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建筑物雷击灾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建筑雷击灾害的调查,分析了古建筑遭受雷击部位的分布规律,发现吻兽等突出部位、古树、塔亭、服务设施等是古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发现有雷击历史的古建筑容易再次遭受雷击,分析了古建筑遭受雷击后起火的原因,统计了古建筑遭受雷击后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例;讨论了古建筑物遭受雷击的原因,得出地理位置、古建筑的自身结构、树木引雷、古建筑内部环境变化、年久失修进水潮湿等因素是古建筑易受雷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发展中的新技术,做好雷击风险评估是保证防雷设计科学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重要环节.雷击风险评估是根据雷击大地可能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程度确定保护等级、类别的一种综合计算、分析,并向评估对象提出最大可能减小危害程度的方法.本文通过雷击风险评估的类型和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的讨论,探讨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在防雷设计及雷电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牛萍  谢国庆  王伟  罗霞 《浙江气象》2010,31(2):41-43
雷击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雷击风险的有效方法,也是雷击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及基础,准确的雷击风险评估是雷击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从嘉兴市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了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法律法规依据、工作推进及技术人才储备等情况,阐述了《嘉兴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出台的社会背景及过程。介绍了嘉兴市从无到有并全面推广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一些工作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当前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弱电设备愈来愈多,雷击事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开展雷击事实鉴定是防雷减灾管理的重要内容。雷击事实鉴定方法的研究为分析火灾原因和设备故障,确定雷击灾害保险赔偿,分清事故责任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雷击事故可能产生的热效应、机械效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等是判定雷击事实的重要依据。而热效应、机械效应、雷电波入侵虽然直观但缺乏定量的指标,很难作为雷击事故的判据。由于雷击现象必然伴随着强大的雷电流,导致在雷击现场的…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雷击的种类 电力线和通讯线路是雷电侵入的重要渠道,雷电袭击计算机机房供电电力线、通讯线路主要有四种方式:远点雷击、近点雷击、错相位雷击和感应雷击。  相似文献   

6.
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有效进行雷击灾害防护的工作,通过对当前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介绍,列出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宝均  刘刚 《贵州气象》2009,33(4):43-45
雷击风险评估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对项目的规划建设、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实例对加油站的雷击风险评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东营原油库雷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参考应用最新IEC发布的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标准,通过简化风险评估模型,调整个别评估参数,针对原有储存库区内人员伤害雷击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原油库由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概率大于规范值,风险主要来源于库区内电火花引起的燃烧、爆炸及雷击入库的线路、库区临近区域引起的人员伤害,通过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后,降低雷击造成的人身伤害风险,能够满足IEC 62305-2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雷电灾害是威胁古建筑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较完整地介绍了古建筑雷电灾害的总体研究进展,分别综述了古建筑构件的雷击破坏特征和机理,以及古建筑雷击起火灾害成因、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现状,建议在雷击模拟试验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雷击破坏基础性问题。分析了古建筑绝缘避雷与采用防雷装置接闪泄流两种方法,认为后者科学合理。通过归纳古建筑雷电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古建筑防雷新技术方法和装置,分析了古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现状。最后,提出古建筑防雷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开展古建筑雷击破坏机理、实用的防雷新技术、古建筑雷击选择性、雷击精细化监测预警等,特别是加强古建筑防雷新技术研究,尽量减小对古建筑原貌的影响,做好古建筑的防雷保护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4—2020年揭阳市雷击资料,分析了雷击灾情特征,结果表明:揭阳市雷击事故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日变化特征,平均为19.6次/年,2015年最多达到38宗。4—9月雷击灾情较为集中,占全年96.4%,其中8月份最多共33宗;66.4%的雷击事故发生在13:00—20:00。雷击事故主要出现在农村,占77%,并具有山区多、平原和沿海少的分布特点。雷击事故发生最多的是电力行业,占31%;其次是企事业办公场所占27%。雷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平均73.08万元/年,2015年直接经济损失最高,达到14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以7.721 1万元/年的速率逐年下降,通过信度为0.01的显著性检验;揭阳市雷击人员伤亡事故全部发生在农村,均出现在4—9月份。  相似文献   

