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将金属盐法与光镜、电镜技术相结合,研究中华绒螯蟹精子形成过程中酸性磷酸酶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在精子形成的早期,酸性磷酸酶由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小泡上产生,随后出现在细胞核内、顶体囊膜上及顶体管内,并且反应产物逐渐由分布均匀的细密颗粒聚集成分布均匀的较大的颗粒;当精子成熟后酸性磷酸酶均匀分布在顶体管中,反应产物颗粒比较大,穿孔器部分发现有少量酸性磷酸酶分布。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射电镜下研究了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的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中含有前顶体颗粒、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粒等多种细胞结构 ,线粒体、前顶体颗粒的数量较多。在精子形成过程中 ,前顶体颗粒逐渐汇集、愈合成顶体泡 ,顶体泡覆盖在细胞核的一端逐渐发育为顶体 ;线粒体则向顶体相反的方向移动 ,最后移到核后端形成 4个较大的线粒体球 ;中心粒移到核后端由远端中心粒形成轴丝 ;细胞核发生致密 ,形态发生变化 ,最后形成杯状的精子核 ;多余的细胞质被抛弃。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精子形成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栉孔扇贝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在次级精母细胞时期,胞质内出现致密的前顶体颗粒;精子形成早期,前顶体颗粒融合、增大后逐渐成为前顶体;最后,前顶体覆盖在细胞核的前端形成锥状的顶体,与此同时,细胞核发生致密,体积逐渐缩小,由圆球形变成长柱状的精子核。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血细胞酶细胞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 ,对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的血细胞和血清中的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部位进行标记。实验结果显示 :酚氧化酶主要以酶原形式存在于大颗粒细胞的颗粒体中 ,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以酶原形式存在于小颗粒细胞的颗粒体中。健康虾和患病虾血细胞中酶活性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在病理情况下 ,颗粒细胞能以细胞解体的方式 ,排出细胞内的颗粒 ,转化成有活性的酶 ,以此提高血淋巴中这几种酶的活性。透明细胞可以吞噬排放颗粒后的颗粒细胞 ,透明细胞中由高尔基体合成的酸性磷酸酶等溶酶体酶主要用于透明细胞的细胞内消化作用。研究认为 :3种血细胞因含有不同的免疫酶以及酶的作用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栉孔扇贝精子形成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观察,描述了栉孔扇贝精子形成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栉孔扇贝的精子过程可分成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1)早期:细胞核呈团块状,近端中心粒移向精子细胞的后端并嵌在核的凹窝处,在被观察的视野内,可见到大量与精子细胞分离的成熟鞭毛。(2)中期:核由团块状向流线型转变。顶体泡向帽状顶体转变,顶体下间隙开始出现。近端中心粒分化出中心粒卫星体。(3)后期:精子细胞核变成上窄下宽的长柱状,形成帽状顶体  相似文献   

6.
长毛对虾精子形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93-1994年在厦门海区采集长毛对虾雄性成虾,取其精巢,输精管和精荚,采用JEM-100CXⅡ透射电镜观察长毛对虾精子形成过程的超微结构,并根据顶体形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期。结果表明:长毛对虾精子形成过程分为早期精子细胞,中期精子细胞,晚期精子细胞及成熟精子四个时期。在早期精子细胞阶段,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其周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囊泡,囊泡融合前顶体囊,囊内合成前顶体颗  相似文献   

7.
双壳类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壳类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因染色质的浓缩而体积减小,核形状的变化是染色质浓缩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一般认为顶体由高尔基体形成,线粒体的数量和分布与细胞的机能状态有关,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经历了从分散到聚集,从多到少,从小到大,内含物逐渐丰富的变化过程。细胞质大部分在精子形成中成为多余的物质而被抛弃。  相似文献   

8.
长竹蛏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长竹蛏Solen strictus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揭示了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其过程主要包括:生精细胞体积逐级减小,细胞核由椭圆形转变为圆形,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浓缩,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泌的前顶体颗粒融合形成前顶体囊、前顶体囊最终形成顶体,线粒体逐渐融合与发达,以及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4个时期。成熟精子属原生型,全长约38—43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头部顶体较短,约为核径的五分之一,呈倒置的碗状,轴向纵切面为马鞍形,顶体物质为分布均匀的高电子密度物质;亚顶体腔几乎伸达顶体的顶端,内含均匀的较低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呈圆球形,无核前窝,但有一浅的核后窝。中段由4—5个椭圆形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为典型的“9 2”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岩虫消化管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方法初步研究了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管的组织结构和消化酶的分布。结果显示:岩虫消化管呈长直管状,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肠和后肠。组织化学研究表明食道粘膜层固有层有分泌酸性粘多糖、中性粘多糖和混合粘多糖3种粘液细胞;肠及消化盲囊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及顶部胞质均检测到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酯酶的活性。透射电镜显示食道粘膜固有层的粘液细胞可分为含低电子密度颗粒、高电子密度颗粒和电子透明颗粒3种。肠和消化盲囊绒毛发达,上皮细胞表面具丰富微绒毛,游离端细胞质中可见酶原颗粒、吞饮小泡、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肠纤毛沟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带环状横纹的纤毛小根插入细胞内部,纤毛小根之间散布着丰富的线粒体、溶酶体等结构。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我国海域耳鲍精子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耳鲍精原细胞呈近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较少;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线粒体增多;次级精母细胞较初级精母细胞小,线粒体较多,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呈扁囊状。分化早期精细胞染色质凝聚成团块状,多数贴附于核膜内面,胞质中出现前顶体颗粒。分化中期精细胞染色质继续凝聚成较大的团块,线粒体在核的一端融合,形成数量少、体积大的线粒体,前顶体颗粒形成圆形外膜明显的前顶体。分化后期精核由近圆形变成长桶状,核内染色质凝聚并均质化,前顶体泡化发育成顶体,鞭毛形成,精细胞分化成精子。成熟精子为鞭毛型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1.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日本蟳精子的形态结构,对雄体贮精囊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pH,盐度对日本蟳精子存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蟳精子为非鞭毛型,主要由顶体、核杯、膜复合体和辐射臂等组成,其中顶体呈球形或近球形,可分成头帽、顶体管和顶体囊三部分。核杯包裹整个顶体外围,染色质呈细丝状或颗粒状。辐射臂向精子四周发出,内含核质,没有运动能力。雄体贮精囊中的精子包裹在椭球形精荚中,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呈弥散状,精子顶体管中有囊泡状结构、中心体位置前移、胞质透明区扩大,而且有些精子已崩解。精巢表面pH为6.5±0.2,精液pH为7.0±0.2,精子密度平均为(3.47×109±0.42×109)个/cm3。精子的适宜pH为7~9,最适pH为8;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  相似文献   

