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千百年来,祁连山一直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数百万民众繁衍生息的沃土。倘若没有这一方水源的涵养,武威绿洲将不复存在,民勤也会变成第二个"罗布泊"。祁连山区矿藏富集,靠山吃山,长期"重开发、轻保护",也让这座防风蓄水的"母亲山"伤痕累累,不堪重负。如今,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全面整改,开发的轰鸣声和尘灰逐渐散去,山林间复归宁静,祁连山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37年前,苏联在东北边陲陈兵百万. 在珍宝岛自卫战的前一年,作为一名学生兵,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乘坐着军列闷罐车来到关东,接着又换乘森林小火车, 在黑黝黝的森林长廊中穿行了7个多小时,在黎明前的夜色朦胧中到达目的地--一座边陲哨所.  相似文献   

3.
祁连大山水     
正祁连是一座世界名山。其实,称呼祁连为一座山是不准确的。打开中国地图,我们看到在青藏高原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省交界处,有一条厚重的边缘线,如同绷紧的弓弦,西指新疆,东垂秦岭,天然地成为了青藏雪域和蒙古高原之间的屏障。这道屏障矫若游龙,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山脉东西长800公里,宽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期间,自北而南排列着大雪山、托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种矮矮的沙漠荒草,伴随着其他植物长在红柳沙包之间,在沙滩上不经意地铺洒开来……它没有红柳的摇曳,没有杨柳的高大,更没有野花的鲜艳,浑身长满了刺,使人近不得身,似乎很怕受到伤害。这就是骆驼刺——生的随随便便,长得漫不经心,在寒霜苦旱中静静地生存,张扬着生命的活力。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见不到绿树,见不到碧草,更见不到繁花,映入眼帘的只有一丛一丛的骆驼刺,绵延到远方。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车窗外飞驰的景色由广阔的草场变成云杉,圆柏覆盖的山间密林,组长告诉我:祁连到了!祁连,一个我认为好听且壮阔的名字、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一个在我心中留下了无限畅想的名字……对于祁连的最初认识是从妈妈的口中得知的,我的妈妈曾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工作过,那时正值青春年华的她把自己的美丽和汗水留在了祁连的青山上、绿水中。妈妈是国土系统的职  相似文献   

6.
从部队转业16年,扎根山乡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16载.任国十资源所所长5年,他带领全所人员,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用心血和汗水铸造汪岗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座座丰碑.在红色革命老区--豫南大别山区的商城县,提起汪岗国土资源所所长汪健,知道他的人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7.
深山寻宝人     
有这么一群人,有事没事就拿着罗盘、锤子一头扎进大山里,开始四处寻觅深山里的宝藏. 他们常年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一年365天,甚至能在大山里待300多天.他们就是河南地质人,为了国家的找矿事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用他们的执着坚守为国家开启一个又一个"宝藏".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类汉人,是驾着商船,顺着河流或漂洋过海来到广西的。高耸的五岭山脉,让北方商旅视遥远的广西为畏途。境内的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瑶山、大明山、大青山等高山大岭,也成为了古代陆路上难以逾越的障阻。尽管高耸的大山难以逾越,但上天却赐给广西四通八达的河流。这些河流就像一支巨大的叶脉,以梧州的西江为叶根,依次伸延在八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台西缘中元古界蓟县系墩子沟群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西缘龙首山中元古界墩子沟群是一套基本没有变质的盖层性质的沉积,根据岩性可划分为三个组下组以砾岩为主,具底砾岩性质;中组是以灰岩为主的浅海碳酸盐沉积;上组是一套细粒的陆源碎屑岩.其下与古元古界龙首山岩群的角度不整合面代表吕梁运动,与华北地台主体相比缺失长城系和青白口系.墩子沟群分布特征是中组分布广,厚度和岩相都比较稳定,下组的陆源粗碎屑岩东部区域较厚,分选磨圆都比较好,岩相厚度稳定,粒度较细,如金昌的河西堡、永昌的韩母山一带.西部区域厚度薄分选磨圆均差,岩相厚度不稳定,有的部位缺失此组沉积或以很薄的底砾岩产出,如张掖东大山、山丹独峰顶一带.说明当时海侵自东向西侵进,反映出华北地台在蓟县纪中期形成海进,明显向西超覆的特点.墩子沟群虽然变质轻微但变形却十分强烈,其原因一方面内部有滑塌形成的同生角砾岩和层间小褶皱、揉皱等准同生构造,说明当时的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另一方面后期又受到祁连运动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一道河,就是一脉文化的源流. 一道山,就是一个民族的家园. 神奇的三江,神秘的羊拉,推动着我们的越野车驶出香格里拉,穿越一部几度"沧海变桑田"的峡谷,扑进一部古老与年轻同在的童话、一部南国大山的传奇之中…… 从第一站大理开始,我们跟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新任厅长和自兴率领的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北衙金矿等地,领略了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观览了玉龙雪山玉柱擎天般的奇绝胜景,感受了朦胧迷离的丽江醉态,尔后来到了地处迪庆州的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11.
夏都无夏     
正随着像往年一样一次次入夏失败,时近七月,被称为"夏都"的西宁仍带着一丝丝微冷,早晚仍得将自己裹厚实一点,睡觉还得盖上厚厚的被子。看着东部和沿海大片地区近40度的闷热天气,在高温蒸煮得令人窒息的盛夏中,只怕最惬意的事,便是背起行囊逃离暑热的折磨,来到静谧、清凉又慢节奏的"夏都"之中,享受难得的幽凉时光。来到这座干净的城市,你会发现所有商业和住宅的楼面是如此的光洁,没有内地那些密密麻麻的空调挂机,别说空调,就算是电风扇在这里都是稀罕物件,这是个被夏天遗忘的地方,夏都其实是没有夏天的。夏季是西宁最美的季节,难免也使本地人生出"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的得意。  相似文献   