11.
1森林雷击起火的原因阿尔山市地处我国大兴安岭北麓,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由于雷击引起的火灾占森林火灾总数的24%,雷击火是林业的最主要灾害之一。全球每天发生地对地、云地闪800万次左右,若按雷电均匀分布估算,世界上4·1×106hm2森林就有50万次雷击。据美国西部林区雷击火统计分析表明,每9次雷击就会产生1次雷击火灾,全球每天约有5·5万次雷击森林火灾。雷击火是天然火源,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受大气中雷电分布、可燃物状况、气象条件所影响。常规的防火措施是无法减少雷击火灾次数的。雷击火灾通常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成灾后很难及时发…  相似文献   

12.
雷击,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高大建筑物和大森林,常因遭受雷击爆炸或起火,每年亦有数以百计的人在雷击下丧生.但是,正如“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雷击有时也会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3.
通信基站建设诱发雷电灾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启 《气象科技》2012,40(4):651-655
针对大足县城南中学附近建设移动通信基站后频遭雷击的状况,结合2006—2009年重庆地区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重点分析该校频遭雷击事故原因。结果表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增加了遭受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影响概率)是城南中学频遭雷击的诱因;该校未安装防雷装置,且部分教学楼处于铁塔保护范围外,而位于雷击铁塔的散击区内,是频遭雷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已有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峰  刘敏 《浙江气象》2010,31(3):38-40,45
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做雷击风险评估,是我们推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已建成的建筑物的雷击风险评估和设计阶段的雷击风险评估有很大区别。笔者对最近几年来在已有建筑雷击风险评估中经常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力  张银廷 《气象科技》2008,36(1):105-107
利用1981~2004年气象和雷击火灾资料,研究气候条件对内蒙占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发生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地区雷击火灾多发的气候原因.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灾发生次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5~7月,出现时间为5月12日到7月16日,多发生在每日10:00~17:00;②雷击火灾的发生与近年来气温的升高密切相关,尤其是5~7月气温和地温的升高,是引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③5~7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逐渐减小,使干旱程度不断加剧,导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从1999年以后,雷击火灾次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④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是导致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灾频繁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防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备工程,人防警报系统是人防系统的神经和耳目,是《人民防空法》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必须要求,战时用于人民防空,组织人员疏散时的告知手段,平时兼负着防洪、防震、防台风等抗灾救灾、旅游景区游客疏散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警和紧急报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小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由于多安装在既有建筑物中的人防警报系统不能被原有防雷装置完全保护,因此人防警报系统遭到雷击频率比其他行业的高。通过调查人防警报系统遭受雷击现场,分析了雷击事故原因,剖析出5种雷击危害和遭受雷击的途径,揭示了人防警报系统存在的5种雷击安全隐患,并针对人防警报系统特点提出了全方位的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雷电风险评估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减少的雷击风险和隐患,保障公共安全,通过分析市、县雷击风险评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虞维钧 《气象》1994,20(5):2-2
气象台站的感应雷击及其防避目前气象台站上都已安装了避雷针,这是防避雷击的必要措施。然而近几年来台站的雷击却有所增加。避雷针只能防御直接雷击,而对感应雷击却束手无策。目前台站上的电器设备不断增加,其电缆线和电源线都成为接收感应雷击的“天线”。特别是安装...  相似文献   

19.
对2006年春季发生在黄陂区某局的一次雷击事故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雷击中所损坏的电子设备,属雷击电磁脉冲干扰所致。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信号系统进线端未安装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置;供电系统采用TT制式且未采取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微机房防静电地板未接地。  相似文献   

20.
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流程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嘉兴市防雷中心大量雷击风险评估实践的基础上,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推广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和加强内部业务运行管理的方法。以此供广大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者借鉴,并希望广大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者积极的对完善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展开讨论,促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