12.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日本蟳精子的形态结构,对雄体贮精囊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pH,盐度对日本蟳精子存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蟳精子为非鞭毛型,主要由顶体、核杯、膜复合体和辐射臂等组成,其中顶体呈球形或近球形,可分成头帽、顶体管和顶体囊三部分。核杯包裹整个顶体外围,染色质呈细丝状或颗粒状。辐射臂向精子四周发出,内含核质,没有运动能力。雄体贮精囊中的精子包裹在椭球形精荚中,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呈弥散状,精子顶体管中有囊泡状结构、中心体位置前移、胞质透明区扩大,而且有些精子已崩解。精巢表面pH为6.5±0.2,精液pH为7.0±0.2,精子密度平均为(3.47×109±0.42×109)个/cm3。精子的适宜pH为7~9,最适pH为8;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  相似文献   

13.
以大菱鲆为实验材料,研究其繁殖周期内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大菱鲆繁殖周期内,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排卵中期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早期和晚期(P<0.05),而卵巢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同卵子中相反的变化趋势;此外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及卵巢液酸性磷酸酶活性同受精率显著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菱鲆卵子和卵巢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同受精率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子质量优劣,可作为评判卵子质量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刚植片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57天的研究,探讨三角帆蚌珍珠形成初期钙的代谢特征。实验每周取样一次,分别测定了珍珠囊和珍珠的直径,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及水温,外套膜、鳃、围心腔三种组织的钙含量,酸、碱性磷酸酶的比活力,以及外套膜中钙调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植片后三角帆蚌的珍珠囊及珍珠在第22天和43天各出现一个快速生长期。其外套膜和鳃中的酸性磷酸酶比活力第8天升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外套膜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达到最高,第29天后开始快速下降;鳃和围心腔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后才开始上升,第29天达到最高。三种组织的钙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鳃的钙含量最高并在第43天达到最高值。植片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的钙调素RNA表达量明显增强,第8天和43天的表达量尤其显著。三角帆蚌珍珠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鳃和外套膜对钙的代谢,在此过程中酸、碱性磷酸酶以及钙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依照钙调素基因上调表达、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激活、鳃和外套膜钙含量升高、珍珠生长的顺序来进行,植片后的第8天、15天和43天是珍珠形成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5.
硬骨鱼类精子发生及其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硬骨鱼类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应用硬骨鱼类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成的特征可以系统研究鱼类的系统演化 ,对精子超微结构以及精子表面大分子物质的三维结构的比较研究 ,在鱼类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精子的内部结构分为棘部、中间部和主体部。棘部由质膜、顶体囊膜和顶体物构成 ;中间部由质膜和顶体囊膜围绕顶体囊腔和顶体物构成 ;主体部则由细胞质带围绕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带中有线粒体衍生物、环状片层体、粗面内质网和一些泡状结构等 ,细胞核膜不完整 ,核物质絮状 ,核仁 1~ 2个。中国对虾雄虾体内与雌虾纳精器中的精子形态结构有明显的不同。雄虾体内精子外形似“梨形”,棘部短粗 ,中间部不明显 ,精子棘部基端物质呈螺旋状 ,主体部内质网发达 ,有线粒体衍生物。而雌虾纳精器中的精子外形似“葫芦”形 ,棘部细长 ,中间部明显 ,精子棘部上端物质呈螺旋状 ,内质网浓缩为团块状 ,未发现线粒体衍生物  相似文献   

17.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裸体方格星虫和可口革囊星虫精子的超微结构.这2种星虫成熟精子均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但其精子头部的超微结构不尽相同:裸体方格星虫精子的头部与可口革囊星虫精子的头部相比较小,由棒状"八"字形顶体与哑铃形细胞核及顶体下腔构成,而顶体下腔内没有明显的顶体棒结构.可口革囊格星虫精子的头部虽也由顶体、顶体下腔和核组成,其顶体呈圆弧形,精核为鸭梨形,核物质电子密度高,核内含空泡,顶体下腔中似有一顶体棒结构.这2种星虫精子的中部和尾部基本类似,仅中部的线粒体数目不同,裸体方格星虫精子的线粒体略少,有4~5个,而可口革囊星虫精子有5~7个.精子的尾部由远端中心粒延伸而出,均为细长鞭状,由轴丝及包绕轴丝的质膜组成,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精子的超微结构可以作为鉴别这2种星虫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