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采用湍流动能收支参数化风应力产生的垂直混合(夹卷),研究海洋对不同强度和最大风速半径的静止热带气旋(TC)的响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科氏参数随纬度变化,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具有不对称性。热带气旋强度对海流,上混合层(UML)深度和海表温(SST)变化量值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它们变化范围影响较大。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对海流、混合层深度和海表温变化量值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它们的变化范围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个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用以研究海洋对静止和以不同移速移动的热带气旋(TC)的响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海洋对静止TC的响应,具有不对称性;在TC中心处,抽吸使混合层(ML)变浅,在TC最大风速半径处,大风夹卷明显使ML加深和海表温(SST)下降;海洋对移动TC的响应,具有右偏性,且随移速加快而加剧。ML深度和SST的变化对TC移速十分敏感,而海流则不同。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个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用以研究海洋对静止和以不同移速移动的热带气旋的响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海洋对静止TC的响应,具有不对移性;在TC中心处,抽吸使混合层变浅,在TC最大风速半径处,大风夹卷明显使ML加深和海表温下降;海洋对移动TC的响应,具有右偏性,且随移速加快而加剧。ML深度和SST的变化对TC移速十分敏感,而海流则不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观测资料和理论模型,研究了孟加拉湾海表面高度的季节循环.结果表明,局地风应力旋度驱动的斜压Rossby波是孟加拉湾海表高度季节循环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分布也影响了海表面高度的季节循环.受风应力旋度驱动的斜压Rossby波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穿越孟加拉湾海盆,使得海洋温跃层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Rossby波的响应,保证了上层海洋满足准静止的Sverdrup平衡.在夏季(冬季)西南(东北)季风驱动下,上层海洋分别在孟加拉湾北部和南部形成气旋(反气旋)式和反气旋(气旋)式环流.  相似文献   

5.
将海洋飞沫参数化引入到一个高分辨率、非静力中尺度WRF模式中,对0908号热带气旋Morakot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Morakot边界层结构和强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新参数化后,对热带气旋Morakot的强度预报有改进,但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改进不大;其次,通过对边界层过程的改进,使得眼墙区域的平均径向风速、切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垂直风速、热通量,降水等物理量均有增强,各物理量的贡献对热带气旋Morakot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南海中尺度涡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个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广平  胡建宇 《台湾海峡》2009,28(3):308-315
利用TOPEX/POsEIDON和Jason—1卫星高度计,SeaWiFS水色传感器和TMI微波成像仪等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了南海中尺度涡旋对热带气旋“玲玲”(Lingling,0123)、“灿都”(Chanthu,0405)和“榴莲”(Durian,0621)的响应,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位于热带气旋“玲玲”和“榴莲”移动路径右侧的冷涡在热带气旋经过后增强,表现在海面高度距平和海表温度的较大幅度下降,以及叶绿素a的爆发性升高;(2)位于“玲玲”移动路径左侧以及“灿都”路径上的暖涡在热带气旋经过后减弱,表现在海面高度距平和海表温度的下降,而叶绿素a变化不太明显;(3)当热带气旋“玲玲”和“灿都”经过暖涡时,热带气旋的强度迅速增大,这表明暖涡可能有助于热带气旋的加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3组风应力资料的强迫下模拟分析了副热带太平洋向热带太平洋密跃层水量输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和风应力的关系,并设计数值试验,研究了密跃层水量输送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副热带太平洋向赤道太平洋的密跃层水量输送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南北太平洋西边界密跃层水量输送都起着补偿内部路径输送的...  相似文献   

8.
卫星高度计资料揭示的冬季南海吕宋冷涡的双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宋冷涡是南海海洋环流系中最重要的涡旋之一。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时空较高分辨率的优势,发现冬季吕宋冷涡有可能是由2个气旋式涡旋所组成的,一个气旋式涡旋位于吕宋岛的西侧(LCE1),另一个位于吕宋岛的西北(LCE2)。利用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等,估计了局地风应力和黑潮在形成吕宋冷涡过程中各自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LCE1只存在于冬季,与吕宋岛西侧局地的风应力旋度有关;LCE2位于进入吕宋海峡的黑潮的西侧,全年存在,可能是由黑潮所诱生的气旋式涡旋,其变化主要周期为季节内振荡。  相似文献   