12.
湘西之美     
正湘西的美是山做的,山做的湘西是山做的美。一座座大山小山,就那么绵延不绝、莽莽苍苍地连在一起,形影相随,唇齿相依,成为山脉和峰峦,成为沟壑与峡谷,峰头出尽,出尽风头,组成一条条刚直而妩媚的风景线。山脉错落起伏,山就有了线条和韵致。峰峦嵯峨挺拔,山就有了雄浑和伟岸。  相似文献   

13.
正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山势巍峨,高耸入云。自阿尔金山起,沿河西走廊,一路向东,隐于华北板块西北缘。在匈奴语中唤天为祁连,故祁连山又称"天之山"。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为了打通去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大破匈奴,通达酒泉。至此,祁连山的名称,便载入史册,沿袭至今。纵横万里关山揽胜千古圣情祁连山在中国西北地域文化中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有汉以来,东来西往的文人墨客、商贾使  相似文献   

14.
沧海桑田,堪堪半世。生命里,始终珍藏着一座山,那座山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的青春。其实,和那些有名的山相比,那座山实在算不上是座大山,之所以称之为"大山",是因为她在我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清新如兰的空气如诗似画的山景,是我今生永远都抹不去的记忆。山,在住地的南边,人们就把那山叫做了南山。记得那时,只要不是恶劣的天气,我几乎是天天上山,早迎朝阳,晚送落日,家里人都说我"长"在了山上。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山顶上,无拘无束地看蓝天白云,看花开花落。开心时,我会欢歌起舞,还会与花  相似文献   

15.
    
祁连美在青海省的东北部,有一处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地方,长久以来吸引着世人向往的目光。她就是祁连,一个美得让人惊叹不已的地方她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极具北欧风光的自然景观,赢得了"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的美称。祁连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天碧空如洗,秋季色彩斑斓,冬季冰雪晶莹。但最美好的景色还属盛夏。此时,雪山、林海、草原、油菜花海等构成一幅唯美的风景画。祁连山水草丰美,山上的云彩和龙鳞小叶杨组成林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汉字一座城,一座矿山也是一部说不尽的历史。如今,资源日渐枯竭的困境已经摆在了所有柿竹园人的面前,矿山公园的建设被摆上了日程。在湘南奇山秀水之中,有一个叫柿竹园的地方。过去,它鲜为人知,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因为地质勘探队员在柿竹园这座雄伟的大山中,发现竟蕴藏了一座举世无双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1980年7月15日新华社播发《湖南发现特大型多金属矿床》的消息,令业界震惊;中外专家,纷至沓来。1987年10月7日《湖南日报》"在地质队员走过的地方"专栏发表了《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一文,  相似文献   

17.
我的地质梦     
少年时,大山就是梦开始的地方,桃花源、阿里巴巴的宝藏……大山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诱人.到大山里去探险,做个新时代的徐霞客,成为了我的梦想.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我上了地质院校,毕业后进了地质系统,成了一名地质系统的新兵,那时的心情真是高兴得难以形容,想着自己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29日,永城市又一座现代化矿井--永煤集团顺和煤矿,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该矿是目前永城开发的第9座矿井,标志着永城矿业发展又迈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情定地质,刻苦钻研成专业翘楚 胡铁军1981年毕业于辽宁冶金地质学校,作为一名中专毕业生来到局属丹东103队担任技术员,从此便与地质找矿结下了一生情缘.他如饥似渴地钻研技术,虚心向前辈学习.走遍辽东、辽北各矿点的山山水水,在野外地质填图、探槽施工、物化探样品取样、报告编制、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距我的老家村庄北面约3公里的地方,有两座对立的山峰,两山之间是一条缓平、宽阔的大槽,由于湾度相当大,状似农家砍猪菜的砍槽,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这里为大槽湾。大槽湾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所以无论种什么庄稼都长势良好,早熟早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