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地热能越来越热了.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发达国家推出了"绿色新政",积极发展绿色经济,走低碳道路,来应对全球变暖,克服金融危机.以变革为口号的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推出了自己的"能源新政".  相似文献   

2.
2008年,郑州的房价走势上下起伏,犹如在做俯卧撑.本就不可预知的房价,更显得扑朔迷离. 数据显示,受2007年"九二七房贷新政"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郑州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与2007年相比,增长14.58%,涨幅明显减小;在月度走势上也结束了2007年节节攀升的局面,起伏波动较大,仿佛是在做着俯卧撑.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北京国土部门推出了针对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的"新政",表示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将不再只是"价高者得",更多采用所谓"综合条件最优者得"的综合评标方式。一直以来,关于我国针对住宅用地一律推行招拍挂的制度受到的非议都不少,不少人认为这是造成我国地价、房价疯涨,居民购房难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在笔者看来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住房问题,招牌挂却绝对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云和县白龙山街道三门村村民陈章富从街道办事处干部手中接过了占地140平方米(拆旧建新)建房审批手续。从村委会上报交到街道办事处,仅用了7个工作日,就办完了审批手续。成为新政出台后,全县第一个拿到批文的农民。所谓的新政,是指4月8日颁布实施的《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云和县2006年,出台过《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时隔八年,再次推出新政,意义何在?今昔之比,又有哪些进步?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提示:北方的供暖季,雾霾频频造访。于是,地热这一清洁能源逐渐受到关注。实际上,在天津,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技术上先后攻破了基岩和孔隙型热储回灌两大世界难题,形成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好机制。古人把从地壳裂隙深处涌出地面的热水喻为"金汤"。近年来,随着温泉、地热供暖等产业的发展,"金汤"盲目开采严重,一些地方的地热水位严重下降甚至枯竭。因此,加强地热水回灌成为地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6.
市县动态     
<正>杭州市西湖区升级留用地管理新政成效显10宗村级留用地,用地面积482.25亩,规划建筑面积69.28万平方米,总投资70.2亿元。7月11日,杭州市西湖区第二次村级留用地项目集中签约顺利完成,打响了该区留用地管理"升级版新政"颁布实施的第一炮。据悉,西湖区针对留用地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纠纷、开竣工延期、项目公司未经批准股权私自转  相似文献   

7.
临沂市地热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沂市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处,是鲁南、苏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强劲的经济发展活力。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河东区汤头温泉早在北魏年间就有文字记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开发程度越发得以重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通知,决定对我省重要矿产资源配置政策进行调整。矿产资源配置政策为何要调整?新政又新在哪儿?3月20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门走访了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盛国民。让市场决定矿产资源配置"最突出的就是全面调整了我省重要矿产资源的出让方式,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盛国民说。新政规定,除下面4种情形准许以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外,一律以市场方式有偿出让: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下半年,监管层出台了“房贷新政”重拳,旨在打压住房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上升势头。关注房地产的人很快观察到,“新政”出台不久,各种抱怨、阻挠、抵制乃至反对的声音就粉墨登场了。同时,旨在阻挠落实“新政”的各种对策,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判并加紧实施。这表明,“房贷新政”已经威胁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阻挠“新政”的力量正在蓄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以下简称"31号文件"),对土地调控机制进行了标本兼治的战略部署.除此之外,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委也相继出台了有关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前虽然新政对广西有一定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新政统一了"游戏规则",使广西的投资门槛相对降低,形成有利于吸引投资的"洼地效应",给广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两型"试点建设一年,在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这场大会战中,长株潭三市各自有着怎样的土地新政出台?盘点2008年三地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诸多尝试,其改革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引人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地勘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而云南省内环境保护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勘查领域,在扩大内需新政拉动下,展示出新的发展前景。局主管部门经过认真调查、分析、论证,提出造“大船”抗风险的改革思路,以局为单位,优化整合原有工勘企业的人、财、物及信息、市场资源,组建为受委托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实施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工勘总公司。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0月18-21日,地质勘查司会同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在参加"西北地区钾盐整装勘查成果交流会"后,对青海省地勘队伍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以下简称"绿色勘查"),实地考察了青海地矿局昆仑河地区的勘查工作现场,在西宁召开了全省"绿色勘查"座谈会,走访了"绿色勘查"走在前列的有色地勘局矿产勘查院,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总结我省"绿色勘查"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现予刊发,供各单位学习借鉴,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积极创新,推动"绿色勘查"走向深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勘工作的双赢,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我国即已立法开征土地增值税,但一直形同虚设,收效甚微。近期,国税总局频频出台新规,加强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监管,土地增值税的"新政"将对楼市产生何种影响成为近期政府、学界、开发商和公众都在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车娜 《国土资源》2012,(10):13-15
当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顺利跨入新世纪当后,中国分享到了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中国没有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在世界经济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之际,长期处于高压态势下的国土资源部门,深深地思索着"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鉴于菏泽市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随着地热井数量的增多,地热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导致地热水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保护这一绿色清洁能源,缓解地热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地热水水位持续下降、尾水外排污染水、土体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地热尾水回灌措施,来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热井钻探、单孔及对孔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及水质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回灌对水位、水温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回灌对水温、水质影响不大。在回灌量相同的条件下,回灌尾水水温越低,回灌的升幅越小,回灌越容易。经综合分析认为,菏泽市城区奥陶系回灌效果良好,回灌潜力巨大,在菏泽市奥陶系热储中进行回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面向未来,我们应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大力推进绿色勘查、绿色开发、绿色服务,向"绿色"要财富、向"生态"要发  相似文献   

18.
正"绿色勘查……从制度建设和野外施工实施的效果来看,青海有色地勘局走在了全省前列"——原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关于青海省"绿色勘查"情况的调研报告》(2015年11月18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多彩整装勘查区的找矿实践,闯出了一条绿色勘查、和谐勘查的可行之路。"——时任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光荣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4日)"一棵树在摇动,那就是播下一颗绿色勘查的种子。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就是在播撒种子,在找到大型铜多金属矿产基地的同时,也树立起了全国绿色勘查的示范。"——时任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一、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一是对国家土地新政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自去年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后,国家土地新政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在制度和政策层面都有许多重大突破,对今后的土地资源保护、利用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土地新政的深入学习,使我们能够以全新的视野来看待土地问题、研究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50年的批租年限、低价甚至零出让价的乱象,让很多企业瞄准了工业用地这块"香饽饽"。借产业名义圈地,行住宅、商业开发之实的情况普遍存在。今年,湖南省大部分市州将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出让试点,试图通过一系列新政,让工业用地从"圈地"中突围。近日,本刊专访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产管理处处长王宽苏。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目前湖南省工业用地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