9.
海洋对热带气旋响应的一种改进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个改进的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研究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采用湍流动能收支参数化风应力产生的垂直混合(夹卷),其中考虑了盐度对层结强度的影响。通过海洋对7002号台风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引起海表温度下降的各热通量分量中,夹卷约占了83%,余下的海表面热通量占了17%。在台风路径转向的右侧,海洋出现强烈的降温表现出明显的右偏性。降温的幅度、范围和形状均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径向非均匀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雷小途 《海洋学报》2000,22(4):24-30
利用平面极坐标系下无摩擦有外源(非绝热加热)的正压无辐散方程,将热带气旋的物理量分解成环境场和扰动,进而求出了热带气旋扰动的行波解,并分析了风场(切向、径向)和重力位势扰动场的径向非均匀松紧结构.表明:这种松紧结构与热带气旋所在纬度的科氏参数(f)、热带气旋的强度(Ω)、热带气旋扰动的圆频率(ω)、热带气旋扰动在θ方向的角波数(m)有关,且不同要素的松紧结构不尽相同;同时还受非绝热加热(Q1)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使风场(切向、径向)呈内紧外松的非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he parametric tropical cyclone models for storm surge modeling are further developed. Instead of tangential wind speed via cyclostrophic balance and radial wind speed using a simple formulation of defection angle,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angential and radial wind speed distribution are derived from the governing momentum equations based on the general symmetr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Holland and Fujita. The radius of the maximum wind is estimated by tropical cyclone wind struc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adial extent of special wind speed. The shape parameter in the pressure model is estimated by the data of several tropical cyclones that occurr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Finally, the Fred cyclone (typhoon 199417)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isons of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air pressures and wind speed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强的一个海区,因此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发生发展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是很有意义的。论文中利用静止卫星观测数据,进行了滤波、去噪等预处理,及综合优化的云检测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正交匹配小波算法,实现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云系特征的提取。运用该算法提取出的台风云系特征参数简单,与其他算法比较,尽管提取精度有待改进,但是用于台风的监测预警可提高效率,适用于台风预报预警监测的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台风浪模拟预报中的风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模拟台风浪时海浪模式常用的经验模型风场和多重嵌套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风场的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这两种风场资料,应用最新版本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对Winnie(1997)引起的台风浪进行了模拟,将模拟的有效波高与TOPEX/POSEIDON和ERS-2卫星高度计资料作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验模型风场对实际台风风场的刻画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陷对于台风浪的准确模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采用模式风场试验的模拟效果优于采用模型风场的试验。论文提出了在运用海浪模式模拟台风浪时用数值模式模拟风场替代经验模型风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A landfalltropicalcyclone (TC) alwaysbringsaboutsevere weathersuch as heavy rain and strong-wind.Currently,predictionofsuch severeweatherde-pendsheavilyontheforecasters’experience, whichisgenerally qualitative and cannotm eetthe demandsofop…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FY-4 可见光云图和 NCEP/NCAR 1毅伊1毅再分析资料,对 2018 年 14 号台风“摩羯”残涡经渤海增强前后热力、动力和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台风登陆北上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其热力结构呈非对称分布,垂直风切变具有温带气旋特征,台风残涡入海后高空辐散、整层涡度、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速度等物理因子均明显增强。利用 Petterssen 气旋发展公式探讨入海增强原因,台风残涡入海前,温度平流对台风发展起主要作用,涡度平流对台风发展起抑制作用,台风残涡入海后,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皆有利于台风残涡增强。非绝热加热作用在整个研究时段有利于台风发展,降水释放潜热加热对台风入海增强有正反馈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一种突发性增大的特征。海洋平坦下垫面和适宜的海温是台风残涡入海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