型和Ca-HCO3型,水化学过程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 地下水$NO_3^-$超标13%~17%,丰水期部分区域出现Cl-型水化学类型。季节变化对老灌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受农业、养殖业、工业遗留废渣及生活污水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是一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该工程的兴建,从战略上可以解决沿线大中型城市缺水问题,促进经济带的发展,发展地下水回灌和调蓄,并兼顾黄河的治理。拟建工程自丹江121水库陶叉起,至北京玉渊潭,全长1241.1km;河南段经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大中型城市26个县(市),穿越漳河进入河北省,长700km,供水区城市11座,供水面积约4万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